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分析

2022-09-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46例。其中男性244例, 女性102例。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65.5岁。伴有原发性高血压75例, 肺心病35例, I型糖尿病16例, 冠心病89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9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6例, 摔伤216例, 交通事故伤184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I型78例, Ⅱ型82例, ⅢA型60例, ⅢB型76例, Ⅳ型50例。I、Ⅱ型为稳定骨折, Ⅲ、Ⅳ型为不稳定型骨折。

1.2 手术方法

我们对3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 具体手术方式和临床分型见表1。

1.3 临床疗效评定

按Harris标准评分[2]:主要有疼痛, 功能, 关节活动度及畸形四方面,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注:经统计学分析, I型、Ⅱ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ⅢA型、ⅢB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比较P<0.05, 有差异性。Ⅳ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0.5~2年,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发生内置物松动或股骨头切割11例, 发生髋内翻8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轻度退钉6例, 无钢板断裂现象, 无髋内翻及畸形愈合, 无髋关节僵硬。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 末见螺钉钢板松动、退出或断裂, 无髋内翻及畸形愈合, 无股骨头缺血改变。根据Evans分型采用的手术方式治疗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并比较,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皮牵引、骨牵引, 由于多为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 如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病亡率可高达35%。目前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积极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通过本组观察, I型、Ⅱ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型、Ⅱ型稳定骨折采取上述3种方法均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 对I型、Ⅱ型股骨转子间稳定骨折, 应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为主[3]。ⅢA型、ⅢB型、Ⅳ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Ⅲ、Ⅳ型不稳定型骨折应慎重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特别是Ⅳ型更应注意, 首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肯定, 但对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 失败率可高达24%~56%, 多为螺钉穿破股骨头、钢板断裂和螺钉自股骨干翘出。针钉类操作方便, 损伤小, 但稳定性差, 只适用于I、Ⅱ型骨折。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 占全身骨折的3%~4%, 占髋部骨折的35.7%[1]。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女性多于男性。这类骨折因血运未破坏, 骨折恢复较好, 但处理不当时, 可引起髋内翻及畸形愈合, 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手术采用的内固定方式较多, 各种内固定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为了能够更多的了解内固定的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 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炳芳, 张长青.2004刨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40.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98~904.

[3] 章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42 (11) :96.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边城》的“牧歌”与“桃源”意象解读下一篇:开展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