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2024-04-26

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精选8篇)

篇1: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寺庙信息化

近日游览一座寺庙,寺庙香火旺盛、游人如织,但是和尚们一边忙于修炼、一边忙于香火俗务,分身乏力。而且一心向佛的和尚们天天与俗务打交道,甚至还在操心寺庙的创收,实在有点不妥。如何更好解决寺庙的主业和副业产生的矛盾,如何协调之关系,让诸位高僧从寺庙经营中解放出来,并且更为高效地进行寺庙建设、自身修炼——笔者联想到了寺庙的信息化建设。

如果从性质上对寺庙进行分析,它比较复杂,首先有部分学术研究的性质、也有部分服务人民大众的服务行业的性质,当然它还肩负着部分对外交流互通友好的政治使命,以上从某种意义上算是寺庙的主业了。

而且寺庙尽管不能算是一个盈利组织,但是它存在消费(因为和尚尽管念经颂佛,但是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它也要吃饭、也要穿衣、也要看书、也要住房、也要用电用水),也存在收入这么一块,但是寺庙的经济来源比较特殊,大一点、有名的寺庙不仅仅有政府支持的活动经费、还有旺旺的香火钱,还有世界友好人士的捐资;至于稍微小一点、名气也不那么大的寺庙则是在生存问题上自己操心更多一些。

如果从组织上来看,寺庙它是一个由住持领导着诸位和尚的一个机构,住持不仅仅要操心个人修为的励练,还要关心每个和尚的颂经念书,还有大大小小这一摊子的寺庙杂事:行政啊、寺庙的基本设施建设、以及香火旺不旺。别看盈利不算是寺庙的主业,但是也关系到每个和尚饭钵里的斋饭,吃不饱斋也没劲念经了是不。这样看来住持相当于寺庙的ceo或者总裁。

寺庙局域网建设

既然寺庙要消费,也涉及创收,那么自然而然就引入了经营。以寺庙a为例,寺庙a在圈内享有盛名,占地面积较大。山顶有大殿,山下也有庙堂,但是由一个住持管理,和尚们住在山腰。这样就比较麻烦,山上的和尚和山下的和尚互通有无比较麻烦,需要徒步行走2小时,才能进行一个单程。

比如说,住持在山腰下令:今晚我们要有个重大的颂经活动,需要大家晚上7点在山脚下集合,并且大家携带哪本经书、哪本佛书。这就得要两个小和尚,一个往山下跑通知山下庙堂的和尚们;另一个往山上跑通知山上大殿的和尚们。跑到山下的和尚跑得气喘吁吁2小时,还要每个人通知到,包括带的经书、佛书传达准确无误。如果是一对多的沟通,一次通知到可能还好一点,假若刚巧那时候有和尚看着香炉、正好给人解签看卦,没空听到,负责通知的跑腿和尚又得要再次传达一次。与此同时跑到山上的和尚也做这样的重复劳动。

如果有电话、手机做这种通知是不是就方便很多了节约人力、时间,而且更加准确。但是仅有手机是不够的。到大家一起温习功课,还是不够用。再加上佛门本来是清静之地,突然手机乱响,不把正在许愿的香客瞎跑;手机乱响对于佛爷们也是不敬。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寺庙的局域网的建设,这对于寺庙无论是主业、副业都是有好处的。山上、山下、半山腰各配电脑,建设局域网。大家可以在网上休晚课,不用费着心思想在哪里集合比较好;住持还可以很方便地在局域网上处理各类事务;至于通知大家集会更是小菜一碟,哪用这么兴师动众的?

而且电脑配好、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甚至可以上一些简便适用的系统,譬如办公系统(当然这里是是寺庙办公系统),以及简便好用的财务软件。

寺庙门户网以及电子商务

如果说寺庙局域网是内部沟通交流的好帮手,那么寺庙门户网就是对外的交流窗口。

寺庙网有的门户寺庙的重大活动介绍、以及寺庙路线的介绍、以及各类的服务项目。而且寺庙门户网可以实现在线座谈、问答,寺庙高僧们可以足不出户定期在线回答各地信徒的各种问题。

作用之一,方便与虔诚的信徒们的交流,可以进行网络参拜,上香、在线捐赠。类比于网上购物,在线上香、捐赠等,都可以在线实现。极大丰富了e时代的佛教信徒;作用之二,寺庙自身的推广,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吸引更多善男信女,广结佛缘。

可见,寺庙门户网以及电子商务既产生经济效应也产生社会效应,一举多得。

业务外包

以寺庙b为例,寺院b在某市市郊,尽管离市区较远、香客们每次往来都不太方便,但是香火旺盛。

这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香火钱收入更是节节看涨,这且不说。随着寺庙b的声名远播,不少虔诚的参拜者,希望在庙里住个三五天;也有人偏爱此处风景秀丽,希望不仅仅拜佛,更是游览周围山川。于是寺庙b的庙堂扩建的需求、住宿的需求来了,与此同时,还有购买旅游纪念品、参拜纪念品的需求。这么多的需求,但是寺庙b基础设施、人力、资金等各类资源都缺乏的情况下,无力为之。于是有开发商主动上门。愿意与寺庙合作进行庙堂的扩建、以及建设客房。

可以让寺庙b选择业务外包,以招标方式选择出更为专业熟练、资源更为丰富的开发商来具体操作这件事情。不仅如此,而且还可以进行寺庙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包、客房管理的外包、相应服务设施的外包等等。把诸位高僧解放出来,达到了更理想的经营效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样一来,比较相似于信息化中的外包。对于寺庙之外的客房甚至可以把运营外包给运营商来打理。和尚们更多地被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的修炼中来,副业打包给外界经验丰富的专业运营商管理,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寺庙如同一个企业,人事需要管理,业务需要管理,财务需要管理,文档资料也需要管理;如何让更多的信众光临、如何将佛科学传播给信众、如何慈悲为怀、如何统筹收支、如何管理各类档案等等,无一不需要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如今的寺庙已经不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典故所能释喻的,寺庙需要应用高科技的设备、信息化的手段、MBA的课程来管理和发展。

三盟软件经过多年开发和完善的寺庙信息管理软已经成功应用于上海的一些寺庙,现经过整理后计划推广到整个寺庙行业,希望能引领寺庙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篇2: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同一个母题

所有寺庙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母题:如何复兴佛教。在时代洪流 中,不同的寺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宗教与网络的结合,并非龙泉寺一家特色。如今,网站几乎成 为了中国寺庙的标配,即使是寺中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的辽宁海 城大悲寺,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并拥有众多粉丝的高僧大德不乏其 人。学诚法师拥有22万粉丝,称得上“大V”,但和佛门“萌主”延 参法师相比就太少了,后者有近2300万粉丝。现在,与龙泉寺相关的QQ群近200个,承担着义工组织的任 务,但同样的组织方式也为不少寺庙采用。甚至拿起手机在微 信公号中输入“寺”查找,就会发现佛门的手机移动端时代已经 来临。

事实上,所有寺庙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母题:如何复兴佛教。改 革开放后,佛教迎来复兴机遇,在时代洪流中,不同的寺庙走 上了不同的道路。

千年古刹,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在方丈释永信的带领下,一直 走在世俗化与商业化的道路上。少林寺不仅投资影视剧,率武 僧团频频出国表演,甚至方丈会为手机号码“开光”以供拍卖。由于太为成功的商业化,国外媒体在翻译释永信的头衔“方 丈”一词时,直接使用了“CEO”。与之类似的,是存有佛骨舍利 的名刹法门寺,亦深陷商业化的漩涡。而逆商业化的代表则是大悲寺,主持妙祥呼唤“护持佛法”、“恢 复最原本的戒律”,寺中僧人不捉金钱、日中一食、穿百衲衣、行脚、乞食——这些清规戒律让大悲寺独树一帜,却又在现代 社会中显得古老得有些另类。

龙泉寺则站在了世俗与宗教分界点上,“互联治寺”并没有冲击 到这里的宗教传统。龙泉寺的僧人仍然严守清规戒律,每日出 坡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人一切用度由寺庙统一分 配,不捉金钱。寺中游客礼佛免费,龙泉寺也不参与景区门票 分成。同时龙泉寺还在北京开了三个奉粥点,向上班族免费奉 粥。

学诚法师曾在媒体访问中表示,佛教应该服务于商业社会,宗 教外的力量也会影响到佛门。“如果自己的建设搞不好,没有自 己的团队,没有自己的事业,不知不觉就会被社会边缘化了。”

这个“自己的团队”,就是学诚法师精心经营的“高知僧团”。

“研究僧”

出家前是程序员的贤信法师常常为一些不太懂的技术十分着 急。学诚法师则以佛法开示。贤信开悟,决定向“世间法”求 助,慢慢来,并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

“扫地只不过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职业是一位研究僧。”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经典台词一经问世,就被广大研究 生借用来了戏称自己。一字之差,似乎贯通了学术研究和佛门 修行间的种种况味。

然而,在人们眼中,龙泉寺真正打通了两个职业。

“据说又有一位中科院计算所的加盟北京龙泉寺,那你知道龙泉 寺的科研实力有多强吗?”2013年岁末,一条关于龙泉寺的微 博在网上疯转,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龙泉寺高知僧团的兴趣。

根据公开报道和龙泉寺网站资料,好事者查证了龙泉寺的高知 班底:禅兴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兆法师,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教授;贤威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 士;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庆法师,北 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等

等。

而学诚法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与北京多所高校举办的“心 文化之旅”等活动,让很多大学生有机会到龙泉寺做义工和修身 养性,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佛法的窗口。

在中国,“高知出家”现象存在已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曾为全 民偶像的“第一神童”宁铂在2003年出家。随后,北京大学法学 院教授王小能、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和美国金融博士 钟茂森的相继出家都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明看来,“高知出家”与中 国社会急剧变革而导致的心理或者信仰危机有关,他们“转而从 宗教方面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寄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陆益龙则认为这也是社会走向开 放和多元的标志。“在很多国家,很多人都是非常虔诚的宗教追 随者,其个人事业也发展得非常成功,他们甚至还依靠宗教信 仰给自己带来的力量,为社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他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说。上一次龙泉寺获得大范围关注,差不多是同样的原因。2010年 北京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在龙泉寺出家,他曾获第47届国 际数学奥赛金牌,遁入空门前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全额奖 学金。

随之而来是高知僧团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猎奇者有之,批判者 有之。对于“清华北大分校”的称号,学诚法师曾向媒体表示,龙泉寺出家的人各种学历都有。但回过头来,他又表示社会需 要一支高素质的僧团。也就是从那时起,对于高知僧团的话 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采访,龙泉寺统统敬谢不敏。

事实上,建设高素质的僧团,是佛教界的共识。2011年《法 音》曾刊载文章称,上海玉佛寺为提高寺院高层人员专业管理 水平,委托上海交大对进行了EMBA培训,6人取得硕士学位。为提高僧众知识层次,玉佛寺选派了40余位法师参加华东师范 大学宗教文化大专班学习。玉佛寺中,拥有硕士学历者11人,博士2人。

这也可能是学诚法师最本初的愿景。2005年他来到龙泉寺时,只有一个5人的僧团,但其中就有3人出身清华,1人出身北 航。8年时间,龙泉寺的僧团发展到一百余人,义工上千,居 士过万。

如今,龙泉寺划分了工程部、教化部、文化部、慈善部和弘宣 部。每个大部门下又有各类专业分支机构,统统有法师领导。如领导信息中心的贤信法师,领导动画组的贤书法师。在龙泉 寺修建图书馆、教学楼时,从设计到监理都有法师参与。

龙泉寺的信息化,就是团队建设的成果之一。2009年,出身北 京工业大学的贤信法师在龙泉寺出家,在这之前他是一名程序 员。他曾对媒体说不喜欢程序员这个职业,“因为变化太快,心 脏受不了”。

初一入寺,贤信就发现客堂处理挂单等事务只使用了EXCEL很 表层的功能,于是他在2010年独立开发了龙泉寺的“挂单系 统”。

随后,贤信法师希望信息化更进一步:把师父的开示、文章和 寺内各种文档管理起来,做成一个系统的数据库。这是个庞大 的目标,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贤信常常碰到一些不太懂的技 术,为此十分着急。而学诚则以佛法开示,说他这是“向外用 心”:事情没做,已经预设了很多问题。

这让贤信开悟到,解决问题不存在一个彻底的完美方案,需要 慢慢地来。他决定向“世间

法”求助,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组 建团队,完成项目。

2011年,贤信下山参加程序员大会,引出一段“龙泉寺,有极 客”的佳话。

“天下武功出少林,牛叉极客入龙泉”

贤信穿着黄僧袍参加了2011年一场移动者开发大会,从一群热 烈讨论代码的程序员中淡定走过。论坛记者采访发现,人家真 不是走错了场。

码农,是部分软件开发工作者对自己的戏称。这个群体醉心于 代码,有点Geek(极客,多用于称呼电脑黑客)味儿,人们或 许不常见到他们,却时常会在网络空间中,享受他们所做出的 贡献。

那么,现在想象一下,当一大群程序员聚集在一起,正在讨论 一段代码问题时,旁边走出一位淡黄僧袍的僧侣,会是什么情 景?

在2011年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举办移动者开发大会,很 多人就目睹了这一幕。来者正是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负责人贤 信法师。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CSDN创始人蒋涛回忆,大会参与者都 要提前报名,但也有一部分合作伙伴的赠票,没有特别注意到 有僧人会参加大会。抱着略微的诧异感,蒋涛安排了论坛记者 采访贤信,发现人家真不是走错了场,实实在在是来参会的。

贤信下山参会。对于佛门和IT圈,这都是头一遭,就是现在也 不多见。以至于后来一次会议后,贤信在心得中描写入场前的 心声:一会儿又要经受无数异样目光的洗礼。然而,方便法门也就此打开。在IT圈,“龙泉寺,有极客”成为 美谈,龙泉寺与IT圈频频互动。仅2013年,龙泉寺参加了9次 各类技术开发大会;全年有360公司、码农俱乐部、eico design公司等二百多名互联网界人士到寺中参访。由此甚至衍 生出一个段子::几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在龙泉寺西厢房小 住,对几个技术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一气之下把资料撕得粉 碎。一僧人进来打扫卫生时帮他把资料重新粘贴起来,还写了 几行字,于是,世上后来就有了“微信”。

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帮精通技术的程序员成为龙泉寺的义 工,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发展壮大起来。“加入进去的义工,多数 本身就对佛法有兴趣。”蒋涛说,就他的观察,这就是所谓 的“佛度有缘人”。对于程序员们,寺庙有任何佛事活动都会第 一时间通知他们,有兴趣的人自会加入。

一次活动中,法师们安排参访者闭着眼,手拉手在引路者指引 下绕寺一周。“类似有很多意思的活动,有心向佛的人会从中受 到指引。”蒋涛说,法师们曾向他提到过这是中国古代发展佛教 的方法,龙泉寺致力于恢复这些传统。

另一个吸引程序员们的关键词是公益。“佛法与具体技术的交集 其实不多,但在精神上有相似的地方。”龙泉寺信息技术组义工 姜太文说,很多程序员致力于开源项目,注重分享和交流,而 龙泉寺诸多公益项目都强调奉献,两者很是契合。有志于佛法 的义工,将代码当作佛田,就此皈依者不在少数。

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名声在外,更有有戏言称:“天下武功出少 林,牛叉极客入龙泉”。然而,事实上龙泉寺会写代码的法师并 不多,尽管会写代码的法师也在增加,在之前大概只有贤信法 师懂得技术。

但这已难能可贵。融入互联网的门槛并不高,但只有龙泉寺拥 有一个为人称道的技术团队,差别正在于龙泉寺拥有专业素质 的僧人。龙泉寺的今天,和它拥有的高素质僧团密不可分。“乔布斯说过,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则会吸引三流 人才。”蒋涛说,龙泉寺正是由于有一个出色的僧团,才会吸引 到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进入良性循环。

在姜太文等义工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拥有技术背景 的贤信,让姜太文初见就倍感亲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批高 知僧团,改变了他们对佛教固有的保守印象。

“在我们小时候,感觉出家是看破红尘或者人生失意的人才会去 做的事。”姜太文2000年

前都在清华大学学习,其间也接触了 佛教,但那时各地的寺庙已被商业化弄得乌烟瘴气。而龙泉寺的感觉截然不同,僧人可以是年轻人,可以很阳光,可以热心公益,可以不必是失败者,甚至可以为文化传承做出 贡献。

学诚法师本人就是代表。他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在他 年轻时,正是因为才华出众,而被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赏 识,仅23岁就接任了广化寺主持。

这位提携了学诚法师的著名佛教领袖,在谈到佛教发展时说,最关键的有三点: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

一个寺庙如同一个企业,人事需要管理,业务需要管理,财务需要管理,文档资料也需要管理;如何让更多的信众光临、如何将佛科学传播给信众、如何慈悲为怀、如何统筹收支、如何管理各类档案等等,无一不需要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如今的寺庙已经不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典故所能释喻的,寺庙需要应用高科技的设备、信息化的手段、MBA的课程来管理和发展。

篇3: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1 要有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医学科研管理的知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科研管理知识, 二是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知识是从事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 科研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围绕着管理进行的, 包括对医学科研活动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的管理, 如科研制度、政策、科研计划、科研成果、专利、情报等实施的管理。而管理又是一门科学, 科研管理更是一门系统工程[1]。现代科研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管理、协调、控制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2], 对医院的科研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因此, 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科研管理的知识。其次, 医学科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学, 而临床医学科学又是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因此, 临床医学科研管理除了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也应该是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这样, 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管理的层面去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还能够用专业人员的眼光去指导科研人员进行课题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申报等。同时, 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协助科技人员追踪相关的研究动态、收集相关研究信息以及提供合理化、建设化意见等, 确保每一个课题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服务。

2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之一, 就是需要广泛地采集科研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及将有价值的信息发送到相关部门。信息是科研的灵魂, 是抓住科研需求与热点, 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 是避免低级、重复的科学研究的前提, 科研管理者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发布最多的信息, 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的科研管理决策的基础, 科研管理人员管理信息能力的高低也是对其管理素质水平的反映。从科研信息的采集能力看, 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性, 充分利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对科研信息进行获取、分析与加工, 不断提高信息意识, 扩大信息来源, 提供信息服务, 强化信息管理, 建立起高效率信息化的现代科研管理平台,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1], 为科研人员在科研选题等方面把好关, 当好参谋, 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科研信息, 为科技管理的调控和决策服务。

3 要有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

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 这是保障医院科研质量的关键。医学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学科单兵作战的时代了,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和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因此, 在申报交叉学科的项目时, 需要与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协调。同时, 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不是一个科室的实验室或医院的几个实验室就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的。这就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相关开放性实验室或其他院系实验室或校外实验室进行协调。对于涉及人群的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更不可能由课题组或科研管理部门单独能够完成, 还可能涉及到院内的物资部门、设备部门等的配合, 甚至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这也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协调。同时, 科研管理人员娴熟的协调组织能力在科研项目的开发中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研究人员的研究时间与临床工作时间的安排问题、参加科研影响临床收入问题、协助研究的人员安排和抽调问题等。

4 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判断力

管理人员在实施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有较敏捷的思维、分析、判断的能力, 在组织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要果断, 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建议、意见要高度重视, 耐心听取, 对其正确的建议要及时吸纳, 对较为片面的部分要加强引导和耐心解释。当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是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启发、引导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 广泛宣传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制定科研计划, 科研立题和指导科研过程中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感受新事物的灵感性, 发挥想象力, 提高综合创造能力, 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给医务人员真正营造一个浓厚的科研氛围。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科研管理者的素质提高, 对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管理者面临着新的挑战[4], 科研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充实自己,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要勇于探索, 不断总结管理工作中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努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才能使医院的科研工作不断得到提高与发展。

摘要:科研管理人员是执行科研管理职能的主体, 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影响医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提高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增强医院科研管理的服务水平, 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判断力。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杰, 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谈[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 :48.

[2]徐巧珍.探索新世纪高校科研管理服务新体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74.

[3]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10 (5) :34.

篇4:寺庙承包:多头管理监管难

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早在1994年10月19日就发布《关于制止乱建佛道教寺观的通知》,明确规定,僧道人员不得为乱建的寺观工程进行募捐、化缘活动;不得为其开光、剪彩;不得以任何方式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寺观等。

早在2000年,浙江省乐清市石帆镇岩宕村五名村干部,就曾因将寺庙承包给私人分别受到撤职与警告处分。

长期关注寺庙承包的云南社科院研究员肖耀辉认为,寺庙承包反映出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正常的宗教生活已世俗化、功利化,在信教群众中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同时也违反了中国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管寺庙的,不是宗教部门

事实上,在中国大多数旅游风景区中,名刹古寺的管理机构并不是宗教部门,而是旅游局,宗教部门只能对庙宇内的宗教活动进行名义上的监管。

云南省宗教事務局副局长马开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寺庙的归属较为复杂,分属于园林、文管、旅游等多个部门管理,有的甚至形成三四个单位共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景区寺庙与游客发生矛盾,就很难区分执法主体。

以昆明岩泉寺为例,它既归宗教局管,又在旅游部门的管辖之内,但主权归金星村委会所有。在实际执法中,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在界定上又存在困难。

宜良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马兴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宗教部门只能负责检查寺庙是否违反了宗教政策,岩泉寺中仅有一名55岁的和尚是登记注册的合法僧人,其他都是承包者聘请的,“我们权力有限,只负责管理登记注册的宗教教职人员。”

但在云南省旅游局执法总队总队长杨澄看来,因景区寺庙涉及到宗教部门,一旦宗教教职人员有违规行为,旅游部门也没有办法。然而,游客的投诉电话大都打到旅游局,后者只能再去协调其他部门共同解决纠纷。杨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就云南省景区而言,针对岩泉寺的投诉比较严重,特别是烧高香和解签等方面的高收费。

事实上,在2009年6月,国家旅游局联合五部委就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明令禁止宗教旅游场所强拉或诱导游客花高价烧高香;2010年3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又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旅游景区,加强燃香活动专项治理和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强拉游客烧香许愿、骗取钱财等行为。

但在杨澄看来,旅游部门监管权力也很有限,必须多部门联动,即便如此,也有许多整改的景点死灰复燃,“这涉及当地政府利益问题也考验政府的决心”。

昆明市旅游局监察支队支队长付一民曾与宗教局领导找到岩泉寺的主管单位金星村委会。虽然对方态度鲜明的支持整改,但因涉及村中百姓的切身利益,规范整治遭遇到各种困难。2011年10月,宜良县民族宗教局专门到岩泉寺开整改座谈会,要求那位承包岩泉寺的湖南老板到宗教局说明情况,“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来。”马兴元说。

门票收入的分配

政出多门的另一个原因是门票收入的分配。每个部门都想从寺庙管理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往往互不让步。

在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马开能看来,寺院应该是交由宗教界管理,但园林和旅游部门又代政府收取门票,而目前的境遇是,云南的各个旅游局、园林局都有自己直属的寺庙,而作为寺庙管理部门的宗教局却没有。不过,他也承认,近些年旅游部门将部分收益交给宗教界,管理上的一些矛盾开始缓解。

在肖耀辉看来,近年来旅游活动带动门票价格上涨,影响信教群众烧香拜佛,而宗教界人士与寺庙管理部门在功德收入、宗教法事活动收入和其他宗教事务管理上也出现分歧,使寺庙承包问题日益严重。

马开能一直反对“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他说,宗教部门原来并不承认那些有明显旅游性质的寺院,也不予登记。但是,这些宗教场所虽不被宗教界承认,香火却越来越旺,反而使宗教部门很尴尬。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违法成本过低,对于寺庙承包者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宜良县旅游和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张绍云说,曾对村委会和承包方提出很多要求,但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按规定只能罚几千元,多次警告和督促,对方均置若罔闻。

云南省社科院在早在2005年便出版了《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其中提到:当前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的世俗化、商业化趋向来势较为凶猛,给人们的价值取向乃至宗教信仰和宗教事业造成明显的危害。这份报告建议,虽然政府或相关部门插手制止并无充分的政策依据,但至少可以进行很多方面的监督或干预,比如物价部门可以干预烧香的售价;税务部门可以令其照章纳税;与旅游部门合作经营,需要工商行政部门批准;经济收支是否透明公正,审计部门可以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等等。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叶涛认为,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寻求文物保护、宗教仪式与旅游活动有机整合的现代管理模式,是摆在泰山以及其他类似景点管理部门面前的棘手课题,要做好这个课题,必须由政府领导部门牵头,文物、宗教、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协作,在进行深入的调研、广泛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力争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马开能则说,他并不是完全否认承包模式,寺庙需要走社会化道路。“景区的寺院容易生存,但对于大多寺庙而言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这就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但究竟这条路怎么走,还要尝试着摸索。”马开能说。

篇5:寺庙管理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篇6:寺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 寺院须严格执行国家治安、消防安全条例,制订治安、消防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

2.寺院法定代表人为寺院安全消防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及工作的分配等职责。

3. 制定并落实安全消防责任制和防火、灭火方案,以及火灾发生时保护人员疏散等安全措施。

4. 配备安全消防器材,落实定期维护、保养措施,改善防火条件,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 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成立专职的消防队伍或群众义务消防队,组织对僧众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防灭火训练。

6. 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原因调查。

7. 成立寺院安全消防领导小组,由寺院负责人(住持或监院)任组长,全面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寺院安全工作的落实。

8. 灭火器具按照消防工作的有关法规配置,灭火器定时检查,按时更换灭火器内的药物,保持有效状态。寺院内防火专用器具应有序摆放,严禁挪作他用。

9.寺院电线布设,电线一律使用安全套管,定期对寺院内防火安全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

10. 定期检查寺院各殿堂内的消防安全设备,发现情况须及时处理,重点寺院及重点文物须责任到人,24小时巡查,确保寺院安全。

11. 寺院采购以的香、烛、鞭炮及金泊等要分开存放,严禁混存,炮、烛要放置避晒的位置,避免高热、熔点自然之下引起火灾。

12. 寺院僧众及清真寺常住人员应加强防火安全知识的学习,定期开展消防演练。自觉接受消防安全部门的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寺院安宁及僧众安全。

篇7: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关于城区寺庙(烧香点)管理的思考 ——金阊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叶正林

在城区保留恢复寺庙(烧香点),是我市总结宗教领域“治理三乱”工作实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堵疏结合,促进社会稳定的创新举措。一批有场地条件,有历史渊源,有信众基础,有布点必要,有经济来源的宗教活动场所在城区登记开放,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欢迎,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成为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一、认识特点,准确定位。

寺庙(烧香点)是指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为了疏导城乡结合部农村群众烧香活动而批准设立的小型宗教活动场所。

与宗教寺庙相比,寺庙(烧香点)一般具有场地规模较小,不独立组建宗教团体,信徒以周边群众为主,活动形式单一,季节性强,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奉行本主崇拜或多神崇拜,具有浓厚的土地庙特征。

与宗教信徒相比,众多乡客宗俗不分,佛道莫辨,以民间信仰为主,有佛(神、仙)就敬,有香必烧,没有系统的教宗教律,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具有明显的“民间宗教”或“宗教世俗化”特征。与宗教信仰相比,大部分信众既相信共产党,又相信“观世音”,他们既可能是社会主义生产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又是本主崇拜的虔诚信徒,同世俗生活关系密切,婆媳相传,母女相传,父子相传,与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大相径庭。信众价值观极具两重性特征。

与宗教活动相比,寺庙(烧香点)活动以烧香拜佛为主,没有正规的弘法布道,没有规范的教理教义,初一月半,诸神生日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心诚则灵”,“祈福保平安”,具有民间信仰活动特征。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寺庙(烧香点)属于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活动,应当纳入当地政府宗教行政部门管理。

我市在治理宗教领域“三乱”调研中,科学分析,严格把关,对打着宗教旗号,大搞封建迷信的非法活动,坚决取缔;对具有多神崇拜,宗教性质明显的划归道教协会管理;对确实具有布点条件的经当地政府批准,由该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部门主管,登记开放。此举既防止了简单化地将大量民间信仰活动、非法宗教活动纳入合法宗教,客观上以行政手段发展宗教,助长宗教狂热;又做到了堵疏结合,合理保留,满足信教群众正当宗教生活需要,为巩固“治理三乱”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地成果。

二、与时俱进,改革管理。

城区宗教场所,以大型寺庙宫观为主,历来由市属统管。近年来新设立的城区宗教事务部门以协助配合,履行“属地职能”。而寺庙(烧香点)面广量大,布点分散,规模较小,情况不一。对“市属统管”宗教场所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市民宗局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区分级管理”的新思路。一批小规模寺庙(烧香点)下放到区级民宗部门管理,宗教团体派出教职人员骨干主持工作,成立城区协会或管委会,实行“民主管理”。

宗教场所实行分级管理,市局对下放区管的场所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业务上给予指导,行政上给予授权,既保证了市局抓大事的工作精力,也强化了属地宗教事务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了区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发挥了属地各部门的合力优势。寺庙管委会在明确由宗教团体派员主持的基础上,成立由教职人员、信徒代表和社区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参与决策,提高了小型寺庙规范运作,制度管理的水平。三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制度,密切了宗教场所与社区的关系,调动了社区和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三方积极性,为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

小型寺庙下放区属管理,大大增加了城区民宗工作部门的工作任务,宣传教育,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协调保障等方面的责任更重,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相继成立了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公安、司法、城管、教育、文化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同承担全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重任,各街道还配备了统战委员(民宗助理),专司基层民宗工作,各方力量的整合,加强了协调机制,发挥了合力优势,充实了民宗工作的力量。

三、齐抓共管,好事办好。

中国至少有一亿人信教,他们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所以做好宗教工作是关系到能否巩固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关系到能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关系到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管理寺庙(烧香点)重在齐抓共管,贵在好事好办。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谷远怀

切实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不仅对维护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宗教活动的安全、规范、有序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最近我们对江苏盐城市所辖的9 个县(市、区)

的宗教活动场所的活动情况、建筑质量、消防设施、电线布设等方面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状况据调查,当前宗教活动场所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安全观念淡薄 从信教群众的观念上看,不少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一些信徒认为,他们每星期活动一次,人员聚少散多,信徒不吸烟不带火种,所以活动场所内有没有消防器材无所谓,不必多花“冤枉”

钱。从政府管理上看,在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上,一些基层单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工作纳入整个社会安全管理体系。从宗教团体自身来说,安全消防在思想上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工作上也没能抓紧抓实。

建筑质量不高 盐城市基督教堂从建筑结构来说,很多采用的是老式影院、会堂式建筑,分布在农村的堂点是信徒们自行设计、自已动手砌建的,设计的科学性和建筑的牢固性都有一定的问题;有的是废弃的库房、陈旧的村部、撤销的学校改建的,确有安全隐患;更有甚者,有的教堂竟是养鸡场改造的,从建筑结构上看极不适合信徒在里面活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也有20%的房屋年久失修,有的佛教寺院已有100多年历史,房屋颇为陈旧;有400多年历史的市清真寺,大殿墙体为砖包土,即墙体内、外表为砖,中间填的是土,其坚固程度随着岁月的增加而下降。

消防设施短缺 盐城市492 个基督教堂点90% 以上的屋顶采用柴笆、木材等可燃材料,耐火等级均在三级或三级以下,且室内摆放有大量木质座椅,讲道台上也以木质材料装修居多。全市75 个佛教、道教的活动场所都因烧香焚纸存有明火,随时都有发生火警的可能。但是全市80% 以上的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有的没有灭火器材;有的配备的灭火器没有及时更换;有的有消防栓而没有水;有的有灭火器材而不会使用;有的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佛教寺院缺少大型灭火器材。特别是全市97% 以上的基督教堂建在偏僻的农村,而且70% 以上的基督教堂建在水源匮乏且远离驻守城市的公安消防部门,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消防器材严重短缺或缺水无法实施自救,待公安消防队赶到时,可能已是大火过后,灾难已经形成。

电线布设不规范 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宗教活动场所电线老化,布设不合理;有的在使用电器(扩音)设备时电线随便拉接; 更有甚者有一所基督教堂内吊扇的开关既不是按钮式也不是拉线式,而是用启合式的两相闸刀,不仅使操作者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给教堂的防火工作埋下隐患。

自防自救能力薄弱 从信教群众的构成看,人员结构复杂,其中女性较多,文化不高,老弱病残者居多,且不少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防自救能力明显不强。

二、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问题的危害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宗教活动场所确实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绝不是危言耸听。而一旦出现问题,酿成事故,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是严重威胁到信教群众的人身安全。由于宗教活动场所使用频率、人员密集程度较高,如果在安全上出现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利益,而且因信教群众不懂逃生知识而惊惶失措,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果。二是直接造成宗教活动场所(堂点)的财产损失。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市的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基督教堂点的建筑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信徒的“奉献款”,建造一个活动场所并非易事,经费少则7-8万元,多则数十万元。宗教活动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扑救不及时,火势会因建材和设施的可燃性强而迅速蔓延扩大,并产生大量浓烈烟雾,给人员逃生和财物施救造成较大困难。而灾难(包括房屋坍塌)最小的危害也会造成财产损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进一步加重了信教群众的经济负担。三是必然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宗教活动场所是为满足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需要而设立的专门场所,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现。宗教活动场所如果因安全问题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特别是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不仅使不少信教群众的家庭遭受痛苦,而且波及社会,波及事故相关的人员,严重的会影响当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问题。

三、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宗教活动场所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宗教活动场所发生的事故发人深省,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工作应该重抓,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首要的问题是要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安全知识与信教群众“面对面”,做到“三进入”,即让安全工作进入宗教团体,让安全教育进入宗教活动场所,让安全观念进入信徒的头脑。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防范成为广大信教群众的自觉意识,各项安全措施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才有保证。

2、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混乱易出事故,安全需要制度”。为防止和减少宗教活动场所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灾害预防制度和紧急疏散预案等。各级政府应把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工作纳入到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去,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做到安全工作有人管,安全事情有人做,安全责任有人负,使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3、配置消防器材,完善安全措施。古人言:“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大量事实说明,为防患于未然,在人员密集的宗教活动场所必须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桶、消防锹等),按要求完善消防设施(如开挖沙坑、修建水池、设置消防栓等)。针对佛教活动场所明火较为普遍的特点,盐城市佛协还积极倡议在寺庙中开展“安全佛事”活动,不在室内烧香焚纸点烛,不在庙内燃放鞭炮,室内香烛均用安全的电灯具代替。

4、重抓骨干培训,增强救护技能。建立一支由宗教团体负责的、包括宗教教职人员和各活动场所负责人在内的、有信教群众参加的安全工作骨干队伍,并对其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安全知识,开展消防演练,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对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维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5、坚持检查督促,及时消除隐患。落实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制度和措施,离不开督促和检查。根据安全形势,结合阶段性任务(特别是每年的年检任务),按照季节性特点,可商请工程监理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供电部门等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联合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立即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限期整改。有关部门可加强技术指导,热情帮助整改,并在整改结束后及时进行复查验收,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总之,对于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问题,只要我们把预防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就一定能够消除隐患,杜绝或减少各类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宁、祥和,让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在内的千家万户的生活更加温馨、幸福!(作者单位为江苏省盐城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摘自《中国宗教》2004.9)

篇8:寺庙管理人员科研项目

今年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拨付再度提速。截至4月底, 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经费90%已拨付完毕, 与2012年相比, 提前1个月。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相关人员表示, 再度提速的原因主要是科技部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年初经费预拨制度, 优化内部管理程序, 使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对此, 李立会深有感触:“经费落实越早, 科研越有保障, 项目执行不会被耽误了。”

事实上, 为提高863计划、97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的执行效率, 提高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 科技部一直在深入推进经费管理改革, 在加快经费拨付进度的同时, 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 大力简化课题预算调整程序, 并开展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巡视检查。“这次改革让科研人员受益, 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采访中, 李立会和很多课题负责人一样, 都认为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输送了“正能量”。

明确列支绩效支出:对科研人员的肯定

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到位, 科研项目的人员费开支政策历来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目前推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允许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为科研人员列支绩效支出,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介绍。

通常情况下, 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等科目, 是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直接相关的费用, 是清晰可见的;但与此同时, 为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间接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 以及对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和绩效支出等科目。“改革后, 按规定明确拨付一定比例经费作为绩效支出, 把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列到明处, 干得好, 干得不好, 现在一眼就能看到。”承担863计划项目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说:“绩效支出让项目经费管理更正规, 科研人员做事更加心安理得, 它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

此外, 此次改革还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 最高可达到专项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20%, 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做研究、出成果, 人是最关键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主题专家、中科院研究员许光文评价说, “间接成本补偿是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据悉, 科技部近年所推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在广泛倾听科技人员呼声后, 在研究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项目支出政策, 以及总结我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试点经验基础上, 依据科研活动规律和实际需要, 将科研项目支出科目明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对研究未知性的认可

把科研活动中一些科目支出的经费调整权直接交到课题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手上, 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是目前推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又一大特点。“预算本身带有预测性, 在几年的科研中, 经费的使用很难说能够按照计划一成不变, 使经费执行更灵活, 是很有必要的。”段星光说。

目前, 许文光正承担一个支撑计划项目, 所需的大量中试设备要由课题组购买材料自行完成设计制造。“如果按照之前的规定, 执行中会面临很多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许文光认为, 科研具有自身的规律, 研究经费不能按照工程经费来管理, 科技部简化科研预算经费科目调整程序, 是对科研研究未知性的充分认可。

“十一五”期间,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支出预算科目调整的规定限制得比较严格, 相关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均需要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批。这一规定虽然严格了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 但由于审批程序流程较长, 出现了与科研活动不确定性、探索性不相适应的情况, 科研人员反映较多。自2011年改革后, 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一直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并按照支出的不同性质和类型实施了分类管理。“这项改革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其经费使用自主权。”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表示。

事实上, 根据此前颁布实施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对于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科目的支出, 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调整申请, 由承担单位自行按规定审批, 科技部不再行使最终审批权, 而是在财务验收时加以确认。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等科目, 科技部将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管理, 原则上不允许调增, 但可以调减用于相关科研活动支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钱用在刀刃上。”段星光说,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 使科研人员能够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安排科研工作, 同时也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科技经费巡视检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在不断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 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 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监督检查工作, 规范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说, 今年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巡查工作即将启动, 将重点加强对科技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以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服务。

“推动科技经费巡视制度建设, 就是要在经费监管服务中实现关口前移, 防患于未然。”科技部条财司相关人员解释说, “在科技经费巡视检查过程中, 将重点检查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制度建设情况。目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能为课题承担单位提出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实现监管服务前移。”

上一篇:品质半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组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