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意识

2022-09-12

我市已于2010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这是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 就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堂参与意识作一初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参与意识的基本条件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 它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 集中精力, 认真思考, 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 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介绍有关国际象棋发明的传说;讲解等比数列的应用时结合生活中的银行利息和按揭贷款等例子。通过这样创设情境, 形成悬念,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前进, 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 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展开相互讨论,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因此, 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习的兴趣, 而兴趣又是在广泛的参与中有成就感培养出来的。

因此, 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些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选出代表发言, 相互对比, 如某一问题可以让小组讨论哪一组解法多, 某一问题可以看哪一组解法简单等, 让一些问题在讨论中解决, 也使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其中。

(二) 课堂上随时质疑, 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而敢于参与

我的课堂, 学生不明白可以随时起来质疑, “学精于思, 思源于疑”。大科学家牛顿正是疑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后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伟大成就, 因此质疑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有些老师不喜欢学生课堂上打断思路来提问, 其实这是对学生参与的打击, 只有能提出问题, 有了疑问才说明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了, 与你一起思考了。

当然, 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总一人包答, 可以给其他学生机会, 也可以展开讨论, 来培养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

(三) 把讲台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主角

讲台不是老师的专利, 如果那样老师岂不是每天都唱独角戏吗?一些问题的板演, 一些问题的表述, 甚至一些例题的讲解, 都把学生请上讲台, 我则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听讲。学生讲解过程可以向全体同学提问, 而学生和我也可以质疑。这样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师与生, 生与生之间也得以充分的交流, 让问题在轻松愉悦中得以解决, 同时给了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当伴着同学的掌声走下讲台时, 是认可, 是鼓励, 是欣赏, 也是自己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很大提高。

当然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遇和方法还有很多, 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一堂好课, 不是让学生学会了什么, 而是会学什么, 将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 而是不会学知识的人, 因此我的宗旨是尽量让学生做主角, 而我做课堂的导演。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本动力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明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因此, 现代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解放思想, 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 改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看法,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关系, 也不是绝对权威, 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虽然分工不同, 但人格上是平等的, 应该相互尊重。

2、深入了解学生, 接近学生, 化解逆反心理.作为教师, 应该充分了解学生, 对于个别学生, 还需做大量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巧用策略,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态, 合理的应用表扬与批评,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心, 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 情愿与老师交往。师生之间处于亲近、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之中, 既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 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要有法, 教必得法, 学才有路, 学才有效, 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 只会一招一式, 不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 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 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 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比如, 在学习了一定内容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进行交流, 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 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上一篇:海南LNG接收站配合LNG运输船气体试验方案优化研究下一篇:《绿色设计与工业风的有机结合——树洞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