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022-09-11

《国家税收》课程是我院确定的重点课程, 是财税、会计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近几年来, 我们根据国内外税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变化,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不断改革创新, 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等多方面对《国家税收》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方法的探讨。概括起来, 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重视教材建设, 提高《国家税收》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多年来, 我们非常注意选用优秀教材。2004年以前, 以教育部的核心课教材《国家税收》 (李国淮主编, 1999年版) 为主教材, 2004年以来, 选用了最新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结合我们的教学改革方案, 制定了新的本科教学大纲, 并按着学院对考试题型的要求, 建立了开放、系统、大容量的题库, 题库中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简答、论述8种题型, 以利于学生通过练习与考核掌握《国家税收》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 组织成立教学科研课程组, 规范教学活动和教学秩序

2004年9月, 我系税收教研室组建《国家税收》课程组, 继而就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体系建设。首先, 根据教育部对大专、本科两个不同学历层次设定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特点, 我们重新设计了《国家税收》课程的系列教学方案, 以大纲的形式界定了各层次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 提出了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设计了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 选定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 确定了各学历层次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 并注意《国家税收》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与配套问题。新设计的系列教学方案突出了不同学历层次上《国家税收》课程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教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既保持各层次教学方案的相对完整性, 又注重各层次教学方案间广度递增、难度递进的协调性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其次, 建立了定期集体备课制度, 即每学期开学前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备课, 逐章逐节地深入讨论并不断修订教学内容, 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给教师留出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 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 以突出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手段, 增加知识的信息容量

2004年, 我院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了多媒体教室, 《国家税收》成为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之一。多媒体教学特有的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和清晰性强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多媒体为基本教学手段的情况下, 在一些理论发展脉络介绍和公式的推导方面, 我们保留了板书, 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和公式推导过程。此外, 为了克服教材有关中国税收改革实践内容和统计数据滞后性的缺点, 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印发资料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最新数据、图表和文献,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税收的发展与改革现状, 为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提供了条件, 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2004年起, 我们改革教学方法, 将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 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讲授以章为单元, 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 变枯燥的理论讲解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下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为主要手段, 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 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税收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家税收》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他们在课堂上踊跃提问和发言, 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 适应教学改革, 采用新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衡量, 也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针对这种要求, 结合《国家税收》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我们进一步深入了对《国家税收》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和改革,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双重式—系统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新的考核体系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 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 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双重式: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定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 如将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 区别于以往通过一次期末笔试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模式。

系统性:是指结合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 还要对布置的作业、测验、讨论、写论文、调研和贯穿全过程的学风考评, 既督促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掌握税收的内涵与外延, 又能够给学生从头开始就有充分展示学习状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探讨的机会, 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多元化:是指课程分值结构多元化、考核方法多元化。其中课程分值结构多元化, 是指将课程分值分为基础分值和加减分值, 基础分值包括平时成绩30分, 期末考试成绩70分;加分分值包括发表论文和获得校内外科研奖励, 按级别不同可以加5-10分;减分分值主要是学风 (如旷课、迟到早退、抄袭、剽窃等) , 除按学校有关学生违纪违规条例规定的处罚外, 扣减5-10分。考核方法多元化是指将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平时考评方式主要有课后作业、讨论发言、测验与考试等。期末考试题型的多元化是指每套试卷至少要设计名词解释、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算7种标准化题型, 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 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

在教学中, 我们将“双重式—系统性—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目的是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1) 在检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 考察学生对所学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2) 在考评学生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讨论发言、分组辩论等, 有利于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等综合素养。

3) 在考核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 追求“以点带面”的效果, 增强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从对税收领域问题研究拓展到对经济学其他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 激发学生的探索税收和经济问题的兴趣;

从实践结果来看, 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和考核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 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国家税收》课程的学习, 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税收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摘要:文章结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针对《国家税收》作为重点课程的特点, 介绍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上一篇:变压器在线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下一篇:静压桩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