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和情感教育探讨

2022-12-27

1 创新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因此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 特别是理科教学, 是对前人研究, 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 不具有首创性。所以,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 启发学生去模拟, 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新”现象, 通过联想, 判断, 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1 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1.1.1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心是创造行为的开始, 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 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 他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 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 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 惊奇感, 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 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1.1.2 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 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 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 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 也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 顺藤摸瓜, 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1.2 积极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盲从教师, 不盲从书本, 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表达自己观点。

1.3 结合教材, 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基础, 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 敏锐的观察能力, 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2 情感教育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化学中的情感教育, 就是要利用化学发展史, 化学与人类, 化学与生活等内容,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与人类, 社会发展及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人文的一面。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应根据学生生理, 心理和认识特征, 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 做到以境育情, 以知育情, 以理育情, 以情育情, 以需育情。

2.1 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 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如临其境, 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 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 触“境”生情,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生动, 活泼地学习。

2.2 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制约和促进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 深刻性和稳定性, 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 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 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 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 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 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 “好学”。

2.3 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 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 爱科学的情感, 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 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 方法, 做到有理, 有据, 以理育情。例如, 在教学中, 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 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 要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认真操作, 细心观察, 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严谨, 求实, 创造的科学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4 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 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 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 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 智力素质, 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 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 育情,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要以富有情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 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 “请你来试试, 好吗”之类的言语, 引导, 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 要用真情感染学生, 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2.5 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 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 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 就会产生肯定的, 积极的情感;反之, 则会产生否定的, 消极的情感。

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 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 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 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 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 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 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 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 可联系生产, 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 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 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此时, 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 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达到寓教于情, 寓教于乐,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 相互交流, 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摘要:情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 情感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因此它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将创新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化学教育,创新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上一篇: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机制研究下一篇:《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