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须提高自身语言素养

2022-09-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走进了课堂, 不少同仁开始花更多时间去网上下课件、做课件。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说, 这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的。但不排除有人把多媒体技术认为是我们获取教学成功的“救星”, 公开课更是“形影不离”。有些时候, 一堂课几乎是一场“电影”, 老师“放影”, 声、光、电充斥其间, 学生却不知所云, 恍如南柯一梦。相比之下, 老师几乎不用亲自释道, 解疑。之所以, 我们在承认这种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时候, 也得警惕这种技术的东西有导致我们的教学主体——语言缺失的可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笔者不才, 并非想在这个地方标新立异, 而是想呼吁一下:语文教学的真正魅力在语言, 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

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 可以做到准确美, 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 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1]。

(1) 准确美。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圣地, 使用语言就必须有一定的严肃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内容的科学性与使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上。在阐释概念、介绍知识, 与分析课文等, 都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

(2) 简洁美。真理是朴素的, 教学语言就是向学生传播真理, 又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必须朴素、简洁。主要体现在用比较少的话表达较丰富的内容, 清楚明确地达到教学目的。啰嗦与重复无异于是消耗学生的青春。教师不仅要在语言的锤炼方面花很大的功夫, 还要尽心吃透教材才能做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臂而喻。”[2]英国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的:“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冗长是肤浅的藻饰”。[3]不正是有力的证明吗?

(3) 理趣美。教学语言的理趣美就是指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蕴含着一定的趣味性。俯而思, 仰而叹, 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在愉悦中得到启迪。既幽默、又风趣。这种理趣美来自于老师对生活较深刻的观察和认识, 可借助比喻、夸张、双关、奇想、移时等方法, 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让他们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如有位老师在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时这样作结:

别里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旧专制制度、心甘情愿地当沙皇统治者的奴才, 他真是顽固专门学校、奴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

这种荒诞的设想之中蕴含着幽默的讽刺。用语不多, 但特殊的社会背景尤其是人物性格却在愉悦之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加深了他们对“套中人”的认识。

(1) 修饰美。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教学语言除了达到表达上的要求, 也得讲究“包装”。只有那些经情感酝酿、修饰过的语言才具有感人的力量。修饰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语言美丽、动听, 吸引学生认真听、喜欢听。以一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态度去接受新鲜事物, 使其创造性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于漪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设计的那段导言。

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 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 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他们, 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 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它、赞美它!五岳独尊嘛!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 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更是令人神往……

在于老师充满激情的引导下, 似乎轰鸣的水声充耳可闻, 雄奇的山姿放眼可望……激越的民族自尊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并涌起, 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此时不教, 更待何时?正是于老师恰当地运用了设问、拟人、夸张、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于其间, 使该段语言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感染力。

(2) 态势美。教学语言除了运用口语进行表达外, 还经常借助手势、体态、眼神等非语言因素的态势语来辅助和加强表达效果。教学态势语是老师的思想意识信号, 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与教学口语及其它因素一起, 赋予课堂教学以艺术、生机和个性, 使得课堂升华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如在讲《触龙说赵太后》中“徐趋”一词时, 老师故意放低身子, 用快小步走, 显出一付老态龙钟的样子来辅助说明。在讲《<打渔杀家>选场》时, 教师可以试着虚拟几下其中的“划般”动作, 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戏剧舞台“三五步千里路, 七八人百万兵”的艺术魅力。教学态势语也要避免一种用“过”的误区, 曾经有位老师就在上《孔乙己》一文时, 就特地换了一袭破旧的长衫。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而引得学生上课时不时地发笑或者窃窃私语。

(3) 风格美。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教师在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的同时, 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激昂雄浑, 有的温柔委婉, 有的典雅庄重, 有的机智风趣, 有的绮丽繁丰, 有的质朴清新……在教学中, 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正等待着大家去创造, 去共同编织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美丽图景。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 教学语言就应“在谈到暴行时, 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变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 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悲伤的事, 要用哀伤的口吻。”[4]学生听着、听着, 心花怒放、沉浸其里, 陶醉其中……“传道、授业、解惑”点拨、开窍、启迪, 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 都在教学语言中潜滋暗长, 语言的魅力也深深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当我们已经能成功的运用好这双奇异的“双手”, 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的“键盘”上弹奏出美丽的音符。语文教师应当永远把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作为一个主要的追求方向, 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工作要求, 语文教学这朵奇葩才会永远盛开在现代教育教学的百花园里。

摘要:语文教学的真正魅力不在于现代技术手段, 而是教师丰富的语言素养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营造的。在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 语文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关键词:教学语言,美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21.

[2] 礼记学记.

[3] 转自凌空, 司君恒.怎样掌握教学语言艺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61.

[4] 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340.

[5] 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11.

上一篇: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一篇: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调控管理上的隐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