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2-10-03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或倾向, 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学生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 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 笔者谈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讲究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可见, 学习和思考是获取知识的两个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 分层教学,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我刚板书完课题, 一个学生就迫不及等地说出了答案, 这些答案有对有错。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知道答案就是会了。其实, 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 理解水平也不一样, 有的算法清晰, 有的则仅是会说出答案而已, 而对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清楚。于是, 我问那些能说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想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的学生我则因势利导:“同学们, 其他同学都会算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 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 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 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全部调动起来了。

(二) 讲究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 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最后,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中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 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生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作出评价, 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120-120×80%”所表达的意义, 学生一般表达为“120减去120的80%得多少?”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 踊跃发言。如:“120比它的80%多多少?”“120的80% 比它本身少多少?”“120的80%与什么数的和是120?”等等。所以, 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观察, 多方引导,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创造机会,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一) 创设合作氛围

在教学中, 教师应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充足的交流探讨时时, 诱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质疑问题, 在合作实践、讨论辨别中, 使学生养成勤于合作的习惯。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巧设悬念, 精心设疑, 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 或者因急于知道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迫切需要和别人交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二) 学会合作方法

学会听和说, 与人合作必须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时, 注意力要集中, 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 不随便插嘴;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适时用点头、交换目光等反馈方式激发别人讲下去;在没听清楚时, 可适时请求别人再作解释。学会分工和请教, 每个合作小组应是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划分的, 一个合作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水平应有差异, 这样才能达到互补互助。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有时也会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 应学会请教。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 也可请教老师, 教师适时或富于技巧的点拨, 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教师组织起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有助于加深对数学学习的体验,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如教学“质量与合数”这节课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1-20的因数, 找好后让学生分类, 有的认为分2类, 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这时, 我没有急于作评判, 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价他人的说法。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 最后统一了认识。认为按“1个、2个和2个以上”来分类比较合现。这样, 学生不仅理清了思路, 巩固了知识, 而且在辩论中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 在教学中, 良好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以, 只有让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合作交流、适时的自我评价, 才能拓宽学生视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 使学生学好数学, 培养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视频检测中的背景更新方法下一篇:中国首例人体冷冻胚胎裁判评析——以诉讼形式为视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