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改革研究

2022-10-28

近年来, 随着网络科技的爆炸式和飞跃式发展, 不但一大批新兴行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林林总总的传统行业也和互联网科技产生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教育产业中, 互联网技术在各个学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以语言类教学尤甚。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如何进一步改革原有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策略变成了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传统环境下的公共英语教学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环境仅限于教室, 而教学工具和资源则只有粉笔、黑板、教科书、和老师的口头表述。教学方式也只能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方法, 以对课文的讲述分析, 单词的理解记忆, 语法的解释运用等等内容来达到让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教学过程包括传输、反馈和循环, 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对教学结果的检验也以笔试为主, 考察的语言能力方面十分有限。

从信息系统的观点看, 教材和教师是信息源;传统教学的信息源以呆板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传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无法把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1]。这样的教学策略无法培养语言学习者全方位理解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也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只能有限掌握“应试英语”, “纸上英语”:即除了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外, 学生常常陷入“听不懂, 说不出, 写不好”的境地。无论是在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深造, 还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都无法顺利的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英语知识, 反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语言培训, 甚至还可能需要从头开始。这种现象打击了学生对于课堂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不利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开展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活动。总之,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阻碍的学生对英语的全面学习与掌握, 不利于培养有真正语言使用能力的学习者。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英语教学特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具有目的明确、结构稳定、实践性强等特征的反映教学客观规律的教学框架。英语教学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习得规律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英语教学技术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记录、储存、再现、传递等基本功能, 融入到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等活动之中, 使学习者的各项学习活动过程得到优化和强化, 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与效果[2]。网络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由教师主导进行, 封闭, 单向性的灌输英语语言知识转向为更加开放多元的, 具备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与层次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有条件利用各种资源创建课堂之外的虚拟教学环境, 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与学生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甚至使学生“反客为主”从而达到对课堂整个“翻转”效果。在以既成的教学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 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实现教学内容更好的传播, 有助于更好的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是高效的教学成果达成的必要条件。

(一) 教学工具和资源的极大丰富

众所周知, 语言的学习分为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 没有足量的正确语言语料输入, 学习者则无法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出, 也就是使用语言, 实现其交流思想的功能。而由于互联网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无论是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 还是需要掌握英语的学生, 都可以十分便捷的获得大量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料, 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准确性都比以往传统模式下的资料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各种具备视听效果的教学工具也大量应用在一线教学工作中, 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而言, 各种音频, 视频等教学材料在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在比较单一乃至枯燥的课本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更愿意接触比较鲜活的, 以视听说相结合为基础的多元化英语教学手段。因此, 互联网技术在英语教学工具和资源方面的应用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二) 教学中心的彻底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一样, 都在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 教学的中心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利用网络化环境优势, 整合和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 以虚拟交流为平台, 提供给学生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则在隐形了的教师引领下自主地内化大学英语知识和技能。在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虚拟环境下, 教学模式超越时空的限制呈非线性的状态, 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线性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3]。与此同时, 多媒体学习环境给学习者带来了学习上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情感智商, 摆脱厌倦心理的困扰。此外, 它还能起到保护学习者个性特征的作用, 使其发挥出独特的学习风格, 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原则。

(三) 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进一步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英语教学中“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再收到学生的欢迎, 也禁锢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思考和创新。但是囿于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的限制, 很多针对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无法得到体现和实施。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不但从资源和手段这两方面大大丰富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过程, 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灵感, 使得他们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推陈出新,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科技相结合,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 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不断进步的目的。此外, 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多的语言实习机会和更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语言习得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离开实践活动就很难把外语学好。

三、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初步建议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 创造一个以网络支撑为主, 网络版、文字版、光盘版、电子教案、教学网站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 为在校学生及教师提供服务。同时, 通过现代网络技术, 使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有效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4]。因此,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 教学时间弹性化, 辅导过程网络化

大学英语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使教学脱离教师为中心的现状, 那么弹性化的教学时间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渠道, 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5];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 教学材料多元化, 教学手段个性化

互联网给公共英语教学方面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就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比较便捷的获取数量众多, 品种丰富, 质量上乘的语言学习材料。无论是读写方面还是听说方面, 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改变。因此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材料, 尽量做到视听说读写结合, 从各个感官角度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语言输入, 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6]。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 根据具体的课堂环境和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多层次互动,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爆炸式发展, 语言学习者更容易, 也更愿意利用这些科技进步来辅助自身的语言学习。网络与多媒体所呈现的声, 光, 文, 影等种种资源让第二 (外) 语言的学习更具有即时性, 互动性, 趣味性和准确性。也符合语言学习理论中对语言环境的强调与“浸入式”“包围式”语言学习方法的实践。但由于硬件条件以及教学思维固化等不利因素,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上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由各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指导与资源运用而形成的视听说有机结合, 教育手段多元, 师生互动高效的语言教学课堂将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 也是大势所趋。但需要强调的是, 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并不会被全盘否定, 反而会在更新的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得以丰富和补充。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以坚实的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 才能实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进步与成功。

摘要:当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 不但促进了教育技术根本上的改革与进步, 也对各种类型的教育体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来说,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中改革原有的教学策略,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学生需求是教师必须思索和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改革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独立学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沈彩芬, 程东元.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特征及其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3) :23-27.

[2] 谢盛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问题分析[J].外语网络教育研究, 2008, (3) :42-45.

[3] 冯茹.网络环境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安徽大学, 2013, (11) :15-17.

[4] 余小敏.校园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2011, 12 (1) :114-117.

[5] 崔建粤.地方院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之探讨[J].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2004, (7) :45-48.

[6] 李新国.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J].东南大学, 2008, (1) :15-17.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时效性分析下一篇:Dieulafoy’s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