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审美功能透视

2022-09-11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材料的输入、语言知识的掌握等纯粹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它要赋予更重要的社会功能, 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许多教师对此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但在教学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审美功能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最基本的实现, 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选择。

1 正确建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审美定位

“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最广泛意义上就是塑造人, 或者更确切地说, 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美无缺的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对象不是儿童, 而是拥有自己思想的成年人。但高职生中绝大部分主体个性主张强烈、理想高远, 自我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 缺乏持久的意志行为。因此,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审美功能不仅不应被削弱, 相反还应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也应围绕现实意义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来进行。

高职生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应是融美学感知于知识学习的课堂;是知识容量适中、思维开放活跃、人文关怀兼具的综合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 教师既要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张扬、实现学生的理想表达创设最佳的心理磁场和外部环境, 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不自觉的愉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审美素养。

2 准确理解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审美需求

人类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存在自身的审美元素,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改方向,

突出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正确解读《基本要求》、快速转变教学思想、努力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建立“实用审美观”的开放式英语课堂。

高职英语教学要在保持“够用为度”的前提下, 注入具有审美元素的实用材料、进行具有审美体验的教学设计、拓展具有审美效果的活动空间。

2.1 注入具有审美元素的实用材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为学生注入一些可以被感知的审美元素, 吸引其注意力, 唤醒其审美意识, 获得其情感认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材料, 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教材的示范作用;拓宽文化视域。如《简爱》和《呼啸山庄》的作者为两姐妹, 但她们笔下塑造的人物性格迥异, 描述自然环境的手法及她们各自对社会的观察和态度, 都可以适度地加以引申和介绍。

举例时, 教师可以从经典原版名著名言中精选一些简练实用而又思想深邃的句子,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大师们用词的精妙和造句的奇巧。如:

The bird wishes it were a cloud.The cloud wishes it were a bird.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泰戈尔)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oday, you have to search yesterday.

想要懂得今天, 就必须研究昨天。 (赛珍珠)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应该问你们能为国家贡献些什么。 (约翰·肯尼迪)

这些经典名句虽已蒙上岁月的尘埃, 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们那旺盛的生命活力。教师如果能够把一些经典名句信手拈来, 更易让学生体验到其中蕴藏的哲理和激情, 释放他们自身的青春豪情。

2.2 进行具有审美体验的教学设计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形式简单的师生互动上, 而应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许多高职生并未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也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设计启动思考的信息源和诱发参与的活动场。教学设计还要尽可能地隐含一定的审美冲击力, 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在教学Thanks, Mom, for All You H a v e D o n e时, 笔者提出问题:W h a t informa-tion exists in the word‘all’of the title in this article?Could you express them with only one word?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住问题的主旨, 但基本上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笔者因势利导, 给学生演示了如何采用核心词来进行集中表达, 学生的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竞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Para 4:The hand/helper (when you were needed)

Para 5:The care/love/comfort (tended by you)

Para 6:The path/way/direction (Istill walk)

Para 7:The doctor/friend (gentlebut-right-to-the-point chiding)

Para 8:The hostess/owner/head/housekeeper (in charge)

Para 9:The housewife (do the laundry, cooking and cleaning without complaint or objection)

Para 10:The instructor/cook (let me learn the basic skills in the kitchen)

Para 11:The model/teacher (taught by example)

2.3 拓展具有审美效果的活动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总是潜意识地把知识传授放在第一位, 忽视了美质空间的营造。学生在缺少美质感受的氛围中学习, 效果相对被弱化。这里所说的美质享受, 并非指纯物质供给, 而是多维的审美创造。至少, 这应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

具有审美效果的活动空间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展示个人创造性劳动、呈现自己独特发现、表达与众不同的理性思考的舞台, 也是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明、健康成长的园地。无论从教师个性、思想、风格的展示, 还是学生活动的参与、思维的驰骋到知识技能的获得, 都需要教师为之涂抹色彩。

课堂教学更多时候是在展示一种比语言知识本身更深邃的美, 这种美能够让学生实现感性体验、升华理性认识、阐述个人思想、发展健全人格;它也是教师赢得学生情感认同、满足学生知识拥有的强烈渴望的心理需求过程。基于此, 课堂教学必须营建一种轻松自由而活泼明朗的心灵时空。我国的教学评价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浪费一分钟, 不可以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题外话;国外的课堂教学则无拘无束得多, 他们上课时不是一味地为知识而教, 而是适当调整, 偶尔穿插小曲, 动作夸张、形象滑稽。期间还会留给学生自由时间, 供学生质疑、消化, 放松思想, 赋予学生一些想象因子, 给学生一个在教师言虽止而意未尽的空间里飞翔的话题[1]。

充满美质的课堂必然是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必然是教师教学热情飞扬、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课堂;也必然是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扩张的课堂。

3 切合学生基本的审美需要, 满足他们内在的审美追求

马斯洛在他的人的需要层次说提出,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成长需要的三个层次。缺失了其中一环, 它就很难达到上一层级。对高职生来说, 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及尊重需要, 基本上都已得到满足, 因此教师更应关注他们的认知和审美的成长需要[2]。

虽然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现实, 但毫无疑问, 他们同样也渴望教师能引领他们走进更开阔的生存高地, 在更为深远的海洋遨游。如果教师为学生呈现的依然是泛泛而谈, 缺少新意的所谓“经典知识”, 恐怕也很难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在高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智力结构和认知水平作为审美教育的心理物质基础时, 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或自觉地去为学生营建一片栖息的绿洲, 同时也应设法满足或实现学生成长需要的几个层次;藉着审美来焕发他们的精神, 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对形象的感觉、知觉和记忆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科学领域里,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产生的艺术美感和科学美感, 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形而上学的线性思维模式, 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学科课程内容, 提高学习效果[3]。

4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审美自觉

英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审美功能, 关键在教师。英语课堂教学的趋美不是做秀, 而是它自身属性的必然反映。审美课堂的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理想化乃至更高规格的要求。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美学素养, 扩建自己的知识张力;如何实现教学策略与教学风格的自主创新, 表现教学的个性化等等。都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 进行长期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教什么, 更要研究如何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英语固有的语言魅力、不断探索和创造审美的火花, 营建审美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讲坛、实践美的平台, 也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唤醒学生情感空间中求美潜识、锻造健康审美思想的殿堂。课堂教学的最终使命, 并不在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在于发展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自由创造。学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本质, 就是在感性因素的参与下, 把课程内容中理性知识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 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在师生之间的转移, 而应承担更为丰富和更具现实意义的社会功能。审美作为其社会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实现, 藉着课堂教学所特定的目的性, 并共同完成对高职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学价值观的建设, 理当成为值得探讨的美学主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透视

参考文献

[1] 吁娟.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J].苏州教育, 2006 (9) .

[2] 韦志成.教学语言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3] 黄德志.美学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上一篇:南浔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研究下一篇:浅析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