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论文范文

2022-05-08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艺术美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世界。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书法作为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造型艺术,意象表达是其主要特征。书法的意象表达是通过艺术构造完成的,书法意象具有“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的内蕴,自然和人文的逻辑指向,书法意象的构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篇:艺术美论文范文

浅谈建筑艺术美

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建筑作为一个艺术门派,它和音乐、雕塑、文学、绘画等一样,都必须符合美学原则,遵守美学的一般法则。本文从建筑艺术的特征入手,从建筑的不同方面分析建筑的艺术美。

关键词:建筑 特征 艺术美

一 前言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寺庙、园林等等。建筑的艺术美和建筑的坚固性、实用性、经济性不可分割,后者是建筑艺术的灵魂。建筑艺术美是建筑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指建筑的外在形式美,还包括建筑的使用空间的舒适美观。

一个建筑如果仅仅在形式上是美观的,符合美学的规则,但它不坚固、不实用、不经济,那么它也说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建筑艺术品;反之,如果一个建筑即使十分坚固、适用、经济、但其外在形式不美观,也称不上是一个建筑艺术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在他的著作《论建筑》中写道:“我认为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谐,不论是什么主题,这些部分都应该按这样的比例和关系协调起来,以致既不能再增加什么,也不能再减少或更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实际上,建筑的美就是由“恰当、匀称、表达、优美”来反映的。

二 建筑与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 建筑艺术的特征

1 建筑的形象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状态:古希腊表现的是优美的时代,古罗马表现的是武力的时代,早期基督教表现的是虔诚的时代,哥特表现的是渴慕的时代,而文艺复兴表现的是雅致的时代。到了近现代,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形象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形象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的外观。建筑师运用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手段进行创作,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2 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

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包括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建筑的时代性是指任何一个建筑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它受当时的经济能力、技术程度、道德伦理、文化思潮等因素影响,每个建筑都真实地反映着历史,成为历史的见证。人们常讲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就是指这层意思。比如我国的故宫是明清帝王生活、办公的地方,象征着封建政权的中心,它在设计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着重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由近千座各种建筑组成的庞大建筑群,特别突出南北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封建礼制,把故宫大体划分为帝王发号施令的外朝和帝后居住的内廷两大部分。建筑空间阴森压抑反映了封建专制的特点。在技术上由于采用木结构,使单体建筑不可能更庞大,只能以平面扩展的方式来扩展空间,是一组典型的封建时代建筑。而与这组建筑相临的人民大会堂,它是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地方,是我国人民最高权力的象征,因此,它的设计主导思想是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空间开敞明快,在结构技术上采用了钢筋砼结构,建筑物高大雄伟。建筑是最能反映时代的代表物,真实地记述着历史的发展。

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在形式上与所处的环境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在使用空间上能满足使用者的生活习性,在结构造型上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上都能较好地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是当地人民长期与自然相抗争不断总结提练出来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在结构上合理、在技术上先进、在造型上美观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就逐步被人们认同,演化成一种当地特有的民族形式,代表着该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如中国的大屋顶,罗马的拱券、穹顶、飞扶壁等等。任何民族形式的建筑都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受历史发展规律的支配。仿制别的建筑作品,或支离破碎的套用一些建筑符号都不可算作是艺术品,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品是缺乏吸引力、没有生气的。

总而言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是建筑创作的手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建筑创作的基础,而根植于民族、地域则是我们成长的根,是建筑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同时正是由于民族、地域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建筑呈现出多样化。

3 建筑的实用性

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就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所以任何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都从两方面考虑:第一要有实用价值;第二要造型美观。

实用是建筑物的首要和基本要素,美观是建筑物的必要要素,大到高楼大厦,小到茅舍草屋,无不追寻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最佳效益。实用性是建筑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古罗马时代的建筑师威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条原则:实用、坚固、美观,一直被视为建筑学的经典公式。杰弗里·斯科特也认为,好的建筑要有三个条件:实用、坚固、使人愉快。建筑史也一再表明了这一点:实用一直被视为建筑的首要的和核心的问题。可以说,单纯个人的情感、怪诞的想法或奇异的构思可以在画布上或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而对建筑来说,大概就不行了。任何一个建筑家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建造阿里斯托芬的“云中鹁鸪城”,都注定是一种愚蠢的冒险心理。建筑是为多数人的实用目的而设计和建造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实用艺术。

四 建筑艺术的不同美学

1 建筑的性格美

建筑的性格美是不同类型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例如,优秀的住宅建筑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有温馨安定的感觉;文化娱乐建筑表现出惬意美好、别致新颖的感觉;办公建筑表现出庄重严肃、积极奋进的感觉;学校建筑表现出明快大方、开朗宁静的感觉。

当然,建筑性格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手法是形式服从功能。法国朗香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2 建筑的造型美

建筑造型包括建筑体型、立面、色彩、细部等,它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等条件而设计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同时,建筑的造型还要考虑到形式美的一些原则,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这些也都是判断建筑造型是否美观的重要标准。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在体型和色彩运用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古希腊帕特农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绕。潘太里科大理石色白,相对帕罗斯岛上的优质大理石来说略显粗糙,所以这里的帕罗斯大理石仅供雕塑使用,光滑和无瑕的质地使它显得尤为珍贵。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蔚为壮观。

3 建筑的结构美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又是建筑物的轮廓。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额枋、雀替等,从不同角度映衬出古典建筑的结构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结构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如框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建筑的结构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取得完全统一时,建筑结构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代代木体育馆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丹由瞬间海浪漩涡形态而引发的设计灵感,不仅造型独特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整个设计线条没有直角直线,多是悬索柔韧的弧度,用建筑专业术语讲只两个字:柔性。该建筑占地约91公顷,包括一幢游泳馆和一幢球类馆。游泳馆屋顶采用悬索结构,索网表面覆盖为焊接起来的钢板,内表面则用石棉板保护。游泳馆采用两个交错的新月形平面,给封闭的室内空间带来开放性。设计师利用主索之间的空隙设置顶光,勾划出屋脊的轮廊,有助于人们在视觉上形成一个流线型、宏伟别致的内部空间。

4 建筑的环境美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因此,就存在一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很早就十分重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的理论,也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相和谐,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流水别墅)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座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私人别墅,坐落在一个具有山石、林木和溪流瀑布的优美环境之中。建筑的前部从浇铸在岩石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悬挑出来,上下两层宽大的阳台,一纵一横,好像从山洞中“长”出的两块巨石,后面高起的片石墙和前面挑出的部分取得平衡并形成水平与垂直的方向对比。这种自由灵活的组合,不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而且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各种丰富多变的体形轮廓。

5 建筑的风格美

建筑的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不同风格的建筑体现出不同的美。德国科隆大教堂工程规模浩大,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主体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38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大教堂的四周还有许多小尖塔。

总之,建筑的美难以一言以蔽之 ,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听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等等许多因素,又融合了技术、理念、环境等方面。建筑艺术创作受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建筑艺术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一个成功建筑艺术作品是由建筑师、业主以及许许多多的人来共同努力完成的,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们坚信建筑的艺术更加会美得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韩作荣:《长沙建筑艺术之美》,《中国房地信息》,2004年第4期。

[2] 张育英:《道教与建筑艺术》,《华夏文化》,1997年第4期。

[3] 袁铭鲜:《建筑艺术浅论》,《黑河科技》,2003年第3期。

[4] 汪跃:《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建筑》,1994年第7期。

作者简介:

刘斌,男,1986—,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学。

杨玄子,女,1987—,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学。

作者:刘 斌 杨玄子

第二篇:书法艺术的艺术美意象构成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世界。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书法作为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造型艺术,意象表达是其主要特征。书法的意象表达是通过艺术构造完成的,书法意象具有“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的内蕴,自然和人文的逻辑指向,书法意象的构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书法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们艺术美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鉴定书法艺术美的意象构成,对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书法艺术;艺术美;意象;意象构造

1.基础本质:书法艺术的感性对象

1.1客观看待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的称谓有两种,一是书法,一是书道。如画家孙光先生书法则属书道。我们中国叫书法,日本叫书道。书法是重在“法”上,书法艺术是重在“情”上。书法的“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是为书法艺术而服务的,是保证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准备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替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从字面上看,我个人认为书道之称比书法之称更为贴切一些。因为“法”是一种硬性的规定,“道”是一种能伸能屈的柔性原则,所以说,法与道之间从独立的角度来讲,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内涵,各自有着各自的职责,各自有着各自的境界。概念不一样,所属的范畴不一样。“法”是无血无肉的机械的死东西。“道”是有血有肉有情的自由的善变的活物。艺术呢,来源于生活,它和生活的常理是一样的。

1.2客观探索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美就是艺术形象的美。人们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才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艺术是需要人们接受的,音乐需要人去听,舞蹈需要人去看,影视剧需要人去欣赏,至于绘画、雕刻、建筑、文学等,也都需要人去欣赏或阅读的。无论看与听,单一的还是综合的,都牵扯到怎样看,如何看,也就是欣赏问题。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艺术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

2.中介本质:书法中的审美意象表达和其工整与精致之美的构成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书者,如也”[1]。如什么呢?蔡邕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2]姜澄清先生认为蔡邕“象”就是“意象”这指的是“创作者心中应存其意象”[3]。“形者象也,势者意也。”韩玉涛先生对书之势做如是说:“势就是风骨,势就是境界,势就是意象”[4]。由“书——如——象(像)——意象”的逻辑推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书者,如也,如意象也。

中国书法艺术表现出来最基本最普遍的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审美范畴——整齐、协调、精巧、完美,使人发出巧夺天工和恰到好处的由衷赞美。中国书法中的工整、精致还有严谨、讲究、细腻的内涵。在书法艺术的欣赏过程中,产生这类审美感觉的是与品读小篆如《峄山碑》、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小楷《妙严寺记》等分不开的。小篆的线条粗细始终如一,结字过程中的布白是如此的均衡,令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人工的书写;欧阳询楷书的点画精细、结体严谨到无可挑剔的地步;赵孟頫的楷书笔画匀称秀美、结字严谨爽朗,显示出精致而俏丽的风格。可以看出,这些佳作的共同特征是:用笔精到、结构严谨、行款齐整、其中还不乏各种对比变化,把不相协调的因素引向一致,使之达到更高一级的协调。所以书法意象的形成不是死板的、具体的,而是变化的、虚化的,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主客观相互交汇作用产生的审美体验。

3.核心本质:书法意象表达艺术美的逻辑指向

3.1立象以尽意与书法艺术美内蕴

中国书法以“意象”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易》学思想和道学精神上。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一文之首指明“象”与“意”的关系:“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意象二字一隐一显,一本一用,概括得完整而精准,成为书法创作和赏评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5]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3.2书法意象的自然取向的艺术形态美

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写道:“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则氤氲兰麝”;其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瑾瑜烂而五色,黼绣摛其七采……”[6]这其中“有天时意象,有景观意象,有人物意象,有色彩意象,有声音意象,有香味意象,有肤觉意象……”[7]书法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必然是人类追求自由,渴望窥见自然变化奥秘的手段,因此以自然之象喻书或是由书想到自然之象,都如马克思所说艺术美是“对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认”的表现。

3.3书法意象的人文取向的艺术形体美

“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8]书法中人的意象美,也在由表象到内在的发展。由此推及杨雄的“书,心画也。”书法美的赏鉴本身就体现了古人对自己身体的认可与欣赏,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美。而最高级的动物美正是人类形体的优美。”

4.超越本质:书法创造过程中的意象构造

首先是意在笔先的构思过程,王羲之所谓“意在笔先”的“意”,“并不是指某种抽象的道理,而是指具有艺术完整性的构思成果,也就是在形象、理性和感情相统一基础上所构想的具有完整性的艺术形象”。创作过程中的调整、安排,这可以分为创作中和创作后两个阶段。创作中的调整主要指对章法构成的安排,这其中涉及阴阳、刚柔、动静、疏密、巧拙、浓枯、畅涩等一系列对立风格技法的调和、转换。经由以上几个步骤,书法作品被创作出来,它的物化形态之中蕴涵着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的风格特征与审美取向,这些都将沉淀为书法意象的内质,伴随着欣赏者的发掘而显现为艺术化的意象。

5.结语

中国汉字具有近六千年的发展史,虽经多次变革,至今仍在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流,而且还能象音乐绘画一样作为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创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让我们了解祖国文字,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华书局,2009.

[2]蔡邕.笔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4]韩玉涛.中国书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5]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6]李嗣真.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7]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8]苏轼.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作者:张耘

第三篇:对陶瓷艺术的科学美、生活美、艺术美研究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并且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陶瓷之美包括科学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因此陶瓷艺术备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为了能够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就需要对陶瓷艺术的科学美、生活美、艺术美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并且其发展历史也非常的悠久。我们从陶瓷的器型、装饰等方面就能够充分的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民族情感以及民族元素,因此陶瓷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陶瓷艺术之所以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是因为其本身蕴含着科学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陶瓷独特的美感。

陶瓷的科学美

陶瓷的科学美也属于陶瓷艺术美的范畴中,这是我们通过研究陶瓷制作的过程而得出的。由于陶瓷烧制工艺的要求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其烧制工序也是比较复杂的。陶瓷具有胎质美、釉色美、瓷声美以及听觉美,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可以大大的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原料的鉴别、加工等等其他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由于陶瓷的工艺水平是比较高的,因此就必须依靠高超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为用釉料的时候,我们要运用到化学知识,并且陶瓷的烧制温度一般都在几千度,因此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的支撑是不能完成陶瓷烧制的,这些都是陶瓷科学美的体现。

陶瓷的生活美

陶瓷艺术由于来自于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征,因此非常具有生活美。陶瓷的造型以及其实用性都是在人们的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也逐渐地形成了美的观念,这是陶瓷艺术美的主要的原因。由于陶瓷艺术本身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也要通过研究陶瓷与民族审美特点的关系来透视民族文化,这对于我们研究陶瓷的生活美是非常有利的。陶瓷艺术本身就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物品,因此物质生活对于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陶瓷艺术本身包含着艺术的创作,并且其外部的形态以及其工艺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它无疑也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因此,它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激发人们的共鸣,激起人类普遍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瓷艺术中的丰富可感的艺术形象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因此就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美。陶瓷上的艺术创作无不包含着中国的文化,这对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具有很大的作用。由于陶瓷制品本身具有实用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属性,因此它在艺术的领域是非常特殊的。纵观其他的艺术具有实用功能性的是少之又少,比如说绘画、雕塑等艺术都不具有实用性。由于陶瓷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其本身也具有生活美,因此陶瓷艺术美的内涵是由陶瓷的生活美所决定的,并且其生活美在陶瓷艺术美中是最为典型和特殊的。陶瓷的生活美是肩负社会功能性的表现,也是陶瓷本身来源于生活的突出表现。同时,它独特的生活美也是精神功能所导致的结果。

人民的生活情趣是构成陶瓷美学的基础,因为人民在制作陶瓷的时候,是按照当地的习俗、心理以及对美的追求来塑造陶瓷的外形以及具体形象的。因此,人民的审美情趣决定着各个地区的陶瓷制品的历史风貌,反应了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文化特征。陶瓷在我们国家的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在唐代瓷器曾经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在陶瓷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就喜欢从饮茶的角度来鉴赏瓷器的优劣,这种现象就充分的说明了陶瓷艺术的实用性。而这种鉴赏方式也突出了陶瓷艺术的生活美。在唐朝的陶瓷艺术的历史上,我们都知道“南青北白”是指的唐朝的两个不同的区域的瓷器,即南方的青瓷以及北方的白瓷。这种南北不同的陶瓷艺术充分的表明了南北方在陶瓷艺术的审美差异以及不同的思想、心理、品质、意识以及习俗等等方面。因此,陶瓷的生活美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陶瓷的艺术美

陶瓷的艺术美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因此它和其他造型艺术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自然和生活,都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现或者是再创造,好的艺术作品一般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自然气息,带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而陶瓷艺术则来源于客观物质的世界,并且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基础,因此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陶瓷艺术不是原始的自然形态美,因为所有的作品都是要经过作者的主观加工,并且达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从而反映出人类普遍的心理情感。因此,陶瓷艺术并不是简单地模仿与客观的反映现实,而是渗透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与领悟的艺术品。艺术品在其本质上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创作风格是不一样的,并且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陶瓷艺术也不例外,它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观点以及美学思想都是不同的,并且陶瓷艺术本身也具有独创性。陶瓷艺术不是自然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于生活的客观写实,因此其概括性就非常强,因此它比自然更美,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所有的艺术品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传达其思想的,陶瓷艺术也是通过很高的工艺水平来创作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来充分的展示陶瓷本身的风姿神韵。因此,陶瓷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引起人的美感,这就是陶瓷本身的审美价值。

结语

对于陶瓷艺术的美,我们要从陶瓷的科学美,陶瓷的生活美,陶瓷的艺术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中国陶瓷在历史的发展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因此必将在世界上大放光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陶瓷艺术美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研究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将会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及其他艺术的发展。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作者:杨柳青?吴丹妤

上一篇:建工论文范文下一篇:藏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