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2-11-09

第一篇:德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商业学校

长期以来,北京市商业学校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德育观指导下,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育入主线,坚持‚三贴近‛的德育原则,面向人人,尊重、关爱、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了以打造‚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的全员化、全方位、全程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德育课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德育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职教规律和德育规律,明确提出‚育人教书‛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德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校将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把‚德能兼备‛作为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不断探索学校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形成课内课外的一体化,学生活动和课堂教学的一体化,日常管理与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学校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合力,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通过生动的实践德育和丰富鲜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看到希望,收获信心,提高了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德育课教师队伍,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一、建队伍,树楷模,言传身教,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

为了有效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创建了德体美教学部,把学校德育课程、美育课程和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并为教学部配备了9名专职德育课教师。

教师的高素质是实现德育课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德育资源。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教师执著的追求和敬业精神,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实践。学校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新的职教理念,明确德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主动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显性的或隐形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级、市级的德育大纲及教材的培训;学校要求每一位德育教师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求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学习新大纲,研究新教材,掌握新政策,做到入脑、入心。

学校不仅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而且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德育教师,形成一支有特点、有创新精神、乐于付出、肯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创建了一批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精品课程。学校有两名教师参与了新一轮德育课新大纲的编制研讨工作,有九名教师分别参与了四门德育课新教材和配套教辅的编写、担任了两本主教材的副主编、两本新教材教学辅助用书的主编,有三名教师到全国各地为德育教师做新课改大纲、教材、教法的培训。近年来,学校德育教研室先后三次获得全市德育课教师教学设计说课一等奖,多次代表德育课教师在全市交流大会上发言。

二、定目标,明方向,通力合作,实现德育改革与专业建设一体化

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必须打破德育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必须想办法在学校创设、营造出整体教育的氛围,在学校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形成统一的课程教学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目标一体化,并使之落实到学校的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做到节节有德育、处处有德育。

为了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学校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参与各系部的‚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将职业道德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等作为综合职业素质中的关键能力纳入学生培养目标中。学校组织德育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聘请近40家企业的人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围绕学校八大类专业,集中调查研究与各专业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岗位职业道德能力,形成了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能力培养方案,突出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的重点。

学校要求各专业和德育课教学都要落实这个职业道德能力培养方案,教务处、督导室和各系部形成三位一体的督促检查机构,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的落实。

三、抓落实,课管联动,实现德育改革与班级管理一体化

德育重在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仅需要课程教育,还必须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一方面以管理工作为依托,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另一方面,以德育课程教育为主题,带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德育课程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联动机制。以管理促教改,以教改提升管理效果。

学校为了强化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中职生特点,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了从起床、早操、早读、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以及外出、回家请假等一整套严格的行为规范标准和考核制度。细化每一个环节,制定一日常规,实现对学生全时空、全过程的覆盖。加强日常校规、班规等行为规范的监督检查,强化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通过对违纪的学生实行‚绿色警戒‛,达到感化自己、教育他人的目的,使学生日常行为日趋规范。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结合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了‚学生职业礼仪规范‛,并引入课堂教学,要求每堂课前都安排了礼仪训练,从师生问候礼仪开始,到学生的站姿、坐姿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日常行为职业化、行为规范标准化,把外在的强制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学生自觉地以职业规范要求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进一步强化德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结合,学校充分利用学生住校的特点,开发了晨读训练,让学生在晨读中读出理想,读出信念,同时在晨读中进行礼仪训练。把晨读训练作为实践德育的一部分,把德育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了学校育人的途径。

另一方面,学校以班级德育课为依托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德育课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定期沟通,通力合作,积极参与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实现了德育课教育教学在班级活动中的延伸、拓展,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德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反过来又促进了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四、重参与,促成功,实现德育改革与课外活动一体化

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教育教学都要坚持以活动为中心,要提高活动与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外的学生活动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丰富课堂教育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育教学生动化、生活化,不断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 为此,学校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划的德育课必修课程基础上,开发创建了校本德育活动课程作为补充。一是针对新生,开发了全校公共平台课程《综合职业素养训练》;二是针对毕业前学生的需要,开发了全校公共平台课程《综合职业指导训练》;三是针对某些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发了活动课程《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这些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是对国家规划德育课程的有效补充,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课程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学校着力开发建构课外学生活动体系,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通过构建校级、系部、班级、社团等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德育活动体系‛,提出‚体验一感悟一成长‛的德育思路,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学生的成长需要及兴趣爱好、各系部的专业特色,全面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项目由学生自己申报,活动方案向学生征集,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充分给每个学生创造体验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尤其是在德育课教学中,把文明风采竞赛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赛。以大赛促学习,以大赛促成长。

旅游服装专业一名学生从小就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充满浓厚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演讲能力。在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我爱我的专业‛文明风采竞赛的征文中曾写道:我选择商业学校,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从来就不后悔,因为,我找对了人生的坐标、找到了热爱的专业,我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期待。虽然,在我的初中时代曾经刻下过伤痛的记忆,中招落榜曾让我一度心灰意冷,然而,选择商业学校又使我重新扬起了乘风破浪、不屈不挠的风帆,我逐渐明白了,其实我的优点也很多,这个专业很适合我,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重激励,树信心,实现德育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 德育课教育教学评价重在激励,重在帮助学生充分发现自我的潜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树立起信心。因此,德育课教育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中,要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学校以‚德能兼备‛、‚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在学生评价方法上,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评价取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具体有:一是改期中、期末考试为分模块考核;二是改单一试卷方法为有选择的多种方式考核;三是改以知识为主的考试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考核;四是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五是改单一分数成绩评价为分数成绩与非分数成绩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方面,学校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制定了学生操行评分制度、学生多元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来积极、客观地评价学生,眼光看学生不足,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优点,用发展的多元发展的舞台。我们每年举行‚商校之星‛、‚商校吉尼斯‛的评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感受,收获一个启迪,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学会一种本领,实现一次成功,感受一份愉悦,树立一份信心,促进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持续的实践德育一体化的改革创新,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喜欢上的、体验式的、与专业结合、与成才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德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德育课的育人效能。

六、实践德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效果

通过实践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制定课程育人方案,充分发挥了德育课程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与专业、德育与管理、德育与活动的结合,直接带动了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激发了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德育建设的热情;全面推动了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的改革;提高了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1.丰富了德育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在实践德育一体化中,德育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德育与体育、美育的结合,与专业的结合,不仅使德育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载体,而且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德育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使得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德育与专业的结合中,使得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学校专门组织德育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加企业调研,与企业人员一起探讨、归纳出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能力点,以及职业道德能力点的内涵、表现形式、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德育课和专业课共同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合力。

2.突出了学与做的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和习惯的养成 实践德育的核心就是在做中学,在.行动中成长。实践为中职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实践使中职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德育重在知与行的统一。对于中职生来说,正处于成长之中,理性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而智力并不一定低。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简单地进行知识方面的传授的作用有限,甚至不起作用,因为他们缺乏对于知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尤其是缺少前进和发展的目标和理想。对于他们更起作用的是情感和成功的体验。

对于中职生来说,对于道德的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大都有一定的了解。从小学开始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从小就接受的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有所接触。但是在行为方面,他们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往往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不良状态,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同时,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好,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看不到自身的价值,缺乏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所以尽管他们对道德、理想和社会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行为上却得不到体现。这与他们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缺少切身的、积极的体验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他们接受的各种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仅仅传授相关的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引导他们在实际活动中、在行为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让他们看到将来,看到希望,获得一定的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形成一定的情感,从而引导他们认同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应该是以活动(做事)为主的教育。因此,应该重点研究实践德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与我们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学生在课后的总结中写道:‚通过学习,我懂了很多,感受不少,体会了很多道理,而更多的是有了紧迫感。同学们都自觉地学习了,打字速度也提高了,从以前的30字/分,到现在的70字/分,能够熟练地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设计信纸、信封、班刊杂志等。最后经过大家评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课业完成得一次比一次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我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到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要试着去适应社会,这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通过学习,一些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并且有了比较深的感受。例如,一位学生在感言中写道:‚我是学习文秘专业的,没有学习工作的意义之前,我就想,不对口的单位不去,劳累的工作不干,给钱少的岗位不去。学习了‘工作的意义’。的内容后,我的想法改变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会满怀敬业之心,立足本职,踏实肯干。像我们的老师那样,把工作不仅仅看做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3.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德育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的。德育的实效性要求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实践德育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师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学生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例如,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案例进行课堂展示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翻阅自己家的报刊,有的还在网上查寻,甚至有的学生还电话咨询律师……搜集资料之多,呈现形式之丰富以及所设计问题的启发性都大大出乎教师预料,展示案例时制作的幻灯片更是精彩纷呈。 4.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

教师从重书本、重知识传授,转变方重实践、重学生的感受。从了解课本,到了解学生,从备知识点到备学生,从课堂的主望童型堂生学习的帮助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的人生导师,从重视自我的知识储备,到重视自我的行为举止教师在实践德育一体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真正理解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师生的和谐关系,实现了共同成长。

教师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要深入班级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不可能完成行动模块的内容,所以课堂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理解和评价方面的问题,活动模块的其他内容则可以放在班级活动之中。这种课堂学习过程和班级活动的结合,符合态度和情感教育特点的要求。工作态度和情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知与行的统一,态度的转变只有落实到行为中才有意义。而学生态度的转变也绝不是一堂课、一门课程就完全能解决的,要使课程的效果更充分,有必要结合班级活动,有必要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一个践行的过程,同时对学生也能起到一种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将课堂的内容向班级活动进行拓展,还有利于进一步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兴趣。

5.德育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希望工程‛

通过学校实践德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形成了‚知荣辱、守法纪;懂礼仪、有规矩;重诚信、讲和谐;有爱心、善合作;要自强、能感恩……‛的良好校风,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使得学校招生人数连续多年在千人以上,外省的学生也慕名而来,且有大量学生要求转学到我校。有学生家长反映:‚北京商校校风好、风气正,孩子到这既学知识,又学做人,孩子有希望,我们也放心‛。

第二篇: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德育探索与实践

【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围绕德育目标,学校在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激活课堂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服务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等方面开发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实践,使中职生早日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素质,成人成才,实现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对接,成为社会中的人。

【关键词】工学结合、成人成才、职业人生、德育探索

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也为了减少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积极推行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学生到富士康、华为集团、浙江人本、富港电子、亚南电子、昆山仁宝等公司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引进了武汉泓淋电子、北京汉旗电子、巴顿轴承公司到我校共建实训园,还在华博数控的援助下筹建了数控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了校企合作,既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又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

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把学生成才成人的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要求的适应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现实的意义,也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校德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式的要求,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改变德育工作思路和德育工作方法,研究了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途经、方法,注重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我校围绕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激活课堂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服务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的教育,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信息

1判断力,实现了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对接,顺利成为社会中的人。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把只有书本知识的学生转化为不但有生活知识而且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人。要完成这两个转变,使学校的学生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在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这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党总支牵头,学工处挂帅成立了以班级为主阵地,以班主任为核心,政教处、团委会、保卫科、妇委会、学生团队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还专门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室。学校每期对班主任进行了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指导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开展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建设。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慈母般的关爱,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根据时事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定期有组织地开展了科技、文艺、体育、安全、环保等适合学生特点,令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了健康的情趣,发展了个性特长,提高了审美能力,锤炼了意志毅力,健全了个性品质。德育研究室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在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德育工作途径,推广德育工作经念,确立德育研究方向方面为我校实施德育工作计划提供事实数据和理论依据,确保了我校德育工作和德育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走上新台阶。学校党总支、校委会、行政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发挥了德育的指导和监督保证作用。德育队伍的建设,为我校开展德育工作,探索德育规律,开辟德育新途径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围绕德育目标,开发德育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意识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单纯的德育课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要把教学目

标和内容细化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现象进行抛描式教学,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唤起学习兴趣,学会思考问题,养成态度观念。比如,在泓淋电子生产线的实习中,我们结合实习岗位,让学生懂得了自觉遵守纪律、遵守岗位规范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团队纪律对于组织产品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意义。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接近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在文化课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德育要素,利用教材中生动典型的事例,对学生适时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特色和技术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质量、安全、效益和环保意识。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锻炼学生,促其成人成才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我校一方面加强了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另一方面加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与巴顿轴承有限公司的合作中,我们引进了企业培养模式,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引进校园。先是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派出教育培训人员对学生进行一个半月的军训,按部队要求,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生活作息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分工协作精神和遵规守纪意识。然后,将学生分派到公司各生产线上,由各部门主管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不仅让学生懂得岗位工作要领,而且让学生懂得岗位工作纪律。在生产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通过生产产品和生产速度,还让学生提高了质量和效益意识,明白了协作在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将学生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学生一方面在校内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在企业环境中,学生不但接触了真实的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以及所要求的行业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而且接触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处世之道。在企业环境中学习,打破了学校德育固有的时空限制,呈现出一种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真实思想道德经验的状态。学生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理论内容,更多地体现为人生、职业、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应该说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获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性认识的“灼见”。学生在这个结合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经历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亲身体验,获取了真正意义上人生感悟,从而学会并逐渐完成了由校园文化中的学生向社会洪流中的职业人的转变。

(一)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接受了具体的岗位工作,明确了岗位规范的现实意义。在生产岗位中学生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等等。结合这些工作中的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和实习指导老师要结合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特别是哪些漫不经心,不遵守要求,吊儿郎当导致工作失误、事故频出的教训事例,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遵守规范、守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模范遵守工作纪律、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的自觉性,进而达到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法规,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崇高境界。

(二)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会接触产品生产,会亲身感受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问题。在生产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感受到知识和技能的得心应手,也有的学生会感受到力不从心。这种质量和效益意识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起竞争意识,会让他们暗中较劲,自觉地去钻研业务,苦练技术,进而掌握过硬的本领。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行为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品格。数控(1)班的方炳同学进入岗位实习后,感到了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他迅速找来专业教科书,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他还经常向业务主管吴建国请教,向厂里的优秀员工学习。实习结束时,他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工厂“勤学好问,进步很快,表现优秀”的好评。

(三)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重陶,会自觉按企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了素质,加快了他们的成长。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企业文化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在企业环境中映入学生眼中,听到学生耳中,深入学生心中的是质量、是管理、是效益,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切的生活和工作交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国家政策、经济环境、文化知识对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人。结合学生这些工作中的经历、感悟,我们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这种转型时期的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自我完善,提高自觉性,由他律转为自律,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社会使用价值的人。通过工学结合,我校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夏朗在廷邑制模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公司主管程斌对他的评价是:“做事踏实,能和周边同事融为一体,能积极配合他人完成工作”。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引进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质量、效益、竞争、创新意识和秩序、纪律、时效观念有具大的促进作用。

(四)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行的统一。在工学结合模式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用知识指导行动,用行动体验知识,使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培育情感,磨炼意志、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生存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工学结合

的过程本身就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工学结合不仅为知与行的统一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而且工学结合的过程本身又是知与行统一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诸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四.跟踪服务,全面关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工学结合过成中,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合作企业的文化元素,在校园内营造了合作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深入企业,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不同所在。他们在企业文化环境中生活、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或困惑。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分析、理解社会现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服务,全面关心。

(一)、帮助学生处理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生活不习惯问题、岗位不适应问题、转换工作问题、安全问题,纠纷问题等等。我们经常深入学生中,深入到企业里,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情况,引导学生与企业协商沟通,解决他们所遭遇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观察周围现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帮助学生在职业岗位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职业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学生文健在亚南电子厂实习时,不按时上下班,还与生产线上的组长发生摩擦,受到了厂里的处罚。学校带队老师结合这一事例及时对他本人和全体同学进行了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明确了岗位工作的规范性,体验到只有自觉地遵守岗位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解决和战胜在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保证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指导学生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开创丰富多彩的职业人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对来自岗位的素质要求及自我能力特质有了亲身的体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构想和努力方向。我们教师分别深入到学生顶岗实习的各企业,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感受和想法,就他们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行动计划、职业素质提高、工作岗位适应等进行指导,引导他们制订更实际更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顺利向就业过渡。“战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不但炼就了技术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有了科学的规划,可想而知,他们今后的职业人生一定会理想、精彩得多。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心理尚不成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还不全面。他们情绪不稳定、敏感、自卑、缺乏信心,对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常常感到困惑、迷茫、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因此产生

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校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对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沟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解除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正确地看待人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问题,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和逾挫逾奋的决心。

此外,我们还广开门路,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沟通。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干预,特别是各级政府和社会部门的关心,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在工学结合中,我们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密切了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也改进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还与政府、社会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主动联系,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加强了学生的法纪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

“生活即德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但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劳动技能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校德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契机,结合学生的实际,多元启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德育资源,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早日实现学校与企业用工的对接,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创办德育银行 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

创办德育银行

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

泗洪县第四中学

一、创办德育银行背景

我校创办于1984年,地处县城南郊。当时由于生源差,管理不到位,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怎么好。后来,经过几任校领导的不懈努力,四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我校的变化更是社会公认的,校风正、学风浓,在2000~2001年连续两年全县教育综合考评中,我们都获得了一等奖,2001年中考,我们又创佳绩,全县中考个人总分冠、亚军都出在我校,省重点中学第一批免费录取我校80名同学,达线考生近200名。几年来,我校无一例违法犯罪,并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县德育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浓厚的德育氛围,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四中孕育出了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彭召来,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莫凡等。四中已不再是以往人们记忆中的那个破败落后的四中,四中的德育工作,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面对成绩,我们冷静地思考:四中之所以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应得益于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实行以德治校。但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传统的德育手段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现实工作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比较困难,收效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尝试探索新的德育途径。 传统的德育工作,强调“他律”,注重在“管”字上做文章,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在学生的“自律”上做文章,以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现代教育则主张张扬人的个性,为社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作为教育教学中首要任务的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我们在认真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校初二⑽班做法(开学初,初二⑽班就把学生的表现细化成具体分值,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参照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于2001年9月正式创办了四中“德育银行”。

二、德育银行的具体做法

⒈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彰显我校德育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①董事会:由校长,分管副校任正副董事长,主要负责对总行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的方针及政策。

②监事会:由校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任正、副理事长,主要负责对总行、各分行工作的监督,负责对银行“存款”户监督、检查、评估。

③总行:由政教处副主任任行长,负责每月和各分行“结帐”,对分行工作进行指导、评估;每月公布结算结果,表彰先进。

④分行:由各班班主任任分行长,负责在每位同学“存卡”上记帐,总结评比。每月将本行的“存款大户”上报总行。

⒊“存款”和“支出”细则:我们将“有利他人,有利社会,体现诚信”等行为具体细化成分值,作为“存款”存入“银行”。如助人为乐一次记2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对人有礼貌的一次记2分;捡举违纪行为的一次记5分„„

对违纪行为也具体细化成分值,从“存款”支出。如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1分;违反“四无一齐”的扣2分等等。 ⒋操作措施 ①全校所有同学人手一本存折(由总行提供),同时存入100分作为道德基本分。 ②各分行行长每次根据同学举报,自我申请,在“存户”的“存卡”加减存款数值。

③每月各分行向总行“报帐”一次,总行评出当月存款最高的前五名,予以表彰,对三次以上攻存款前五名者,总行上报董事会由董事会进行表彰,频发荣誉证书、奖品。校园之声小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报道其先进事迹。

④总行每学期对各分行进行评比一次,得分最高的分行确定为“标兵银行”,发给奖状,奖励分行行长。对效益差,管理不力的分行,将责成其限期整改。

三、德育银行初见成效

四中道德银行自创办之日即已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并积极参与。现在是:遵纪守法的多了,违纪违规的少了;勤奋读书的多了,乱跑乱玩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愚弄欺骗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乱丢乱画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懒散拖拉的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拉帮结派的少了;尊敬师长的多了,不讲礼貌的少了。据总行统计,2002年

五、六两个月份,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违纪率分别为2.3‟和2.1‟,远远低于德育银行创办前的3.1‟的违纪率,相反,同学们在校园内外做好人好事却层出不穷,如初二⑷班莫凡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一部价值2500余元的手机,立即上缴政教处,失主领后,非常感激,主动到电视台打字幕致谢;中考期间,由学生会牵头,初

一、初二年级45位同学自愿组成“中考志愿者”服务组,在校园内捡纸,帮考生送茶、送水、看管自行车等;2003年10月我校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获得省德育先进学校称号;连续多年保持零犯罪校园;多年获市县安全文明称号等等。这些足以说明了四中德育银行的创立以顺应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形势,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前进的车轮。

四、推广普及和社会反响

2001年创办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2003年7月,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就德育银行工作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具体做法与成效。与会者还观摩了我校德育银行有关活动现场,县教育局肯定了我校这一做法,准备在全县推广。 社会各界对我校德育银行普遍赞同。周边群众说:“四中真是一天一个样,一年一个大变样。”学生家长也说:“孩子在四中,不仅知道学习了,而且也学会了怎样做人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德育银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校各项工作将绽放出更加艳丽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不断探索,形成德育特色 泗洪县第四中学

一、创办德育银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一)、创办德育银行背景

我校创办于1984年,地处县城南郊。由于生源差,管理不到位,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怎么好。后来,经过几任校领导的不懈努力,四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我校的变化更是社会公认的,校风正、学风浓,连续两年全县综合考评,我们都获得了一等奖,今年首次全县中小学等级认证中,我校被确认为A级学校。03年中考,我们又创佳绩,全县中考个人总分冠、亚军都出在我校,省重点中学第一批免费录取我校66名同学,达线考生近200名。几年来,我校无一例违法犯罪,并我次被上级表彰为县德育先进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03年我校顺利通过验收并已公示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浓厚的德育氛围,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四中孕育出了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彭召来,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莫凡等。四中已不再是以往人们记忆中的那个破败落后的四中,四中的德育工作,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面对成绩,我们冷静地思考:四中之所以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应得益于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实行以德治校。但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传统的德育手段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现实工作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比较困难,收效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尝试探索新的德育途径。 传统的德育工作,强调“他律”,注重在“管”字上做文章,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在学生的“自律”上做文章,以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现代教育则主张张扬人的个性,为社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作为教育教学中首要任务的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我们在认真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校初二⑽班做法(开学初,初二⑽班就把学生的表现细化成具体分值,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参照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创办了四中德育银行。

(二)、德育银行的具体做法

⒈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彰显我校德育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独立自主的能力。 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①董事会:由校长,分管副校任正副董事长,主要负责对总行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的方针及政策。

②监事会:由校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任正、副理事长,主要负责对总行、各分行工作的监督,负责对银行“存款”户监督、检查、评估。

③总行:由政教处副主任任行长,负责每月和各分行“结帐”,对分行工作进行指导、评估;每月公布结算结果,表彰先进。

④分行:由各班班主任任分行长,负责在每位同学“存卡”上记帐,总结评比。每月将本行的“存款大户”上报总行。

⒊“存款”和“支出”细则:我们将“有利他人,有利社会,体现诚信”。具体细化成分值,作为“存款”存入“银行”。如助人为乐一次记2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对人有礼貌的一次记2分;捡举违纪行为的一次记5分„„

对违纪行为也具体细化成分值,从“存款”支出。如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1分;违反“四无一齐”的扣2分等等。 ⒋操作措施

①全校所有同学人手一本存折(由总行提供)同时存入100分作为道德基本分。 ②各分行行长每次根据同学举报,自我申请,在“存户”的“存卡”加减存款数值。

③每月各分行向总行“报帐”一次,总行评出当月存款最高的前五名,予以表彰,对三次以上攻存款前五名者,总行上报董事会由董事会进行表彰,频发荣誉证书、奖品。校园之声小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报道其先进事迹。

④总行每学期对各分行进行评比一次,得分最高的分行确定为“标兵银行”,发给奖状,奖励分行行长。对效益差,管理不力的分行,将责成其限期整改。

(三)、德育银行初见成效

四中道德银行自创办之日即已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并积极参与。现在是:遵纪守法的多了,违纪违规的少了;勤奋读书的多了,乱跑乱玩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愚弄欺骗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乱丢乱画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懒散拖拉的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拉帮结派的少了;尊敬师长的多了,不讲礼貌的少了。据总行统计,

五、六两个月份,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违纪率分别为2.3‟和2.1‟,远远低于德育银行创办前的3.1‟的违纪率,相反,同学们在校园内外做好人好事却层出不穷,如初二⑷班莫凡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一部价值2500余元的手机,立即上缴政教处,失主领后,非常感激,主动到电视台打字幕致谢;中考期间,由学生会牵头,初

一、初二年级45位同学自愿组成“中考志愿者”服务组,在校园内捡纸,帮考生送茶、送水、看管自行车等,03年10月份,我校初一⑾班以胡颖为首十几位同学,从电视看到大刘小学,五年级学生许全英同学不幸遭遇后凡动捐款、捐物,帮助小全英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受到小全英家人和社会的一致称赞。这些足以说明了四中德育银行的创立以顺应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形势,有力的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前进的车轮。

二、开展星级评比,帮助学生自我完善

(一)指导思想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进步。

(二)评选细则

⑴一星级:期中、期末统测,各门功课均达及格分数以上,平时表现较好,无违纪、违法记录。

⑵二星级:期中、期末统测,各门功课均达及格分数以上,平时表现良好,无违纪记录,能主动帮助他人,有助人为乐记录的。

⑶三星级:期中、期末统测,各门功课均达优秀分数,平时表现很好,优秀班团干部,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

⑷四星级:期中、期末统测,各门功课均达优秀分数,平时表现很好,德育银行卡上有关心集体的加分或助为为乐、拾金不昧的加分(一次加10分以上),被评为德育银行标兵一次以上的。

⑸五星级:期中、期末统测,各门功课均优秀分数,平时表现很好,被评出德育标兵两次以上。两次以上被评为优秀班、团干部或连续三次以上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三)评选办法

“星级”学生每学期评选一次,由班主任推荐,政教处审核,条件符合者发给证书、证章,政教处备案。

(四)享受待遇

⒈一星级、二星级称为初级,凡被评为初级的同学,由政教处备案,并发级证书,作为下次晋级的条件。

⒉三星级称为中级,凡被评为中级的同学,学校发给证书、证章和奖品,政教处备案。 ⒊四星级、五星级称为高级,凡被评为高级的同学,学校发给证书、证章、奖金,政教处备案,到初三毕业时将其推荐进入省重点高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德育银行和星级评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校政教工作将绽放出更加艳丽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以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成绩,把四中办得更好!

第四篇: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实践探索

夏淑平

摘要: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_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广州市开发区第一小学通过创新家长培训方式,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义工活动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有效地形成了“三结合”教育网络,取得较好效果。

关健词:家校合作;家长义工;德育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从马加爵杀人到中学生跳楼、持刀伤人等各种各样的恶性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问题植根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区教育是平台一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一、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稚教育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更是作为教育主体,影响着代又一代人的前途和命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家庭教育问题丛生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职责,只要进到好学校就万事大吉;有的家长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理念,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一的家长溺爱独生子女,重养轻教,造成孩子自私骄纵,抗挫折能力差;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心理失衡„„除此之外,父母不和、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社会问题也都很容易对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成为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的潜在阻力一因此,只有切实提升广大家长素质,才能让家庭教育的基础更坚实。 (一)推行三级家委会制度

全国妇联最近公布的《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按比例高低依次为“成功家长的交流”(57%)、“家教电视节目”(43.6%)、“专家的直接指导”(34.7%)、“各类家长学校的帮助”(30.7%)、“家教图书/报刊”(30.2%)、“辈指导”(20.5%)、“家教广播节目”(19.4%)、“家教网站”(12.2%)及“各类家教指导机构的咨询服务”(12.2%)等,其中成功家长的交流在其中占的比例最高。

鉴于此,学校推行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将那些家教有方又热心于公益的家长代表组织起来,立章程,发聘书,树榜样,并建立定期沟通制度。

(二)让成功家长教育家长

为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班级、年级将成功家长的经验加以总结,通过各层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妙法分享会等形式在广大家长中推荐、传播这种经验通常是最直观最实用的,再加上家长们交流时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以及大众参与讨论的方式,令广大家长愿意去听、乐意去学,大大增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部分家长的家教心得还被《家长》等杂志刊登一让会教的家长教家长,这个方法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中很好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让专家贴身指导家长

学校早在多年前就已开设家长学校,并任命专职人员担任家长学校辅导员,由班主任等德育骨干组成家长学校讲师团。当时的家长学校主要利用全校或级组家长会在周末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讲座。几次培训下来听到了一些家长的意见,主要是觉得这种集中式讲座的针对性不太强,也希望学校能请到更高层次的专家来进行贴身指导。 那么,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到底有怎样的需求呢,全国妇联近期公布的《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 60.0%)、“管教孩子的方法”(55.0%)、“孩子的学习辅导”(50.5 % )、“孩子的道德引导”( 48.8%)和“孩子的人生理想”( 37.9%)等方面。这个调查结果与我校家长培训后回收的反馈表是基本吻合的。

于是,学校通过了解、比较后与《北大学生中小学阶段素质养成与成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组(简称“专攻北大”课题组)取得联系,希望能通过参与这个课题研究提高家长培训的针对性,使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得到专家贴身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专家引领,贴身指导,学校协助,家长自学”的培训方式是广受家长与教师欢迎的。它充分发挥了专业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利一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专家的理论引领、具体的方法指导、系统的专题讲座、精彩的教育案例分析,帮助家长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现代家庭教育意识,进而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对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质量充满了信心。

现在,学校定期送部分德育骨干到北大参加课题专项培训,并依托“专攻北大”课题组的专家、讲师系统地每学期对全体家长进行二至三次集中学习培训,平时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与专家进行沟通,让专家贴身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学校还定期将最新家教动态、国内外家教案例结编成文,发放给广大家长阅读参考。

此外,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召开两次集体家长会,就学校取得的成绩、重大的改革举措以及学校面临的问题等向家长进行宣传、汇报和说明,并系统地介绍一些利-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进行交流、讨论等每个级、每个班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召开级组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妙法分享会、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等,有一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辅导对于一些问题家长、特殊家长,学校还会组织专人进行跟踪和个别辅导。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学校将加快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通过校讯通、学校网站、电子信箱和博客等实现家校网上互动,进一步创新家长培训方式,把家长学校建设成家长成长的摇篮。

二、拓宽家校联动渠道 (一)、开展家长义工活动

为加强家长对学校管理及运作的认识,增强家长对学校的归属感,加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的联系,有效运用家长资源,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家长义工活动。

2005届学生谢某的爸爸是个灌篮高手,虽然他的女儿并没有参加篮球组,可当他听说学校的篮球兴趣小组需要一个教练时,欣然答应每周都抽空一小时到学校“义务任教”孩子已读四年级的吴爸爸、萧爸爸、张爸爸自身工作特别忙,可只要学校开展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的帮助下,班级定期组织全体家长外出进行登山、郊游等联谊活动,加强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的感情联络_唐妈妈、黄妈妈、刘妈妈家境殷实,丈夫事业有成,平时比较空闲,便自发地担任起班级的艺术编导,从家长的小合唱到孩子的舞蹈编排,大到组织家长排练,小到打印歌词都是她们在张罗在这些家长义工的带动下,更多的家长自发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在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中无处不见这些家长义工活跃的身影,一会儿帮助维持秩序,一会儿帮助收拾道具,一会儿进行现场辅导,俨然是学校的又一批教师。

不少家长感慨:直接参与学校的活动,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办学特点,也可以跟孩子多沟通,同时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使家长与老师之间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更有不少家长表示家长义工不仅能将自己的所能展示、奉献出来,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从小培养爱心,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前不久,东南大学对该校1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一时向父母撒谎。

这种现状令人忧心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子女理当感恩和回报。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的就是要尊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父母都日渐忽略的大学生,又如何会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被老师们引导着回忆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甚至计算了一下父母在自己身上到底花费了多少钱,使孩子了解和理解父母的苦心美术老师教孩子制作感恩卡、小手工向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音乐老师教孩子边做手语边演唱《感恩的心》;语文老师教孩子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诗。有的班主任让孩子为父母做按摩,有的班主任让孩子为父母做一天的家务,还有的班主任让孩子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

不少家长觉得,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孩子与自己更亲了,也变得懂事了,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一位二年级的家长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还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

不仅如此,感恩教育也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教师节时不少家长会主动给老师发一段感谢的短信,有的还会亲自捧着花束带着孩子来感谢恩师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意识在孩子、家长、教师心间生根发芽,并进一步萌生出感恩成长、感恩生命、感恩挫折等更广更深的情感。 (三)、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几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也十分重要为此,学校除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活动外,还在部分班级试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参与的家庭至少汀有一份报纸或杂志,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有的家长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惊喜地发现,原来不爱读书的孩子在家长的带动下爱看书了,甚至因为全家在一起读书、交流的时间多了,看电视、打麻将的时间少了,家人的感情更和谐温馨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四)、每学期一次“家长开放日” 学校每学期都有一天作为“家长开放日”一家长被邀请到学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来听,坐在课室的一角留心观察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课后教师主动请家长到自己的办公室评课、议课,帮助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此,一方面,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改变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倾听家长对学生在家庭表现情况的反映、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随时与家长交流育人心得体会,耐心帮助家长分析解决棘手的问题,指导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做孩子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学习上的伙伴、社交上的向导,改变了家长打压、溺爱、放纵等不良教育习惯,切实增强了家校联动的教育效果。 (五)举办“艺术节”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学校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联动家庭、社区,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家长、教师、孩子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

例如,在“和谐校园”化妆游园会中,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热心人士每人或戴头饰,或装扮成自己喜爱的卡通童话人物,玩亲子二人三足赛、猜谜语、摸鼻子„„不仅加强了家校的互动交流,也使父母与子女在各种益智游戏、亲子体育游戏中体验了共同挑战自我和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和谐家庭”表演海选活动中,学校200多个学生家庭组合成156个表演单位参加了家庭才艺表演、创意表演。他们有的表演温馨朴实,浓浓的亲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有的表演诙谐幽默,赛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有的母女台上“姊妹花”,有的台前台后“父子兵”;有的三代同台乐融融,有的叔叔姨妈来助阵-表演家庭各出绝招、各使法宝,或吹拉弹唱,或唱打画演,歌舞、器乐、武术、双簧、相声、小品、诗朗诵、三句半等形式活泼生动这次活动共评选出“和谐家庭”十佳才艺表演奖、“和谐家庭”三佳优秀创意表演奖及各类优秀奖近百人,其中不少的节目在“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

“十佳才艺家庭”中与jL子表演双簧《跳水》的袁姓男家长从来没上台表演过原本帮儿子排练这个节目是让他与同学表演的,后来听说必须要以家庭为单位表演,他死活也不肯上,最后被儿子一句“你还想不想做我老爸”逼上了梁山更想不到的是,这位家长越演越好,一路从海选“杀”进了汇演,现在被大家戏称为“开发区的大兵”(“大兵”是湖南籍小品名星)。像他这样“一演成名”的家长还有不少呢。

三、结语

“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才能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第五篇: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为了运用新的“教学黄金律”,以两节高技德育课为例,通过“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实现了课堂翻转。进而探讨了技工院校德育课有效翻转课堂的四个关键点:①导学是前提;②网络平台是保障;③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流程、学习任务等有效教学设计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要素;④教学关系的翻转是翻转教学理念的体现。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能力培养目标的翻转课堂将成为今后德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话

一、引言

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2011年传入我国和日本,2012年在中小学出现一些实践的尝试。随着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视频网-爱技能、广东省技工院校网络平台-云课堂的开发,免费微课视频为技校课堂实现翻转克服了重要障碍,大大降低教师进入翻转课堂的门槛。那么,实现有效翻转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哪?翻转课堂能否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基于此背景,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实践,进而探讨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为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字资料形式为载体,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讲授环节前置于课外,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而课内教师引导学生协同学习、汇报交流等实现知识的内化,真正实现师生、生生深度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学者何克抗(2014)认为,“翻转课堂”是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1]

我国学者钟启泉(2016)指出,“预习+讲解(观看教学视频)→课中的复习与运用”成为新的“教学黄金律”,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运用教学视频,可以确凿地实现新的“教学黄金律”。翻转课堂实质上是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关系与教学效果的翻转,而教学流程的翻转旨在知识建构,以学生是否学会了思考、是否直面真实问题的解决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2]。

三、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

为了运用新的“教学黄金律”,探究技工院校德育课如何翻转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以高技德育课为例,教师根据高技生的学习需求而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为“高技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利用现有资源而搭建互动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观看视频、浏览PPT或者阅读学习材料、完成预前任务)、课中(课前检测、分任务,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与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三个阶段实施翻转课堂。

(一)第一步: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主题

高技德育教材――《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中虽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篇,但高技生面临顶岗实习,就业前心理复杂多样,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高技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和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故需增加就业心理辅导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整合,确定以“高技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应用与分析高技生就业心理的实例。

(二)第二步: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互动平台

翻转课堂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形式多种多样。以现有的电脑、智能手机为工具,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搭建个性化网络互动平台,选取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共享微课视频――《就业心态定位与心理调适》,上传教学视频、PPT以及学习任务单等学材至该平台,要求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线上师生互动释疑。

(三)第三步: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础目标、高级目标。以了解就业观、心理调适的概念、高技生就业观为基础目标,在课前在线学习中达成;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就业心理调适方法于实例分析中,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为高级目标,在课中知识内化过程中达成。

确定教学重点为高技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教学难点为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会和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分析实例。

设计两份任务单和一份评价表,选择教法学法。任务单指课前学习任务单、课中协作任务单,评价表指课中学习评价表。学习任务单针对基础目标而设计了七个简答题,协作任务单是就三个高技生的就业实例各设计了三个分析问题,学习评价则关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合作精神及汇报展示四个方面表现。

选择行为导向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翻转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法。

设计拓展/巩固应用的内容。拓展/巩固应用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中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选取一则最新就业新闻报道作为时代背景,就第四个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展开自由式对话,就第五个案例设计了两个问题作为课后作业。

(四)第四步:实施翻转课堂

实施翻转课堂沿着以下教学流程:布置个人预前学习任务→课前检测或展示→导入与师生对话→布置协作任务后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与师生深度对话→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来组织。

提前一周上传学材至班级互动平台,线上师生互动释疑。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6-8人,各组选组长和记录员各1名。采用抢答形式进行课前检测,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以短视频《中国传媒大学女生找不到工作跳楼》导入课题,抛出两个思考问题,进行师生对话。通过协作研讨,直面真实问题的解决。学习评价则采用小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播放关于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新闻报道,呈现“校园招聘会遇冷”的案例及思考问题,再次展开师生对话。布置“频繁跳槽”的案例分析为课后作业,获得反馈后开展教学反思。

两节德育课以“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实现了课堂翻转。课前自主学习基本完成知识传授,协作研讨的五个案例围绕着高技生就业心理问题,且源自学长的真实经历,引起关注与共鸣。在翻转课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进学生表达。“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可视为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目标。

四、技工院校德育课有效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德育课堂教学实施翻转不仅可行可操作,而且在能力目标的培养上更加清晰。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导学、平台建设、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关系的改变。

(一)导学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环节前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解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协同学习提供了契机。不管是课前的个别学习还是线上师生互动,不管是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还是课后的巩固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

翻转学习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个别学习与协同学习的双向互动。从观察与座谈得知,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热情明显高于不喜欢交流的学生,习惯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学生甚至对翻转学习有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年级、班级的学情,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出个性化分层导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网络平台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保障

翻转学习是用技术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翻转学习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环境。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是用微视频、云平台、学习分析等技术支撑的新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结构。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比其他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微课,既能自定进度还能反复浏览,能让自学更加个性化和易学易懂,是翻转课堂的重要优化手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微课学习。

以现有信息技术资源未能完全支撑技工院校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虽有“爱技能”、“云课堂”、优酷等平台的微课视频可使用,但缺乏系统规划的课程资源仍显碎片化。对课前网络中自学的监控、电子档案的建设等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有效教学设计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要素

翻转课堂要“优化课前课中设计,弱化课后环节”(胡小勇,2015)。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1.正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认知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指识记、理解、应用,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达成;高级目标指分析、评价、创造,主要在课堂协同学习中实现。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辅学掌握基础性内容,达成基础目标,通过课堂协作活动提升认知、直面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实现高级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或本末倒置,注定课堂翻转必败。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定位,还应合理分配各目标所占用的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定位与各目标所占时间比重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时间比重(Jonathan Bergmann,2015)

2.灵活的教学流程设计。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指的是教学时序的翻转,教学环节并非无序叠加。翻转课堂“基本式”教学流程一般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沿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课前检测或展示→导入与师生对话→布置协作任务后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与师生深度对话→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教师可灵活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与创新。比如课堂拓展环节主要针对高技班翻转课堂,而课后的巩固应用主要针对15-17岁中技生的翻转学习。

3.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三个阶段都涉及学习任务,包括课前学习任务、课堂协作任务和课后巩固任务。如何设计有效学习任务与问题,是翻转课堂开展实质性交流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设计浅层次的问题,那么就开展浅层次的对话。只有提深层次的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展开深度对话才有可能。

针对学情而精心设计菜单式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个别学习使用,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础性内容,完成基础性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协作使用的课堂协作任务单,基于主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对话将学生的认知从低层次引向高层次。课后巩固任务是为查漏补缺或巩固拓展而设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相应环节。课后巩固任务单并非每堂翻转必用,可将其移至课堂作为拓展,还可增加课堂拓展任务。

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中,贯穿始终的教学设计是达成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科学设置问题、开展实质性交流是提高翻转效果的要素。

(四)教学关系的翻转是翻转教学理念的体现

翻转课堂中,师生的作用与关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教师从“灌输者”变为“支援者”,教学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学、助学上,比如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质疑、质询、反问、批判、反驳、引导。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提出质疑、解答问题、发表见解则是学生的责任。

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对问题的解释成为体验认知冲突的起点;在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做出选择与决策,完成知识建构。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师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与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得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得到发展(钟启泉,2016)。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地实现优质教学,基于体验和理解的知识,为每一位学生进入积极的知识建构和深层次学习的境界提供了前提条件(钟启泉,2016)。为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教育功能,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视为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目标,在翻转中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以“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为翻转课堂的“基本式”,创新应用中研究“变式”,翻转课堂将成为今后德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钟启泉.翻转课堂新境[N].中国教育报,2016-05-05(6).

[3]胡小勇,冯智慧.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J].教育信息技术,2015(11).

[4]彭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教育,2015(7):123-124.

上一篇:达源物业公司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员教育培训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