谈谈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2-09-10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 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教情感育呢?下面浅谈几点: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 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 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 其爱国之心, 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 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杜甫的《望岳》描写了泰山的秀险, 《登高》书写了长江的磅礴气势,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 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强调了以自然为友, 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每一食, 便思稼穑之辛苦, 每一衣, 则思纺织之艰辛”《汉乐府》。教学时, 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 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 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融入热爱家乡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 乡中水;亲不亲, 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张继的《枫桥夜泊》都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思恋, 热爱。教学时, 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建设自己的家乡。

三、陶冶亲情友情教育

(一) 亲情教育

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 应和睦相处。教学时, 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 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 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二) 友情教育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 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 不仅会孤陋寡闻, 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 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 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四、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 进行正面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焕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 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 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 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贞操。《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苏轼的《题西林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看待事物的应具备的正确方法。诗歌教学不是单一的, 有的诗歌既写了景, 又抒了情。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而教学时既要有所点拨, 又要有所侧重。用刘熙载《艺概》中说的“余谓诗虽寓义于情而义愈至, 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使之受到感染, 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传统教育, 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

上一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下一篇:“传统体育课”与“兴趣体育课”教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