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200例, 年龄16~36岁, 随机分成中药外洗组和环丙沙星软膏组。中药外洗组包括男52例、女48例, 年龄 (21.4±3.9) 岁;对照组包括男49例、女51例, 年龄 (20.8±3.2) 岁,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2组均口服当归苦参丸, 6g/次, 2次/d;忌辛辣、肥甘厚味及甜食。中药外洗组:黄芩15g、当归15g、苦参15g、连翘15g、皂角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夏枯草15g, 随症加减, 水煎外洗, 每3日1剂。环丙沙星软膏组:外用盐酸环丙沙星软膏, 涂患处适量, 2次/d。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2组均无退出受试者。

1.3 效果评价

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皮肤损害消退率≥95%;显效:95%>皮肤损害消退率≥70%;有效:70%>皮肤损害消退率≥50%;无效:皮肤损害消退率<50%, 或反见增多[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药外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环丙沙星软膏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 具有显著差异 (χ2=6.2745, P<0.05, 见表1)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痤疮发病与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 并与一些类似丙酸痤疮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等感染有关;此外, 遗传因素、胃肠障碍、使用外搽药物等也是主要因素。中医认为痤疮虽病在皮毛, 但却是体内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 多因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 肺胃湿热蕴结, 复感毒邪而发病。因此, 痤疮应及时合理的治疗。

笔者在上述实例研究中发现在口服当归苦参丸的基础上中药外洗组临床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环丙沙星软膏组, 治疗痤疮效果显著。

此外洗方中:黄芩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肺热, 泻上焦之火。该药含黄芩甙, 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过敏性的浮肿及炎症, 并对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当归属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本品含挥发油、大量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12、烟酸等, 有保护肝脏, 提高机体免疫力, 调节内分泌失调的功效。煎剂在试管内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苦参归心, 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利尿;水浸剂1:3有对皮肤表浅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连翘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 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 有散诸经血结气聚和排脓的作用。此药含连翘酚, 黄铜醇甙, 青连翘皂甙等, 有抗菌作用, 对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皂角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含有的皂甙有很强的杀菌和控制油脂分泌作用。蒲公英性味甘寒, 功能清热解毒, 利湿散结, 为解毒凉血之要药。本品含公英固醇、胆碱、菊糖、维生素C等, 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清热解毒。有消炎杀菌之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并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夏枯草功能清肝、散结、补养血脉。该药含夏枯草甙、生物碱及维生素B1、C、K等, 有抗菌作用, 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各药味均有较好的抗菌功效, 对痤疮杆菌有直接抑菌杀菌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现其不良反应, 又避免了西药抗菌的耐药性, 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为了分析中药外洗和环丙沙星软膏分别治疗寻常痤疮患者的疗效, 笔者选择了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200例, 并随机分为2组在口服当归苦参丸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外洗和环丙沙星软膏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到, 中药外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环丙沙星软膏组, 且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由于中药外洗效果显著, 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洗,环丙沙星软膏,痤疮

参考文献

[1] 培红, 舒友廉.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倒膜外用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 2005, 23 (8) :1513~1513.

[2] 吕俊武.中药内服配合膏剂外用治疗痤疮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9) :20~21.

上一篇:谈如何建立三基工作联动机制下一篇:中国民间借贷问题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