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开发管理办法

2023-01-12

第一篇:科研项目开发管理办法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数量与质量,增进科研服务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大类。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国家、各部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政府机关部门负责审批、立项和拨款的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开发等服务合同项目。

第三条 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科研处主要负责制定科研项目工作计划;组织科研项目申报、汇总与上报;监督检查科研工作计划实施;项目研究进展情况的调查、统计和总结;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组织科研成果鉴定与推广;组织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

2.各学院或独立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制订本单位科研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组织本单位项目申报、重大项目论证及质量监控等。

第二章 项目分类

第四条 一类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 1 撑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863计划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第五条 二类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4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20万元以上);863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第六条 三类科研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2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课题);863课题(经费10万元以上);973课题(经费10万元以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科技厅科研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 2 划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人事厅人才开发资金资助项目;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第七条 四类科研项目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5万元以上);各地市级政府、各厅局级单位委托专项课题(自然科学项目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经费3万元以上);省体育局、旅游局等科研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第八条 五类科研项目

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立项

第九条 科研处及时发布有关项目申报通知、申请表格、时间安排等事项。各单位在接到项目申报信息后,于7日内将相关信息通知本单位教职工,并指派专人传达到在外学习或因公出差的本单位教职工。

第十条 原则上,每一位项目申报人应从其学科归属学院的科研团队申报,由科研团队负责人确认。

各学院科研团队的创建按照一级学科遴选,也可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和现状按照二级学科遴选。

3 第十一条 科研处、各单位分管科研领导及科研团队负责人有义务回答和解决教职工在申报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第十二条 各科研团队负责人应对申请书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各学院成立相应学科组或聘请科研项目申报指导专家,审议申报人的科研选题及论证等,由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后汇总上报。

第十三条 科研处对各单位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决定。原则上申报数量与申报指标低于1.5︰1,且申报总数不超过15项的,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5-7位专家投票确定。

第十四条 申请省部级重点及以上项目的,由各单位审定后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由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遴选出部分项目重点推荐,并将项目信息反馈至相关学院。相关学院及时组织3-5位参与过相应层次项目评审的专家对重点推荐项目提出完善修改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送至科研处。

第十五条 校级科研项目每评选一次。根据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将面向各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一定比例的专项科研课题。

第四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十六条 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和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第十七条 科研处下达立项通知后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须 4 向科研处报送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计划、经费使用计划等),计划一经确定,中途不得随意变动。确需调整或改变计划,则须按相应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改变;确需终止项目研究时,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撤销科研项目的申请报告,报请主管单位批准。

第十八条 各单位科研业务费中应设立学术委员会工作专项,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团队三级管理优势,加大各单位项目申报前期审核与立项研究过程监督力度。跨部门、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综合项目,由科研处配合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协调,以分合同形式明确各承担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科研处每年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组必须按相关要求按时填报中期检查表。同时,项目负责人在每年底将项目执行情况小结及重要变更事项以书面形式报科研处审核,所取得阶段性成果及科研记录(涉及研究的实验记录、调查数据等)以附件形式呈报。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工作无进展、中期检查不合格、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科研处及各单位在相应网页上公布,并按相关主管单位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确保研究队伍相对稳定。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确须调整人员时,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书面申请,由科研处上报项目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第二十一条 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项目负责人不能继续主持研究工作,须由所在学院或部门提出更换负责人报告,经科研处报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更换后的负责人承担原负责人应有的职责,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第二十二条 无正当理由造成所承担的项目延期或撤销者, 5 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剩余经费停止使用,由此造成的合同违约责任或其它问题,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第五章 项目结题和鉴定

第二十三条 各类项目应按计划任务书(申请书、合同、协议)的研究期限完成研究任务,并于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办理结题手续。所有资助项目的成果均需注明项目资助来源。

第二十四条 各类项目结题鉴定要求

1.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结题要求参照具体主管单位文件规定执行。

2.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或计划任务书开展研究的,直接上报至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结题鉴定;

(2)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变更项目申报书或计划任务书的,成果需满足以下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需提交专著1部,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含自筹)须提交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需提交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被SCI、EI、Medline检索收录2篇以上;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含自筹)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主管单位对上述项目结题有明确要求的,按其有关文件执行。

6 3.校级科研项目

重点项目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二类以上1篇;一般项目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二类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项目成果获校级以上科研或教学成果奖励的免于结项鉴定。

第二十五条 办理项目结题鉴定时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有关证明材料,报请项目主管单位核准。须鉴定(验收)的要及时申请鉴定(验收)。提交项目结题材料时,自然科学研究类项目须提交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等相关材料,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须提交原始调查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提供及保存项目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合同书或任务书;协议书;计划执行情况汇报;工作手册及有关会议记录;专题总结、论文、设计、工艺、技术规范、标准、典型实物、样品照片;录像资料、鉴定材料、验收材料、鉴定证书、成果申报材料、奖励申报材料、获奖证书;项目主管单位有关文件、信函,等等。

第二十七条 校级科研项目鉴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

第二十八条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计划研究内容,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报告向科研处说明理由,由科研处审核后报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延期,延期不得超过一年。在该项目结项前,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能再申请同级新项目。不能按期结题者,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新项目,并从其所在学院下一同级及上一级项目申报中适度扣减指标。

7 第二十九条 科研处对结题项目进行登记、归档,并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成果登记和申请专利。

第六章 横向项目

第三十条 横向项目参照上述规定执行,项目负责人同项目立项批准单位或个人另有约定除外。

第三十一条 未经学校同意或授权,我校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学校或部门名义与第三方签订横向科研合同。经学校同意或授权,校内各部门或个人与校外单位签订科研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一律以“阜阳师范学院”的名义,并加盖“阜阳师范学院技术合同专用章”。

第三十二条 横向项目以合同代立项,科研处根据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正本,列入学校的科研计划,受理科研项目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

第七章 奖 惩

第三十三条 校级科研项目鉴定为优秀与合格的,学校颁发相应的结题证书,鉴定为优秀的,学校在同级及上一级项目申报中优先推荐。鉴定结论为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申报同类及以上级别的科研项目。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8

阜 阳 师 范 学 院

科 研 记 录 本

任 务 来 源

承 担 单 位

项 目 名 称 项目负责人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制

2010年4月

使 用 规 则

1.此本发给科研项目负责人专作实验记录之用,不得私用。 2.实验记录是科研成果的依据性材料,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实验工作记录。

3.实验记录本包括封面、目录、正页三部分。

4.实验记录一律用钢笔书写,编码页数和原始数据不得私自撕毁和涂改。

5.实验工作记录本必须妥善保管,未经审批手续,不得私自供外人参阅,不得带离本单位。

6.凡正式工作的原始记录,应写明实验的日期、名称、目的、方法、结果。

7.研究项目结束后,应将此本交回科研处存档。

科 研 处

年 月 日

10 年 月 日 天 气:

记录: 11

审核:

附录:阜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记录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科研实验记录,提高科研实验质量,并按照实验室评估和归档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科研实验的单位和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实验记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第四条 实验记录应当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第五条 实验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

1.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开始前应当注明实验名称。 2.实验方案:每项实验的首页应当有一份详细的实验方案。书面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方案的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负责人姓名;实验对象的基本属性和选择标准;实验用试剂种类、规格、级别、来源及实验用溶液的配制方法;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名称、缩写名、代号、批号;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给药途径、方法、剂量、频率和用药期限以及选择理由;观察指标的检测频率和方法;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资料的保存地点及保密要点。

3.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12 4.实验材料:受试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来源,实验对象的基本属性;实验材料的来源和编号;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主要试剂的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批号;自制试剂的配制方法、配置时间和保存条件等。

5.实验环境: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光照、通风、温度及湿度等)。

6.实验方法:常规实验方法应当在首次实验记录时注明方法来源,并简述主要步骤。改进、创新的实验方法应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

7.实验过程:应当详细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影响因素等。

8.实验结果:准确记录观察指标的数据变化。

9.结果分析:每项实验结束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有明确的文字小结。

10.实验人员:应当记录所有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 第六条 实验记录用纸统一使用实验记录本。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打印图表和数据资料,临床研究中的检验报告书、体检表、知情同意书等应当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的相应位置上。实验记录本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错页或挖补。

第七条 实验记录的书写应当用字规范,字迹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1.实验记录本应当竖用横写,只能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13 2.常用的英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当符合规范并已在出版界得到认可,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实验记录中属译文的应当注明其外文名称。

3.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满足实验要求。

第八条 实验记录不得随意修改。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以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并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

第九条 选用的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实验记录的相应位置上。其余照片保存在专门相册中,底片装在统一制作的底片袋内,编号后另行保存。用热敏纸打印的实验记录,须保留其复印件。

第十条 实验记录应当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不丢失。

第十一条 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当由实验者在记录后签名,实验室质控人员审核签字。实验室主任或上一级研究人员要定期检查实验记录,并签署检查意见。每项实验工作结束后,应当按归档要求将实验记录整理归档。

第二篇: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电力分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提高电力公司经济效益,遵循科学管理,加强电力公司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投资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公司稳步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司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属于公司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参与科研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公司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二条 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科研项目的管理层次、职责、科研课题的申请、论证和立项,科研计划的编制,科研计划的实施,科研计划的检查,科研计划的总结和验收。

第三条 项目管理层次及相关职责:

公司的项目管理实行电力公司、下级单位两级管理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部代表公司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与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协调和宏观管理,以及项目合同的签订、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鉴定及后续的申报奖励管理等;各部门、下级事业部配合安全生产部负责本部门项目的具体管理、进度检查;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标准、技术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提供。

项目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一、管理小组主要职责: 1.审定各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

2.组织项目评估或评审,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经费预算安排

建议,签订项目任务书;

3.审定各项目的工作计划,协调各项目间的任务与进度,

确保项目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负责项目经费的落实;

4.主持并批准项目内部阶段成果的验收;

二、安全生产部主要职责

1.负责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过程中应由项目主持的各项活动(会

议、评审、验收、论文编选等)的组织与管理;

2.负责各项目任务书、计划、总结、汇报与报表的搜集与汇总;负责文档的建立与保管;

3.组织项目实施进展的监督、检查,上报项目季、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组织项目验收,按要求组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准备。

第二章 科研项目的申请、论证和立项

第四条 凡申请列入上级科研计划的公司级重点计划项目,由安全生产部提出申请,并填写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项目申请书》及论证材料(填写内容要认真、详细,论据充分,经费预算合理,并由课题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签名),由主管科研的公司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送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待上级部门批准后,列入公司科研计划的管理范畴。

第五条 申报上级项目,采用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方式,根据上级政府要求申请上报。

第六条 凡属事业部管一般计划项目,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科研计划项目书》和《经费预算计划表》,经所在部门领导批准,由项目审查委员会审查立项 ,在安全生产部登记、备案,列入公司科研计划的管理范畴。

第三章 科研计划的编制

第七条 公司科研计划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承担的电力公司、电厂、变电站、瓦斯电站重点科研项目。

第八条 公司科研计划每年编制一次。课题负责人按照原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及安排,将本课题下的研究计划、目标等内容列入电力公司明年科研计划,经技术负责人及公司领导批准后,于每年11月底前报安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对报送的科研计划进行整理、分析、组织评估,编入下的公司科研计划,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 科研计划的实施

第九条 科研计划项目确立后,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做到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研究人员、措施和条件及组织领导五落实,保证计划合同任务的完成。 第十条 科研项目和研合作项目由安全生产部负责管理,协调和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公司、片区管理机构要经常了解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计划的执行,帮助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科研计划的检查

第十一条 公司对所有科研项目每季度检查一次进度,项目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项目承担部门要定期向安全生产部上报。

一、检查内容:

1。计划执行情况

要求各课题组定期对照科研计划实事求是地对研发情况做出评价,评价分四类:(1)按计划进度进行(2)进度超前 (3)拖延 (4)停顿(5)申请撤消;

2.取得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认真总结进展情况,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详叙其成果的内容和水平。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对照计划要求,写明未完成任务的原因和阻碍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和拟解决的措施。

4.经费和人员情况

对照计划,报送本季度的经费使用情况和参加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变动情况。

项目的实施实行定期小结汇报的制度,每一个项目应在每一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底前向安全生产部报送季度进展情况,在每年年底前向安全生产部报送执行情况总结。安全生产部应及时汇总各项目的季、进展,发布项目进展报告。

第六章 科研项目的总结、验收和评价

第十二条 科研计划项目完成后认真总结,整理出完整的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用户报告及其他技术资料报安全生产部,由安全生产部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及办法组织验收、鉴定和上报,并将完整资料送档案室存档。

第十三条 公司科研项目属公司所有,有关人员不得私自转让或泄密。如有违反,经查实后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成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理;对不听从劝阻或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违反规定的科研人员在其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成果奖励和其所在部门的科研编制下达等方面给予一定限制。 情节严重,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七章 项目经费及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经费管理

1.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资财管理部统一管理。 2.项目经费摊入项目费用,以项目为核算单位。 第十五条 项目档案管理

1.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文件文献、样品、软件、书籍、技术合同、函电、洽谈记录等,均有项目组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2.项目档案管理参照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3.项目论证和决策程序结束后,项目档案由安全生产部收集、整理后交档案室归档。

第八章 其 它

第十六条 如有特殊情况,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协调解决。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在安全生产部,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公司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投资效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司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属于公司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品牌和各项资源条件是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前提,科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公司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二条 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科研项目的管理层次、职责、科研课题的申请、论证和立项,科研计划的编制,科研计划的实施,科研计划的检查,科研计划的总结和验收。

第三条 项目管理层次及相关职责:

公司的项目管理实行科技公司、下属事业部两级管理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技术中心办公室代表公司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和宏观管理,以及项目合同的签订、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鉴定及后续的申报奖励管理等;各部门、下属事业部配合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本部门项目的具体管理、进度检查;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题鉴定及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技术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提供。

1、公司设项目决策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所有投资项目的终审评估。该委员会主任由总裁兼任,其他成员根据项目类型由公司研究所、推广应用、资产财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可外聘专家参加。主要职责是:

(1) 审定各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项目评估或评审,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经费预算安排 建议,签订项目任务书;

(3) 审定各项目的工作计划,协调各项目间的任务与进度, 确保项目总体目标如期实现;负责项目经费的落实;

(4) 主持并批准项目内部阶段成果的验收;

2、技术中心办公室为项目管理日常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 负责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过程中应由项目主持的各项活动(会 议、评审、验收、论文编选等)的组织与管理;

(2) 负责各项目任务书、计划、总结、汇报与报表的搜集与汇总; 负责文档的建立与保管;

(3)组织项目实施进展的监督、检查,上报项目季、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组织项目验收,按要求组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准备。

3、科研项目的管理分为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事业部研究所两级,公司技术中心办侧重重点项目的管理,事业部研究所从事一般项目的管理。

(1)公司重点计划项目

ⅰ、国家级、市部级、区级项目和课题; ⅱ、国家级、市部级、区级各类基金项目; ⅲ、产学研合作项目; ⅳ、其它重大计划项目; (2)事业部一般项目 ⅰ、公司委托的研究项目;

ⅱ、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立项的研究项目; ⅲ、原有产品质量提升、工艺改进项目。

第二章

科研项目的申请、论证和立项

第四条 凡申请列入上级科研计划的公司级重点计划项目,由技术中心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项目申请书》及论证材料(填写内容要认真、详细,论据充分,经费预算合理,并由课题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签名),由主管科研的公司领导签署意见后报送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待上级部门批准后,列入公司科研计划的管理范畴。

第五条 申报上级项目,采用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方式,根据上级政府要求申请上报。

第六条 凡属事业部管一般计划项目,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科研计划项目书》和《经费预算计划表》,经所在的事业部领导批准,由项目审查委员会审查立项 ,在技术中心办公室登记、备案,列入公司科研计划的管理范畴。

第三章 科研计划的编制 第七条 公司科研计划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承担的国家、行业、市重点科研项目、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科技项目、产学研项目及事业部内部研发项目等。

第八条 公司科研计划每年编制一次。课题负责人按照原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及安排,将本课题下的研究计划、目标等内容填入《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研计划表》(对新立项目,必须有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技术负责人及总经理批准后,于每年10月底前报技术中心办公室。技术中心办公室对报送的科研计划进行整理、分析、组织评估,编入下的公司科研计划,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 科研计划的实施

第九条 科研计划项目确立后,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做到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研究人员、措施和条件及组织领导五落实,保证计划合同任务的完成。

第十条 区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由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和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公司、事业部两级管理机构要经常了解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计划的执行,帮助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科研计划的检查

第十一条 公司对所有科研项目每季度检查一次进度(见附表三:科研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表),项目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项目承担部门要定期向技术中心办公室上报情况。

(一) 检查内容:

1、计划执行情况

要求各课题组每季度对照科研计划实事求是地对研发情况做出评价,评价分四类:(1)按计划进度进行(2)进度超前 (3)拖延 (4)停顿(5)申请撤消;

2、取得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认真总结进展情况,对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详叙其成果的内容和水平。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对照计划要求,写明未完成任务的原因和阻碍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和拟解决的措施。

4、经费和人员情况

对照计划,报送本季度的经费使用情况和参加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变动情况。

项目的实施实行定期小结汇报的制度,每一个项目应在每一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底前向技术中心办公室报送季度进展情况,在每年年底前向技术中心办公室报送执行情况总结。技术中心办公室应及时汇总各项目的季、进展,发布项目进展报告。

第六章 科研项目的总结、验收和评价

第十二条 各级科研计划项目完成后, 应对照《项目申请表》或《技术合同书》的条款认真总结,整理出完整的工作总结、技术总结、专利、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用户报告及其他技术资料报技术中心办公室,由技术中心办公室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及办法组织验收、鉴定和上报,并将完整资料送档案室存档。其成果的奖励、转让和专利申请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公司科研项目及其知识产权属公司所有,有关人员不得私自转让或泄密。如有违反,经查实后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成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理;对不听从劝阻或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违反规定的科研人员在其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成果奖励和其所在部门的科研编制下达等方面给予一定限制。 情节严重,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七章 项目经费及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管理

1、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资财管理部统一管理。

3、项目经费摊入项目费用,以项目为核算单位。 第十八条 项目档案管理

1、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文件文献、样品、软件、书籍、技术合同、函电、洽谈记录等,均有项目组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2、项目档案管理参照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3、项目论证和决策程序结束后,项目档案由技术中心办公室收集、整理后交档案室归档。

第八章

其 它 第十九条 如有特殊情况,由技术中心办公室组织协调解决。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在技术中心办公室,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项目管理计划书

2、项目鉴定(验收)需提供的文件

3、科研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表

单位名称 日期

第四篇: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_概要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面向全国,重点面向全国民委系统及有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招标项目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三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包括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鼓励联合攻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研究项目。支持对民族工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第四条 国家民委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统一组织实施与管理。该机构由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和教育科技司组成,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负责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管理,教育科技司负责其他项目管理,对外统一使用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

第二章 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五条 项目类型、发布、委托与招标

1.科研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两类,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限,自然科学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重点项目不超过5年;社会科学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不超过3年;其中,民族问题研究项目一般应当年完成,最长不超过2年。

2.国家民委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征集选题,制定申报项目指南。

3.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以委托与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4.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招标工作,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筛选。

5.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实行合同制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6.国家民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应急项目。应急项目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主要采取委托方式进行。

第六条 项目申请

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年第一个季度在国家民委网站发布《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指南》,在规定的期限内受理项目申报。

2.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申请人一般应为有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正式在职职工;如果是聘用职工应与单位签有正式协议,在聘用单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主要申请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4)主要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特殊情况除外),扶持和鼓励中青年学者(39岁以下)申报;

(5)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从事民族工作的处级以下干部,须由两名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推荐。

(6)申请自筹经费项目,须有出资单位的经费资助证明。

3.项目申请:

(1)申请人需填写《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申请书》;

(2)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需按本办法中有关申请人资格的规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及信誉保证;

(3)申请人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一式三份送交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核。

4.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备申请资格:

(1)申请材料中有虚假内容者;

(2)有违反学术道德记录者;

(3)正在承担国家民委项目尚未结项者。

第七条 项目评审

1.实行专家匿名评审,每个学科评审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2.评审程序:

(1)形式审查: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形式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专家组评审;

(2)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方能通过,由主审专家签署建议立项或不予立项意见。

(3)初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初评意见,报分管委领导。

(4)终审:国家民委召开评审会议,审定是否立项及资助额度等事项。

3.评审标准:

(1)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2)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及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3)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能力及项目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

(4)相关研究具备的科研条件和研究基础;

(5)项目研究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4.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须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评审组织者须对评审专家的人选、评审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2)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查询或透露项目论证的相关背景材料;

(3)不得索取和收受礼金或礼品。

第八条 项目立项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家民委的终审意见,下发立项通知。

第三章 管理与验收

第九条 进度管理

1.项目负责人接到项目立项通知后,应在规定期限内签署《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研究合同书》。逾期未签者视为自动放弃。

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实施中期检查和终结报告制度。

3.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如发现以下情况,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可终止项目进行,停止拨付经费:

(1)项目申请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项目研究;

(2)项目申请者未经国家民委同意擅自公开发表和出版项目内容;

(3)中期验收不合格并在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6个月)后验收仍不合格。

4.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变更项目名称;

(3)变更项目最终成果形式;

(4)变更项目研究内容;

(5)变更项目管理单位;

(6)申请项目延期;

(7)申请撤销项目。

第十条 项目鉴定

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后方可结项。成果鉴定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具体实施。

鉴定程序:

1.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鉴定申请表》,经所在单位科研和财务部门审核合格后,将5份最终成果报送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

2.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鉴定申请表》和最终成果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将最终成果和《项目鉴定申请表》送鉴定专家小组;

3.专家组成员进行鉴定,并在《项目鉴定申请表》上提出成果是否通过鉴定及鉴定等级意见;

4.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专家鉴定意见,确定成果是否通过鉴定及等级;

5.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将鉴定结论通知项目组及所在单位。鉴定未能通过的,允许项目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年内不得申请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1.成果鉴定未通过,并在12个月内进行修改仍未通过;

2.在规定时间内和6个月延长期限内没有完成项目;

3.第九条第3款规定情形的。

第十二条 验收与结项

1.最终成果鉴定通过后,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验收结项,发给《国家民委科学研究项目结项证书》。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结项:

(1)成果明显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2)成果未通过专家鉴定;

(3)剽窃他人成果; (4)与计划任务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申请到期仍不能完成;

(6)违反财务纪律。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经费管理原则

1. 国家民委在民族工作经费中,单独设立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规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按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项目经费不分拨给项目研究成员个人。

4.相关财务部门应妥善保存项目资助经费账单,并有义务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5.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直接管理的项目提取管理费,用于项目日常管理、检查和专家咨询、评审等专用支出。管理费提取标准为青年项目、应急项目和一般项目2000元,重点项目3000元。

6.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参照第5款标准只能提取一次管理费用,不能重复提取。

第十四条 经费拨付程序

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核准项目,将项目经费拨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银行账户,由所在单位统一管理。

2.项目资助经费一次核定,一般分2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首期拨付资助经费的80%;经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未通过验收的,不予拨付。

第十五条 经费使用办法

1.项目负责人在本单位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项目经费,严禁挪用。

2.依据相关财务规定严格使用经费,在提交《项目鉴定申请表》时,应同时提交资助经费决算表。不提交者按撤项处理或不予鉴定。

第十六条 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后,其资助经费有结余的,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继续用于开展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有优先使用权。

第五章 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第十七条 项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国家民委,正式出版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需在醒目位置标明“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字样。

第六章 出版与评奖

第十八条 项目一般须经鉴定通过后,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条件下,方可公开出版。

第十九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推荐符合要求的项目成果直接进入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程序。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的,可推荐参加国内外各类评奖活动。

第二十条 国家民委根据需要,择优资助部分科研项目成果出版。

第七章 保密条款

第二十一条 国家民委对研究项目规定密级的,项目申请人有义务保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

第五篇: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办法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着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原则,规范与促进公司有关技术工作的运行与发展,充分发挥技术的核心作用,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技术管理工作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能力,强调市场意识、整体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三条 企业技术中心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依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执行部门。

第四条 技术工作的经费主要由公司提供,主要用于公司的技术进步,有条件时还可承担国家、行业、地方及其它企业的研究项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活动以拓宽资金渠道,增强技术研发收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第二章技术工作范围

第五条 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的制定及实施,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成果鉴定、项目申报、技术成果奖励、企业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公司原、辅材料及产品检测,产品工艺技术程序文件的制定和修订,产品标准的宣贯工作。

第七条 行业内国内外技术信息的收集和运用,技术交流的开展,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开展产学研结合。

第八条 与本公司有关的行业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行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为公司的产品开发、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 创造良好的研发条件、工作环境和学术气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做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充电”和知识优化,为公司培养高质素的技术人才队伍。

第十条 积极开展技术经营与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移植、转化与产业化,由此产生的效益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走依托企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基本职责划分

第十一条 技术研发工作

1、技术研发分为创新技术研发(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工艺及技术的完善

和优化(相对于原有工艺及技术)技术研发、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2、对于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程序如下:

1)项目的收集和申报,各申报单位或个人按要求填报《研发和技改项目申报审批表》,并报企业技术中心。

2)项目实施方案的立项;按申报审批表要求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再由企业技术中心审批并出具项目的初步审批意见,核定项目参与人员、实施方案、相关研发费用等并报公司领导最终审批;如有必要,由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专题会再报公司领导最终审批。

3)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研发内容和实施方案并报企业技术中心确定审核。

4)项目的实施和跟踪管理;由项目负责人按照研发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每月将项目进展情况报企业技术中心。

5)项目的总结;在适当的时间,技术中心应组织项目的阶段性总结或年度总结,及时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把握和指导项目的方向和技术路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人力和资金浪费。

6)项目的成果鉴定;项目完成后,由企业技术中心组织部门(或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成果鉴定并出具成果鉴定意见。

7)项目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由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对口推广的单位配合。

第十二条 技术改造工作

1、技术改造是技术方案相对成熟,对现有生产线上的工艺装备、工艺设施、工艺流程等缺陷和不足进行必要的改进,以达到符合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污染排放或改善工作环境和减低工人劳动负荷等目的。必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才算技术改造:a、通过技术改造能提高产能或降低成本;b、通过技术改造能提高工艺质量;c、通过技术改造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降低工人劳动负荷和改善工作环境。

2、技术改造按实施金额分类可分为重大技术改造(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一般技术改造(投资额在5~50万元之间)、小改革(投资额在5万元以下)。

3、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程序如下:

1)项目的收集和申报;各申报单位或个人按要求填报《研发和技改项目报审批表》,并报企业技术中心。

2)项目实施方案的立项;按申报审批表要求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再由企业技术中心审批并出具项目的初步审批意见,确定参与人员、技改方案、技改费用等并报公司领导

最终审批;如有必要,由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专题会议论研究后再报公司领导最终审批。

3)项目的实施;由企划部根据企业技术中心核定的技改方案和项目审批表要求组织实施。

4)项目的验收;项目完成并正常运行3个月以上由项目负责人或单位书面报告申请,由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如项目严重偏离立项的技术指标则按项目实际发生费用等额从该单位生产节约成本中予以扣除并追究下项目负责人责任。

第十三条 技术引进工作

对于技术引进项目,实施程序如下:

1)技术引进项目的收集和初步评审;企业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完成。

2)技术引进项目的评审立项;由公司专题会议研究立项并确定引进方式、引进费用等。

3)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由企业技术中心负责,由对口引进的单位负责配合实施。

4)技术引进项目的验收,由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四条 科技成果申报及管理

1、科技成果分为技术改造成果、技术研发成果。

2、对于科技成果申报,实施程序如下:

1)科技成果评审申报表的填写和上报,由项目负责人或单位按《科技成果评审申报表》格式填写并上报企业技术中心,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评审。

2)成果申报表的收集和初步评审,由企业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完成并将汇总审核和初步评审后的材料送科技及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及奖励。

3)科技成果的评审及奖励,科技及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根据《科技及管理成果奖励评审方案》组织评审,并下文进行表彰及奖励。

4)企业技术中心对成果进行整理存档并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并对成果进行进一步挖掘利用,如:加大成果的推广力度,成效显著的科技成果向上级部门继续申报,技术转让等。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我公司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上一篇:控制院内感染实施方案下一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