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课”为载体,探索德育评价新模式

2022-09-11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追求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要求自主、自立,需要理解、尊重,向往成才、成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新群体、新环境、新需求,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探寻新突破,智慧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一、使命驱动,把脉传统机制以求新

如何实施有效的德育评价是长期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已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

(1)评价“重形式、轻内容”,指标较为单一、目标设定偏高,且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养。

(2)多元评价中“重他评、轻自评”,多以师评为主,学生自评被弱化或忽略,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3)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使评价成为一种鉴定,忽略了评价过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传统评价机制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引领学生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尽展其才”的需要。

二、需求导向,构建德育评价新模式

(一)目标

通过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和评价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能。

(二)任务

(1)以成长课为载体,构筑指标多维化、方法常态化、主体自主化的新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2)搭建学生自主评价的实施平台,在以往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评价的引导、矫正、强化作用。

(3)形成自主式、常态化评价与定期表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提高激励评价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三、创新载体,开设“三化”式评价成长课

“三化”式评价,即通过成长课,实施“指标多维化、方法常态化、主体自主化”的评价。

(一)确立多维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提炼出十个方面的德育核心要素作为日常评价指标:勤奋好学、文明自律、乐于实践、自强自立、进取向上、勤劳节约、多才多艺、敬长孝亲、友善互助、爱校爱班,并制定了具体的百分制日常量化评价指标,起评分为60分,设加分项和减分项。

对应上述十项指标,设立勤奋好学之星等“校园十星”。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对每颗星都制定了定性评价的标准[1]。

(二)实施自主式、常态化评价

成长课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自主实施,每周一次,安排在周五下午,每次2学时,纳入教学计划。成长课上,通过班主任的智慧引领、服务式教育,每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日常表现、综合他评情况,对照标准进行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打分。成长课的实施,让学生“牢记标准→自我诊断→信息反馈→强化规范、矫正偏差→追求提高”。整个过程,融入了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2]。

实施步骤如下:

1. 课前准备环节

(1)学期初,班主任根据教学周数制定18周成长课实施计划,结合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年级特点,确定每周的评价侧重点。

(2)每次成长课上课之前,收集、了解任课教师、学生科、学生会等多元他评主体对学生的考核反馈意见,对学生的一周的动态表现心中有数。

(3)首次成长课实施前,召开动员班会,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1)对学生进行评价内容、标准辅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把握评价标准,避免“高评”或“低评”现象出现。

(2)对学生进行担当教育和诚信教育,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客观分析评价自己,避免避重就轻。

(3)教育学生在倾听时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讥讽嘲笑,避免学生自评时有顾虑。

2. 课堂实施环节

班主任扮演主持人和引导者的角色。不同阶段任务如下:

(1)初期阶段(前3-5次):帮助学生学会自评

(1)通过及时鼓励、赏识,引导学生们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师生见证下自主评价打分。

(2)对自评内容不全面、标准把握不准确的,以提示的方式予以指出。

(2)中后期阶段:引导学生在自评中收获、提高和成长

(1)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学会融合多元评价的结果,使多方评价通过自评触及学生内心,逐步实现由“被动接受约束”向“主动承担成长的责任”的转变。

(2)通过提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并通过他人的自主评价,了解彼此的品行状态,相互借鉴,及时调整自己的品行成长坐标。

(3)引导学生在自评和倾听中深刻领会标准,激发内在动力,学生的品行标准日渐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形成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

(4)通过适时的引导、启发、提示等策略,营造信任、和谐和包容的班级氛围,让班集体逐渐成为倾诉、减压和成长的平台,成为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课后巩固环节

课后,班主任长善救失,督导学生的整改提高。

(1)对自评良好、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引导其制定循序渐进的提升目标并付诸实践。

(2)对中间状态的学生,指导其逐步的改进的提高,及时鼓励。

(3)对自评较低、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重点关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并发动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对其重点帮扶;对微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鼓励并告知家长。

4. 建立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是制式表格的形式,学生人手一册,自行记录,每周一次,班主任检查指导。学生对应评价标准,简明扼要地记录自己每周的情况。成长课之前,可先用铅笔填写,课后用水性笔填写,简单易操作。

(三)成长的表彰激励机制

将每周一次的自评成绩,通过学校开发的《学生成长自评软件》即时性上传、汇总。每周的总平均分,即学生的学期操行成绩,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等年度评优表彰的重要指标之一。

将十项日常评价指标的成绩分项定量统计,结合“校园之星”的定性评价条件,即可评选出“校园之星”。每学期评选一次,学生只要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符合条件,就可以荣获“校园之星”称号。

四、全面保障,建立激励评价长效机制

(一)理念保障

学校从市场、教育、发展三个维度确定了学校的教育定位和梦想:“让学生们在大连轻校地学习成长,毕业后体面工作、尊严生活”,并构筑了“八德”式“健康快乐”教育模式,“激励明德,成功体验点燃进取希望”作为“八德”之一位列其中。还建立了“服务式教育、服务式管理”的育人新模式,搭建了“人人发展、发展人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平台。

(二)机制保障

通过实践探索,学校构建了学生个人、班级、班主任之间三位一体的考核工作体系;建立起了班主任日常考核、学期加分考核、两年一度评优考核相关联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学生科牵头、班主任组织实施、学生在班主任引导和同学见证下自主评价的评价模式。

(三)经费保障

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专项经费保障。各种学生个人、集体的评比奖励,每年都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成长课的开设,学校从时间和经费上全力保障。学生成长评价软件的开发和“班班通”设备资源,也为评价结果的汇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五、成效明显,学生健康快乐成为现实

成长课,让学生“自评有标准,行为有规范,努力有方向,成长有动力”,成为了学生正能量的加油站、放大场,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与潜能。以成长课为主线的德育评价机制,引导、激励学生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实践的每个细节,促进了学生的品能发展和学校“健康快乐”文化生态的形成,学校的德育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摘要:有效的德育评价,会对学生的品行发展发挥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克服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就要充分了解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并探索科学高效的新模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成长课”,德育评价,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雅楠.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促进技校学生健康成长[J].职业,2013,(33):26.

[2] 张万友,刘辉,王英伟.构建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J].华章,2011,(29):134-136.

[3] 许振华.实行德育学分制和构建德育评价新模式[J].职教论坛,2006,(16):46-48.

上一篇:花卉店创意营销的可行性分析——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为例下一篇:新形势下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