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

2023-03-26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反思

自贡市大安区髙硐小学张秀兰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近年来,教师们努力践行新课革理念,学习 “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教师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感到新鲜与好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教师担心这样改革后的课堂会不会不如从前,学生学习的效率是不是真的提高了。我认为任何好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自身的刻苦努力,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加强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前进。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它的最为便利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帮助?现就这些做一初

讨。

一.教育思想需要提升

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

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各位名家的故事,他们那勇于克服磨难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新课程有效教学,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的课堂作业

通过认真地自学了《教师如何设计作业与命题》这本书,使我对如何设计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设计作业,进而通过作业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以及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努力探索设计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作业,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学会了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效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从旁激发,即师生唱戏师搭台,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并富有挑战性。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墫,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先学后导,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看学生能不能学,学生愿不愿学,学生会不会学,问题的呈现要师生化,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整合。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师生共同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师生共同发展,师生相互帮助,教师做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做教师型的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共同交流。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有反思,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与方式去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不要让学生在等待,切莫令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

学会合作交流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引导学生进行真诚的合作,才能展示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尝到团队精神力量的伟大,而且能体会到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为了扩展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创设练习题、作业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落实。实现人人成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进行强性学习,就像狼一样吞像虎一样咽,使人人都能吃得饱。使孩子们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备好课是教好学的前提。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而我们备课时要遵循五个原则,即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备学生、备自己。并且要提前两周备课,还要养成在书上备课的良好习惯。因为有效备课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内容从教科书上抄到教案上,而是一个系统的、具有逻辑思维的设计体系。不仅有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一个如何让学生学好知识。教师不仅是“编剧”,还是个导演,更是一个“演员”。为了更好地充当“三位一体”的角色,教师必须用心教学,建构教学新理念。挑战传统,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的平台。

六、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

人们说“教师职业,是一个凭良心的职业”,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实在,而且道出了我们做教师的真谛,做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一位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种,最低境界“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教学”,最高境界“能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阿! 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爱心、责任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们。

爱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数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科学、严密、系统、逻辑思维强的特点。数学教材的编排也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数字等等,所以数学课上不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而导致学生怕上、厌上数学的心理

障碍,这样就难于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之目的。反之,如果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会“爱屋及乌”,从而“想学愿学”数学。

摆正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虽有教师“如父如母”之说,但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把距离拉得太远,而是越近越好,师生之交犹如朋友之交,所以师生关系既是朋友关系。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就可无话不谈。师生感情增进了,在学习数学中的凝难他们就会大胆的求教于教师。

对待差生,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歧视,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和宽容他们。并对其给予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动接近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善于观察他们在每堂数学课上的情绪、言行、作业等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方法和知识方面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由此,激发了差生的求知欲望。

三年的培训已拉下帷幕,而我觉得只是一个开端,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市级的骨干教师任重而道远。不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也使我补足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愿一片回忆,一份纪念,化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点。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论文

题 目:

学 员:

时 间: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反思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数学二班学员大安区高硐小学张 秀 兰2010年11月8日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我与新课程------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在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教学环节值得重视和改进。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对美术教材的全面分析,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了,对教材有个熟悉的了解,教师才能驾驭教材。教材分析应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兴趣点,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情境点,分析本课的美术学科要素,分析学生原有经验,定准教学目标。

在我教学美术中,其教材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体上较好的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精神,以贴近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适应农村教学,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图案选择、色彩配置、版面设计都美伦美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七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同时更多地给他们多选择的作业形式,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他们对绘画艺术的独到理解。

二、情境创设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提设兴趣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教学资源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四、学习形式 在一节美术课中,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抓拍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这五个方面达到了,课堂的评价才落到了实处。

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当然一味地否定肯定是不可取的,但终究还是会在一些画面不整洁或上色不均匀的绘画作品中给予否定的态度,这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态度的问题,也可能是个性的所然,只要教师细心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作为身处这一特殊的时期美术教师,更应该看清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的重心,了解美术教学的动态趋势,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本,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的感悟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 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英语 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 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作为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在遵循《高中英语新课程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英语老师必须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里就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 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问题。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 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 使 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 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呢?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 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 ,充满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其次,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 ”到 “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作用,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 、记忆、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认识的重要推动力。烦恼、紧张、害 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感将抑制智力的发展;愉快、轻松、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则能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紧张的心理障碍,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是学困生,要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 要通过提问、回答、朗读、背诵、复述、课前3分钟演讲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习的乐趣。如若出现口误,应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纠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教学中还要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剂学生的口味。比如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讲,也要让学生看、 练、说、写、读、讨论,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尽可能用艺术手段—音乐、短剧、游戏、舞蹈 、绘画、诗歌等形式,让美发挥润滑作用,使智育和美育在外语教学中达到统一与和谐,达到赏心悦目、悦神的效果,让学生振奋起来。在教法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核心 ,以交际操练为主线,力求做到组织教学“英语化”,设计活动“情景化”,训练形式“多样化”。

总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起来,让英语能够成为学生日后使用的交流工具,使学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摘 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并用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课程。面对现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多角度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和成长,使美术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对美术教育的偏见以及美术教育中的弊端,要将美术教育的重点进行调整,重塑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更具普遍性、广泛性、开放性的惠及全体初中生的课程。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获得更多思考、想象的机会,并用语言、文字之外的绘画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感悟,达到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教学目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

传统的美术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特长,为想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教育,而普通的学生一般忽略美术学习,更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以应对升学考试。另外,教师也不重视对普通非艺术学生的美术教育,这使初中的美术教育几乎形同虚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美术教育才是符合时代历史潮流和现实教学需要的。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等专业人才,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审美情感,生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会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可谓是永恒的经典。学生不是要临摹画作,而是心怀敬畏,以一种审美视角来体味画作本身的美,以及画作背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时代变革的一种态度。画作的色调,明暗过渡自然和谐,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特别是对画家内心世界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欣赏美、创造美,更能获得许多心灵、情感的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的尚佳途径。

二、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的初中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育不应该再是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发现问题的主体,还应该是创造问题的主体。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初中学生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促进学生身心更健康的发展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推进。例如,在欣赏画作《静物》时,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的静物形象。在欣赏画作时,学生看到的还是平面的图画,教师可以对应画作找到相似的静物,按照画作呈现出的角度和光线将静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更直观、更具触动性地领略画家独到的画功。美术不仅是理论和创作,更重要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使学生能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地思考问题,感知生活。创新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和美术教育事业都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实践

活动。

成长于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其接受更多元、更开放、更新鲜的元素。在初中生的思想中,有许多具有先见性、创新性的元素需要表达和表现。但是一些长期工作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教师还依然秉持着传统观念,依据传统的理论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权利,所以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兴趣进行教育教学。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是评价学生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但是作品中表达出的情绪、情感是否充分、明确,也应该成为评价画作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多角度分析、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变得更重要、更必要,学生的艺术能力应该得到更多富于感性的肯定。

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导,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建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2011(06).

[2]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3]杨永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

编辑 郭晓云

第五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

2、

3、

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培训下一篇:新课标下培养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