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高校课业考试改革与评价方法研究

2022-11-28

课业考试一直以来是高校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业修为状况, 检验课程建设状况、评价教学效率的必然手段。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业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 来分析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性依据, 追求达成引导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和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再具体些说, 一方面学校课业考试基于学习角度而言, 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 关乎着学生目标、学习效果、思想价值。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 例如: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课程考试是衡量标准;若学生专业课不过关将无法顺利结业。所以, 各校课程考试对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学校学生校风不好, 则学生会认为学习不重要进而考试中出现作弊等问题, 从侧面也反应出考试模式存在不足。另一方面, 经过课程考试也能够反映出教学效果, 发现存在的不足与总结经验并改正教学模式。

新时期, 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能力素养要求也不断提升。高校要实现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就要不断改革当前教学课业考试现状, 创新课业考试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让课业考试和评价真正实现立德树人、锻炼才能的积极作用[1]。

一、当前高校课业考试和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课业考试和评价形式固化, 以成绩片面定论和对待学生

虽然我国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已经被重视, 已经在强调对于学生的培养考核要重视素质和能力, 不能唯课业考试分数来论高低, 但是学生课业考试中所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难能摆脱, 一些高校在学校教育中注重以成绩考核来评定和对待学生。目前, 高校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还主要是通过单一的考试方式来实现, 成绩决定学生的能力和待遇, 因而考试成绩成为学生竞争学校奖学金的主要部分。

虽然一些高校也在谋求考试和评价改革, 在学业考试和评价中也增加了一些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办法, 但是这些增加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小, 考评内容不够准确‘考核手段欠缺, 考核的结果仍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难以体现学生真正的能力和素养水平, 课业考试和评价难以发挥新时期对大学生有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2]。

(二) 缺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系统构建, 评价导向不明确

高校对学生课业进行考试和评价, 是为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能力状况, 掌握这些信息, 对于学校进行教学改进、对于学生的敦品修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终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是, 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系统的构建, 学校有心改革现有的课业考试和评价方式, 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处于新的举措不足, 旧的方式仍旧发挥作用的现状, 这样的考试和评价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考试和评价中对于学生的就业导向性不强, 也不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3]。

(三) 评价主体受限于教师, 评价结果往往有失偏颇并缺乏激励作用

当前高校的课业考试和评价主体就是授课教师, 主体较为单一, 教师一人的评价过于主观, 也可能出现偏差和倾斜, 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状况。近年来虽然高校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构建学生学业预警机制, 通过实施学业预警机制可以鞭策学生的课业学习, 但原有的学业预警不够透明化, 导致预警单几乎只有学院和学生本人了解, 没有达到更大范围的警示作用。学业预警后期实施的干预力度不大, 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 很难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困难。新时期, 高校亟待完善课业考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新时期高校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高校课业考试改革与评价的有效途径

(一) 打破应试教育理念, 注重综合素质考评

当前, 各高校要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云平台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个性特长,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规划人生。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这是许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时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形象写照。高校应积极进行课业评价改革创新, 转变高等教育考核方式, 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力抓手, 对于高等教育培养有能力、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各高校应顺势而为, 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育人过程中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

高校要树立立德树人的“三个一”目标:一对翅膀、一颗心、一种兴趣爱好, 将这一目标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指导。围绕这个目标, 高校应积极开发多种校本活动课程, 比如:科技文化节、读书节、宿舍文化节等。

通过记录、观察、分析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有重点地培养、考察、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以评价促自主发展, 以评促育的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能够为学校解决“过程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难题, 使高校“基于活动课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以顺利实施。

基于云计算的班班通解决方案、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云平台、电子班牌系统、智能排课系统、教育装备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等新时期的课业和考试智能化平台和系统方案, 能够有力的助推高校做好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工作。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 构建科学的考评系统

大学要积极加强大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政策导向, 积极推进国家新课程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实现由“选分”到“选人”重大变革。

新时期, 高校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课程标准下建立标准化的综合评价体系、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应是一个对学生持续跟踪、了解其变化的过程, 而不是一张简单的成绩单, 没有体系、没有逻辑的数据堆砌, 很有可能只是一堆垃圾。

让大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 并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它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建立大学生的发展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目标为核心, 将生涯规划和成长辅导融入其中。

学生综合测评应有家国情怀,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名校不存在人才培养观念上的冲突, 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难度——难在大学无法独立完成教育的当下和未来的对话。

各高校专家可加强教学考评经验交流, 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创新。

(三) 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实行科学考评

当前, 高校的课业考试和评价主体单一, 高校要针对这一情况, 积极完善评价主体, 构建多元化评价, 打破教师决定考评结果的现状。

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让科学的考评结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助力新时期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培养。

三、总结

新时期,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能力与素养方向发展, 基于此, 高校要改革好当前的课业考试和评价体系, 不断创新考评理念和方式, 实行综合考评, 完善考评方法, 实现科学高效的考评目标。

摘要:新时期, 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能力素养要求也不断提升。高校要实现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就要不断改革当前教学课业考试现状, 创新课业考试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让课业考试和评价真正实现立德树人、锻炼才能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课业考试和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新时期高校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高校课业考试改革与评价方法, 为高校实现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素养,高校,课业考试,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韩智颖.办公自动化成绩分析对促进吉林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的研究[J/OL].现代交际, 2017, (05) :22.

[2] 杜琳.高校考试改革思路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以市场营销专业《销售管理》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 2016, (23) :375+379.

[3] 李新芝, 章乐, 何芳, 张万江, 张春军, 王雪雯, 钟华, 吴芳.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病理生理学考核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农垦医学, 2012, 34 (06) :562-565.

上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下一篇: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