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森林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2-09-10

什么是“生本教育”?

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带着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 感受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 让我们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 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课堂教学方法。下面我从“认识生本, 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聚焦课堂, 构建生活课堂的教学模式;依尊重学生,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三个方面汇报我校“以生为本,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的改革初探……

一、认识“生本教育”, 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由郭思乐教授提出, 它既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 即“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论, 在教学中, 它力求“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学生, 二是突出学习, 三是突出合作, 四是突出探究,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以生命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本,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主的能动性, 而达到最大的自我发展。这与多年来我校坚持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提出让学生“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思想不谋而合。用郭思乐先生的话来讲, 叫做“让学生回家, 让教育回家”。

(二)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分析导致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观念陈旧, 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的意图;二是教师主动性不够, 常有“拿来主义”习惯, 教学中鲜有创新精神;三是教学活动中的关注点有偏差, 过度的关注教, 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议课活动反思少, 着力点没有指向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力求三个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二是“精讲多学”,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要减少教师的授课时数, 二要把时间和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 三要减少作业量, 提高作业质量;三是“备研合一”, 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在新一轮课改起步的今天, 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 仅凭个人经验, 单兵作战, 很难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研究,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 我们提倡“推门听课”, 我们坚持“以赛促研”, 我们感受“骨干示范”。 (例如, 我校汤永老师的语文课《桥》, 我不是学语文的, 可我与学生一起感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他像一座山”, 甚至没有生字, 学生正是在“多读、多问、多悟”中体会了主人翁:“镇定如山”、“父爱如山”、“大爱如山”的崇高思想。)

二、聚焦课堂, 构建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模式

什么样的课程能适合学生当下的生活?什么样的课程又能服务于学生未来的生活,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本”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以生为本的课堂, 不是教育的创新, 而是教育的还原。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 就是要真真实实地还原课堂本来的面目, 把课堂还给学生!

1、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模式的理性思考

一是构建生态课堂主体, 即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生态。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

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尊重求知欲, 相信“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和需求, 尤其是孩子。

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把教育的价值归结到学生成长上。

这样, 才能呈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生态:具有健康生活的理念, 积极参与的生活载体, 指引生活未来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认识自然、体验生活、感受成长。将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 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 社会的规范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 形成合作与探究, 先学后教的和谐课堂氛围, 从而彰显课堂的生命力。

二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精神生命的一种整体状态。

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得以拓展的重要标志, 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 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 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 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 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 在理解中感悟, 在问题中自己“生产”知识, 那么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就是有生命的, 这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标志。

三是重视讨论的常态化——实现学生“乐知”、“好知”、“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的价值取向。

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动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儿童个体是有差异的, 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 经验的获得多少不一, 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 使儿童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 使体悟水平可向更深层次内化, 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这也正体现了生本教育对生态课堂主体──学生的尊重。

2、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三、尊重学生,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 践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导:则强调学习主体对学习资源的利用, 将知识活化于生活, 使教育回归本质。当然, 这要求教师要研究学情, 注重设计精彩的导语或问题情景,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

学:强化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提出问题”放在学的首位, 让他学生敢提问, 愿意提问, 这样, 学生才能迈出质疑的第一步, 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 从而产生“探究”动力。

研:探究交流,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提问、思考、说话、辩论的机会, 只有对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 交流讨论起来才有话可说, 你的理解提示我, 我的观点启发他, 他的分析点拨你,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这正是“生态课堂”关注的求知过程”。

评:及时训练, 多方评价, 教学同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体验对问题探究的乐趣, 感受到独立探究的愉快, 品尝到合作探究与展示成果的幸福, 这正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这也是“生态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核心所在。

(二) 开放课堂, 有效推进“生态课堂”的特色课程

教育要提高育人质量, 必须立足小课堂, 具备大视野, 尊重学生, 就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 我们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为核心构建学校“生态课堂”的课程体系。它包括了布颁学科课程、校本特色课程和独具特色的活动课。

布颁学科课——

校本特色课——我与社区、学会生活、数学与生活等, 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 从“关心他人”、“生活技能”、“行为习惯”、“自护自救”等方面为学生积累了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生活经验, 实现了认知教育与行为教育的结合, 满足了学生“了解”、“社交”、“探究”等多方面需求, 并从中领悟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形成对待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

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我计算、我快乐”的数学活动课

“童心童趣看世界”的美术活动课

“全班乘200米”竞赛的体育活动课

一个个开放的课堂, 一个个“玩”的平台, 一个个鲜活的课程内容, 唤醒了孩子们创造的意识, 激发着孩子们创造的灵感, 让成功伴随学生的成长, 让成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反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探索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与现化化要求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二是落实课堂主体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做实、做细;三是对教学管理的策略需更加科学, 更加合理;四是教师深入工作的幸福感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注重实践是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下一篇:冤假错案再审程序的有效制度构建——以呼格吉勒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