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专业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2022-12-01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如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大学生管理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再教育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等。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 应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 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加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必然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深入加强和改进, 是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决定的因素之一。那么针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合理进行辅导员的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 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人, 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用丰富的知识武装人, 用综合的能力塑造人, 始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 而高校辅导员正是这一主旋律的实践者之一。辅导员的工作体现如下特点。

1.1 工作本质上强调原则性

辅导员必须具备超高的政治素质, 这是立身之本。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正确的政治观点, 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必须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有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避免在言行中误导学生, 造成不良影响。辅导员应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及时掌握学生中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 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做好学生稳定工作、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时时用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 用高尚的道德规范自己, 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用严明的纪律约束自己, 这是辅导员的工作原则。

1.2 工作形象上讲求示范性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都穿插于学生的视线里,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辅导员道德品质、人格形象的见证者和监督者。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辅导员应在道德、情操、品行、作风、学识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 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情绪, 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辅导员的工作信念应集中表现在对学生工作的渴望和投入, 从而激发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和创造精神, 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直面压力和困难;辅导员的人格形象应体现在以身作则、敬业爱岗、勤政爱生、奉献自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等方面, 以此作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 对学生实施正面的言传身教。

1.3 工作情感上突出关爱性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 他们思想活跃, 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由于在电视、网络等信息媒体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 大部分都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 这与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 有时管理者、教育者的色彩太浓, 对学生训导多, 而服务与权益保护少, 则往往会弱化教育和管理的效果。“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情感定位在辅导员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它具有心理沟通的功能和榜样示范的功能。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这种沟通并不是布置给学生任务, 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 “因人制宜”地为他们解惑, 提供帮助, 以体现出辅导员应有的亲和力, 成为学生工作的心灵助手。通过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最终收到将真理化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情感中的教育, 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1.4 工作结果上体现公正性

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密切, 以自身的人格和魅力获得学生的信赖与拥护, 从而带动全体成员共同进步, 这种力量是难以估量的。由于处于成长成熟期, 大学生个体方面的素质也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 因此, 了解一个学生, 必须从多个层面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与体现, 评价一个学生也必须从多角度全面地给予评价。辅导员要一视同仁、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以偏概全, 不以个人的成见和好恶待人行事, 使学生在平等的心理环境中健康、顺利地成长。如果工作中体现不出应有的公正性, 将大大降低辅导员的受信任度与个人威望, 影响工作的效果。如综合测评、评奖评优都应体现公正性, 使真正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得到肯定;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与考核应讲求公开、公平、公正、机会均等, 择优录用;毕业推荐、毕业鉴定时应实事求是, 以实现对个人和社会的高度负责。

2 辅导员角色定位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2.1 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作为要与学生在一起相处四年的老师, 与学生建立何种关系模式, 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生团队建设, 团队文化形成以及和谐发展氛围的营造。在开展学生工作中, 要做到既关心爱护学生, 但又不袒护学生;既严格要求, 但又不刻板老套;既与学生交朋友, 但又避免哥们兄弟;既宽容但不放任;既为学生做好细节, 但又不成为学生的“保姆”。

2.2 要处理好日常事务与首要任务以及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 核心工作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 关心学生政治思想进步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在现实工作中却事与愿违,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辅导员自身来讲, 有些辅导员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没有很好的掌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对辅导员的定位不清, 工作任务不明确, 致使有些辅导员整日陷入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当中, 以行政工作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 从而无法达到真正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目的。因此, 辅导员一定要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来研究学生工作的规律, 既不做事务工作者, 也不做经验主义者, 要做学生工作规律的掌握者;既完成好日常的事务, 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3 处理好教育引导与管理的关系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 更多的作用在于“导”而非“管”。某高校一名大三的学生这样说:“辅导员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人生道路的建议和引导。辅导员就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他能够在我们轻狂时给一句提醒, 错误时说一点批评, 失败时提一些鼓励, 迷茫时有一番点拨, 让我们把握正确方向, 获取前进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为教育引导为主, 管理为辅。

3 准确进行三种角色定位

教育部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这两个文件, 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思路和办法。文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和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归纳为: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素质要求中则突出强调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其工作开展的成效, 影响到其工作的成败。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 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1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不知道以后的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学生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一个人告诉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 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但辅导员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 完善人生计划, 而不是包办代替, 来决定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命运应该由他自己去安排, 而不是由辅导员把学生未来的道路铺好让学生去走。因此, 辅导员只能做指路人, 而不是铺路人。

3.2 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日常行为的引导者和高素质的示范者。在日常工作中, 辅导员对一件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 比如:学校制定出的一些比较硬性的规定, 如果辅导员首先从思想和态度上对这些规定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那么, 要使这些规定很好的在广大学生中贯彻执行是很难的。有些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时候, 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辅导员对某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因此, 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学识、修养和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告诉学生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3.3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应该是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火花, 为学生提供咨询, 与学生平等交流,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提供现成结论的人。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来讲, 应当是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体现教育意义和实现教育的目的。比如:学生违规后, 辅导员更多的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认识存在问题的根本, 而不是采取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所以, 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此外, 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学生的个人素养、社会道德观念、正义感等一些常常被忽视的东西, 恰恰是目前最应该重视的事关教育最基本的一些问题, 也是事关高校要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最根本的问题。因此, 辅导员应当作为表率, 以个人的日常行为, 为学生展现一个高素质人才所应当表现出来的个人魅力, 力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 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措施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需要大力培养高校辅导员整体队伍的专业素质。然而, 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仅仅单靠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社会、学校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 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和发展机制, 也就是要在“合选、科管、精育”三个关键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

4.1 合理选配

选配工作要源头把关, 它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选什么人”、“如何选配”直接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因此,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配工作,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合理配备辅导员队伍, 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第一, 要坚持科学设岗。高校应按照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的比例配备政策, 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并充分考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导员的岗位, 既要体现队伍的精干, 又要确保工作任务得到落实。第二, 要坚持严格选拔。选拔要重素质、重能力, 即政治上要过硬, 人格要健康, 品格要高尚, 还要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有较高学历、熟悉且热爱学生工作, 并能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在选拔的方式上, 应通过公开招聘, 严格考核, 择优聘用。第三, 要坚持合理调配。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调配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讲究专业对口, 要根据辅导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确定其具体的工作岗位;二是强调优化组合, 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差异和特征, 将辅导员按照年龄、性别、学历、个性、经验进行组合, 取长补短, 合理搭配, 从而形成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势。

4.2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制度保障。高校应坚持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根本, 建立健全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第一, 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高校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 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 制定合理的工作量和工作标准, 以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依据, 以目标的内容和目标的完成程度作为晋升和奖励的依据。第二, 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要对辅导员进行目标化管理, 建立健全与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紧密联系, 鼓励学生管理人员创新的分配制度、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和工作考评体系。加大考核评估力度, 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前提下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专业研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考核, 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并积极建构激励机制, 狠抓考核结果, 奖优罚劣。

4.3 精心培育

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包括理论教育也包括实践学习。要制定实施辅导员培养培训规划, 设立专项培训经费, 制定优惠政策, 建立分层次, 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第一, 完善岗前培训制度。每位新上岗的辅导员在上岗前要接受岗前培训, 使新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有初步系统的了解。第二, 加强在职培训工作。高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业务学习, 对他们进行课程进修和专题培训;也可对其采取“学分制、短学期制”式的培训, 对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如素质拓展、潜能激发、创业创新、管理学、心理学等, 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使其更新知识, 调整和更新管理理念。第三,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高校还要开展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训, 可以通过诸如社会实践、外出考察、岗位轮转、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要通过在实践当中设法培养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以促进其专业思考和理论建树的深入。第四, 鼓励继续深造。高校应积极鼓励现有的学历稍低的辅导员攻读硕博学位、脱产进修和出外访学等, 使辅导员队伍的智能结构、性格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调整到合理状态, 切实培养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新形势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就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 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辅导员岗位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岗位,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作为学生成才的指导者, 辅导员要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有政治上的敏锐性, 思想上的前沿性, 要能把握新动向, 了解新事物, 紧跟时代潮流, 客观分析现实情况, 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总之, 建设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可塑性强的辅导员队伍, 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 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摘要: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招生量的不断扩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再加上高校教学和科研创新改革本身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要应对严峻的挑战。因此, 高校辅导员必须科学而准确的进行定位与专业素质培养。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如何进行辅导员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合理的进行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角色定位,素质培养

上一篇:分层注水技术发展过程下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