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心态

2022-11-27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作为时代骄子, 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战胜了同龄人的挑战, 跨入大学殿堂, 成为了他人与社会羡慕的对象。按理说他们应该为自己通过艰苦奋斗才得来的大学生活感到珍惜、骄傲和自豪, 但据有关部门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 8.6%的学生认为在他们人生历程中感到最充实、最幸福的阶段不是现在的大学生活, 却是过去的中学, 甚至小学生活, 面对大学生活持肯定态度者只占2 1.4%;此外, 他们对所在系、专业和学习生活感到满意者只占有3.6%, 比较满意者占6 8.3%, 不满意者占2 8.1%;更出乎意料的是, 尽管只上到大学二年级, 但他们对“假如现在允许毕业, 你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选择“立即报名”者达21.3%, 犹豫不决者占23%。进一步调查发现, 导致大学生这种心态的原因, 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 更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下面我想就目前影响大学生的心态因素浅析如下。

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价值观念的转变制约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使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而新的价值观又尚未确立, 尤其市场经济所规定的交换行为、利益驱动, 容易是人们屈从于外在物质的制约, 使人只在实在主义、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层面上思考问题, 寻求人生答案, 而忽视内在的精神因素。这种观念自然也辐射到大学校园,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调查, 在让学生选择“你所崇拜与向往的人是……”时, 选择“富豪、企业家”者高达50%, 选择“政界官员”者占35.3%, 而选择“专家、教授”者仅占1 4.7%;大学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 而学生却不向往专家、教授, 这足以说明他们生活在价值观念的冲突之中, 这也难怪他们很难在大学生活中找到充实与幸福的感觉。

2 高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态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育结构本身的影响。

按照现行教学计划, 在大学一、二年级基本都开设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而大部分专业课都放在大三, 甚至个别专业都集中在大四阶段。如果缺乏有意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教育, 那么, 在大学一、二年级, 学生就难以形成明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目标也就无法确立。没有目标的学习生活自然会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空虚观和彷徨感。

(2)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也是制约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目前, 高校管理基本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而教师上课也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者对于当代渴求主动、参与、竞争和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来说, 实在是一种可悲、可怜的事情。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也有明确的体现。例如, 在“一周之内你感到最难过的……”这一问题中, 回答“上课时间”者达45.6%, 认为“自习时间”和“双休日时间”者分别占12.8%和31.2%, 前者说明学生厌倦上课, 后者说明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自我培养能力。可见学生内心愿望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矛盾也会影响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3 是大学生自身心理矛盾与冲突也是制约其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

这里所讲矛盾冲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普遍体现在他们的恋爱观和交际观。例如, 对于谈恋爱问题68%的人视其为“正常现象”, 只有29.6%的学生认为大学谈恋爱“为时过早”。大部分学生这种恋爱观为涉足爱河者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进一步调查发现, 视恋爱为“正常现象”者实际上也并非正常。在回答“为什么谈恋爱”时, 只有8%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寻求终生伴侣”;而4 3%的学生则认为是“暂谈一个, 消除寂寞”。至于盲目恋爱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则无人问津。心理不成熟的另一标志是自我认知水平较低, 人际适应状况不良, 据调查显示, “能明确说出自己优缺点”者只占56%, 而44%的学生自我认知处于模糊状态。这种特征也明显表现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上, 从人际关系 (如利他心理、交知心朋友、一起共事等) 综合调查指标看:人际适应良好的学生只占3 2.6%, 大部分学生在同班同学中知心朋友较少, 有了心里话宁愿写信向中学同学倾诉, 也不愿向现在的同学讲, 这表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环境, 其思想与情感尚未完全纳入班集体的轨道。

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上。

这种冲突表现在学习上, 往往使他们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即一方面羡慕成绩好的同学, 另一方面又不愿脚踏实地、发奋努力。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上自己的奋斗目标很明确”者占6 5.8%, “不太明确”者占3 3.2%, “不明确”者占1.6%;另外还显示对于“自己总是力争考一流成绩, 拿到奖学金”这一问题, 答“是”者占5 6.7%, 答“不是”者占1 7.5%, 答“无所谓”者占25.8%;从以上关于大学生学习目标与愿望砝码的调查显示出的特征表明大部分同学有学习目标, 但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显出差距。他们一边想成为“富豪”、“企业家”或“政界官员”, 但另一边又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还有一项调查也表明, 学生能自主调节或学习者仅占45%, 而不能自主调节或学习、锻炼、生活起居无规律、无保证者却达5 5%。难怪有些学生自我嘲讽说自己是“理想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

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心态, 他们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要求, 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阐述和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心态,影响因素

上一篇:互联网视域下共享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下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