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核心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艺术核心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现当代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下的两极分化与古代相比,现当代我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化、技艺化的倾向。08年我毕业来到北大附中,艺术课仅局限于美术和音乐学科,属于大家公认的边缘学科。其次,音乐美术课基本是整班授课,内容以鉴赏为主,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欣赏和感受的层面上。

第一篇:艺术核心论文范文

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探析

摘 要:艺术管理管理专业最早是在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所产生的,这之后的几十年间,艺术管理便成为了各国综合性大学中广泛开展的一门专业。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治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在艺术管理专业的开设以及课程的设置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从世界范围内而言,几乎所有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内容,都深入到了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且不断的进行延伸,使得很多与艺术相关的学科也逐渐走入到艺术管理专业中。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起,是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文化、艺术以及管理等学科的有效融合的一门学科。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艺术管理专业发展中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管理;专业发展;核心概念

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核心理念是艺术创意、艺术市场营销以及艺术管理实践。三个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背景,同时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创意是进行艺术活动和艺术管理的基础,而艺术市场营销则是实现艺术管理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艺术管理实践是对艺术管理过程进行检验的过程,也是评价艺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指标与方法。

1 艺术创意

艺术管理是一门集心理、行为、理念以及精神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与运用的一门学科,艺术创意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基础和起点,通过艺术创意能够将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的表达,同时也是实现艺术活动生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美好的艺术创意才能够使艺术管理的现实意义获得充分的体现。艺术创意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管理的核心概念,主要是由于其推崇创新精神,强调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并且注重艺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创意也可以视为一种服务,其主要是为社会与生活提供关于文化和艺术、以及超越其本身的娱乐价值的一种服务,通过艺术创意既能够体现出艺术管理活动中管理一词的动态含义,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管理作为名词的目的和意义。在传统的美学理论中,创意一词被视为艺术家或者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但是在今天,这种传统的观念正处在不断的延伸与发展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创意的对象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经济学家等所普遍的运用,从而使创意的内涵获得更大的延伸。

从艺术管理的角度来讲,艺术创意主要包括艺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创作时所产生的灵感、意念,同时也包括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与人分享的价值。因此,作为艺术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对于艺术投资和艺术经营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创意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并且随着艺术活动逐渐深入到市场中,这对于艺术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艺术创意既是艺术管理的起点,也是艺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无限的艺术创意,才能够促进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艺术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正是艺术创意的重要性为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创意人才与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这也是实现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2 艺术市场营销

艺术市场营销,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其在整个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艺术市场营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场频的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如何得到有效的沟通,使艺术的服务功能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发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市场营销是处于艺术创意和艺术时间管理之间的关键环节,也是将艺术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并且实现有效的艺术管理的过程。在艺术市场营销中,主要包括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和环境等内容,同时也包括对文化市场信息的调查与分析,对文化市场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并且以此为依据所实施的营销理论和方法。艺术市场营销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本身对于管理者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管理者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而且通过艺术市场营销能够有效的表现出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艺术管理活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艺术创作项目,并且为其艺术品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而实现艺术品创作主体在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方面的有效体现。但是艺术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的销售过程,而是以市场营销为基础,最大限度的调动艺术行业内部和外部的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对艺术品的营销进行有效的计划,并且实现与其自身相符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市场营销也可以看成是艺术行业和市场营销行业的有效结合,并且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艺术品本身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3 艺术管理实践

艺术管理实践也是艺术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主要包括影视制片管理、演出经济管理、文化经济管理等内容。艺术管理实践需要具备素质、机遇、行动三个基本的要素,其中,素质指的是从事艺术管理的人员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素养与艺术素养,这也是保证艺术管理实践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观因素;机遇指的是市场提供的时间与空间的条件,以及在该条件下实现市场利益的可能性,是否能够对机遇进行有效的把握是决定艺术管理实践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行动指的则是艺术管理实践的就具体实施过程以及该行动产生的结果。

艺术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也是充分体现管理者艺术创意能力和艺术市场营销能力的环节,因此也可以说,艺术管理实践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归属点。无论是从宏观角度体现国家对艺术文化的行政管理,还是从微观角度实施的艺术中介管理,其都是通过艺管理的手段来促进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艺术管理实践可以说是将一切艺术、文化、经济以及管理的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各项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且发挥其在现代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以此来对艺术管理活动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如果说艺术创意是主体化的、个性化的产物,艺术市场营销是协作的、组织的与沟通的艺术,那么艺术管理实践就应该是效益化的、操作性的技术。因为艺术创意可以通过预测的方式使蕴含的价值增值,艺术市场营销可以通过组织与调配使利益的实现接近现实,而艺术管理实践则是通过模拟或者演练甚至发生使得艺术管理的最终意义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专业的核心部分由艺术创意、艺术市场营销以及艺术管理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性。然而,由于艺术管理自身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不同的核心概念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和包含的关系。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艺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艺术审美自身的价值获得充分的展现,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使其更好的人们服务。也就是说,从事艺术管理的人本身并不是美的创造者,而是美的传递者,通过有效的艺术管理促进其艺术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萱,韩学周.北京高校艺术管理专业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2).

[2] 蔡美娟.论艺术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构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3] 邓芳芳.艺术管理专业办学实践模式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5).

[4] 王竞雄.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09).

[5] 陈凌.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J].齐鲁艺苑,2009(05).

作者简介:陈伟亮(1956—),男,福建龙岩人,大专,泉州歌舞剧团三级演员。

作者:陈伟亮

第二篇:探索艺术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一、现当代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与古代相比,现当代我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化、技艺化的倾向。

08年我毕业来到北大附中,艺术课仅局限于美术和音乐学科,属于大家公认的边缘学科。其次,音乐美术课基本是整班授课,内容以鉴赏为主,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欣赏和感受的层面上。除了常规艺术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每年固定招收管乐、舞蹈特长生。为了迎接艺术节比赛,每年聘请专家、教练为艺术团进行指导。可以说两千多人的中学,只有不到百余人的特长生享受着这种前苏联式的艺术精英教育,大部分普通学生还仍然坐在传统的艺术教室里欣赏艺术。可见,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学校艺术教育投入度的两极分化。

二、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审美与表现

众所周知,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时产生出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因素的内在复杂心理现象。表现则是外在体现出来的动作或行为。从审美到表现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我们倡导学生要具备的艺术素养之一就是不仅仅要具有敏锐的内在感知力,还要有可以转化的外在表现力。我们学校经常会有国外交流的学生参与艺术课,我发现中国的学生相对比较含蓄,心里有但缺乏勇气当众表演,而外国学生则表现得热情洋溢,敢于发自内心的去表现。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的习惯和品格。学会通过面向公众的展示,去诠释对艺术的内在感受和理解。

(二)实践与创造

实践是将掌握到的艺术技能在实践中去得到验证,在做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创造是指想象力不断实践的产物,能够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从实践到创造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而创新也需要在实践中去得到验证。所以我们的艺术课,基本上以实践操作课为主,在做的过程中掌握艺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艺术创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艺术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也应该是这样一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

(三)合作与竞争

艺术是感性的,每个人对于艺术的观点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结合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去解读。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鼓励发表各自的艺术观点,在分歧和竞争中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未知,萌发新的灵感。同时增强这种竞争的意识也会让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三、基于艺术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艺术课程

(一)艺术课程框架

核心素养是艺术课程定位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原则引导下,我校艺术课程打破了原有的以音乐、美术二分天下的艺术教育格局,根据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两个培养方向,去构建艺术课程框架。

(二)艺术课程特点

六个艺术领域相对独立,且相互合作,也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是专业化;二是选择性;三是交融性。

四、案例分析

学校艺术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兴趣课程、赛事课程和社团课程三类。每一类课程都有其固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框架。

(一)兴趣课程的选择多样性之《声乐类课程》

兴趣课程基本上是学段制,总共9周18课时。课时周期短正好可以满足兴趣课程体验而非深入的特点。虽然课程内容不够深入持久,但是有些模块还设置了不同的级别,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演唱技巧初级到无伴奏人声合唱顺时针排序,難度逐渐增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选择。而合唱团的社团成员基本上都是选修过声乐类的课程为主。所以兴趣课一方面提供了6个领域30多门模块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兴趣模块课程的级别课程也为想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课程的支持。

(二)赛事课程的综合性之《舞蹈节剧组课程》

戏剧节、舞蹈节是我们学校分别与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共同研发的一个活动类课程模式。它将艺术课程与赛事活动结合在一起,推动书院发展以及艺术教育普及。以舞蹈节为例介绍一下模式构建:一是成立7个书院剧组;二是原创剧本;三是排练合成;四是展演评选。

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让舞蹈节可以得到更多艺术资源的支持,让活动更精彩;另一方面舞蹈节也是艺术课程的一次综合性的、带有共同目标指向性的合作展示,综合体现了学校艺术核心素养以及育人目标。

(三)社团课程的深入性之《银杏国乐社课程》

社团课程主要是指艺术中心下设的中心社团所开设的俱乐部课程。社团课程注重持续性深入性,所以社团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一般1.5学年,甚至更长。社团课程注重专业深入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以《银杏国乐社》为例,银杏国乐社是学校唯一一个民乐类社团。通常以某一次演出或比赛作为阶段性目标,去设计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演出比赛中总结经验,并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所以社团课程的训练模式是按照“技能训练—演出比赛—交流总结—制定计划”这样一个循环模式开展团队建设。

五、艺术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反思

(一)艺术课程效果展示

1.艺术普及

舞蹈节模式是取消特长生之后,学校实施舞蹈教育普及的一个途径。图表中看出,舞蹈节实施之后,普通学生(舞蹈零基础学生)参与舞蹈的比例逐年上升。男生参与舞蹈的人数也是逐年扩大。

2.历年学生原创作品

舞蹈节、戏剧节是我校两大艺术赛事。主要的规则是要求学生原创,期间涌现出许多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每一届舞蹈节或者戏剧节都会出品7部学生原创的舞剧或戏剧,这些视频资料也将纳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库。

3.学生毕业考入专业院校的统计

学校丰富的艺术课程给了学生不同体验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将喜欢的门类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自2010年以来,毕业生选择报考专业艺术院校的人员也是逐年增加。

(二)反思与提高

反思这些年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虽然取得的效果很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各艺术门类分布不均衡,导致有些艺术门类课程过多,有些则偏少。其次,课程繁多的同时,应该总结一下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方法和实施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捋出线索进行分类总结,继续完善艺术课程框架结构。最后,还应该从艺术核心素养入手,仔细研究每一门课在实施中对于艺术素养落实的是否准确、明确和效果性。

作者:王冰

第三篇:“一平三端”艺术核心课程研究与实践

摘 要: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上的重大变革,新时代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新型课堂模式。受疫情影响,本年度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就本科院校艺术课程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的开放课程资源投入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模式也产生了变革。

关键词:移动混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0 引 言

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發展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自21世纪以来,全球网络化建设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也由以往的固定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新型学习方式。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美国约有三成的高校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选修过一门在线课程。移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课前提供教学资源,课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课后实时评价的方法,督促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本模式借助翻转课堂等形式,能够促进课程质量向更优质方向发展。

1 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

依靠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线课程经历了几十年的变革与更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进行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尝试,校长维斯塔倡导全校教师逐步把全部课程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上传至网络,为全球的求职者和教育者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资源,这项举措也促使了哈弗、耶鲁公开课的出现。可汗学院在在线课程的推动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通过在线图书馆收集了3 500名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免费向外界提供高品质的教育。该项目最初由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向亲戚的孩子讲授在线课程为开端,最终发展壮大,由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他的视频课程特点为10分钟左右时长,从最基础内容进行讲解,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实现互相衔接。再者就是在中国现行教育浪潮下大范围推广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时间完成课程的学习,把课上时间留给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讨论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大背景之下,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6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包括1 767门本科课程、759门高职高专课程、160门网络教育课程,共计精品在线课程2 686门。

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学校、教师、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大量的开放课程资源投入教学,促使学校、教师、学生选择符合学情的课程资源,以达到高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呈现、定性与定量评价都成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基于“一平三端”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超星学习通是超星公司研发的线上教学平台,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平三端”,即以三个独立端口为依托的一个线上教学平台。三个端口分别为教师端、移动端和管理端。不同的群体可以通过不同的端口进入进行教学、学习及数据监测。线上学习平台的移动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手机终端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而学生最为方便实用的观看方式就是借助于手机。一是因为手机的普及率相对于电脑更高一些,二是手机端可以不限制学生的学习场所,并且可以整合碎片化时间,更加高效的完成课程任务。

2.1 “一平三端”超星学习通平台

超星公司主要从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出版物的制作,该公司在2000年建成的中文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之一。超星学习通平台是超星公司研发的主要针对线上教学的一款软件,主要结合教师端、移动端和管理端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学习、师生互动和教学数据分析统计。平台给予不同服务受众设置了三个服务端口,在移动端,学生可以实现在线打卡、视频资料的观看、个人成绩的数据统计及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在教师端,教师可以上传视频资料、课堂互动及学生学情数据统计;管理端可以实现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测。通过一个平台的三个端口实现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有效的解决线上教学问题。

2.2 超星学习通功能分析

该平台由多个模块组成,笔者所授课程为“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通过各个模块的链接可以满足资源上传、课堂讨论、同步异步答疑和作业评价等教学需求。笔者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既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也可以在课前推送教学视频或教學资源,利用课上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可以借助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实时调整授课进度。

2.2.1 信息传达功能

笔者通过学习通平台建设好“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并加入相应的班级,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学生可通过扫描班级二维码,进入班级群。然后通过App推送课程通知、学习资料、章节作业等教学信息,同时通过平台的不同模块,对相关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

2.2.2 交互学习功能

笔者利用学习通中的通知功能实现教学信息的实时推送,学生接收到信息后具有反馈功能。推送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周、按照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从而实现了具有针对性的一对多的互动。同时,班级群建立后,笔者在班级群内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学生之间也可以对于视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自主评价。学生端也可单独向笔者提出问题,实现一对一的师生互动。其功能形式结合了QQ及微信的互动交流功能,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仅是文字的沟通,还可以采取截图、发送语音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这从源头上解决了有些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单纯用文字表述不清晰、不直观的问题。

2.2.3 学情分析统计功能

笔者根据“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进度设置上传的视频、ppt、教学资料等,通过任务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借助学习通数据平台的统计功能,可以了解班级学生任务点完成的百分比,也可以观测到具体某一个同学每个章节完成的时间、时长、观看比率以及作业的完成率。学生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占比设置分数,教师批改后会根据提前设置好的内容信息完成包含每个学生的数据统计及综合成绩评定。以“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为例,图1、图2为本课程第一章节任务点统计情况,笔者可以实时观测到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任务点的人数以及具体每个视频的观看时间等。

2.3 移动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2.3.1 时间利用的高效性

移动混合式教学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下补充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课上笔者进行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但由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之前的储备知识量不同,造成课上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班级人数众多,笔者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进行讲解,容易进一步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移动混合式教学在系统讲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学生可回顾的环节,笔者将课堂知识以录制的形式传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观看知识点,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2.3.2 自主学习的培养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单靠学生时代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持续性学习能力。移动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给予学生更多形式的学习机会。相较于其他的网络资源,本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更加贴近学生学情,也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开展学习活动,以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4 移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基于移动混合教学模式的“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设计分为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评价三个部分。课程的课前准备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录制符合学生学情的视频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教学实施是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及学生间互动。学习评价是针对学生观看视频的完成程度及CAD图纸绘制进行评价。依靠学习通的数据分析平台,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结合作业的批改分别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4.1 课前准备

移动混合教学模式对于笔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所以在课前笔者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根据“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梳理本学期的知识点、内容框架,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教学日历的制定要有前瞻性,要与学生以后的职业定位相结合。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并学习录制软件、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保证视频中知识点正确,语句清晰、有条理,视频运行不卡顿。最后将准备好的视频、课件、教案以章节的形式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每节课程内容设置任务点,方便观测学生学习的时长和进度。

“计算机辅助与AutoCAD”课程资源的选取方面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课程大纲中的要求,结合教学日历中的教学内容设计选取课程资源;(2)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为首开课还是续开课,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进行相对应选择。在上传教学资源之前,需要自己先熟悉视频中的内容,设想学生会在哪个环节存在不懂或有疑问的情况,提前预设问题,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

2.4.2 教学实施

笔者在下一周的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将作业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而推动学生自主观看授课视频及PPT课件,同时可随时批阅已上传的CAD图纸,学生根据老师的在线反馈,提高作业的提交率和作业质量。提前录制的课堂视频,给予学生更多的观看时间,这样笔者可以在课堂中拥有大量时间用于个性化教学,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投屏功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分组讨论等。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随时观看教学视频,针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并辅以教师的现场解答,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全方位重复讲解的问题,把教师从纯粹的课程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主持讨论与学生的启发。

2.4.3 学习评价

超星学习通平台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更新与反馈。这个功能將讲师从繁重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学生的成绩不是单纯的作业成绩,还包含考勤、测验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占有不同的比例。该平台只需要教师设定好成绩权重,就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参与讨论程度、作业完成率等统计好相应的数据,有理有据,增强了教师评定的公正性。该平台形成的学生成绩和学习报告迅速精准,教师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也能通过数据了解班级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

3 移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效果

18级本科产品专业3个班参与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有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娱乐的现象得到改善,大部分学生能针对自己的情况观看章节视频,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学习功能;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限时打卡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的纸板签到更迅速、更高效。不善言谈的同学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加入沟通与讨论,学生的参与情况能够实时反馈,笔者也可以更加灵活的组织教学活动。作业完成率达到98%,作业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18本科产品专业1、3班5月课程章节学习次数统计表如图3所示。

4 结 论

经实践证明,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参与程度。比起传统课堂,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质量。本文以产品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从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此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完善,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最终总结出可复制的教学模式流程,供其他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利梅.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2] 柳莹.我国在线课程发展现状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6-118.

[3] 安凤平,王宪莲,陈贵宾.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 [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22(3):36-43.

[4] 陈柄运.在线开放课程现状及发展的研究 [J].才智,2019(13):203.

[5] 刘巧阳,林翠娟,唐英姿.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J].科技风,2020(15):47-48.

作者简介:魏鑫(1987—),女,汉族,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教学研究。

作者:魏鑫

上一篇:员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