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

2023-01-18

第一篇: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

酒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论

昆明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历史昆明、人文昆明、生态昆明与现代昆明和谐共生为基础,确立构建高品位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领先城市、国际商务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商务为拓展,以专项为特色,提高旅游业对昆明经济社会和云南、全国旅游发展的贡献度。昆明的旅游业发展,既要依托资源基础,也要充分发挥昆明的地理区位、产业集聚、商业特色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按照增强“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的要求,加快打造云南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级和发动机。

“十二五”期间,西山区将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业、现代化城郊型农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

1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打造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精细新型磷化工、光机电、生物制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初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西山区领导表示,西山区还将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

1、项目区域概况

花红圣泉酒庄是花红圣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直属经营实体,坐落于昆明市西郊连绵起伏的玉案山腹地,她与佛教圣地筇竹寺、棋盘仙阁、郊野公园相比邻。位于清康熙御笔亲题的“法界禅寺”下,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距昆明市马街新城7公里。

西山区团结镇是2005年10月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和谷律彝族白族乡合并建立的,位于昆明西郊,与昆明主城、安宁市、富民县、禄丰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昆明主城区17公里,全镇总面积425.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3.8%,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31250人。团结镇区域优势更加突出,一是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蕴藏有大量的石英砂和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还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材和菌类等生物资源。二是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气温13.2度,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74.4%。三是民族风情和乡土特色浓郁,居住着彝、白、苗、汉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1.2%,

2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各民族婚丧嫁娶民俗各异,服饰民居各有特色,有火把节、花山节等多个民族节日,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建制镇。

2、避暑胜地

七、

八、九月份,团结乡天然的山林,空气质量好,湿度大,年平均气温比昆明低3度, 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也是火把节到来,团结乡举行篝火晚会的时节。如今,春天去看油菜花,夏天去赏千亩油葵,秋天到果园摘水果,已经成为昆明人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也是人们远离喧嚣躁动的城市,放松心情的最好方式。

第二章

项目建设规划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旅游业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机活力、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内旅游人数和效益指标有了百倍以上的增长,国际旅游各项指标比1978年有了四五十倍以上的增长,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我国旅游发展格局和态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观光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传统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逐步地模

3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糊,人们也更加注重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这种变化大大刺激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休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追求保健、享受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是现代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休闲保健旅游主动顺应了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和对健康的追求,拓展了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是第二代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项目投资为

万元,其中土地使用租赁资金

万元,该项目的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易被当地人民接受。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要求。西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以西山风景区综合开发、草海生态区旅游开发、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海口工业旅游开发、滇池路世界餐饮歌舞旅游开发为重点,依托我区丰富的观光、休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等旅游资源,走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实施“团结镇生态旅游综合项目开发”是可行的 。

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昆明花红圣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俊成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三、项目策划单位

昆明花红圣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4

4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四、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

1、建设地点:

花红圣泉酒庄坐落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花红园居委会花红园小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2、建设规模:

昆明花红圣泉酒庄总面积为120亩,是一个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开发为宗旨依托西山区团结镇秀美山景,集历史文化传承、休闲度假、绿色餐饮、会议培训、商务活动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 旅游度假区。

3、建设期 建设期限为2年。

五、

项目计划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计划投资资金7800万元,将建成具有现代化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修建会议中心。修建住宿休闲及餐饮娱乐区。

项目共分为史文化区、藏酒区、山林健身观光区、庭院园林景观区、工艺美术展示区、餐饮娱乐区、住宿休闲区,共七个区域,各区域特色各异,又与其他区域相辅相成。

1、历史文化区

花红洞历史悠久、家喻户晓、久负盛名。早在1638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昆明筇竹寺

5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时探游过花红洞,明朝建文皇帝也曾游过花红洞。洞口崖石上刻有许多历代名人雅土的墨迹:有清康熙年间钦差、翰林院的诺 敏,钦差一等侍卫都楞俄,云贵总督尹继善,云贵巡抚石文晟、王继文,民国国务总理李根源等题书的“水流云在”、“净土青莲”、“石濑”、“山水青音”、“龙宗石屋”、“遗世独立”、“别有天地”等等,一大批摩崖石刻。还有尹继善游此地的五首诗句,即:

恰值春归日,桃李又争妍。寻幽向山洞,步步入春姻。 石磴盘云上,松梢信手攀。青藤缠绝壁,小麦遍梯田。 浮生闲片刻,却误老僧禅。

茅序何时好,四野启青陽。仙源洞口流,石乳垂山房。 春风自南来,生意满岩疆。细雨正霏霏,大有占农祥。 龙湫一水隔,登历更褰裳。

小院开罇处,残梅尚有花。酒行人半醉,香杂树交加。 暂可远尘俗,敢云爱烟霞。绿竹谁培植,蔓草费搜爬。 漫将此中去,轻向外人夸。

胜景屡追陪,幽林到华毂。尔我两忘形,推心每置腹。 喜得年岁丰,长享太平福。歌咏遍溪山,清光被草木。 脊临日已西,归鞭促僮仆。

6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天涯偶聚首,况复是知心。古人秉烛游,所惜在光阴。 归林鸣鸟急,拥岫暮云深。勖哉崇令德,逝者何骎骎。 三复呤君诗,清风吹我襟。

将在这个区域再认真梳理历史遗留的古迹,翻阅有关这个地区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然后进行,形成历史性较浓,图、文、雕塑并存的历史文化区。

2、藏酒区

花红圣泉酒庄因久负盛名的花红洞而得名,公司决定花红洞开发。

2.1对花红洞的改造 将南北相通的千年古洞作为通往酒庄的主入口。在洞口建有巨石耸立的苍雄大门,门庭内建有宽敞的停车场和古朴的接待厅。溶洞入口处计划建成洞藏酒展示区和酒神供奉区,标志着这个地区浓厚的民族文化及洞藏文化。走过展示区便进入通往酒庄的万年古洞——花红洞。洞内用防腐木铺成生态环保是木栈道,留出1.2米宽的路面作为通道,由于洞内适度较大且有溶洞滴水,因此地面较滑,因此打算在通道上铺上红色防滑垫。

2.2对藏酒区的规划

7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花红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的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而成的千年天然溶洞,花红洞长200余米,可藏600余个酒坛,500余吨酒。项目建成计划引进纯粮酿造的酒精度在60度以上的原浆秫酒,藏酒采用土陶酒钢封存,再用红布盖在口上,与红色的防滑地垫交相辉映,形成别具一格的洞藏酒区。

洞藏酒与其它的白酒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第一此酒是用土陶瓷酒缸储存;用土陶瓷存酒,是中国藏酒业通过古代几千年不断探索、尝试和总结得出的最佳工艺和储酒方法;由于土陶瓷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更有利于酒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使酒的辛辣及杂质得到更加完全的释放,加速白酒的老熟,提升酒的品质,呈现白酒回味无穷的独特风味,这是洞藏酒的第一特性;此酒与其它酒的第二个不同点是:在溶洞中储存,在溶洞中存放比在室外存放更加有利于酒分子之间的充分缔合,增加酒的绵柔感,更有利于酒的缩合,促进酒分子运动,随着洞藏时间的延长,酒会变得更加地柔和、甜绵、醇厚,进而提升酒的香醇、口感和品质等,制酒业都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洞藏酒--“洞中七日,洞外一年”,专家都把洞藏达20年以上的好酒比做“液体黄金”,足可以说明此洞藏酒的魅力所在。

3、山林健身观光区

花红圣泉酒庄是山多平地少的地形,从西北角到东头生物研究所,大约近千米的山脉有悬崖、有陡坡、有平缓地带、有森林、有果树,大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可沿着林中盘曲交错的山道

8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进行爬山运动,沿途可观各种植物,聆听百鸟歌唱,呼吸新鲜空气、采集鲜甜水果,品味大自然美景,体验登山健体的乐趣。

待到条件成熟,将林间的果林和所有洞穴进行有机整合,赋予溶洞一些神奇别致的内容,再通过林间幽静的山道将各个点相连,形成集洞穴文化,历史文化、酒文化、餐饮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自然体验和珍禽养殖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成为距昆明最近,最具有自然神韵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4、庭院园林景观区

花红圣泉酒庄座落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水间,水流云在、山水青音、别有天地之处。除屏蔽的翠山就数碧绿的水体面积大,水中可养殖珍稀的土著鱼和有利于净化水质,形成生物链的其它鱼类外,准备在几个水塘四周水面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在适当位置建造漂浮式绿岛,使水面与陆地自然相融,形成水上自然湿地景观。

计划将根据酒庄环境和建筑形式,对原有绿化进行全面调整改造。栽种景观效果好的苍劲古树:四照花、马樱花、杉松、罗汉松等树种。分片种植色彩丰富的红枫、银杏、杜鹃、山茶、红花榉木、红叶石楠、桂花和多种地被植物。这样花红圣泉酒庄基本成各种文化相秉承的环境优美,生态突出、空气清新、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私秘性较佳的新型酒庄。恰似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陶渊明描述的当今“世外桃园”。

5、工艺美术展示区

9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在庭院内计划建一个有270平方米的画廊,画廊内陈列油画,丙烯画、国画及书法进行展示,并特邀多幅作品收藏于国防部、中央军委、人民大会堂的著名军旅画家钟开天先生长年落堂作画。

6、餐饮娱乐区

餐饮娱乐区计划建有6间KTV豪华包房和一间电脑室。水上餐厅设30台独立临水豪华大包房和分别设20台、16台不等的五间临水景观包房及多功能厅、宴会厅、别墅包房和散座区。能同时容纳200余人的高中档餐饮娱乐接待。同时,要配备一支技艺高超、善于钻研、精于创新的厨师队伍。以绿色、环保、低碳、节约为方向,开创酒庄特有菜肴。

7、住宿休闲区

客房区计划设有6个豪华单人间、12个豪华标准间、4个豪华套房、4个复式豪华观景套房,共有54个床位,单独设立2个棋牌间,均从水上栈道单独进入,不受周围干扰,私秘性强,形成华丽舒适、阳光充足、自然清新、休闲逍遥的院落式独立景观套房和单人房。

第三章

项目周边环境及发展状况

一、昆明市西山区概况

1、地理位置

10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西山区团结镇花红园居委会位于昆明市南部,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32′,西山区位于昆明市西面,与官渡区、呈贡新区隔水相望,与五华区接壤,西邻安宁市、禄劝县,南连晋宁县,北接富民县。西山区建国初期为昆明第

五、六区。

2、自然状况

西山区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名胜、古寺名园甚多,有西山、棋盘山、观音山、卧云山、大观楼、白鱼口、筇竹寺等著名旅游景点,大小17个公园,是昆明公园最多的主城区。

气候特征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全年雨量充沛,光热热水资源充足。

3、旅游服务产业

西山区是云南省和昆明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贸旅游区,是昆明市通往滇西方向的重要出口。西山西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多姿,历史遗迹不胜枚举,是昆明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之一。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位于四区之首;城区内有大观公园、南园、庾园、西华园,东有滇池旅游度假区、云南民族村,中间有西山森林公园、华亭寺、聂耳墓、猫猫箐“农家乐”、观音山、白鱼口、海口石城,西有棋盘山森林公园、卧云山森林公园、豹子箐“农家乐”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西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1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二、 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

1、“十二五”期间西山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西山区正在实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西山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市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二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尤其是为周边农民就业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对宣传、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三是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瓶颈”初步缓解。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四是旅游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为此西山区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个性化、新型精品化的旅游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乡村旅游的实质,加大西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力度,打造西山区乡村旅游新形象,把西山区建设成特色鲜明、总类多样,精致优美的郊野乡村旅游区。

2、西山区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发展

12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西山区为促进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其中专门有鼓励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优惠政策。按照西山区旅游发展规划投资的目的,区政府根据开发规模及项目特点给予财政支持。有利于在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各乡镇、村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采取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开发土地旅游资源。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昆明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战略投资价值的城市,其中建设生态农业产业链,向市场提供绿色生态食品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的基本国策,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则是最具战略投资价值的项目。

一、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以西部经济带为媒介,以西山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为看点,以整合生态旅游为支撑,以开发建设观光旅游区为动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建设新型生态小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及相关产业,倡导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有利于土地价值综合提升。丰富的资源带来勃勃商机,在循环经济的辐射作用下,消费群体和消费量剧增,为该建设项目提供了必要性。

二、符合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该项目属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市可持续增长的后续产业之一,

13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该项目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从整合资源入手,从而推进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向市场推出生态绿色食品和旅游产品,从而推进由大变强,推进企业总体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明显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

该项目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产业层次为目的;以增强产业集约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第五章

项目发展的方向

一、客户群定位

主客户群定位:本市及邻市经销商,西山区本地及三大城市板块中商务、会议及培训等消费市场,及商务度假市场。

亚客户群定位:国内临省市各类商务度假市场及旅游消费群体。

二、文化、特色定位

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题,以洞藏酒品质为特色,以生态食品休闲度假为品牌。

三、功能定位

西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名人题字摩崖石刻历史文物;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村;生态旅游观光;构筑休闲及景点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14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四、档次定位:

花红洞特有的自然资源及藏酒条件,昆明及整个云南,甚至整个中国少之又少。周边独特的历史文化场所及民族文化风情使得项目内容更加充实,因此,有必要把项目打造成3A及3A级以上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第六章、生态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生态旅游是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

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的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

3、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 15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

绿色食品的市场: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第七章

技术方案

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生态综合旅游项目体系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进行设计。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工程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方法和技术;

16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是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1、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过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组织机构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走中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之路。

3、人力资源

总经理由董事会批准任命,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按条件在社会招聘办法解决。营业人员及服务人员从市区下岗职工按规定考核择优录用。

17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4、员工培训

主要管理人员由单位组织外地考察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学习。

第九章 投资估算表

一、估算编制范围

本估算为团结镇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区改造费、住宿休闲区域餐饮娱乐区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不包括:业主开业流动资金和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用。

二、估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建设投资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市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费用标准进行估算。

1、 相似工程合同造价资料及地区材料价格。

2、 假定由本市内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

三、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历史文化区维护及装饰100万元,藏酒区800万元,生态林休闲区3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公配置2000万元,庭院景观区及工艺美术展示区1000万元,山林健身观光区300万元。

第十章

经济分析

18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通过预测,本报告拟定下列经营策略:花红圣泉酒庄总投资7800万元,由政府招商引资,开发商有规划的开发,自主经营。

一、年营业收入

通过历年旅游接待情况,预测花红圣泉酒庄生态旅游综合项目收入概况如下:

二、成本估算

1、 各项原材料成本,按现行市场行情进行估算。

2、 投资采用平均年限法匪类进行折旧摊销,摊销折旧20年。

3、 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0%计算。

4、 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计算。

5、 职工年平均工资按16000计算,管理人员按42000计算。包括工资性补贴及福利。

6、 税金:交易税按收入3.3%计算,营业税收按5.5%计算,租用按租金收入17.5%计算。

三、所得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他实施细则,所得税按25%计算。

四、资金筹措

19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旅游投入增长机制,增加项目投入。

1、积极招商引资

根据项目建设发展需要,制定有关鼓励投资开发政策,并优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吸引企业个体工商户到项目区投资。同时要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业主对项目投资。

2、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适当扩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同时要注重证券资金的投入,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向上市公司靠拢,搞联合,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在扩大融资渠道的同时,要细化资金管理,加强监督,,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生态旅游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离开了市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推广就难以得到应用,因此,市场需求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

一、自然风险

20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由于自然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受环境的影响,生态旅游区域的客源状况也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二、市场风险

当今的经济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市场也一样。本项目相比其他旅游区域,开发较晚,知名度不高,存在产品的供求失衡导致的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

三、 防范风险的措施

1、制度安排与政策机制。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生态旅游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生态旅游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2、人才培育机制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的核心问题 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环境优化,观念转变,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

21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一、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二、环境保护目标

将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水体清洁、景观优美、生态平衡的绿色景区。实行环保与经济建设同步持续发展。

1、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GB3095-1996一类地区中的二级标准。

2、地面水质量

地面水环境标准达到环境质量一类区三类标准。

3、环境噪音

环境噪声分贝五类地区,要求全面达到国家GB3096-93标准中二类地区二类标准(昼夜40~45dB,夜间35~40dB)

4、固体废弃物

22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主要有害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生态保护覆盖率100%。

三、环境保护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中心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

在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过程中,按照“三同时”原则,应全面实施清洁建设,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

3、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生态旅游景区与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景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4、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23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5、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软件包括景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等,在进行硬件建设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公共中心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项目施工期

项目建设过程中,场地平整、掘土、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⑴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车辆噪声; ⑵现场施工噪声;

⑶运输车辆的汽车尾气及燃油机械排放的燃油废气; ⑷施工中土方挖掘、平整场地以及装载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⑸施工作业产生的生活污水; ⑹挖掘土方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⑺施工现场周围的景观影响。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这种污染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工程一结束,污染影响也就随之而停止。清理土地、挖掘地基、挖土和填土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尘埃排放物,会在短期内大大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粉尘排放量随施工作业的活动水

24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平、特定操作和主导天气的不同每天变化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在施工现场临时修筑的道路上,车辆往来行驶所引起的。

2、项目建成后污染分析 ⑴废气

景区建成后废气主要有饭店厨间烟气和车辆尾气,废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和油烟等。

⑵废水

污水中的主要的污染物有:COD、BOD等有机物。 ⑶废渣

景区建成后,其排放的主要固体污染物有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

五、环境保护防治规划

1、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比较明显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二是施工中平整场地、混凝土运输搅拌等作业产生的地面扬尘;三是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

1、施工机械运行时的噪声辐射源强在75~115dB(A)范围内,距离声源30米范围内的噪声辐射值超过建筑施工景区界噪声限制标准,如果施工机械放置位置距离边界较近,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隔声措施。

25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2、对于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在不同的施工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力争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扬尘严重时实行洒水作业,汽车驶出工地要对轮胎进行清洗,防止泥土带入观光区。

3、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要加强管理,污水实行统一收集、排至北站污水处理厂,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运行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

基本情况:废气主要是厨房油烟和汽车尾气。我公司只用清洁能源液化气和电能,因此在运营期的废气主要是厨房做饭时产生厨房油烟。

计划措施:我公司按照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使油烟排气筒的设置高于自身楼高1.5米。使用液化气和电等清洁能源。使用具有《环境保护认证证书》和《云南省环境保护行业污染治理资质证书的厂家生产的炊具和厨具。

2、废水

基本情况:废水主要是餐饮、客房、项目KTV废水以及员工的生活污水。

计划措施:针对公司的排水情况,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网统一收集后排入项目西面的分洪沟;计划运营期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项目内的池塘,多功能厅及餐

26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厅内的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上清液也排入池塘(目前项目客源不稳定,化粪池的粪便和污水较少,还没有污水进入池塘),客房的生活污水经原有排污管道排入隔壁动物研究所的化粪池,员工厕所有单独是化粪池,该化粪池无外排口,由环卫部门清掏。排入池塘内的污水经稀释、沉淀后进一步处理,再回用于绿化和浇灌蔬菜。隔油池找相关公司进行定期清理。我公司会严格按照昆明市政府有关“禁磷”、“禁白”的要求,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磷清洁剂。加强用水管理,降低用水排水量,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减少客房设备用水量。

推行节约用水的奖励措施,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规划建设中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噪声

基本情况: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是KTV包房内的音响设备,厨房净化器的引风机。KTV的运营时间为晚18:00至凌晨2:00,大;油烟净化器位于项目一楼厨房的东北角,油烟净化器引风机运行时间为7:00——9:00,11:00——14:00,17:00——21:00。

计划措施: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文化部颁布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及《云南省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KTV的建设及日常经营管理;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KTV的营业时间不超过凌晨2:00。KTV内采用隔音效果较好的隔声材料,加强房间隔壁与建筑结构的隔振处理,所有房间对外一面均 27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无门窗,完善和改进KTV包房各项隔音、减震、降噪措施,同时合理放置音响,减少了对周围及上下楼层的影响。

4、固物

基本情况: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厨房餐厅、KTV、客房、观景房产生的固废,以及公司内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KTV包房、客房、观景房、餐饮固体废弃物主要由蔬菜、纸屑、果皮、酒瓶等包装物构成。

计划措施:垃圾每天清理集中后分类存放,能回收的外售资源化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食品残留物统一收集后和隔油池中打捞的动植物油一起放入泔水桶,交由相关公司处理,公司内员工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使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该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项目的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28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第六章

综 论

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昆明市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与筇竹寺、郊野公园、棋盘仙阁、法界禅寺形成一条综合性的旅游链。

1、该项目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休闲度假、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该项目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

3、该项目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29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方案

4、该项目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该项目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6、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315万元,可实现税后利润11,821万元,投资回收期2.1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93.5%。

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建设单位抓紧建设实施。项目的发展,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关怀!

30

第二篇:干旱河道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式探索——以滹沱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为例

1、研究背景

滹沱河为石家庄市的主要河流之一,位于石家庄市区的北部,离中心城区约12km。历史上滹沱河地区曾是水丰土肥的地方,农业耕种条件优越,宽阔的漫滩地构成出山口河道特有的景观格局,“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不仅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气候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滹沱河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滹沱河(石家庄段)沿线城镇区域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滹沱河沿线的自然、水文循环条件被改变,加之人们对流域共生共荣关系认识的局限,到20世纪80年代,滹沱河(石家庄段)已基本断流,只在行洪期间过水。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滹沱河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石家庄市区段,滹沱河已由一条兴利之河变成一条毒害之河,集中表现在河道干化、植被退化、水污染严重等方面,造成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后果。从气象条件和环境监测数据看,该河已成为城市最大的沙尘污染源。改善滹沱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成为石家庄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虽然我国对河道的治理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干旱河道的治理方案及思路的研究还处在探索、徘徊阶段。为此,我们课题组针对滹沱河进行了生态综合整治研究,提出了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和实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推广干旱河道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国内外河流的治理思想

2.1 国外河流治理进程

国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常的做法是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研究,通过改善河流水质、重建和恢复生态等内容的实践来改善生态环境,如减少枯水期引水量,大幅度减少地下水开采。国外对河流实施单一目标管理的立场是为了避免洪水,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即以质量转移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建立河流和洪泛平原生境、建设人工大坝等工程措施,降低洪峰流量,使日流量趋于稳定。但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河流经长时间的运行,来自上游的沉积物不断积累,冲刷洪水流量减小,水和沉淀物的自然流动受到抑制,水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水库和下游地区,河流的生境趋于恶化。河流综合管理研究则弥补了单一目标管理的不足,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蒙大纳法、流量持续时间曲线法、栖息地排水法、水力学评价法等方法,从河流的研究范围和尺度、河流系统分类和评价、河流恢复、稀释用水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5个方面统筹考虑,以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最具代表性的是Ward提出的四维河流生态系统,即河流在纵向、横向、垂向和时间分量上具有连续性、相互性、融合性、延续性特点。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生态需水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道自身的物理形态、所关心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等对流量的需求方面,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未能加以充分考虑。20世纪90年代后,petts认为在河流管理中,应从纵向的

连接、洪泛平原的流量、维持河道的流量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提出确定生态系统可接受流量的两个步骤:一是制定生态目标和综合目标,提出生境和物种数量可接受的损失度,如在荷兰的自然政策方针中,生态系统可接受的最大损失度为物种的5%;二是参照基流量、考虑当前可接受的平均流量、极低或极高的流量及频率和持续时间,确定可操作的最小单元,并提出相应的具体生态目标。

2.2 国内河流治理进程

与国外相比,由于国内缺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出现了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具体表现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频繁断流、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江河湖泊水体污染严重。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流认识的深入及工程的实施,对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从原来仅对河流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向河流生态用水、河流生态恢复及湿地、流域生态建设等方面扩展,如成都的府南河、太原的汾河、济南的小清河等河流水环境改善工程。但从流域及河流两侧的社会发展、产业调整、土地及规划控制、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甚少,基本上没有工程实践。

3、对滹沱河(石家庄段)生态环境的认识

3.1 生态环境现状

滹沱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寺县,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共有256条支流汇入,全长513.3km,流域面积为4.6万km2。据历史记载,滹沱河易决善迁,改道频繁,行洪时主流摇摆不定,冲淤变化迅速。

(1)地质地貌。该区域位于滹沱河河漫滩地带,其地质类型属河漫滩侵蚀堆积土体结构。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夹有中粗砂。土体结构松散,地壳稳定性较差,易造成不均匀地面沉陷和地面裂缝。土壤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类型为褐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水稻土。地形地貌特征明显,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多浅滩。

(2)水资源。该区域内有滹沱河及小青河、汊河、古运粮河、周汉河4条支流。此外,还有北泄洪渠。该流域内有岗南和黄壁庄两水库,总库容量为27.8亿m3;地表河流呈现“有河皆涸,有水皆污”的状况,即使在常年有水的河段中,属V类以上水质的河段约占60%。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城市地下水的主要采集区,担负着为市区和当地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任。但由于多年来的长期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市区地下水下降呈漏斗状,漏斗中心水位降至38m~42m,漏斗区面积已近400km2。

(3)植被资源。据卫星遥感影像解析和现场调查,该区域内有陆地(含湿地)乡土、栽培和野生高等植物种类共计175种,植被总覆盖率为28%~30%。

(4)土地资源。起初,滹沱河沿线仅限于农垦,两岸滩地内并无村落。19世纪初,京汉铁路和滹沱河导流堤(又称月牙堤)修建后,该区域开始出现农业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石家庄市政府、正定县决定在滹沱河两岸开辟林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边、散、洞”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在月牙堤内相继建设了教育、科研单位及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快速的经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到2003年底,现状土地利用基本为农用地,用地结构为乔木用地15.0%、草地17.2%、耕地49.0%、水面2.1%、苗圃1.4%、垃圾用地0.6%、建设用地8.3%及裸沙

6.4%。

3.2 主要环境问题

从目前看,滹沱河的生态环境具有综合性特征,必须从系统性、独立性、相关性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主要矛盾。

(1)土地利用方式不能满足滹沱河地区的生态功能要求。滹沱河两岸植被稀疏,沙滩裸露,垃圾遍布,为城市的沙尘污染源,同时,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面积逐年扩大,地下水位不断加深,地下水受到污染。

(2)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综合效益低下。从对产业进行调查的结果看,各产业都处于较低层次,经济水平整体较低。第一产业以传统的种植业和林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第二产业以

二、三类工业为主,无朝阳产业,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三产业以商业为主,科研教育初具规模,但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3)土地无序开发,环境承载力下降。一方面,农民过度垦荒,无节制地向土地索取粮食,将多年的湿地、成熟的草甸变成耕地,大面积的果园、林地被复耕为农田,加快了土地贫瘠化和沙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月牙堤内,一大批科研院校,甚至几十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严重超出了该区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4)基础设施短缺,生态环境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无统一的供水体系,直接影响到城市供水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及环卫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坑。

(5)用地布局混乱,建设无序,景观质量较差。滹沱河的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生产、生活用地混杂,交通不畅,空间无序,沿主要干道两侧的建筑破旧,河道两岸垃圾成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石家庄现代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要求相去甚远。

(6)绿化面积少,植被疏枯,固沙树种、草种单一。整个研究区域内林地少,仅3000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5%,且林带种植结构简单,郁闭度很低,绿色屏障残缺、连续性差。

4、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滹沱河河道的治理,我们在保证其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复合生态系统治理理念,即保持河流的连续性和与城市的共生互补性,重点处理好河流两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重点做好生态防洪、植物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4.1 土地利用模式

基于滹沱河流域的特殊功能,在综合建设适宜性、景观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适宜性评价(表1)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三大目标的和谐发展,在坚持“生态优先、景观经济并重”的原则下,制定出科学合理、优化可行的土地利用模式—“一线、两岸、三段、六区”,使该区域成为石家庄市区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风景旅游度假区、近郊森林公园、生态农业教育科研基地。

“一线”是指在滹沱河行洪制导线以内,结合防洪要求分断面进行控制,300m以内(五年一遇)为永久性河道,300m~800m为沙地草甸,800m以外至行洪制导线为疏林草地。“两岸”为防风林带。“三段”是指滹沱河3个功能有别的宏观功能段,即南水北调工程以西为集园、林、果、田、居为一体的大地自然景观功能段,南水北调工程—京深高速公路段为游憩休闲度假功能段,京深高速公路以东为农、林、苗结合型的生态农业种植功能段。“六区”是指6个生态功能区,即生态防护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园林区、生态展示区、生态农业园区和生态聚居园区。

4.2 生态防洪

滹沱河流域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季节性雨季明显,洪水灾害具有迅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虽然修建了岗南、黄壁庄两个水库和一些其它防洪设施,但防洪标准也不足十年一遇。为保证滹沱河(石家庄段)顺利地行洪、泄洪和利于滹沱河(石家庄段)区域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我们提出了生态防洪的措施。

在滹沱河北岸的大孙村村南建设雁翅柳生态软堤防,对滹沱河北岸制导线以外的已开发的河滩地进行“退耕还林”。同时,对现有荒滩实施绿化工程,改造现有低质林区。

将滹沱河南岸的生态防洪分为3段。①黄壁庄大坝下至南水北调中线段:保留原有不规整的天然沙堤。对不完善的河堤,按照设计制导线建设生物软堤防。水库大坝下的河道两侧多短沟,适合建设柳谷坊。②南水北调中线至京珠高速公路段:在京广铁路西侧,改造现有月牙堤,堤外侧表面种植地被植物护坡,内侧为青石条干砌堤坝,便于生物、水分、养分的交流。其中,京广铁路东侧至汊河入滹沱河口段,采用回填采沙坑、整修护砌岸坡等工程措施,紧靠滹沱河深槽右岸新建南堤。③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机场路以东段:整修堤防,在无堤防的村庄外沿规划制导线建设生物软堤防,在受到洪水冲击的堤内侧建设雁翅柳防浪林。

4.3 植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根据河道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特征,结合景观建设的需求和河道的水利功能,提出横向层叠、纵向梯级的河道治理理念和采取林景型、林经型、林生型3种主要的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

4.3.1 横向层叠、纵向梯级的河道治理理念

(1)横向层叠。横向层叠是指河道、河堤和阶地3层治理断面。河道:在河道内禁止挖沙,平整滩地,依靠两岸生态环境的修复,自然固定流沙,形成沙滩河床景观;300m~800m的河漫滩,是传统的行洪滩道,严禁种植阻水植物,禁止在河滩地内开荒造田,保护野生草本植被,逐步形成沙地草甸草原景观;800m以外至行洪制导线是营造生物防洪和疏林草地景观地带,可建设柳、桑缓洪雁翅绿化工程。河堤:一是在迎水面密植乔、灌木,建设生物软堤防;二是在人工堤防中,采用柔性护岸,以草本植物、灌木为主,其中迎水坡可采用三维生物网草皮护坡,坡脚应设防护林;三是保证有500m宽的大面积堤岸积防护林带。阶地:在恢复农田防护网的基础上,发展复合型农林业或都市型农业,改变单一的农作物耕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沙地景观、河流水环境、森林植被,发展以观光游览与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

(2)纵向梯级。纵向梯级是按照河道的自然特性、水利功能及其所承担的功能和职能将其划分为3段。上段为黄壁庄大坝下至南水北调中线—保护原有的人工林和防护林带,继续扩大人工造林和防护林带,形成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区;中段为南水北调中线到京珠高速公路—整合资源,治理污染,种树植草防风固沙,构建以月牙堤围合地带为中心,以沙地河滩绿色生态恢复为主题的城市近郊休闲区;下段为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机场路以东—建立复合型农林区,发展花卉、蔬菜、果品、畜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4.3.2 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

为使滹沱河南岸的片林、林带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提出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理念。该模式包括“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季景观”5种林景型模式,“林果”“林药”“林蜜”3种林经型模式,“防护模式”“耐瘠薄模式”2种林生型模式。这三种复层结构种植模式的设计,均以1hm2为设定面积,乔木占地面积最小以20m2/株为计算单位,乔灌比例为1∶2。

(1)林景型模式。通过垂柳、水杉、红瑞木、棣棠等树种的搭配,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及红、黄、绿的视觉效果,达到春季可观绣线菊,夏季可观满树金黄的栾树,秋冬季可观多姿百态的红瑞木、棣棠的景观时序。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栾树(200株)+垂柳(100株)+水杉(50株)。②中木。绣线菊(黄栌)(250株)+红瑞木(红叶小檗)(150株)+棣棠(金叶女贞)(100株)。③下木。玉簪(400墩)+金银花+丹麦草。

(2)林经型模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即选取多种药用植物,形成春季连翘夺目,春夏之季金银花、芍药竞相争妍,夏季珍珠梅串串白花驱暑,秋季银杏渲染片林景色,冬季侧柏苍翠的景象。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侧柏(200株)+银杏(100株)+杜仲(50株)。②中木。连翘(200株)+珍珠梅(250株)+枸杞(150株)+红叶小檗(100株)。③下木。金银花+宽叶麦冬+芍药。

(3)林生型模式。以防风治沙尘污染为目标,选取连翘、泡桐、丁香等滞尘、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形成夏秋开花、冬显干皮的特色。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毛泡桐(200株)+

皂荚(100株)+白皮松(50株)。②中木。珍珠梅(250株)+连翘(200株)+紫丁香(150株)+木槿(100株)。③下木。山荞麦+地锦。

5、结论

目前,滹沱河(石家庄市段)的整治和修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上游续建的小壁自然生态园,总占地1025000亩,林地和疏林地占80%,植被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水、草、鸟、兽、林共生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和栖息提供了庇护场所。汊河一期工程通过模拟自然风光,将该区域建成集自然生态、水源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和滨水景区,结合采砂大坑的回填处理,在汊河入滹沱河口上、下游段的滹沱河深槽营造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和进行生态河道的修复。同时,河道岸坡采用土工格室护岸、三维网草皮护岸和缓坡等形式,使滞洪区防洪标准和汊河行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既保障了城市财产的安全,又保障了该区域的地下水不再受到污染。

第三篇: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创新突破旅游产业

论文摘要: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有关各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山西旅游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努力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山西旅游产业

(一)重新认识山西省旅游资源

谈到山西的旅游资源,人们常用“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大省”来形容。山西的旅游资源到底怎么样?在全国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认清自我,知己知彼,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业都有重要意义。从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看,全国目前共有29家,山西就有平遥古城和大同云冈石窟2处,位居北京、四川之后,同安徽并列第三。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来看,全国现有176处,山西占有5处,同河北、湖北省并列全国第九。从4A级旅游数量来看,全国现有443家,山西仅有10家,占全国的2.2%。从品位来看,山西既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等人文资源,又有五台山、恒山、芦芽山、黄河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等自然独特的自然风光,很多景区都具有惟一性,这是我们旅游的王牌。从分布来看,这些顶级的景区景点,从北到南,沿大运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串,构筑了山西省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成为支撑山西旅游发展的基石。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并不等于商品,只有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而我们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光产品占主体,主要是文物古迹游居多,度假、休闲游比例较少,淡旺季也过于明显;二是相当一部分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不配套,难以形成旅游精品和绝品;三是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不畅;四是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影响,商务客人少。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山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比较优势,但我们还远没有形成旅游商品比较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重新认识山西的旅游产业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旅游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一是全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据统计,全省旅游经营单位已达到5605个。其中,全省旅游景区(点)已发展到136个,旅行社已发展到426家(国际旅行社23家,国内旅行社40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万人之多,间接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二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运高速公路纵向穿越全省8个地市,连通或辐射近80个旅游区(点),连接北京、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与京、冀、蒙、秦、豫等周边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内航线可直通全国38个大城市,开通了并港旅游包机航线。太原机场也已被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升格为国际机场,为山西告别没有一级旅游市场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山西旅游企业仍存在着小、散、弱、差等问题。全省营业额不足100万元的旅行社185家,占61%,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仅有11家,占4%。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目前,全省共有星级宾馆(饭店)236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饭店目前仍为空白,四星级17家,三星级以下为219家,各占全国的3%。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全省旅游企业领导层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外语导游短缺,全省6353名导游中,外语导游仅有505人,占导游总数的7.95%。

(三)重新认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我们只有认识和尊重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其发展。

1.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是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旅游经济发展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市场,可以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发展。正因为如此,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和配合,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牵涉到很多行业,离开了这些行业的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坚持用大旅游的观念来统一认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展旅游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经济发展。

2.旅游业具有可超前发展的特性。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总是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越发展,商务旅游就越发达,旅游总量也就越大。这是一般现象,但我们绝不能得出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片面结论。从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共性来看,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但它的发展不完全依托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儿的旅游产品有需求,哪儿的旅游资源有市场,哪儿的旅游业就有发展。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不缺少供给能力,缺少的是市场需求,旅游业之所以有目前这种发展形势和发展局面,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有大的市场需求。

3.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旅游经济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模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来组织。二是旅游产品多数是公共性产品,尤其是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顶级的旅游资源是国家所有,按照经济学原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出面组织。当然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机制,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种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全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对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早日把山西的旅游业建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现从战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壮大可以为众多行业带来商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其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凝聚起来和调动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绝不是旅游部门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的山西,光靠市场调节,目前还是难以奏效的。外省的很多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手工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是与几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大步追赶云南,也与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一个省如此,一个地市也如此。河南的焦作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在全国也没什么名气。之后新来的市委书记十分重视旅游业,短短几年内,就把焦作云台山打造成了响当当的4A级景区,使焦作市跨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成为河南各地市中发展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各有关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而绝不是要让政府包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并不矛盾。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能不能赢得这个市场,提高山西旅游在这个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也绝不能游离于党

委、政府的工作主线之外。否则,山西的旅游业就很难尽快发展兴旺起来。

(二)坚持产业扩张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实现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山西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的同时,更要注重放低旅游产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数量扩张,进而使企业和企业家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三)坚持发展以名胜古迹观光为主的旅游开发战略

从山西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度假游客还不能成为山西旅游接待的主体。这是因为:(1)山西省的旅游优势在于文化底蕴厚重,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以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是山西旅游的长项,吸引的全是观光客。如果不继续大力抓这个市场,就容易丢失自身的优势。(2)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能真正吸引大批量度假游客的,一是夏季的海滨,二是冬季的滑雪地,三是高尔夫球场。山西在这些方面是弱势。

(3)从旅游度假设施来看,目前山西上档次、上规模的度假区还没有。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当前还需要在大量吸引海内外观光游客上下更大的功夫,还需要继续开发以观光游客为主的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度假游和其他特种旅游。比如大力开发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在城市郊区积极发展适应城市居民周末度假需求的大众化旅游度假设施,开发大众化的度假旅游,以进一步优化山西旅游产品的结构。

(四)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联合

旅游业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兴旺发展起来的产业,消除地区壁垒,减少旅游障碍,是促进各相邻地区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资源互补、线路互通”的原则,在大开放的体系下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的合作,开发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线路,实现同周边省市的无障碍旅游。

第四篇:事件旅游管理与运走模式探索

事件旅游管理与运作模式探索——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事件旅游的蓬勃发展,对事件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事件旅游目前已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地方经济,提高地方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事件旅游是我国旅游研究的全新领域,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案例说明节事活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事件旅游节庆活动啤酒节

一、事件旅游的含义

美国事件业学者Getz D对“事件旅游”定义为两方面的含义:①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其出发点是使事件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旅游形象的塑造者、提升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催化剂,事件旅游发展战略还要对新闻媒介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做出规划;②事件旅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包括分析和确定什么人将进行事件旅行、哪些人可能会离开家而被吸引前来参与事件。

在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 Tourism)领域,与事件和事件旅游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Hallmark Event、Mega Event、Special Event、Festival&special event等概念,这些概念在中文里被翻译为“标志性事件”、“超大型事件”、“特殊事件”、“节事”等。节事是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活动的统称,节庆注重公共庆典的欢乐本义,而特殊事件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等。

一、中国的旅游节庆活动实践

Getz把事先经过策划的事件(planned event)分为有8个大类:文化庆典(包括节日、狂欢节、宗教事件、大型展演、历史纪念活动)、文艺娱乐事件(音乐会、其他表演、文艺展览、授奖仪式)、商贸及会展(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会议、广告促销、募捐/筹资活动)、体育赛事(职业比赛、业余竞赛)、教育科学事件(研讨班、专题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学术大会、教科发布会)、休闲事件(游戏和趣味体育、娱乐事件)、政治/政府事件(就职典礼、授职/授勋仪式、贵宾VIP观礼、群众集会)、私人事件(个人庆典——周年纪念、家庭假日、宗教礼拜、社交 1

事件——舞会、节庆,同学/亲友联欢会)。根据这一分类,事件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大众性的庆典,同时也涉及私人事件,不仅涉及节庆活动也涉及会议博览,由于这些不同类型的事件在中国的实践差异较大、旅游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中只选取节庆活动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以期反映中国事件旅游发展的大致状况。

(一)我国节庆活动的兴起历程

我国节庆活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处于我国入境旅游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突出当地特色、增强吸引力,当地政府带头,发展了一大批的“旅游节庆”活动。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有: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自贡迎春灯会、大连服装节、上海国际旅游节、广州美食节、北京香山红叶节、陕西皇帝陵祭祖等等。还有一些地方将传统节日拓展成为旅游节庆。

到了90年代初期,节庆活动进一步发展,在全国各地已经具有了更大的广泛性。几乎每个省市,甚至包括省市所属的地、县都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旅游节庆活动。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北京国际啤酒节、宁波服装节、上海服装节、舟山沙雕节、西湖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南京国际梅花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菏泽牡丹节等众多节庆活动,即使是相同主题的活动也依托不同的地方发展了起来。这其中有些节庆活动越办越好,如大连的服装节、上海的影视节、北京的国际旅游文化节、青岛的啤酒节等,已经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但也有很多节庆活动并没有坚持办下来,如北京的国际风筝节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节庆活动的主题更加广泛、运作方式也日益市场化,节庆活动对目的地营销和地方品牌化经营方面的贡献更受重视,这一时期的节庆活动有嘉兴南湖船文化节、沈阳的冰雪节、沈阳的清文化节等。

(二)我国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剖析

1.存在问题

我国节庆活动经过近20年的实践,目前的发展状况如火如荼,地方争先恐后举办节庆活动,有的地方几乎“月月有节”。各个地方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美食节等名目繁多的节庆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节庆活动大多具有华丽宏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经常会邀请各级领导和国内各个大企业家出席并讲话、大腕

明星现场助阵,领导精英济济一堂。如此一来花费自然不菲,直接的收益却不见得显著,有些还面临着来自老百姓的舆论压力。具体来说,节庆活动举办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很多节庆活动缺乏长期统一的办节思路。目前大多数的节庆活动都没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由于很多节庆活动从本质上讲还是政府行为,为节庆而节庆。不少地区旅游业发育并不十分成熟,当地领导却将节庆活动当做政绩设立旅游节,动员全地花时间、花精力、花经费举办。当地人把这种节庆称为“劳民伤财”。随着政府领导人的变更,这些节庆活动的地位、主题、内容、甚至是举办场地都会随之变化,这样不利于节庆活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节庆品牌的培育。

第二,目前的很多节庆活动所谓市场化运作仍然存在很深的政府行政干预的痕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这导致一方面办节资金紧张,节庆活动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赞助企业也存在很多怨言,同时由于缺乏公益性的群众参与性活动也备受大众舆论压力。

第三,节庆主题雷同,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节庆活动创办这并不是立足本地文化和本地资源创办节庆活动,而是盲目跟风、强行攀比,同一主题的大大小小的节日在全国可以有几百个,例如服装节全国上下大约有200多个,同期举办的就有20多个。此外很多节庆活动在内容上也多采取开幕式、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等形式,缺乏新意。

第四,节庆活动尚未和旅游形成良好互动。如和借节庆活动推介本地旅游,如何利用旅游销售网络为节庆活动输送更多的客源,旅游部门和节庆举办部门尚未紧密配合,节庆活动对旅游的影响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五,节庆社会参与程度低。在很多地方的节庆活动对百姓实行“封锁”,只是数领导人才能参加。

第六,不重效益、讲究排场。

2.成因分析

为什么我国节庆活动实践中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探究我国旅游节庆发展面临问题的内在成因,还应该回到这些节庆创办的初衷上去探寻。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节庆的创办是出于以下3个原因:

原因一:物质文化丰富之后的精神需求。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从老百姓来看,需要找到一个文化形式来表达经历了长久贫穷和忍耐之后终于富裕的喜悦心情,节庆活动就成为活跃和丰富一地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对一个城市来说,从时间上需要找到城市文化内涵的具象体现,从空间上需要彰显横向比较之后的城市个性。因此,节庆活动就成为体现城市历史、彰显城市个性、提供娱乐舞台的一个欢乐的载体。

原因二:“开放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中大型节事活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开放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先说“走出去”,随着地方城市的领导、企业家考察交流、招商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在这种“社交活动”中,确立一个地方或城市的“形象和性格”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了。再说“请进来”,开放经济意味着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多向的自由流动,如何把众多的媒体记者、各级领导人、歌星大腕等请到本地来,如何聚拢人气,宣传城市,吸引投资,节事活动就很好地充当了这个平台。

原因三:凸显“地方性”的有效手段。

中国节庆活动的发展也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资源的配置都是在中央集中的统一管理和统筹之下,地方只要完成任务指标就可以了,不存在凸显“地方性”的内在动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赋予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个体地位,同时随着财政体制改革,承认了不同地区间的地方利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确定其实也就是确立了中国非平衡改革战略,也就从政策上确立了地区间在经济、政治资源享有上的不平衡。凸显“地方性”来争取有限的国内外经济、政治资源就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必需。此外,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干部的考核指标,更加剧了地区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为凸显“地方性”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但为了凸显“地方性”,各地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旅游节庆?一方面,由于地方自然和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旅游资源和活动自然而然就成为地方性最具象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地方旅游产业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和90年代国内旅游的兴起对地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使得地方不约而同地

选择了旅游节庆活动作为凸显当地“地方性”的重要途径。这一外衣包裹的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正是以上的3个原因综合地催生了我国的地方性节庆活动。通过以上这些原因的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节庆短期内看似入不敷出、但依然如火如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地方的节庆活动并不具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操作时也并不十分注重社区的切实参与,而是一个盛大的开幕式加上一个冗长的领导致辞再加上一些企业博览活动。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目前的很多地方性节庆活动并不是当地人的“自娱自乐”的节日,而逐渐演变成为邀请亲友、联络客户、联手媒体、宣传城市的良好借口。

二、案例借鉴——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青岛市的重要节庆活动不仅是国内最早创办的节庆之一,目前也已经跻身我国成功举办的大型节庆行列。青岛啤酒节创办于199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经过14年的培育和发展,青岛国际啤酒节无论是在经营思路上,还是在体制设计上已经与举办之初有了很大的不同:1991年至199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主要依靠政府投入。1996年至1998年,从第六届国际啤酒节开始,提出了“民办公助”的办节思路,政府不再给啤酒节资金上的支持,而是提供一些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主要依靠企业出资。随后的第

六、

七、八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处于市场化过渡阶段。从1999年至2004年从1999年的第九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到2000年第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政府已经开始实现了零投入。从2001年的第十一届啤酒节开始,在青岛国际啤酒节节庆气氛良好,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体制沿革与组织结构来看,在1991年第一届啤酒节举办的时候,是由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啤酒厂主办并由青岛啤酒厂承办的,青岛啤酒厂为了承办此事,专门成立了临时性的啤酒节组委会。从第二届到第五届(1992年~199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交由旅游局承办,旅游局成立了青岛国际啤酒节办公室专抓此事。从1996年第六届开始,青岛国际啤酒节交由崂山区承办,崂山区为了办好啤酒节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第四阶段国际啤酒节交由崂山区主办,具体青岛啤酒节办公室承办。1997年,成立了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总体策划、筹备和组织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处、广告纪念品处、招

商处、文娱处、财务处等。1998年底,成立了青岛市重大节庆活动办公室,作为青岛市重大节庆活动组委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青岛市重大节庆活动的市级协调,由市政府办公厅代管,组委会的负责人由主管节庆活动、经贸等的副市长担任。至此,青岛市形成了对重大节庆活动的三级协调机制:首先由主管节庆活动和经贸活动的副市长出面协调,其次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出面协调,最后由青岛市节庆办公室协调。

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经济影响来看,国际啤酒节在短期内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实现了“以节养节”的目标。在对不同行业的关联带动方面,啤酒节对旅游行业,特别是酒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带动巨大,在啤酒节期间,青岛市的酒店出租率明显提高,几乎达到了100%。此外,影响较大的依次是市内交通(如出租和公交)、航空、铁路以及商业零售、餐饮业等。在对整个目的地的推动上,啤酒节提升了青岛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青岛作为海滨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形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城市整个大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从社会文化影响来看,“吃海鲜、喝啤酒”早就是很多青岛人的习惯,啤酒节不仅保留和弘扬了这一传统,同时还提出了“青岛与世界干杯”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实现了这一传统与世界啤酒文化对接,也增强了青岛人保留传统的自豪感,让这一啤酒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使得啤酒节也成为老百姓邀请朋友共度的一个欢乐的节日。

三、主要借鉴

首先,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节庆的创立一定要立足于发掘本地的文化基础,宣泄本地人的快乐,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且,这种文化基础的培育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青岛国际啤酒节是经历了10年的时间。

其次,举办节庆活动是一件长期性的事情,不仅包括政府政策的长期性、当地市场培育的长期性,还包括经营行为的长期性、节庆主题定位的长期性等方面。但是目前,对国内很多的节庆活动来说,保持资金、政策上的可持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再次,节庆活动是否要市场化,节庆活动如何市场化,以及节庆活动何时市场化要因地制宜,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进程要依赖于节庆市场价值的增长进程,并不宜过早地推向市场,而是要政府搭台,做出一定的品牌和市场影响了以后再交

由企业运作。

最后,节庆活动需要大量的支持辅助部门的配合,并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协调,因此政府主导并且政府强有力的协调能力是节庆是否能成功举办的关键。在体制上来说,设立节庆活动管理的专门机构、形成节庆活动的协调机制就成为节庆得以持续举办的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1991年王明波、韩天雨等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地方经济文化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李怀林(1992)、蒋祖云(1994)、张德强(1998)等在文章和专著中从节庆文化的角度对旅游节事开发进行了研究。乔玉霞(1992)、朱佩军(1998)、李力和崔卫华(1999)、杨絮飞(2000)等从旅游节庆开发的条件及其与都市旅游的关系角度对旅游节庆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吕和发、沈祖祥、张帆(2000)和张凌云等对旅游节庆的策划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在地方旅游节庆开发个案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多,陈伟(1994)、海德胜(1995)、陈昌茂(1997)、沈文兰(1998)、以及宝音、庄志民(2000)等专门对上海黄浦旅游节、贵州民俗文化节、那达慕大会、妈祖文化节等地方节庆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2]刘刚《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体育观战和大型赛事旅游规划试析》.

[3]付磊.《奥运会旅游的国际比较和启示》,《旅游绿皮书2002-2003——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赵光洲,龚映梅.《旅游事件发生目的地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持续经营 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5]戴光全.《99昆明世博会影响的内容分析研究》,巨鹏《大型节事与旅游目 的地吸引力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杭州西博会为例》.

[6]宗小莲《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 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

[7]戴光全《城市节庆·地方品牌·城市形象:理论与案例》,引自Getz, D.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M]. New York: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1997.

第五篇:通航小镇_航空主题旅游特色小镇 探索“旅游+航空”落地模式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省政协副主席李佑才,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本正,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中航工业民机产业部副部长孙兵,中航工业通飞董事长曲景文、总经理宋庆国,

巅峰智业首席顾问刘锋博士,此外还有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钱远坤,民航中南地区空管局湖北分局副局长谭成武等领导、专家及客商代表、专业媒体等200余位嘉宾出席论坛。

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在致辞中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航工业的大力支持下,荆门市把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荆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重大举措。目前,荆门市正在与中航工业通飞共同建设全国首个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荆门爱飞客镇,并在爱飞客镇内建设爱飞客文化展示中心、爱飞客游客接待中心、极客公园等。 荆门市将以2016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的举办为新的起点、新的契机,坚定不移推动航空产业作为荆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爱飞客小镇,加快培育以 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通用航空培训、通用航空运动休闲等四个板块为主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努力建成全国第一个爱飞客特色小镇,建成全国第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努力建成全国通用航空之城,以通用航空为主的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巅峰智业首席顾问刘锋博士以《新时期中国航空小镇旅游创新发展》为题做精彩演讲,从旅游的专业角度,与论坛嘉宾分享了“通航+旅游”的新趋势、新路径,探索旅游+航空落地模式。

我国通航小镇发展方兴未艾,潜力巨大,但产品仍比较单一,荆门完全有可能打造国内第一个通航

5A级景区。既可以依托大都市,又可以依托景区,还可以自行组建通航旅游小镇,建设成爱飞客综合体,让航空走进生活,打造真正的生活型小镇。小镇将以通航为核心,以旅游为抓手,以地域资源为特色,打造以飞行旅游聚人气,航空服务聚财气,新城宜居聚地气的融合式发展。

2016年初,巅峰智业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紧抓通用航空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通用航空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有利时机,在通用航空产业及旅游、地产、建筑、金融、文化、交通有关延伸产业项目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全国爱飞客航空综合体项目,打造“中国通用航空飞行网络”、“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平台”。 巅峰智业爱飞客综合体规划项目团队出席论坛及大会,感受飞行魅力,未来,将通过科学规划,将爱飞客综合体打造成为真正的航空生活旅游小镇,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生活的多元业态的综合体。

(本文源自巅峰智业,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特色小镇规划经验,拥有多项石油小镇等主题小镇、特色小镇案例,并拥有多年的特色小镇景区运管经验。

上一篇: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体会下一篇:廉政文化宣传标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