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

2022-08-30

第一篇: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流程设计得如何,取决于设计者对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理解与掌握,取决于对教材的掌握和对学生实际的了解。时代的发展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适应时代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等。所以教学设计者必须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这些思想,以“弹性设计”为主,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在常规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新思想呢?

一. 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发展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讲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里就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这里的学生的发展是要学生得到全面性的、终身性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所有发展又都是基础的,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要摆脱过去以课本为本,以传授知识为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二.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段时间里,人们把语文的训练理解为知识与技术的训练。于是,教师们把大量时间用在串讲、串问上;学生的精力关注在作业和习题上。众所周知,这样既淡化了人文教育,也不利于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人们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为“工具性与思想性辨证统一”,而对它的综合性、审美性、情感性、文学性、基础性等没有很好地整合。不能全面地表述语文学科的性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大大削弱了语文教育的功能。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除了讲到进行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外,还讲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里讲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科学方法的教育,还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都属于人文主义的内容,极大地扩展了语文学科在人的发展方面多功能的作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且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中进行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因此,教学设计者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加强人文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功能。

三. 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在自主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一篇文章要靠自己去读,而不能依耐老师的讲解。学生只有依靠自己去认真地读,自己去领悟、体验、揣摩,才能发现课文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从被动从“学答”的地位提升到主动“学问”的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走向主体控制的自主学习。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留出应变的余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所以,教学设计者,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当好导演,组织、引导、点拨、调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 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中学习语文,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语文作为工具,它所负载的是见闻感受,所表达的是语言形式,如果语言形式脱离了“见闻感受”的实质,失去了“思想情感”的灵魂,变成了无意义的符号。感悟是新大纲中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汇。感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基础上的一种领悟、顿悟,是对语言文字某一方面豁然开朗的理解。它借助感知直接思维和想象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认识。感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离不开自己的经验水平。新大纲指出:“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新大纲强调语感,就是要求感性的领悟要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尽量少一些。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感悟”的结晶,是“运用”的前提。这里的“运用”是指听、说、读、写广义的运用。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积累和运用是新大纲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靠积累,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生活材料。学生积累的材料多了,就会产生新的语言,发生质的变化。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中又扩大了积累,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新大纲中突出了阅读和背诵,而且规定了阅读的量和背诵的篇数,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材料和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意义重大。因此,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除课堂教学外,教学设计者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都要求我们教学设计者,应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进行设计。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学设计规划九要素中我们可以得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并非仅仅指狭义的教学过程,其实包含了教育教学更宽泛的含义,具体可以指教育教学课程规划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过程设计及教学材料的设计等。那么,新课改下我们怎样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思考和研

究的问题。那么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联系紧跟时代的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信息素养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好的教学设计就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学生能够自主地在这个空间里尝试、创造、思考、合作,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到两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

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

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

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底码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

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二、设计教学内容,兼容整合其他学科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越来越被重视,地位不次于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工具性学科。我们怎样才能最优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竞争

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现代人呢?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也即今所说的课程整合。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给学生几篇短文,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修饰短文。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方法解决问题,同样,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如插入艺术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也可以利用插入→图片→艺术字,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又如在教学多张幻灯片的插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来尝试,如在大纲视图中单击右键,实现新幻灯片的插入,或单击插入→新幻灯片,等等。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有关内容,在我们教学完画图中的有关工具的使用之后,在讲到综合方面,我们可以将美术课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过来。比如在四年级画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课《奇形怪状的小动物》,此时学生已学过最基础的画图工具的使用,那么本课主要是学会曲线工具的使用和各种画图工具的组合运用。我首先呈现出几个漫画式的动物:瓢虫、小猴子、小猪的形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选择了较容易的瓢虫图形,设计了一个游戏:一步步出

示瓢虫的形象,由大圆到小圆,到触角,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完成。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键盘指法时,可以结合英语学科的有关知识。小学生对英语这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因为三年级的他们是刚接触,而且小学的英语对他们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学习兴趣非常浓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素材,再添加一些他们熟悉的一些小动物的英文名称,让他们在快乐学习英语的同时自然把指法的规则了解清楚,并能熟悉

每个关键所在的位置。

三、采用不同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所以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始终维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生画小火车时,可以拿来一个玩具火车,让学生先观察,再画画;教学生画美丽的热带鱼时,给学生放一段有关热带鱼的影片,拉近学生与要完成“任务”之间的距离;讲课过程中遇到学生有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使别的学生看到他人的进步,并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等。方法很多,最主要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爱事业的心,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

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教学评价是调整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设计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易犯的错误,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条理清楚等。教学评价渗透在课堂中,课堂上常自评、小组内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形式反馈出来。而总结性评价是在多次形成性评价后进行的。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句话、几分钟时间来进行。在课堂中,我常常采用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利用广播系统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大胆地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并说说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评价的参与面广,学生十分感兴趣,评价也更放得开了,从这样的评价中反馈的信息十分丰富,学生也在评价中得到了启发。当然,我会

找到作品中的某个亮点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

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

生存,学会做人。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往往使我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提供和反馈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教学设计是教师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是孩子们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多研究并精心设计,成功的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

教学质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让每一朵花开得更灿烂。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聚凤中学杨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终极目标就是学物理有用。这里有用决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观察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

关键词: 仔细观察

新闻发布会

擂台大比拼

物理有用

科学严谨

一、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新鲜的事物及亲近生活,了解国内国外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和文学家、著名诗人在不同科学领域的贡献,通过学习活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去亲临感受自然界中的奥妙。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追求,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

二、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在目标上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内容上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在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终极目标就是学物理有用。这里有用决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观察能力,甚至是生活技能。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要求,本人有一些教学设想。

设想之一:新闻发布会

在每节课占用3至5分钟的时间举办新闻发布会,若30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学期会参与2次。新闻发布会用意在于激发学生搜集,筛选,分类,总结与物理有关的科技新闻。扩展学生的科技视野,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关注科技信息,喜欢科学的好习惯。请看范例:

摘自2006年7月5日《北京科技报》科学青少年板块:题目为“三个小孩发现涂改液致癌真相”。起因: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刘凯伦在使用涂改液后,感觉总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而且在教室里呆的时间太长还会经常感觉到头痛。起初还以为是自身的原因,后来也常常听到有同学和自己有相同的症状,有的同学甚至还肚子痛。刘凯伦百思不得其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调查:涂改液的使用率高达85%,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涂改液的危害,他上网查阅,发现网上对涂改液的危害的说明已经有了很多,但很多同学并不了解。实验:他对蚂蚁、飞虫、草皮分别进行了试验。首先将12支健康的蚂蚁平均装在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相同的水和涂改液,1分钟后加入涂改液的6只蚂蚁都死了。飞虫的试验和蚂蚁的实验类似,只是飞虫存活了3分钟。再换用草皮每12个小时观察一次,第一次醮了涂改液的草皮茎部发黄,第二次发黄范围扩大,第三次叶片枯萎,第四次草皮死亡。结论:长期使用涂改液,其中含有的二甲苯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伤害,对五官也有伤害。成果:小实验让班里涂改液的使用率为0%。

设想之二:擂台大比拼

在物理的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教学板块,既然教材中有要求,就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选取参与性高的小实验可让学生动手制作,甚至现场比拼。至于难度稍大或可改进的实验,也可让家长参与进来。请看范例:

鸡蛋摔不碎。在10米的高度(大约4层)让生鸡蛋在一些保护装置下落下,看谁做的摔不碎。所谓保护装置可以是海绵,可以是纸壳,但不管是什么,要有两个标准来测评。第一:看谁设计的装置质量最轻。第二:看谁设计的装置体积最小。

这样的比赛既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全面参与体会比赛的乐趣,同时由于要兼顾到质量和体积的矛盾性,可以反复设计,反复实验,总结经验。思路不一样或采取某个灵光的想法,都有可能使实验有突破性进展。学生互相学习,比较,交流。不服气可以回家再设计,再思考,再动手。寓教寓乐,其乐融融。

设想之三:我爱物理

教材中还有一些教学板块如想想议议、你还想知道什么、科技小论文等等。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科体现的学习方法。正如物理书上所写:我不知道世界会怎样看待我,然而我认为自己不过像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乐,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这段话是牛顿说的,他是对所有热爱物理的孩子说的。反映的是牛顿的成长经历:沙滩上,和煦的阳光下,一个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他时而凝望大海,时而低下头去在沙滩上捡着什么。忽然他向旁边跑去,使起了一块光滑的卵石;忽然他又向另一处跑去,建起了一枚漂亮的贝壳……孩子在沙滩上跳着、跑着,一会儿为发现了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一会儿又为拾到的石子不那么奇特而懊恼、沮丧。沙滩上留下了孩子一串串脚印。孩子捧着五颜六色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向远处的大海望去,心里在想,这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蕴藏着怎样一个世界呢?也许海底的石子更漂亮,也许……

这是多美的意境,希望通过这些教学设想,能使学生体会到发现了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从拾到的石子不那么奇特而懊恼、沮丧中,能再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科技报》2006

2.《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北师大版

第四篇: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

(1) 以教师的教为本位。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 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学生死记数学定理、公式,机械地模仿教科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交流,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 (3) 以静态教案为本位。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识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丧失了学习过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 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数学教学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它不仅包括理解运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还应包括:回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书刊文献,会利用图表、计算机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的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课、被动接收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的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二)课堂教学内涵认识的更新

传统的教学内涵对学生而言只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只是一种预计的、最为理想的的学习结果.教师是将其中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道道难题的精妙解法和一串串抽象的证明一丝不差的传授给学生,使本来充满生机的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抽象,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新课标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数学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该认识到教学应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原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现象和问题. (三)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

适应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是:着力引导——主动参与——有效建构.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达到完善的境地。这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亮人的心灵”.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理解,学习活动也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同时把社会性的互动作用看作促进学习的源泉.因此,教师的着力引导,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形成有效的建构性学习.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复旧、讲新、练习、作业”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了知、情、意、行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这种只强调“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单一模式,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授学生学习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变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为一个合格者和一个咨询者,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话;在情景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 (五)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得空间,丧失了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明确知识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动的思考、概括、提炼、消化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合作性学习: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和学生不是被动的服从关系,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交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ײ。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其次要用好用活先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第三要更新习题配置观念,根据“跃而可获”的原则,配置具有剃度性的习题,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变“知识巩固”为“知识发现”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技术,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解,备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提了一些初浅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弊端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观念先行”,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数学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而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便是对于教学设计的重新认识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从教案走向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作为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新课程;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掌握现代数学教学设计技术的意义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上好课,就得先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即掌握教学设计技术).”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仅仅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例、习题的选取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我认为,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因此希望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让我们将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得以真正的落实。

二、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备课过程是:确定单元或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然后围绕课堂教学5步骤: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但是,对于以下问题,传统备课方法却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

问题1 在备课中,我们经常要讲重在“备学生”,即备动态的学生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备学生,在教案里如何体现? 问题2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如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虽然有些教师凭着个人的教学经验作出决定,但缺少新理念的指导。

问题3 教师在备课时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步骤,但目标陈述只是一个课时,教学任务结束以后,学生的终点能力或行为倾向的变化以及这些能力或行为倾向是怎么得到的?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把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结果?在传统教案中也反映不出来。

可见,传统的备课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三、利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比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在引入时可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把你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叫学生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老师的“神功”赞不绝口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他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劲头十足。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断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如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梯度、有弹性,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

4、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研讨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课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商议,此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以活动的板块来设计教学,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良好氛围。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

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知深。”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思考,而且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探究发现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

6、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数学。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特点,把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联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力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7、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点知识传播向学生自主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多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师生一起携手探究数学知识。

上一篇:向两面人发声亮剑稿下一篇:新领导上任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