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培养的人才观

2023-03-26

第一篇:新课标下培养的人才观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最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口语表达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 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2、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要充分借助插图,一定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利用课文的精美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3、阅读教学: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对于学生很重要,只有他想说,乐说了,训练的首要目的也就达到了。开学伊始,作为刚入学的小朋友,互相之间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已经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应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教材中很自然地在第一次口语交际中编写了“我说我”这一内容。老师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敢说,爱说的氛围和良好的交际情境,可以第一个示范给小朋友们“我叫××,今年××岁,我最喜欢……”,这样让学生体会教师非常勇敢大方。然后教师再说“谁愿勇敢大方的也自我介绍一下,让老师和小朋友都认识并记住你呀?”这样一来,小朋友都想说了。此时我们允许孩子们说得不好,只要他们敢于说,乐于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毕竟这是第一节口语交际课,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逐步指导说好。

如<<说说我的家>>是一道以介绍自己的家庭为内容的一种言语交际训练。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家是每个孩子最熟悉的环境,最温馨的港湾,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我的家”这一主题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好素材。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欣赏照片。接着我相机引导:“看着你们个个脸上的笑容,老师想你们一定很爱自己的家,那你们能把亲爱的父母长辈,把你们家欢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揭示活动主题:我的一家。再引导学生从生日、属相、长相、职业、爱好、品质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多方面说说自己的家人。小组互相交流,因为说自己的亲人,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乡中学袁小莉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我曾对学生的作文毛病作了一些归纳: 问题一:审题不清,导致离题、偏题的现象每次作文都有部分学生。 问题二:语言比较罗嗦,口语与书面语不分。很多学生把平时说的都写入作文中去,不加筛选提炼。

问题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标点符号不会用、或者干脆长句到底不用标点,分段意识较差,常常几件事情一段到底。错别字现象较多。

问题四:事例话题陈旧,文章平铺直叙,淡如流水,毫无感情。全篇“空话、废话、套话”,甚至在作文中充塞着成人化的语言,功利化的思想及伪圣化的情感,作文模式化。

究其根源:学生写作动机不端正,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若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在作文教学训练中,以学生为本,以读、写作文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能走出目前这种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鉴于此,我结合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尝试。

一、以读促写,获取能量

写作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作为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以获取许多的作文“能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在教育教学中,我就在班上推荐几部中学生课外读物。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韩寒的《三重门》及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针对不同作品作出相应的阅读建议,并规定他们至少在一个月内看完一部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在博览群书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取雅词丽句美文积累,为自己作文准备充分的“养分”;学生遨游在文学海洋,与文学大师对话,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对“写”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读是为了写。我要求学生每个月写一篇题为《向你推荐一本书》的作文,可以记下自己喜欢的人、难忘的故事情节、对作品中某一人物评价或写心得体会等等。我批阅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畅谈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全班较为集中的篇目)在班上进行口头交流。在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的激发下,学生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其次,我每周安排一堂“自由阅读课”。阅读对象不限:报刊杂志、读本、小说均可。在这开放的课堂中,学生完全潜心于书本之中,教室中只有书本翻动的声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用

心”生活,多方积累下学生不再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不少学生的作文中跳动着时代的音符。

经过反复训练,杜绝了学生作文拖拉、应付的现象,主动参与写作的意识增强了,一篇篇语言凝练、构思新颖、见解独特的文章便应运而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互批作文,解放师生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年深日久,根深蒂固。本人任教的语文课,每次作文都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感觉像座大山,于是教师便每天挖山不止。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而古往今来,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刻苦自学,多读勤写,多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增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批改也不是唯一途径。而且教师的思维定式下形成的评价机制,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地表达。只有让学生主动吸纳,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结合魏书生教师关于作文互批的论述,列出十条要求,每条满分五分。内容如下:

一、格式是否正确。

二、卷面是否整洁。以上两条由学生直接在文章后面批语,例如,格式正确, 5分。卷面基本整洁,4分。

三、错别字有几个。要将错别字在原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每两个字扣一分,最多扣五分。

四、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原处划横线,再在文后的批语中写清病句有几处,每处病句减一分,减至五分,

不再多减。

五、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的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的地方,一处扣一分,扣至五分为止。

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集中。

七、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A、是否围绕中心。B、是否符合生活实际。C、是否具有典型性。

八、看文章的结构。包括三点:A、层次段落是否清晰。B、过渡是否自然。C、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九、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十、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

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互评互改。1—5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

二、三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然后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在小组互批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指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择优范读,师生共同评判,说出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让学生互批作文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其精力重点放在作文教学的设计、组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上。

此外,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我尝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组建成“我的文集”,与其他的同学交流。文章被不同的同学批改,能够促使写作的同学从多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也可张贴在班上“妙笔生花”作文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许多同学的佳作,并随时点评或投票,这样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这种环境下的作文互批,没有课堂互批的统一要求,可容纳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而且操作界面丰富多彩,可以产生活泼的交互方式。在这一情境下,作文教学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简单走向多边参与。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内容摘要】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教语法,并确定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对于语法应该怎样教,教多少却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现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说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并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语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语法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否进行语法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中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研究结果证明,在适当的学习阶段以适当的形式关注语法形式对语言学习者是很有益的。众所周知,在母语环境下,儿童可以完全不学语法而直接习得语言。但对于我过缺少语言环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适当学习语法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达,更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1.强调语法教学

受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影响,一些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尤其在一些农村小学,仍有一部分非英语专业教师任教该学科的现象,而这些教师本身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语法学习,因此,在他们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把语法教学当作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方法。另外,在目前小学英语的测试中,语法仍作为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结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当然必须重视语法教学。 2.淡化语法教学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部分教师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的交际语言环境的刺激,学生会自然习得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因此,误认为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就是不必重视。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语法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课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可见,新课标倡导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讲解”并非放弃语法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以符合认知规律的精神学好,用好英语语法知识。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语法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那些完全回避或忽视专门语法教学的教学法并没有太多的依据。(Nunan,1991:149)另外,对学生而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与原则

在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内容包括:意义、使用、形式三个方面。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是先关注语言的内容、意思而忽略语法形式。所以,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要遵循“意义先行”的原则。首先,要给学生大量地输入语言,使他们感知语言的意义,然后尝试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语言形式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排斥教师对语言规则的讲解,但要遵循意义领先的原则。另外,小学语法教学要少学用法,多学使用,通过让学生理解与运用目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而不必强调语法名称。即对语言现象能够“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张正东,2004)

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教语法,并要求学生在语法学习中,能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这些要求都体现了“少学用法,多学使用”的原则。

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式

在现行的《开心学英语》教材中,语法均按由易到难,由分散到集中的结构编排到不同的年级中。

三、四年级因为是入门和初学阶段,其中的教材内容比较注重语言功能,很少出现纯粹的语法知识,大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好;介绍朋友;谈论颜色;谈论动物等。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可以渗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动词am ,is ,are的用法和have的用法等。在

五、六年级则出现了形容词的比较级;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There be结构等语法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管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可见,如何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语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在交际中学习语法

学习语法最终是为了在交际中使用,所以要指导学生把握一切使用语言的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在特定的情景中具体体验某一语法现象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造相类似的情景使学生能够通过交际进行反复体验,直至掌握该语法现象的正确使用方法。

案例1:调查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开心学英语Book5 Unit10) 语法:一般过去时

操作:用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调查班里同学昨天的活动,根据同学的回答在名字后面写出关键词,最后在小组内用过去式的句型:

watched TV yesterday.

Used a computer yesterday„.They were busy/happy. 调查使用于很多时态和句型,如将来时: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hen’s your birthday?等。这个活动运用范围广,操作也很简便,直接而有效地帮助学习操练和内化功能句型的运用。

2. 在故事中学习语法

Hendrickson(1992) 曾指出,在英语故事中所包含的语言、语用、 言谈和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极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简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通过采用故事,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因此,利用故事操练句型或记忆,通过讲故事多次重复某一语法结构,以达到熟练的目的。

案例2:The little Tad’s family(开心学英语Book1的Unit5. Who’s she?) 语法:Who’s she/he? She’s/He’s my„ 操作: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家人的故事。在理解和记忆故事的过程中记住询问与介绍别人的用法。

Little tadpole can’t find his family. He’s crying. The Super dog is coming. S: Hello! Let me help you. T: (拿出照片)This is my family. S: Who’s she?

T: She’s my mother. T:Who’s he?

T: He’s my father. „

Tad’s family: Thank you!

本故事多次重复出现“Who’s„? He’s/She’s„的句子,能让学生理解语法意思和注意语法形式。故事中同时出现he与she的不同表达,学生通过故事图片以及人物的分析,可以归纳处he与she在不同性别上的使用。

案例3:Bobo’s trip (开心学英语 Book1 Unit2. What’s this?) 语法:冠词a与an的使用

操作:通过Bobo的三天旅程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第二课时主要突破a与an使用的难点。在继续Bobo旅行故事基础上,创设了Bobo与Gogo参加“an party”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帮助单词们参加聚会,归纳和总结a与an的不同使用。 单词apple: Hello. B&G: What’s this? A: It’s an apple.

Students:OK,an apple, come in. 单词cat: Hello. B&G: What’s this? C:It’s a cat. 学生:No,go! „

学生和Gogo与Bobo一起置身于party中,通过分辨单词是否能够参加聚会,使原本枯草的语法练习变得生动起来。

3. 在歌谣中学习语法

把句型结构编成歌曲或小诗说唱。通过有韵律的歌曲或小诗,多次重复句型并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练习词汇、句型和语法,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感和创造力。 案例4:be动词与人称的搭配

I用am, you用are, is都是他,她,它。所有复数都用are。简单好记,学生背起来朗朗上口。 案例5:正在进行时(开心学英语Book3 Unit9 What are you doing) 操作: 动词ing的变化、进行时的基本结构,人称搭配 What’s she doing?

Eating, eating, she’s eating. What’s he doing?

Swimming, swimming, he’s swimming. What are you doing? Writing, writing, I’m writing.

What are they doing? Running, running, they’re running.

在歌谣的情景中,学生可以领会到用语所表达的意义。学生轻松掌握到这些口头用语之后,再为他们创设合适的交际情景,就会生成更加丰富的课堂资源。

4.在练习操练中巩固语法结构

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习和内化语法之后,需要在练习操练中巩固语法的结构和规则,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案例6:Error correction

语法:第三人称单数 (开心学英语 Book 5 Unit3. What do we need)

Today, Tony’s family goes to the supermarket. Mr.Green and Mrs.Green needs some meat. Jenny don’t need any sugar. Tony have some fruit. Ben

doesn’t has any meat. Lisa have some milk. Gogo do has some meat, tofu and juice.

5.在任务中运用语法

经过学习,练习和巩固语法学习,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语法是语法教学的最高阶段。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而习得语言,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 案例7: Our vacation plan(开心学英语Book8. Unit6) 语法:一般将来时

操作:学生四人一组,制定暑假计划并进行汇报。

以上这一任务,学生需要按照听、读、brainstorm、说、写的顺序对be going to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做汇报则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五、 总结

要真正掌握语言,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语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法教学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事实上,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着语法。语法是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英语语法的最佳教法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2007.小学英语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闫素萍 .2006.讲故事,学英语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 3. 赵淑红. 2007.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M].世界知识出版社

4.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http:///yingyu/40590.htm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解为专务,注入式、满堂灌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结果造成了课堂中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省推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语文新课标立足于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文性与知识性并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课程的自身优势,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获取知识,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有几处突出的变化。《语文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五个部分,而《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从内容变化上看《语文教学大纲》更多的是规定性,要求教师按照它的规定去做,而课程标准更多的是指导性、建议性,教师教学有了更大的自有空间。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对于如何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提供实施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学内容有取舍的自由,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阐述看,《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一些词句删除了《大纲》中的一些内容,如删去了“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等语句,增加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等语句,这些语句的变化意味着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更明确更具体、更易于操作,它从五个方面明确了高中语文使学生获得的发展,分别为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特别是最后一个方面,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新的课程改革,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考验。面对新形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换脑,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把以前的教育教学思想,尤其是陈旧落后的东西彻底抛弃掉。

其次,语文教师要转换课堂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地、本学校、本学科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播和指导。

再次,要改变教学方式,变过去的一言堂为众言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节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模式。

最后,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情况。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李家港小学—尹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 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容易完成的体育动作,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前,可以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某些动作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似游戏的设计,这些游戏可以是练习方法,也可以是练习形式,这样就为学生熟练掌握新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兴奋度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小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某个体育动作,就必须针对此动作进行不断的反复练习,而学生在进行重复动作时,很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对体育动作的练习密度、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会导致整堂课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适宜地穿插在其中,学生就会将这些复杂并重复的动作当作一种游戏来继续练习,他们不仅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兴奋度,并辅助他们尽快地熟练掌握运动技巧。

3.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教育合理地融入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都能得到更好的拓展,并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高尚品德落到实处。小学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在体育教师的带领、鼓动下,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体育老师创设的体育游戏不仅要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严格的道德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认真地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将个人情绪或个性带到游戏中来,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自制力以及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自觉、独立和方向性进行有效的强化,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认识,改造世界。

4.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虽然发展得很快,但生理和心理的机能普遍很低,导致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荷和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的练习,而体育游戏能弥补这些不足。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有效地利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练习多种动作,帮助小学生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跑步、跳跃、钻爬、攀爬和踢打等,以此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需要注意的事项 1.强化安全意识,并有效控制运动量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比赛中,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求胜心切”的心理,往往忽略了自身安全。鉴于此,体育教师在针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选择和组织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摆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和接受能力等生理特点,并将游戏的时间、强度和密度及学生的运动量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为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作基本的保障。

2.注重全面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时,要坚持“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原则。例如,某些游戏只适合女生,但个别教师为了实现课堂的整体性、组织纪律性,就让女生和男生共同进行游戏,这样游戏效果不理想,影响整堂体育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四、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 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下一篇:西里的美丽传说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