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艺术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高校必须注重艺术教育,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这一活动以生动的方式陶冶大学生的感情,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

第一篇:艺术素养论文范文

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探究

摘要:艺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对成教生进行艺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针对当代成教生艺术素养现状及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的目的,应从坚持整体教育观、规范教学管理、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成教生艺术素养。

关键词: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

艺术素养是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的,通过对人的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而建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等。

一、成教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成教生主观上对艺术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从整体上看艺术素养较低,亟待有效提升。

1.成教生的审美意识不强。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对艺术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不能从促进入的综合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艺术,造成了主观审美意识不够强。

2.艺术基础知识不扎实,艺术能力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艺术名作的作者或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在对艺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上,很多学生的表现都不理想。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接受过系统的基础性的艺术学习。

通过对某地的7所高校艺术素养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不容乐观。如会五线谱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7.9%;非艺术类学生人学前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仅占20%;在问及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无信心时,只有34.8%的学生认为有信心;21.7%的学生不知道中西方美术的区别,71.9%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了解很少。

二、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的目的

艺术素养教育,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实施这种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健康向上的艺术情趣,从而使人们获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1.积累丰富艺术知识。艺术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曲艺等门类的学科,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进步的艺术,从实际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形象,反映一定的生活本质,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的作用。积累艺术知识,不完全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质的问题。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某个艺术门类的丰富知识,最为主要的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该门类艺术的感受与鉴赏的正确的审美标准;广泛的阅览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这种标准,但大量的、零散的艺术知识不等于这种标准本身。

2.提高艺术鉴赏力。鉴赏力是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和欣赏程度,并能给予恰当的审美评判。艺术素养教育在内容上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二者中一个侧重创造实践,一个侧重欣赏活动,途径虽然不同,但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却是一致的。特别是在艺术素养教育中,艺术欣赏比艺术创造运用得更为普遍。艺术欣赏活动是艺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欣赏能力的高低也是艺术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志。

3.培养审美人生态度。审美人生态度指的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事物由愉快的情感而产生的亲切和悦的认同,这种愉快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灵魂的而非肉体的;这种认同的指向是事物普遍的形式而非特殊的质料,因而它是自由而无羁绊的。培养审美人生态度关键是要有一个与万物融为一体又高于万物的人生境界,这就要求人们对人生、对世界、对人类的历史与未来的本质有宏观、恰当的体认与把握,简言之,就是要把遥远拉到眼前,而又把眼前放置遥远;把历史看成现实,又把现实当成历史;把瞬间当成永恒,又把永恒当成瞬间。我们对现实怀抱着一种审美的、艺术的态度,于是生活中的平凡、艰难、琐屑、索然就变得美好、神奇、富有魅力。

三、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1.哲学知识普及活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对青年成教生进行哲学教育,增强其理论思辨能力,有助于他们高屋建瓴,把握整体,突破各具体学科的局限,超越人文与科学认识的界限。把哲学教育作为“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哲学思辨,去探究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人生意义、理想、信仰与终极关怀,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艺鉴赏教育活动。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文学艺术作品包含人们对不同时期人的生存状况的描写和反映,同时也体现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不仅能引发成教生的思考,而且能够升华成教生的人文关怀、润泽成教生的心灵、促进成教生人的本性的觉醒和提升。通过引导成教生进行文艺作品鉴赏,能够让他们领悟美的真谛,培养成教生欣赏美、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成教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对文学、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和评论能力,能借助文学、美术、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将追求完美的意识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3.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加强对我国文化及思想方面的知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成教生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让学生重塑民族人文精神,树立奋进图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4.世界文化教育活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和发展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等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没有民族文化的差异就没有世界文化繁荣。通过对世界文化的教育,成教生对世界文化及思想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認识世界各国人民的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的基本措施

目前,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已受到人们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培养目标不太明确,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实施途径,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充足的师资等。可以说,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仍是任重而道远。

1.坚持整体教育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有全面的教育。艺术素养教育通过培养“会审美的人”在整体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能力。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对人的个性、心理、人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艺术素养教育作为促使个体素质提高、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大。

2.规范教学管理。艺术素养教育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严格的教学要求是其关键的环节。艺术教学应和其他教学一样,列入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考核,并计入学分。国外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如在美国,不少综合大学中的艺术院系所开设的部分课程都面向全校,各系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得到学分,而有些大学则将艺术列为必修课。

3.师资队伍是保障。许多高校艺术方面的师资队伍基础相对薄弱,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在有限的资源里狠挖潜力,建立一支实力较厚实、结构较合理的艺术师资队伍。

4.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可请高水平文艺团体来校演出。倡导高雅文化,净化校园环境,让严肃、高雅的艺术筑起校园文化的殿堂。对网络文化、流行文化要加以引导,加强管理,做好流行文化的宣传、介绍,提高广大成教生的鉴别能力。

5.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先导作用,要在活动资金、政策制度、评优机制、管理体制、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为学生社团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校园社团文化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6.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图书馆、校园网、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文艺体育活动场所等建设的投入。给老师、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场所、活动的空间,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烘托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才。

作者:魏艳斐

第二篇: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

摘 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高校必须注重艺术教育,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这一活动以生动的方式陶冶大学生的感情,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文章主要针对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素养教育;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注: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艺术素养在科学创意产生与识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YJ201911173)成果。

为了实现人文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需要注重艺术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这种方式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的。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关怀精神、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活跃大学生的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基于此,文章介绍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相关内容,阐述了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总结了相应的优化途径。

一、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概述

科学素养是指认识、掌握、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这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客观、求真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精神,不仅要求具备全面性、缜密性、逻辑性的思维,还要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要提高其探索世界、运用科学技术的综合素质[1]。

人文科学代表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具备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更好地领悟人生的价值,高校教师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使其形成热爱生命、生活、自然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弃恶扬善的社会作用。人文素养直接反映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价值观念等个性品质,艺术可以最直接表达出人对自然、社会的态度,以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产生审美体验、情感交融,引发心灵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协调人的内心世界。

艺术素养从内心情感上针对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进行补充,为沟通科学世界、人的内心世界建立了桥梁,艺术美赋予人们平和的心态、欢悦的情感,有利于人们阅读,获取更多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情感,艺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人们发现、挖掘、创造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美。

科学素养的本质是求真,赋予人们更多的理性、理智;人文素养的本质是惩恶扬善,大力倡导生命关怀,赋予人们更多的感悟;艺术素养的本质是求美,诠释美的规律和内涵,使人们具备更多感性、激情。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科学、艺术和人文进行有效融合,高素质、高修养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素养,将科学、人文、艺术等尺度进行合理把握。

二、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

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主要是指大学生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创造、欣赏过程中,涉及对大学生生命历程的赞美、认可,艺术的本质是重视、欣赏、描绘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支柱。人类历史上优秀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逐渐成为树立人文精神的关键。其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养。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心灵会被很多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不断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陶冶身心、滋养心灵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修养、净化心灵,最终形成审美情趣、理想,为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最后,艺术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科学和艺术息息相关,两者的基础都是人的创造力,最终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因而艺术素养、科学素养是息息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进行分析,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对世界感知、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是具备艺术素养的优秀人才,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无纸化的特点,社会逐渐向浮躁化、功利化方向发展,这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影响[2]。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高校需要注重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及时化解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出艺术素养教育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艺术素养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大学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时代感、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升华精神世界。为了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高校需要注重校园内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地设计、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凸显物质文化。高校需要注重大学生社团作用的有效发挥,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专题性学术活动等,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身体素质。除此之外,高校需要组织广大师生,针对大学理念、精神、校风、学风等内容进行探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具备高校办学特色的活动,使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校歌、院歌、系歌的编写,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从思想上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

在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文化素养欠缺、文化根基薄弱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必须从思想上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高校需要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文理渗透、跨学科的复合型课程,加大人文课程、社科课程的比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教育大学生保持大情怀、大格局,关注民族、国家的命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此为基础观察、分析、解决更多问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内涵。

(三)突出教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现阶段,很多高校只注重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的贴合性,缺乏对大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重视。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合理地设置专业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强化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等教育教学工作,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局限性,使各个学科联系起来,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优化大学生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置艺术修养课程时,教师要以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开设跨专业、跨学科的艺术修养课程,如文学名著导读、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等选修课程。除此之外,在设置通识类课程时,教师要提供更广泛的艺术资源,针对艺术课程形式、种类进行优化,从理论角度出发,改变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之间的架构,将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审美情趣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四)将艺术渗透到业余文化生活中

在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校园艺术节、舞蹈比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影视作品展示等,吸引大學生积极参与,将艺术素养渗透到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中,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以此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强校园文化的艺术气息,提升艺术品位,进而将其内化成大学生的品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艺术和人生的一体化发展。

四、结语

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德育能力、智育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将审美教育、艺术素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艺术素养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党锋.浅谈艺术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95-98.

[2]张想.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培养方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8(23):65-66.

[3]张成恩.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研究[J].社科纵横,2018(4):121-125.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作者:宋艳

第三篇: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综合艺术素养高的小学教师进行艺术教学,怎样制定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是高師学者、专家一直在研究和完善的问题。本文就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针对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的模式提出一些看法,对于开创和促进我国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从综合艺术素养界定及其特征入手,对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思路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培养

小学艺术师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主体部分。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小学艺术师资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综合艺术素养高的艺术教师。因此,当今的高师院校培养出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小学艺术教师,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于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全球多数国家的小学艺术师资培养在进行课改,朝着综合性艺术方向发展将成为了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一种趋势。

一、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界定及其特征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是指在其专业领域内有着较深的造诣,又表现艺术多方面的才能和见解,具备丰厚的知识基础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的有思想,有创新力的多能型艺术人才。这种人才能够站在本专业的学术前沿探索和创新艺术,对姊妹艺术能科学地吸收与借鉴,从而秉承艺术,发展艺术,而且还来自于其广泛涉猎的其他学科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甚至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正是由于其对这些知识的综合掌握,进而进行转化、加工和处理,迸发出艺术灵感与思想碰撞的火花,才使艺术得到更好的升华。这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高师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基本特征。

1、多才多艺:表现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才能和见解,能够在很多与艺术有关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2、知识综合:一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综合艺术素养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知识的交融。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轻易的有所创造。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重要标志。

3、能力综合:一是能力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和形成宽厚的基础,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能力的创新性。综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也是人的创造力的迸发,是人的智能的飞跃。

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1、进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许多家长迫切要求教育界为其子女提供更优质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突出培养孩子艺术素质和潜能开发的小学艺术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小孩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只有建立科学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大批急需的应用型、艺术型小学教育师资,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小学艺术师资的客观需要,才能为社会提供小学教育人才的有力支持,才能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2、进行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小学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经济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用人单位需求,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是高等师范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艺术教育新道路,首要问题在于建立科学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它直接制约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多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艺术型小学教育人才“特色化”发展道路为主。而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学艺术教育,将艺术与科学和人文知识融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高等综合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高素养的综合艺术人才,就是通过有关的艺术专业基本理论、艺术专业方法、专业技能的训练.达到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教育。

三、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思路

小学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当前各地区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确立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的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小学艺术师资。采用“综合+特长”课程培养模式。前两年(以本科学习为例)以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为主,专业技能学习为辅。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体现涵盖小学教学各艺术学科的综合性教育为主,同时注重体现艺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以适应“以综合性艺术课程为主”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需要。后两年着重进行“特长”培养,开设专业方向必修课与选修课,即在综合学习各艺术学科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同时侧重音乐、美术、舞蹈三个主干艺术学科(课程模块)的技能学习,并再此基础上选择一门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或舞蹈)作为主攻方向,选修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基础课程和人文社会类课程,提升专业发展基础,成为该学科的综合型小学艺术教师。

1、整合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艺术素养人才培养方针。专业特长生的选修课程,应尽量体现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以适应“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基础教育小學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专业方向选修课是在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一门学科(音乐、美术或舞蹈)作为主攻方向,侧重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为将来成为该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师,逐步发展为综合型艺术教师奠定基础;专业特长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选修一些课程,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比较熟练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某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注重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成长的重要课程,教育实践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真实环境,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在教育实践中理解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教育、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艺术教育能力和艺术情境。

2、艺术学科交叉学习

艺术学科交叉是指两门以上不同艺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渗透,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过程的证实,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学科群。学科群的应用过程也就是新学科产生的过程。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通才教育培养模式,也不同于专才教育培养模式,它是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对综合型艺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通过修读第二学历(学位)或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使本科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的第二(甚至第三)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

3、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理论艺术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操作能力,不能仅仅几次演出、画展就能解决什么问题,要系统性的实践,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各种实践强的专业操作能独立完成,多参加观摩演出、画展和讲座等。再就是利用专业教育信息化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思维开放。选取教材侧重视野开阔,民主科学,采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这样培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才能与时俱进。

4、整合资源,逐步形成特色的专业学科群

学科群是若干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围绕某一共同领域或重大的科研项目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群体。学科群的建设与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科间的综合优势,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为了克服综合艺素养术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局限,学科建设应注重发展相关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技术渗透为前提,组建跨系、跨学科的学术团队,建设以科研攻关为任务的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积极引进优秀教育资源、科研资源,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如师资、教学条件等),以此为依托,探索以音乐、舞蹈和美术相结合为背景的学科群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群的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5、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了解教学问题、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措施并跟踪验证,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检查有效保障与监督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手段。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效果、教学信息员收集反馈教学信息等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可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并且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加强高师队伍建设

当前,一些高师院校师资队伍编配和师资薄弱对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还存在一些差距,培养高素养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需要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支撑,因此高师院校要建立一种使用多学科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制,使相近学科的教师能更好地交流合作,以共同立题研究、共谋学科发展方式逐步形成学科群,同时重视教师个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开展教研活动,实行帮扶政策,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最终建设一支富有教学经验、高素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高师艺术队伍。

四、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1、实践对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艺术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对培养艺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实践是小学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综合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本专业学生获得个体直接经验的源泉,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实际的操作和教学体验,学生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得到理解、升华,自觉转化为行为,真正成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综合型和研究型的小学艺术教师。

2、艺术教育实践的内涵

艺术教育实践的内涵包括:教师艺术专业技能练习,艺术教育见习,艺术教育实习,艺术教育研究。

3、实习学校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实践提供平台

艺术实践离不开学校和相关演出、教育等机构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艺术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前提。为此,实习学校帮助艺术学生转化为艺术教师的角度出发,帮助艺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供师德素养,发展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以树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使命感。通过见习和实践,能使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艺术学科交叉实践和教学能力,把专业实践和高师所学知识加以融合。

结语

综合艺术素养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小学教育迫切需要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宽广、综合艺术素质高和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当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师资压力、学科整合困难、课程开设可行性等,但相信能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摸索,在反思中成长,今天,教育界的同仁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富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时代,相信高师院校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精英人才和“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去开辟新的教育领域、新的世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求繁荣,努力探索和构建综合艺术素养人才的培养,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运行模式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全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

[3]王瑾.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

[5]游洁,刘琼.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6]田建国,周光讯著.大学教育综合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

基金项目:长沙师范学校校级课题“提升小学师资综合艺术素养的研究”(编号:XXZD201107)

作者:李朋朋

上一篇:新网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模具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