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拜糖平联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22-09-1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其中60岁以上属于高发期。 在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1]。 作为慢性病的典型疾病,糖尿病病人因胰腺功能出现异常障碍, 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病人血糖水平处于高位水平,造成代谢紊乱,若长时间处于病理状态下,会不断损伤病人生理系统,如血管组织、肾脏、肝脏等出现病变,严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或者昏迷[2,3]。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 ,临床上应尽快控制血糖水平 ,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靶细胞等损伤,有效地延缓或者避免发生并发症。 为探讨中药和拜糖平联合治疗在40例糖尿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79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取的糖尿病病人79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 年龄在40~75岁间,平均(49.3±4.6)岁,病程在1.2~14.3年,平均 (9.4±1.2)年 ,合并冠心病者有18例 ,合并高血压者共21例 。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3~74岁间,平均(49.7±5.0) 岁,病程在1.3~15.2年,平均(9.6±1.3)年,合并冠心病者有18例, 合并高血压者共22例。

1.2入组标准

(1)不限男女 。 (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4]:具有多尿、无故体重降低、烦躁口渴等临床症状,且同时具有以下任一条件:1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 2随机血糖测定≥11.1 mmol/L。 3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口服2 h后血糖≥11.1 mmol/L[2]。 (3)对该使用的药物无敏感症状者。 (4)入组前均停止服用其他降糖药物。 (5) 治疗依从性高。 (6)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孕妇或哺乳期妇女;2精神病史者;3正在接受其他临床研究者;4合并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者;5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过度肥胖和恶性肿瘤者,以及血脂异常者;6无法配合或者不按照规定进行饮食控制者;7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4方法

两组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并合理进行运动锻炼,保持积极情绪。 此外,对照组采用拜糖平(H1999020550 mg×30 s)治疗:口服,50 mg/次,2次/d,治疗1个疗程为30 d,共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拜糖平 (所使用的药物及其用法与对照组一致)治疗:其中中药组方如下:甘草6 g,丹参10 g,黄精10 g,焦神曲10 ,玉竹10g,葛根10 g,枸杞10 g,白术10 g,麦冬12 g,焦麦芽15 g,党参15g,茯苓15 g,生地黄15 g,西洋参15 g,天花粉15 g,黄芪30 g,在基础方之上辩证加减 ,其中明显口渴者加入天门冬10 g,乌梅10 g;腰酸腿软者枸杞加至30 g,熟地10 g;头晕耳鸣者葛根加至15 g,菊花10 g;小便频数者加入益智仁12 g, 乌药10 g。各种中药共煎煮,直到浓缩至200 m 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治疗1个疗程为30 d,共2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血糖改善情况:空腹血糖(FBG)、饭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 2临床疗效[5]:显效即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且血糖值下降超过50.0%;有效即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血糖值下降在25.0%~50.0%间;无效即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且血糖值下降<25.0%,其中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6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组别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观察组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t=12.649,1P<0.01;t=5.419,2P<0.01;t=16.334,3P< 0.01;t=7.537,4P<0.01;t=15.953,5P<0.01;t=7.229,6P<0.01。

2.2不同组别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达74.4%。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1,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蛋白质、糖类等代谢出现紊乱, 进一步使血糖异常升高以及排泄糖尿。 糖尿病作为高发疾病,病人需长期服药并控制自身日常行为,因而病人往往会感觉受困于糖尿病病情。 治疗时,单纯口服降糖药物难以获得较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近年来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 且中药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所以该研究旨在探讨采用降糖药物、中药联合治疗方案是否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拜糖平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降糖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机体内 α-葡萄糖苷酶相关活性,这类酶类如蔗糖酶、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酶集中在小肠细胞的刷状缘处;当糖尿病病人服用拜糖平后,会有效地抑制这类酶,进而使淀粉和蔗糖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缓,因而可使病人肠道吸收葡萄糖速度减缓,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水平的出现;此外,拜糖平抑制相关酶类活性属于不完全的、可逆的,其作用结果只是延缓吸收葡萄糖,一般剂量并不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6,7]。 中医学认为 ,糖尿病属于 “消渴 ” 范畴[8]。 《素问·奇病论 》首提出消渴之名 ,认为情志失调 、饮食不当、瘀血内阻和劳欲过度可化热,并造成消渴。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多脏器受损的一类疾病 ,其病变涉及 气、血 、阳 、阴等各个方 面,进而引发气阴两伤、阴虚燥热、瘀血阻滞、阴阳俱损,在疾病后期多见瘀血阻络,中医治疗应集中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9,10]。 该文采取的中药方剂中 ,甘草 、白术 、党参 、茯苓可组成四 君子汤,有效地达到益气健脾功效,而黄芪可增益气,生地黄、枸杞、 麦冬、玉竹、黄精和天花粉可共同发挥养阴功效,此外丹参、葛根可活血化瘀,能够有效地避免气阴亏虚引发的血瘀,最后诸药并用,可达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 该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血糖控制水平、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者P<0.05),表明联合西药拜糖平、中药治疗可有效地发挥两种不同药物的功效,达到协同作用效果。

综上,在糖尿病治疗中,中药和拜糖平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稳定病人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和拜糖平联合治疗在40例糖尿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取的糖尿病病人7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单纯给予拜糖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拜糖平和中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分别为(6.3±0.9)mmol/L、(7.5±1.2)mmol/L、(5.4±0.8)%,对照组则分别为(7.6±1.2)mmol/L、(10.0±2.3)mmol/L、(7.8±1.2)%,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FBG值、2 h PG值和Hb Al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结论 在糖尿病治疗中,相比拜糖平单独用药,中药和拜糖平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稳定病人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拜糖平,血糖控制

上一篇:兖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调查报告下一篇:科研式导学,串线式训练——浅谈高中数学“新型课堂”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