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中体验学习模式的创设探索

2022-09-11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 不是简单的主张要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 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强调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能知道能行动, 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 使学习者通过反思与体验过程获得成长性的发展。

1 以课程为体验核心的模式

课程即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 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安排以及教育活动的设计。课程模式直接制约学习成效, 对个体品德结构的生成产生直接影响, 是实现教育可控性的基本环节。课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既为教师、学生服务, 又为教育目的服务。

毫无疑问, 学生在校生活期间, 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所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 在课堂教学中每天都充满各种体验。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载体, 而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新领域、新方法时获得的新“体验”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 获得一种经历, 并积极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与个体自身的意义联系起来。在体验的生成过程中, 教材、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交流, 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融合, 这就是以课程为核心的体验学习模式。以课程为体验核心的学习模式是以“学习者共同体”的成员所创造的氛围为特征, 这种氛围使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得以生长、表现。体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安排也是关键。

在体验学习模式中, 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课堂活动开展必须精心设计, 特别要注意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氛围。师生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道德体验, 达到共情。在设计体验情境时注意把握好一些准则, 设计的体验情境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符合, 要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设计, 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这样才能产生效果,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道德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体验学习确实是值得德育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借鉴的一种教学方式。

2 以学生自主体验为核心的模式

很多人感叹许多道德教育方法的收效甚微, 吃力不讨好。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学生处于被动、顺从的地位, 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 而道德的本质要求在道德教育中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因此,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 无论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或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 还是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训练, 都存在着这样的局限:一是未能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 也就是有把人仅仅当作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的嫌疑;二是没有充分重视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建构, 也就是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1]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以自己的意志主宰整个课堂, 很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学习内容, 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处境, 学生很少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因此, 教师不应该只是在教学中发指令的人, 他应该既是信息的提供者, 信息的分享者, 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师生关系必须是融洽的、坦诚的、开放的、互相包容和互相支持的。在这种关系中, 师生双方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活动中生动地展示自己, 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需要, 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观点、尊重他们的行为, 只有在平等依存的关系上,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因此, 教师应该转换角色, 走下讲台, 由独角演员转变成导演。

3 回归生活和自然的体验模式

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 是道德生命的土壤。道德教育的过程与生活过程是内在一致的, 必须把握这一实质。道德教育必须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 必须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道德生活中不断进取, 不断完善。实践证明, 学生在亲身实践中, 增长了知识, 陶冶了情感, 磨炼了意志, 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行为方式, 在潜移默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道德体验学习回归生活, 首先道德体验学习应在生活中进行, 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充分吸收生活世界的直观性、本真性、体验性的养分;其次, 道德体验学习应以生活为中心, 道德源于生活, 以活生生的生活为素材,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再次, 任何道德体验学习都应为生活, 生活是道德教育出发点, 也是道德教育的归宿点。道德体验学习本身就是生活, 将道德教育与个体具体生活联结起来, 使道德教育切入生活的实质, 正如胡塞尔所说:“当我们一起生活, 面对面谈话, 互相握手致意, 在爱和恨中, 在思考和活动中, 在辩论中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就经常处在那种人格主义的态度中。”[2]最后, 生活过程本身就是道德体验学习过程, 生成有道德的人就必须让他过有道德的生活。道德体验回归生活是指所有生活, 从纵向看, 德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阶段的生活中展开, 而且要在人一生的生活中展开, 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从横向看, 道德体验应该在人的不同生活中进行,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展开, 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展开;不仅在校内展开, 还要在校外展开。

回归自然的主张在当代也不断得到加强,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外, 还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相处表现在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上, 表现在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表现在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基于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和自然世界的理论, 我们在课堂体验教学的同时, 还组织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积极开展道德实践。例如, 到福利院、残联、启智学校去开展关爱活动;对老区、贫困地区的孩子开展“手拉手”爱心活动;对城市社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对校园和城市社区进行爱护环境环保活动;参观周边的历史传统文化遗址, 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到劳教所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参与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亲身躬行, 强烈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使个体道德动机得以增强, 并巩固发展道德需要, 直至形成品德的内在驱力。实践证明, 只有把学校道德教育与具体的道德生活和复杂的道德情景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道德、实践道德、发展道德。

摘要:本文论述体验学习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在现有道德教育模式基础上, 运用体验学习方法, 从德育课程、学生主体、德育实践等方面创设道德体验模式, 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73.

[2] 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124.

上一篇:深部调驱在奈曼油田的应用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