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2022-09-10

情感, 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品质, 是人对各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 它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的具体的情感表象特征。同时, 人类的情感贯穿着爱, 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教育教学中的情感交流过程, 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过程。情感教育, 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也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棍棒出好人”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而我一直坚信情感教育不是梦。

伟大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当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愁, 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心灵。”我时刻铭记于心, 时刻付诸于行动。课堂上, 我除开传授学科知识外, 经常给学生讲故事, 谈人生, 谈理想。教会学生如何对待生活, 面对挫折, 迎接挑战。课后, 我常与他们一起做游戏, 一起打球, 一起爬山, 陪他们度过难忘的中学时光。我教的学生特别听话, 课堂学习效率非常高, 学习成绩从不让我担心。也许, 这就是“亲其师, 信其道”吧!

然而, 在我教的这群学生中, 也不乏让我操心、担忧的孩子, 尤其是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让我付出了太多的精力, 倾注了所有的情感。下面是我在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时记录的感触和体会。

一、爱如春雨, 唤醒学生自尊

在教育实践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整天调皮捣蛋, 哪怕你磨破嘴皮说干唾沫, 他依然不屑一顾, 不理不睬。“唉, 真是无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也。”许多老师常常叹气。是的, 在广大西部农村有太多需要老师付出毕身精力的学生, 他们的父母基本外出打工, 他们有的被寄养在外公或爷爷家, 接受着溺爱迁就影响, 有的被寄养在别的亲戚家, 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甚至染上恶习。他们的心灵空白得像一张白纸, 令人触目惊心。每当我遇到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 我就告诉自己, 不要放弃这些“朽木”, 我决不放弃, 我决不吝啬我的爱心。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名叫唐强, 总坐在角落里, 从不与同学交往, 也从不交作业, 课后打架却常有他。班主任没少让他请家长。偶然一次机会, 我发现他乒乓球打得好, 还听说他被寄养在伯父家, 父母长期不寄钱来, 伯母厌恶他, 同学欺辱他, 渐渐地, 他变得冷漠叛逆, 我行我素, 关闭了所有与人交往的“门窗”。老师的教育他只当是耳旁风。有时, 甚至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多可怜的孩子, 因为没有爱而“饿”得“面黄肌瘦”。

于是我抽空找他打乒乓球, 陪他聊天, 一起包饺子, 鼓励他完成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唐强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和友善, 我借机鼓励他与人交往, 并希望他把打乒乓球的精神用到学习上来。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和帮助, 性格变得开朗, 成绩有了提高, 乒乓球打得更好。毕业时他给我留了一本纪念册, 他说我是第一个尊重他关心他的人, 也是唯一陪他走过孤独岁月的人, 他惹事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是我用爱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已经把我当成他的朋友他的亲人, 他祝福我一生幸福快乐。看着他贴在纪念册上的相片, 笑容甜甜的, 我却鼻子酸酸的, 但始终没让眼泪掉下来。

任教多年, 我发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希望得到老师不一般的对待, 哪怕是细微的一句称呼, 一个简单的拥抱, 一个甜美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眼神, 都能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爱, 是润物无声的细雨, 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尊, 让学生扬起信心的风帆, 激起内心美丽的浪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快乐健康地成长, 让学生真正成为有自信、有个性的社会新人。

伟大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得好啊: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广大边远山区, 有太多像唐强一样的孩子, 需要爱, 需要关心, 需要温暖。我很乐意付出自己的爱和真诚, 陪这些农村孩子走过孤独, 走过寂寞, 走过沧桑的岁月, 走过激情舞动的青春。

二、宽容是灯, 引领学生启航

大部分农村学生, 尤其是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不缺乏忍耐, 也不缺乏坚强的意志, 但他们的知识尤其匮乏。少部分让人头疼的学生, 其父母直接告诉他们, 到学校“养骨头”, 不惹事生非, 已经天大地大了。这部分学生缺乏教育, 没有航标灯, 没有生活目标, 他们太需要老师的教育和指引了。记得一次试卷评讲课上, 全体同学都在专心致志地听我分析试题, 惟有一个叫陈冲的学生左顾右盼, 心不在焉, 还不时弄出极刺耳的声音。我试卷讲完了, 他仍东张西望。我刚想发脾气, 但理智告诉我, 他并非真心捣乱, 他只不过听不懂而已。何不借机帮帮他, 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我冷静地拿着一张试卷走到陈冲身边, 亲切地说:“你把这张试卷做好吧, 不懂的我教你”。在我的鼓励、帮助下, 他总算把题给做完了。我拿着卷子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陈冲其实挺聪明的, 只不过他上课没注意听课, 以后可得刻苦一点, 不然你就像一颗闪光的宝石被埋进垃圾池, 多可惜呀!”同学们捂着嘴巴笑, 他却羞得面红耳赤。

第二天, 我收到一封信, 陈冲写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说母亲早逝, 父亲懒得管他, 老师早已放弃了他, 他还说自己自制力差, 没有学习目标, 希望我监督他。后来, 我告诉他, 知识可以充实人生,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让人看到希望和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要求他。我还告诉他, 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他, 自己决不能放弃自己, 只要不放弃, 自己就会有希望。再后来, 他各科成绩步步上升, 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虽然岁月流逝, 时过境迁, 但这件事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它时刻启迪和鞭策我:面对学生的过错, 不能怒发冲冠, 不能粗暴训责, 要因势利导, 因人施教。教育需要宽容, 批评需要入情、入理、入心, 教育应在师生间保持和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协调状态下实施。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又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心悦诚服、刻骨铭心。

宽容是灯, 他让学生在迷茫中寻找到了人生方向;宽容是浪, 他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情怀, 一种风范, 一种智慧。宽容学生, 教育就会峰回路转, 海阔天空;宽容学生, 教育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宽容学生, 教师就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引领学生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起航。

三、严格是爱, 帮助学生掌舵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是的, 爱学生并不等于迁就学生, 纵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是更高层次的爱。这种爱是睿智的, 高远的。因此, 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感知。

在教育过程中, 常会出现这样的学生: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知错能改。但是这种转变只是三分钟热情, 常犯老毛病。此时, 老师千万不要泄气, 而是抓住要害, 一针见血, 对症下药, 提出明确目标, 严格要求。坚决打击其消极面, 彻底清除劣根性。使其朝着积极、阳光、正确的方向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学生旧病复发的时候, 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千万不要找他们算总帐, 反之与他们共同回忆过去所做的努力, 寻找成功与进步的足迹, 以此激发其内疚感与悔悟感。从而坚持耐心细致地疏导, 潜移默化地感染, 明确严格地要求, 化消极为积极, 变压力为动力, 千方百计让学生重新鼓起信心的风帆, 为他们启航掌舵。

实践证明, 要做一个好教师, 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 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 不只是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而且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激情,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 教育学生。“情”从“爱”来, 有了浓厚的爱, 才有深厚的情, 才能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让学生好学、乐学, 才能让学生创造美好人生。只要学生学有所获, 只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教师, 我将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新思路下一篇:基于BIM和RFID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