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功能改进高职数学基础课教学模式

2022-09-1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一是学会认识, 学会发现问题, 探究知识, 建构知识, 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二是学会做事, 即要学会实践, 更要学会创造;三是学会合作, 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倡导合作化学习;四是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学会自身的发展。

1 重新编制数学课程培养方案, 完善数学基础课教学大纲

数学课程培养方案 (以下称方案) 、教学大纲, 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 一切教学工作均应围绕“方案”教学大纲进行, 而“方案”教学大纲的编写应体现教材内容实用性, 实效性及育人功能的原则。

1.1 删减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 增

加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内容, 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1.2 优化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3 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编制校本教材,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数学教学大纲, 选用合适的教材。目前, 许多高职数学教材大多是数学专业教材的一种浅化, 精简和压缩, 不能完全体现数学基础课的培育目标。我们提出:“教材内容模式化, 内容讲授实用化的教改模式。”组织相关人员, 编制了校本教材, 确定结构为:导引、数学知识、专题三部分。导引部分;介绍数学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关系及经济等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数学知识部分: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及“能力素质模块”。将“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内容。“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选修内容, 视专业不同而定。能力培养实际上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 在例题与习题配置上, 不但突出了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 同时也强调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3 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3.1 加强课程导入环节、明确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教材中安排导引部分, 使学生明确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外, 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又加强了课程的导入, 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用“问题驱动法”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化繁为简,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及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实际, 在处理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时, 力求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化繁为简, 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在介绍各种概念时, 用“案例教学法”从实例引入, 使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 以各种背景材料, 顺势引入, 不但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 而且为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学生自然接受, 享用自如。例如在微积分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极限、导数、不定积、定积分、微分方程、极值与最值等重要概念都通过不同的实例引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奠定了基础。

3.3 开展数学实验,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应用型人才, 从业后不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繁锁的求值过程可利用现代化工具来完成。在教学中, 选择交互式计算系统, 以M A T H C A D作为支持环境, 利用数学软件, 在电脑中求导数、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 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 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 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了课时少, 内容多的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

3.4 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集理论、工具和能力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在人材培养中, 特别是在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当今时代, 不但为本专业的学习奠定数理基础,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接受数学思想, 学会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质, 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 同时, 也为学生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理、工、经、管要开设数学基础课, 其他文科也有必要进行数学教育, 但是由于专业不同, 数学基础又参差不齐。“千人一面”的教学, 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采取分层次教学。从知识体系上, 满足各专业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数学基础课的要求。从认识规律上, 既遵守可接受性原则, 又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这对于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使数学教育真正承担起在大学文化教育中的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优化教学评价, 改革考试模式

为了适应对学生数学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 配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数学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将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是平时成绩 (占20%) , 即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学习态度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听课出勤率, 上课质疑回答, 作业完成情况等。第二是测试 (占50%包括单元测验) , 它主要考核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难度以中等程度学生能顺利过关为宜。采用限时笔试的方法。第三是应用 (占30%) , 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少于3人合作, 走向企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 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 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如《经济数学基础》课程,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 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做调查报告或论文。这部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有利于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实践表明:通过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突破了教学难点,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使学生了解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 传承了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但是, 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也不是单凭一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 但是, 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实施了, 必将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 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 高职高专的规模不断扩大和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高职数学教育也随之出现了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教材偏重理论、教学方法和考核单一等新问题。为了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学模式,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萧树铁, 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J].数学通报, 2002.

[2] 郑毓信,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油画中装饰性色彩的艺术表现下一篇:增强法治观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