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目标管理策略

2023-04-01

第一篇:学生学习目标管理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认真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且表扬要多于批评。”这句话对我的印象最深。表扬是一种艺术,要用得恰到好处。第一,表扬要真诚,是表达对学生的由衷地欣赏。若老师是想控制学生而虚心假意的表扬,效果一定不好;第二,表扬要具体。如表扬要明确说明学生的哪些行为,这样让学生类似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第三,表扬要及时。跟反馈是一个道理,及时的表扬易巩固类似行为的再次出现;第四,表扬方式要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的需求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内向的孩子,他们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会让他们紧张、不自在,老师要减少当中表扬他们,私下或小范围表扬会更好。

给我的启示是:

1、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较好的结果。

2、对天那些学习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3、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做好评价。教师不能简单的说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有效引导,一次鼓励远远胜过一次批评。 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与判断能是老师评价的关键。老师要善于观察,作出客观的评价。

4、评价具有个体性,应该手段和方式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第二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策略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必要实施以下五种策略:

一、成功学习策略

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证明,学生最长远、最稳定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成功后产生的激励动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成功。在教学中实施成功策略,教师要做到:第一,转变观念,对学生要有期望,相信学生能在多方面成功。第二,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出学生通过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第三,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不断地成功,并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产生更大的成功欲望。

二、差异教学策略

实施差异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差异教学,第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真正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第二,要切实制定好分层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可能。第三是差异评价。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施以不同的评价。第四是差异发展。不强求学生全体“齐步走”;不强求学生个体“同步行”。

三、合作学习策略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学习条件,帮助学生组建“互相合作学习小组”,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教学格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建好合作学习的学习小组。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及目标,并教给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技能。

四、师生民主策略

实施师生关系民主化策略,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观,不把学生看成仅供充填的容器,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保留个人见解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生活。再次,要真诚地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经常从学生的所思所行出发来考虑问题,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第四,还要教育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融相助、共同提高。

五、优势激励策略

优势激励策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中显现出来的长处和积极的学习行为予以充分激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以优带劣,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优势策略的操作,教师应做到:一是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搞简单的横向的比较或分数排队,而是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努力与否,以及其努力所获取的进步。二是要注重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成长过程中的优势项,发现学生潜能显现的闪光,并及时给予充分的激励。三是适当安排学生展示优势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自信、顺利地发展优势,各显其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三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本次远程网上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12.20

本次远程培训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还是收获颇多的,现将学习所得与本人日常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勇于质疑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引导、科学释疑,能够较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勇于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0年我参加全国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大赛时,上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我受教材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的启发,设计了一个名为“特别行政区知识知多少”的课堂知识小竞赛:先由学生当堂准备香港、澳门的相关问题,然后一组提问,一组回答,这一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掘出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同学提到澳门地名的由来;有的谈及香港的海产品出口,还有的提到了澳门香港的小吃„„学生当堂思考、当堂提问、并在当堂解答,确实非常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为激发学生当堂提出问题、培养质疑能力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在日常教学时,学生也可能会因情境设置而生成一些让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正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后师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解疑释疑。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这几个问题:第一,问题情境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力求创新;第二,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达到引领学生思考,催发新问题的目的;第三,教师不能一味的单纯提问,也不能仅仅是为教而问,不要把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这样就失去了问题情境设置的原有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努力做到“六个让学生去做”:特征让学生去观察、思想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意义让学生去概括、结论让学生去验证、难点让学生去突破。

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很多探究交流型的课堂活动,我一般都会在提前设计容易把握的、易体会教材重难点内容的小题目。再给学生几分钟仔细阅读、思考或者讨论,再和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初三年级《党的基本路线》一课有副图片:小青一家苹果丰收,一家四口围座谈感受。核心题目是: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图片上四位主人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说了各自的观点。要从他们的话中分析致富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映射课文重点的探究活动,学生当然得花费不少时间思考、质疑、释疑了。如果我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思,学生还有机会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吗?

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分设四个小问题:爷爷、爸爸、小青和妈妈的话分别说明了他们致富的哪些原因呢?再给出核心问题:分析小青一家致富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分组讨论(大约3分钟)后,每组派代表说明。分组讨论时全班乱糟糟的,学生七嘴八舌,局势过于热烈,有点快要失控。但我还是感受到一股被激发出来的热情,在这个特定的自由时空中涌动。3分钟后,各组结案陈词,有的组说这是改革开放的功劳,也有组说这是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组说这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结果„„学生思考的结果正在慢慢逼进最佳答案,可贵的是有一组同学还问了一个问题:小青一家致富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一样的吗?这正好是我要重点强调的东西。可见: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收获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要有成效得多。

三、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

1、网络资源和地域资源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充实我们的课堂创造了条件。教师更应该提升专业素养,逐步锻炼自己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地域资源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之前,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很多关于参赛地厦门的资料,比如说:厦门在汶川地震后援建四川彭州的相关资料;参赛主场――厦门双十中学的图片有相关介绍;郑成功在厦门屯兵的相关史实„„甚至我还利用厦门的鼓浪屿等名胜古迹与安徽的资料,制作了宣传片《安徽剪影与厦门映像》。如果没有网络,这庞大的赛前准备工作一定会因为缺乏资料而搁浅,而地域资源应用于全国大赛的设想也会落空。

2、校本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在教学活动中对校本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为我们的问题式教学增色添彩。比如:在全国第六届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中,来自浙江的选手选用了厦门双十中学的校讯以及历届知名校长的图片来谈民族精神的传承。一个外地教师用本地本学校的资源上课,自然引起更多的师生共鸣,催发新问题。再如:滁州凤阳的一位老师在上《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就把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亲身经历引入课堂,并拍摄了多年后自己难忘师恩再次拜访老师的视频资料,引发了课堂的情感高潮。

在安徽省第六届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比赛中,来自芜湖本地的一位教师以本班一位学生四则日记为蓝本,来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还请了这个学生拍摄了四个视频资料,把一节课的所有内容镶嵌在了这四则故事中。这是一个把学生资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

四、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发学生问题的产生。如在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我现场朗诵了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完掌声雷动,抓住这一个突破口,我提问:“大家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致回答:爱国!“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同学忽然提问:雷锋是爱国的人吗?我回答,当然!此时我心里在琢磨这个孩子的思维为何会如此跳跃?这时学生不约而同的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我校的校园大合唱比赛的参赛曲目,同学们天天在练唱。)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我抓住这一突发情境问:“这首歌说明爱国的雷锋做了什么?”“忠于革命忠于党啊,”“这是不是在当代中国我们爱国的表现呢?”师生合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催发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高涨起来。所以老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引入朗诵、演讲、歌唱的元素(最好是现场做),效果实在太棒了。

俏皮话也可为平淡的课堂增色,教师的幽默特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好处。如:《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有句名言: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学生不明白“备”的意思,课堂一下子陷入了沉寂,我说:“这里的备不是责备的备,更加不是刘备的备”学生哄笑,“备是面面俱到的意思”......还有一次,我们在列举中华文明的代表人物时,同学们说了老子、孙子、庄子、孔子等,我连了一句,这就是“老庄孙子”,(与老装孙子谐音)同学们先一愣,然后哄堂大笑。“老庄孙子”也让学生记住了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风趣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人格魅力,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来热爱你,热爱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这就是本人的几点教学策略、方法和具体做法。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感觉到还是存在差距的,本人将继续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 随着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开始,聆听过教育专家的授课,读过有效教学的书本理论,再参与到教师同仁的经验交流、问题探究,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能只知道埋头干活,有时还要抬头看路,看看我们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看看我们课堂教学的新方向。以下是本人长期在教学一线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或者说是今后在有效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1.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思品教学中,特别是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多是一种话题式教学,尤其需要老师切实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实地联系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完善与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教材中列举的几个实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学生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选取几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和共性的问题,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参与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老师邀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实际想法、提供自己的实际经验等环节中,分享彼此的成长体验。他们所说的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大家听来也清新自然,完全不必矫揉造作。通过课堂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领悟自我、觉察自我、发现自我个人成长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作好适应并参与未来生活的心理准备,无疑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2.立足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老师在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当然,我们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有标准和前提的,那就是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老师以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合理地处理教材,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具有个性化和实用性。适时的设计拓展性的课外知识,使每个环节更富有吸引力,增强生动性与趣味性,给枯燥的教学环节赋予生机与活力,更能切中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标准。

3.选择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重要策略,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成学生见的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学习任务的确定,学习小组的划分,评价机制的明确,研究讨论的职责及学习成果的提炼等;可以采取小组知识竞赛形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践行法律和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交流讨论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教学形式,老师都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注重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与达成过程必须统一,.教学思路的方向性与操作过程的方向性要统一,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的选择,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向性及其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的问题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又具有发散性;设计的问题要有方向性,要在学习的探究中指向教学目标。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要足够充分。老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设问,处处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学习的空间:如思考、讨论等,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以上是我在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第四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燕子》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小燕子。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燕子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教《三顾茅庐》后,开展一个“小小人物评论会”,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日月潭的传说》时,安排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展复述比赛,分片段抽签进行,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不少同学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十分准确。

还有,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有一位老师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有气无力”的杂草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撒的农药还不够多,杂草还很有精神。”第二位读得有进步,她就说:“哦,倒了一大片了。”第三个情感到了位她评道:“呀,这下杂草全完蛋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亲近阅读,热爱读书,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我在班上建了一个班级图书角,要求学生精心选择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来与同学们共享。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好书介绍”、“比一比谁读的书多”等活动,学生们的读书热情高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说:有的电视节目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对学习帮助不大,还不如安安静静读一本好书。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不敢放开双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储存的相似的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和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们不妨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自由说:你知道了什么?虽然,孩子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远没有老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完美,有的甚至与文章相差甚远。但它比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问题,总结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强得多。因为,前者是孩子们细心阅读,认真思考的成果。所以,课堂上,我们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把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胆地说一说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如我校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整堂课采用“自学理解→朗读→评议→再朗读→再评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语言文字。同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评价自我、评价伙伴、评价老师、评价教材。在评价中得到反馈,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课堂空白,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发现问题后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当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读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见,见中有异,异中求新,进行自我发现学习。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还想了解什么?这样及时反馈,效果极佳。学生根据已有认知水平,畅所欲言,不仅明白阿联酋人民为了创造美好的环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还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离开这些环节,自主发展就没有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自主意识,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悟性,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春天到了,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放风筝,在放风筝中,孩子们了解了放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放见筝的基本技巧,通过放风筝,发现风筝飞不上天,或风筝在天上打转、跌落等许多问题。产生了问题,就迫使孩子们去阅读资料,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彻底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孩子们是很有创造性的。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活动方式:

1、体验表演。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六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等,教学效果较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写,学生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热情高。

2、趣味竞赛。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既能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和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这类活动如词语擂台赛、即兴发言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这些竞赛不是选拔赛,所以我从不采用淘汰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注重其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主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东方之珠》一文时,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海洋公园队”和“沙滩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物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3、快乐游戏。 游戏式的语文活动可将语文知识融于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学生在动态组合中开展活动,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如成语会、古诗会、唱歌会等。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著名歌唱家腾格而唱的歌曲——《神奇的九寨沟》。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九寨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活动是不受教材、地点限制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有:上街找错别字、写调查报告、记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龙泉镇中心小学

李慧影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课题实验是我校承担的一项市级课题,经过课题小组历时半年多的研究,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调查

在确立本课题前,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大方面进行了30小项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弱。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也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目前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于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在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切实可行的。

二、确立研究目的

目的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作为学校课题,旨在以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中心,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实验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三、课题实验情况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实验方案内容要求,该课题以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不同班级同时进行实验。教科室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明确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究”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2.让学生自主掌握观察、认识自然事物现象的一般方

法,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3.能培养学生从事学习的必要的探究能力;4.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学组进行研究。选出课题负责人,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半年来,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围绕“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思考和研讨,并通过“校内每周研究课”、“我的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学生个案”等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学校教科研气氛十分浓郁。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对实验课题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确保实验课题能够科学规范的正常进行。在教科室和学年组组织的公开课和交流课中,积极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课题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课题的实验效果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完善。

(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学生的身心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试验思路。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小学生为本”。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和经验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学中的情景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始知识经验。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集体讨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在实验中, 本课题采用以下三种基本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准实验研究法。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 初步探出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构造问题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获得和形成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的气氛要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课堂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实验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验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增加自主探究的任务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首先,培养学生在研讨中将观察实验中对各种现象的精确感觉表述出来,使学生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发展其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事实,找出更多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更减化和优化探究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能够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3.本课题实施的这半年多来,教师们勤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论文,编写了典型案例。

总之,通过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有了探究的意识,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教学的有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上一篇:学生信息管理毕业设计下一篇:销售人员三年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