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本该是教育方法的改革

2023-01-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应该是从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 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而不应该主要从师生关系上来进行改革。近年来还存在一些“学生是上帝”“教育是服务性行业”等观念, 作为一线教师, 觉得此观念很偏颇。

最初学校的产生在于有知识的人要传授一些东西给学生。先有老师, 然后才有想学习的学生, 老师和学生聚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学校。比如孔子、拍拉图时代的教学,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我国古代的书院, 学生和学校是跟着老师走的, 老师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 学校就建在哪里。

现在, 有的人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围着学生转。认为学生是上帝, 老师是服务员。如果谁把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称为正常, 就认为是思想落后了。这种观念是极端偏颇的。

其实, 从当代学校的形成看, 往往是先建学校, 然后招聘老师, 接着招收学生。学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任职教师的学养和执教能力决定的, 一方面教师素质高才能吸引更好的学生入校, 另一方面教师素质高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素质。新课改虽然高举“新理念”, 却无法改变师生关系的这种本质特征。

新课改本质上应该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不应该是师生关系的改革。新课改“新理念”所宣传的“要全面关注学生”与新课改前国家所要求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没有本质的不同, 都是要促进人 (学生) 的全面发展。从学校教育培养总目标看, 新课改的口号是对原有教育理念的继承, 而非改变。新课改所宣传的不过是具体教育目标的新划分方法, 不过是对这一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补充了新时代的新特征罢了。

因为时代发展了, 育人具体要求有所变化, 所以要求教学方法有所调整, 这是很正常的。但是, 不少人, 甚至是一些主导新课改的专家竟然把这种调整看作是“颠覆性的教育革命”, 要彻底打破原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体系, 重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体系。这种认识是不切实际的, 是背离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本意的。何谓改革, 就是不断作出局部调整, 采取渐进思路, 促使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即便是表面要求改变师生关系的教育管理措施, 落实下来也是要求改变具体的教育方法的。比如要求师生平等, 落实下来就是要求教学中要多采用对话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要求处理犯错学生的时候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 要采用另外的教育方法等等。

课程改革无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目标的调整, 会涉及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方面面的调整。但是在施教层面上,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课程改革中, 要我们教师学习的各种课改资料都是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可是, 无论课程改革的宏观层面有多壮观, 到了施教这一层面, 每一次施教都只是一个小点的教学。在这一个小点中, 教学目标是基本确定的, 与目标相粘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有限的。

具体施教过程中, 备课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然后才是教学方法。而在施教的过程中——既包括上课, 也包括课外辅导, 真正保证教学效果的却是教育方法——教育方法, 除了与教学内容相粘连的教学方法之外, 还有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影响的其他教育方法。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保证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相长”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 不但教师教育学生, 学生也教育教师, 学生之间也互相教育。

作为一线在职数学教师, 我从教育方式上, 从“一锅煮”到“三分法”。把以前, 一个班级的教学和作业布置全部一个样, 改成了分上, 中, 下三个层次来教学辅导和分层次作业。

从教学方法上, 一改过去“填鸭子”灌输理念, 鼓励孩子个性和优化发展, 而原来老师占主导的课堂, 将改为孩子为主体, 成为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课堂。以课堂练习为主,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坚决执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这里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练习批改方式的心德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常听到许多老师这样发牢骚:你看你看, 这些考试题里, 这几道题都是做过的, 可还是有许多学生不会, 这是为什么呀?是啊, 都做过的题了, 可怎么还是做不对呢?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 这是教师的批改方法有问题。传统的练习, 无非是在作业本上打√或×。这样的批改方法, 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足够的重视, 当然也就更不要说对错误的改正了。因此就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 根本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我作了个调查, 按传统批改方法的作业, 学生看一下对错, 就把作业本丢到一边, 根本不去思考作业的错误原因的占80%, 会去主动阅读思考, 并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的, 占10%, 其他占10%, 因此传统的批改方法,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检查,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故而练习作业的批改必须改革。

尤其对数学而言, 练习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清楚反映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亦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常见错误和不良习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 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学生每改进一个错误就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那么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考出好成绩, 教师就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了。现查获一些方法, 仅供同行们参考。

通过文字, 有趣图形, 分数等方法来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 发现错误原因并改正。针对学生能力的高低, 要求和层次不一样。

1、激励型批改法。在练习中, 常常有基础较差的学生做不来, 要么抄袭, 要么不做就交上来, 对这种情况, 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 更不能痛骂学生, 否则学生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写些激励的话, “你行的”“多思考”“把知识点和例题看看再试着做做, 好吗?”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 并有信心学习下去。

2、鼓励型批改法。主要针对学生没有全部做对的练习, 如果某道题, 思路正确, 只是计算方面出现错误, 可以批阅, “小心呀”“思路很好, 只是......”引导鼓励学生仔细研究自己的解法, 及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有效地给予订正。同时加深对自己犯错的印象, 防止以后再犯。再如某道题, 思路不是很正确, 也不要打×, 尽量找出学生在该题的闪光点, 适当地指出学生在该题中的错误, 从而使学生在鼓励下, 达到改错的目的。

3、要求型批改法, 在作业中, 常会出现字体潦草, 图形不规范等, 教师可提出适当的要求, “字工整些, 就完美了, ”“遗憾的图形”“只可惜考虑不全面”, 大部分学生会按照要求改正的。从而达到目的。

4、提高型批改法。对成绩好的学生, 采用此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能力上有进步。如某题正确, 但解法较繁。可批“试试看,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能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吗?一定可以找到更简单的解法”。

5、互改型批改法。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人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 教训, 以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一些较基础的题, 可以让学生相互改, 发现别人的错误和优点, 和自己进行比较, 从而达到防错误, 学优点。

这样, 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找出问题, 并加以改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下一篇:二甲醚企业探寻纯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