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

2024-05-08

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共6篇)

篇1: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

心态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或环境的看法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时,我们看到的多是乐观的、进步的、向上的、而在消极的心态下,看到的尽是悲观的、失望的、灰暗的一面。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若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消极的学习心态会让学生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的培养。

1激发兴趣,培养愉快的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慧的源泉。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愉快之中。

首先,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充分利用课堂前五分钟进行热身活动,唱一首歌曲,渲染气氛,讲一则幽默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能够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采用值日生汇报的形式报告近日班内、校内新闻,不仅是对过去知识的巩固,还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用民主、协商的语气,和学生一道制定出本课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课堂的重难点,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其次,引领学生由课堂走进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课本知识后,应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实用性原则。

另外,课堂教学中,机智幽默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直观的教具、有声材料的利用等都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的作用,使其精神振奋,让他们渐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营造和谐氛围,调出轻松心态

疏松的土质利于植物生长,宽松的环境能让心灵健康飞翔。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在轻松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会变得敏捷,知识吸收的快,学习的效率就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使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心情放松:

2.1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让他们去想象。

通过思维、想象,使学习变的有趣,通过正面引导,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课堂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2.2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每当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不要忙于下结论,也不要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思考、推理、求证。

2.3给学生平等,使思想不受禁锢。

教学是一个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左右着课堂的氛围。作为教师,要同学生平等相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不理想者不受歧视;对犯错误的学生因人、因时、因地纠错;接触学生思想上的顾虑。只有这样,课堂上的学生才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有理有据地分析、解决问题。平等对待学生,使他们的思想不再禁锢,课堂气氛不再压抑,思维得以激活,身心得到舒展。

2.4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变课堂为吸收知识的乐园。

成长无法代替,学习必须主动。课堂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明晰目标、理解教材、归纳小结;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自主交流感受、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你会发现知识能在学生们的争辩和讨论中掌握,课堂就是他们吸取知识的乐园。

3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态

古人去,“自卑者惘,自信者强。”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的树立需要他人的激励,更要靠不断的自我肯定。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最美好的东西,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这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感觉,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再者,要及时鼓励,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学生最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期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鼓励,能增强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减少失败后的灰心。自信心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来自对自身的肯定,老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都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教师要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置于发现、探索、研究的情景中,展示自我探索的结果;让他们及时获得肯定与赞誉;使其产生成就感,不断强化“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学习心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引领人们步入成功的殿堂。

4明确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人以努力进去的勇气,激励人们不断发挥最大的潜能。如何使学生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我的做法是:

4.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目标。同时,帮助学生指定出通向远大目标的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如学年、学期、每月、每周个人发展目标。有了目标,就像前进的路上有了标杆,航线上看到了灯塔,它能引导并督促学生向着目标迈进。

4.2教师自身学业上永无止境的进取,也能感化学生,让他们萌发和产生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的思想。

4.3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它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在群体中的坐标,促进他们在对照中正确评价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增强进取心,激发更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自信,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诚然,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教师产生要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工作积极,情绪乐观。另外,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培养最佳心态是为了发挥学生最大潜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要杜绝那种片面为培养心态而耍弄的各种花样。教师只有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调控和避免消极的学习心态,才能给教学带来实效。有了最佳学习心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取得自信,在自信中取得进取。

篇2: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

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

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要让孩子树立终身的学习的理念。教育他们要适应未来社会和发展需要,现在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校里,教师要把关爱、微笑、鼓励、理解、宽容带进课堂。每天给学生一次鼓励,他会天天有一个“起点”,善待每一个学生,消除他们的畏惧感受,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情趣的话语,精心策划,创设教学活动,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诱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学习动机。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睦的家庭,关爱孩子学习的家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反之,家庭环境不好,父母整天吵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没有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怎能进入最佳的学习心态呢?

指导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心态不佳,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让他们进入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还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让他们学会科学用脑;学会如何专心听讲;学会如何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等等。数学中,画一画,图形结合,算一算,折一折,猜测,推理、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

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心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 更重要的是情感、能力、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心态是随着有趣的数学活动而产生和培养的。那么,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呢? 本人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 不断探索、总结和归纳, 得到了以下几点有效的方式, 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帮助大家。

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最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体验到轻松学习数学的乐趣

众所周知, 数学知识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学科知识, 数学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强大的分析能力才能够学的更加轻松和出色。而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项研究结果———人只有在最放松、最轻松的时候, 大脑皮层才能够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 确保脑神经细胞能够准确的传递信息,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这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就能够快速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分析知识、组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迅速的获取知识, 并且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且这样快速的学习方式和效率也会给学生带来十分轻松的感觉。也会彻底地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感。

1. 教师要大胆进行情感投资, 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无论何时,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爱。学习和教学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沟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 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和意志, 影响着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挥, 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 教师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不但确保师生之间能够融洽和谐的相处, 而且要让学生信任教师, 爱戴教师, 能够把数学教师看作是自己的朋友, 愿意把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告诉教师, 这样教师就会全面了解学生, 准确的掌握学生心目中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来采取教学措施。并且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内心的期望,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上您这位数学教师, 这样在师生情感上就会让学生觉得轻松, 在这位教师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就会拥有轻松的学习情感, 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帮助学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多提问学生, 而且问题不要过于简单, 也不要过于复杂, 这样学生既能够轻松地解答问题, 又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快感。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例如开设数学角, 成立数学兴趣小组, 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开拓数学视野, 让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 让学生自己能够看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从而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

2. 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困难, 共同享受学生取得的成就。古人云:“师,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引导或是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的道路, 指引学生寻找正确的阶梯道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要性, 才能够更加爱戴教师、信任教师和敬佩教师。同时, 当学生一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点滴的进步,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共同的庆祝和欢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的信任教师, 喜爱教师, 从而更加放松自己的学习心态, 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感

愉悦感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表现, 是指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倾向。这种愉悦感能够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心态, 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学生一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愉悦感, 就会拥有十足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从而让自己的数学思维快速的运转起来, 灵活的分析起来, 从而确保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高效性。正是因为学习的愉悦感有如此好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愉悦感。

组织学生各抒己见, 展开激烈的讨论。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课堂中教师不停的讲解, 学生坐在座位上就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听, 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 容易分散注意力。现在我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自主性的获取知识。确保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扬自己的个性, 表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为此,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友好的讨论和竞争, 在数学问题上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从而也使得数学课堂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从而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积极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严谨性, 一个小小数字之差就会导致最后结论的错误性,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即对知识拥有认真的严谨的求学知识, 对数学学习要有最求科学性的情感, 在学习和运用中一定要一丝不苟。在数学课堂中只有学生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才能够确保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才能够确保学生最佳学习心态的维持和长久。为此, 教师在讲课或是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自己先要做出严谨的表率, 在公式的推到和运用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细节, 让学生体会到严谨作风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四、为学生创设成功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如果学生付出努力之后总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 就会失去原有的动力和兴趣。因此,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成功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付出努力和辛苦之后的成功收获。这样学生就会拥有数学学习的内动力, 有强大学习精神和动力, 确保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最佳的学习状态。

篇4:政治教学如何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逃学。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

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教师的漠视,导致学生丧失发掘自身潜能的积极心态;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

惜时高效的时间效益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其实已经听懂了,可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讲,甚至拖堂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等。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而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这一做法本身说明教师并未能重视时间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头脑,树立时间效益观,走“内部挖潜”的内涵发展之路,这对养成学生的积极心态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激情取信。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于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为自己充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情满怀地授课,用丰富的智慧和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启发学生。让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注意理论论证的逻辑性、实例分析的透彻性。

激趣搞活。利用直观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考虑到学生受年龄限制,对党的知识了解比较少,如果直接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会有空洞虚假的感觉,教学效果就差。于是,在讲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1998年夏天,长江大堤军民抗洪抢险,战胜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录像,录像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前线的镜头;有共产党人不顾小家顾大家,忘我冲锋在前的动人场面,看完录像,毋需教师多言,学生就能体会到党的光荣与伟大,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时,使用“开窗户”与“安纱窗”的比喻。“开窗户”可以使新鲜空气进屋来,但蚊虫、苍蝇也会随之进来,这时“安纱窗”就能挡住害虫入侵,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目的。因此,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原理。

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人在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的教育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劳动成果,注意勤俭节约”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参观”被丢弃的剩饭剩菜,促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注意勤俭节约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地位,从而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情取信、引趣搞活与创新设计是统一的。在课堂

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履行好“导”的职能。

个性化教学艺术是重要方式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在讲授“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时,可以把歌词和广告语有机结合起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水依旧,人依旧”,可回归前与回归后,“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样讲解,教师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到课时“短”了,无疑起到了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作用。

设置疑问,激发思维。要使教学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第一,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也不准张口就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到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篇5: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

--在省委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8年9月9日,根据录音整理)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王明方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最首要的是以人心为本。因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以符合满足人民群众的心意、心愿、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那么,我们关心爱护干部,教育培训干部,也要注意从心开始。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心态决定状态‛。所以,我借这个机会,结合自己对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对金山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建设一系列论述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工作实践和观察思考,着重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想法,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

去年底以来,省委明确提出,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加快崛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诸多方面,还受到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复杂的政治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主导性作用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经常、最复杂的,是干部的心态。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成员的心态归根结底决定于社会生态的状况,但是对社会生态又具有重要的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心态与政治生态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和心态建设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总体上看,我省政治生态是好的,全省广大干部的心态也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并且在不断优化中,这是我们近年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省上下心齐气顺的根本原因和集中体现,这一点必须十分清楚和充分肯定。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们的政治生态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与一些党员干部的心态不佳有关。所以,我们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干部心态的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历史。注重个人修养,讲求内心调适,崇尚人格完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注重‚修身养性‛,把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修身的根本途径在于端正内心,正如《大学〃礼记》所说:‚所谓修身在其心者‛。明代吕坤《呻吟语》对保持良好心态作了具体阐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要求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并把保持良好心态作为对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要求。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积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提倡共产党人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并以此为世界上‚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江泽民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实质上讲的就是保持良好心态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2007年3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起草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对十七大报告主题进行阐述时强调:心态决定状态,最要紧的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党的历代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率先垂范,为我们加强修养、保持良好心态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榜样。

心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思想、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个人能力基础上,心态决定命运,状态决定人生。对领导干部而言,心态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外在形象、作为空间、事业发展、进步前途,而且还因其在组织中位臵的重要,透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和他人,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氛围,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态。

影响心态的因素十分复杂,深入分析人们的心路历程,心态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周边的环境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干部的观念和心态带来强烈而明显的影响。第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态在思想上根源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经常性反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类型的心态。第三是心理基础。世界观作用于心态,首先要形成一定的心理基础,通过一定的心理基础,影响和支配生动鲜活的心理状态。党员干部保持良好心态,其心理基础应主要具有如下的结构:一是坚信的心。就是心中有正确的信念,坚信党的科学理论,坚信国家的发展道路,坚信党,坚信人民。二是乐观的心。这种乐观应该包括以博大爱心为乐、以竭诚为民为乐、以明理改过为乐三个方面的内涵。三是感激的心。就是总是心存感激,感激组织的培养、感激群众的支持、感激同事的帮助,包括感激与自己意见不同、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这后一种感激也很重要,因其促使自己冷静、沉思,使自己思想更深刻、行为更严谨,使自己更加成熟。四是年青的心。就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懈探索、富有生机、充满激情的心。

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之上,随着客观情况的触动,就形成了人们经常性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左右和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作风状态、工作状态、事业状态、人生状态。这大致上就是心态形成和作用的机理。心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个人处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随着个人世界观和心理基础的变化,心态也处于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之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进而始终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热情友善、奋发向上的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不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境界,而且是一种人生的能力和智慧,也是事业发展、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直接心理动因。客观世界错综复杂,人生之路亦不平坦,可以说心态就是生命,就是人生,就是工作,就是现实。真可谓人生旅途风风雨雨多少事,最难莫过把控心态每一时。所以,我们千万要重视,要注意自己健全心态的养成。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怎样才能保持健全、良好的心态呢?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对待学习

学习是一个人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性、营养性、经常性的‚工序‛。对于学习,党员干部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应该树立和坚持怎样的观点呢?我认为其主要应是:

第一,勤奋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内修身、外创业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发展进步,从基础上说,就是取决于是否肯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迷于学习。面对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勤学、广学,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履好职、尽好责,担当好崇高使命。如果懒于学习,放松学习,就会知不抵任、识不符职,就会思想落伍、精神滑坡、能力退化,就会失去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就会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累赘。

第二,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特别要重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通过深入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不断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切实做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表率、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表率。

第三,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关键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将科学理论、丰富知识内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坚强党性和高尚人格,内化为自己善知善行的智慧本领,外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外化为服务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业绩。不能学归学、干归干,用学习装点门面。

第四,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群众路线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党员干部,尤其要重视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买践学习。第五,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领导干部一定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排除干扰,专心学习。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将学习作为工作方式、修养途径、人生境界、乐生手段,长期坚持,苦学不怠。

第六,学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党员干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正确对待组织

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良好心态,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体现着个人与组织关系的辩证统一。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得民心、有今天,是因为有广大党员、干部与党同心同德、高度统一,与民同甘共苦、血肉相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不懈开创才实现的。同时,也正是有了党的组织才有我们的今天,只有在党的组织中,党员个人的聪明才智与个性潜能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只有在党的组织中才可能实现党员个人的价值。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是党培养了我们,给了我们今天,没有党的组织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果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我们的今天也就失去了。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组织必须要有忠诚的心态、服从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维护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是有党性、有境界的表现。正确对待组织,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对待组织的决策部署。对于组织的决策部署,最重要的是要从大局的高度认真理解、主动宣传、坚决贯彻、积极维护,这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忠诚于组织的集中表现。要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将组织的决策部署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对组织的决策部署如有不同意见要按正常渠道反映,切不可散布不满情绪、评头品足、消极应付,否则极易伤害组织的权威,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也损伤自己的形象,必将影响工作推进和事业发展。此外,要精心维护组织形象、地区形象。组织形象就是组织的号召力,地区形象就是地区的发展力,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维护的责任和义务,绝不能为了图一己之利,泄一己私愤,随意妄为,我行我素,给组织和地方抹黑,否则不仅损害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发展,也是自毁干部个人的形象。

第二,正确对待组织的人事任用。人事任用是党组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人事任用与干部心态高度相关,作为党的组织一定要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我省各级党组织对组织人事工作一贯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组 织的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现在对一个干部的任用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对提拔任用的,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前公示、试用期等一系列规范严格的程序;对调整任用的,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进行反复的酝酿;所有干部的任用都要经过集体研究,有的还要经过票决。目前正在进行的公推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围绕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度,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增加了公开推荐的环节,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担任面试评委或旁听,研究决定环节实行差额票决等。按照十七大的部署,省委在进一步谋划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干部人事任用工作。最近省委组织部对学习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在两市和九个省直单位的民主测评中,认为学习贯彻执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好‛和‚较好‛的,达到91.8%,认为差的仅2.4%。

实践证明,对我们的干部工作,广大干部群众总体上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干部群众还不够满意。存在这种情况,有我们工作的某些环节还不尽完善的原因,也有个人看问题角度的局限性和心态上不够佳的原因。因为这里是说正确对待组织的人事任用,所以下面只分析后一种情况。

现实中,有的同志对组织的人事安排有时感到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人看事的视角不一样,感受往往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常常不同。看一个人是有多种视角和情况的,我这里归纳五种视角、两种时态。五种视角是:俯看,就是上级看下级的视角;平观,平级之间观察的视角;仰视,下级看上级的视角;远望,远距离观察的视角,如基层群众的观察;近睹,身边同志观察的视角。这五个视角,每个视角看到一种或几种情况,由于角度不同,确实会出现看法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两种时态,即短时接触和长期相处。短时接触的印象、长期相处的认识,情况也容易出现不同。所以任何一个不全面观察的结果,都难免有局限性,都难以反映所观察对象的全面真实情况。当然,作为组织部门切不能忽视个别的重要情况。一定要把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占有全息,全息方能知人。只有全方位扫描方能获得全息,实现对干部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种全方位扫描,就是组织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规定,以严格的程序、标准考察干部,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干部。在全面考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综合分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对干部不能求全责备,但一定要知道一个干部的突出强项是什么,把握住他的大优点,知道一个干部的突出弱项是什么,把握住他的大缺欠,这样才能看清这个干部的基本点、主导面,才能判断准这个干部怎样使用。这样全方位扫描、综合分析,方能把一个干部看得全面准确。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单一视角观察的结果,以个人了解掌握的有限情况,来评判衡量组织的人事任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完全对称还难以做到,信息不对称,判断难相同。

还有少数同志对组织的人事安排不满意,意见大,主要源于个人心态不佳。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心里有委屈的情绪;或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总是想着提拔,内心浮躁不安;或者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愿望不能达成,就心生牢骚怨言。带着这样的心态看组织人事工作,就很难做到客观冷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也必然导致自己心态更为不佳。所以,我们强调以平常的心态正确看待干部任用是很必要的。应该充分看到,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组织的干部人事工作有着越来越严格的制度和程序的保证,任何个人想随意插手、干预是很难实现的。同时也要看到,组织人事安排,除了对干部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以外,还要统筹全局的情况,综合考虑工作的需要、班子结构如何做到优势互补等多重因素。更要看到,干部工作说到底是为党的事业发展服务的,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事业的需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对组织人事工作一定要多从大局上思考,一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正面解读和宣传,一定要摆脱个人杂念和认识局限的影响,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不乱加猜测、滥发议论。对干部工作的随意推测、以讹传讹,不仅干扰自己心态,影响自己上进,更易歪曲正确的用人导向,误导一些干部,伤害群众感情,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损害组织和干部队伍形象,这是不良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家务必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的危害,保持高度的警觉。

我们务必十分清醒地看到,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明确要求和重要考验。人事任用的失信最易打击干部的上进心,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松懈干部的意志、动摇干部的信念。所以各级党组织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和 使用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干部工作不厌细。要千方百计提高干部考察质量,全面、准确、客观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尽最大努力避免考察失真。要十分周密妥当地对待每一项人事安排,切切防止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片。如何保证正确用人导向的落实?归根结底还要靠制度、靠机制,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可以说每一名干部,广大的党员群众,都是干部工作的参与者、当事人,都拥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一丝不苟地严格贯彻干部工作的制度、程序、规范,同时,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在干部工作中,大力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形成方方面面的共识,由此把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更好地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

第三,要有严格的纪律观念。正确对待组织还突出地表现在严格遵守纪律上。领导干部在组织中扮演着纪律的遵守者和纪律的执行者双重角色,首先应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纪律,是对组织成员无声的命令,是对组织纪律最有力的执行,也是对组织权威最有力的维护。相反,个别领导自律不严,往往成为纪律涣散、组织松懈的根源。第四,要有清醒的民主集中制意识。党员干部心里要有清醒牢固的民主集中制意识,在行动上要自觉遵循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大制度、大规则。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几百万基层组织的大党靠什么组织起来?靠的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工作制度,是贯穿于、渗透于所有组织和所有工作的根本规则,也是规范个人与组织关系的根本规则,因而也是党的根本组织纪律。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组织,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要按程序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又要按原则自觉维护集中统一,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集体的决定。要在集体领导下,努力进取,尽职尽责,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防止各自为政、自由主义。每个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这样的局面里每个人也都较易具有良好的心态。

三、正确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立场问题,也是能否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的总根源、总开关。对此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一定要把群众真正挂在心上。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是以服务群众为天职、为根本、为存在前提的。也可以说我们是以服务群众为生的、为职业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就植根于服务群众的进程中,取决于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成绩。我们服务群众的职责履行得越好、工作越出色、贡献越突出,我们就越能得到组织的信任,越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人生之路、发展进步,就会越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心情就可保持愉悦宁静,心态就可保持平和向上。即便生活有其他不顺,内心也会得到欣慰。如果真正达到了服务群众的欣慰感主导我们心态的时候,那就是达到较高的境界,就是找到了雷锋说的那样的感受:‚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正如孔繁森所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反之,作为党的干部,如果本末倒臵、主仆颠倒、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地对待群众,常常把自己臵于群众之上,不能在服务群众中尽心尽力,不仅工作受影响,而且也等于是荒废才华,黯淡人生,自己心里也难免长存苦涩,心态就会陷入烦闷消沉,幸福感也就大打折扣。所以,既然我们走上了公务员之路,成为党的干部,我们对群众就要满怀深情,尽力报效,这才是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的根本之路,是我们事业的成就之路、人生的幸福之路。

第二,既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不懂得尊重群众,不善于依靠群众,再有本事的领导都将一事无成。我们的智慧集中于群众、力量来自于群众,广大群众每日每时都在改造世界、创造历史,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教育引导群众。群众是需要教育、引导、帮助和组织的,群众的意见往往是分散的、有差异的,有时也有守旧的,对党的政策、对我们的主张也有一时不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要不烦、不躁、不怨,保持平和的心气、不拔的韧劲,教育引导,统一认识。善于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将党的正确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不搞强迫命令,又不当群众的尾巴,这是有大本事,也是有良好心态的表现。

第三,要真诚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诚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意见有地方表达、利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维护。作为党的干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感受不到群众的苦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自以为是,不去倾听或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其后果将是可怕的。不能让群众把话憋在心里,憋久了就会转化成怨气,问题久拖不决就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物质条件的改善,群众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群众需求层次提高,利益诉求不仅不会减少、往往还会增加,这就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社会矛盾的倍增性。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下决心不断地完善群众意见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让群众的意见成为我们决策的依据、行动的向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提高群众民主素质,落实群众民主权利,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并在其中保持我们真诚、平和、坚韧的心态。第四,要在深入群众中陶冶情操、平衡心态。我们一定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这也会吸取无尽的营养。特别是当遇到个人问题想不开的时候,就去找群众特别是那些困难的群众,看看他们的生活和劳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就没有丢不掉的包袱、受不了的委屈、解不开的疙瘩。有些人总是想不通,总是觉得这不顺心、那不遂意,关键还是心里想自己多了、装群众少了。党的干部对群众一定要有真感情,这种真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之情,而是骨肉之情、鱼水之情,周恩来同志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邓小平同志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如果我们对群众有了这种公仆情怀、赤子情怀,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更加纯净、更加宽阔,就能始终保持心态的平和宁静、奋发向上,就能与群众骨肉相连、心心相印,为群众鞠躬尽瘁、尽心尽职。广大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重、条件差、待遇低,付出的艰辛多。组织上对他们要充分理解、格外关心、倍加支持。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与广大群众心相连,情相系,建立起甘苦与共的血肉联系,千方百计 10 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这样才能从工作的劳苦中获得群众拥护的快乐,才有不竭的奋斗动力,才能创造富有价值的人生。

四、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一个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有些同志心态浮躁,好发牢骚,干劲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把个人名利看重了,对自己估计得过高了,这样对自己、对事业都无益处。从实际情况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高估计自己,是良好心态最主要、最经常的干扰因素。可以说,过高估计不解决,个人心态无宁日。所以一定要下功夫努力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真正开启自觉人生的起点,对一个人的修养、事业、人生都至关重要。在希腊中部帕尔那索斯山上的德尔斐有座历史很久远的阿波罗神庙,现在门楣上还可看见当年留下的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吧!‛数千年来,穿越时空,一直给人以理性的昭示和警醒。相传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希腊最富智慧的人,人们尊他为‚众师之师‛,他就极为赞颂‚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一箴言,认为它蕴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还将它引为自己的座右铭。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同类内容的警句,也已成为世代格言。说来也巧,苏格拉底和老子、孔子基本上是同时代人,苏格拉底比孔子晚出生82年。毛泽东同志也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古代哲人和我们党的领袖都特别注重、强调认识自己?我以为,第一,认识自己是自觉人生的起点,也是修养的起点;第二,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第三,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找准位臵,负起责任,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第四,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知己最难。认识自己是件复杂的事情,不仅有艰难性,甚至有痛苦性。一个人有多重自我:一是公开的自我,就是工作中的自我、生活中的自我、交往中的自我。这个自我自己知道,大家也都知道。二是背后的自我,背后的自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非常坦诚的朋友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但你难以全部 知道。我们认识自己,往往就在这个自我上出现偏差,别人背后怎么看的,跟自己感觉的、跟自己当面听到的常常不一样。三是内部的自我,内部的自我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家人知道,身边的人知道,当然有关部门也会知道一些。四是潜在的自我,潜在的自我自己不太清楚,别人也不易搞清楚,所以组织部门考察干部强调要注意考察干部的潜质,不能简单地用过去他干过什么来说明他今后只能干什么。五是主观的自我,就是内心世界的自我,包括自己的理想、信念、动机、目的、知识、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己的努力等等。六是客观的自我,就是事实上发挥的作用,所做的事情,取得的成效,于群众、于社会、于历史的贡献。主观的自我与客观的自我总是有差异的。

可见认识自我是多么不容易。杨绛先生去年在她九十六岁高龄所著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颇有感触地谈到:‚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象侦探侦察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这是老人家历经九十六载人生的深邃洞悉。要正确认识自我,真是要痛下苦心啊!作为党的干部,正确地认识自我,必须真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组织的意见;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特别要看清楚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千万不要把个别人当面的恭维和奉承当作全部的评价;千万不能盲目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千万不能轻言自己怎样强,应该怎样提拔重用。这种状况,如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一定要警之、戒之。

要做到正确对待自己,在坚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还必须善于把握自己。我想,将前述阿波罗神庙上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吧!‛作为上联,把‚人啊,把握你自己吧!‛作为下联,将‚灿烂心态‛作为横批是颇有意义的。可谓,漫漫人生何妥为,真谛就在把握中。一是在政治上把握好。就是立场要坚定,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大是大非不糊涂,大风大浪不摇摆。一名党员干部,对自己政治上的把握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把握,政治上一旦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事业,而且自毁前程。所以一定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判断是非,眼睛里、脑子里都要装上政治的标尺,任何时候头脑都要十分清醒。在重大事件的面前,在重大灾害袭来的紧要关头,在重要人事变动和组织换届的时候,都是考验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把握好。二是在思想上把握好。就是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支持新事物,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努力使自己的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保持思想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永不停滞。

三是在名位上把握好。就是一定不能看重名位,不能妄为名位。名位这东西,如不能妥为把握,最能折磨人的精神、损耗人的心智,让人六神无主、心力憔悴。千万不能‚官‛迷心窍,那样会‚官‛令智昏,做出蠢事,甚至会酿成悲剧。妥为名位,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时刻:一是出现晋级机会时,要顺其自然,别思之过分,坐卧不宁,言行失当。二是得到提拔或重用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决不能沾沾自喜,自傲自负。三是在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时候,要防止心浮气躁、得过且过、放松要求。这一条尤其要把握好。职务愈往上,位臵愈少,资源愈稀缺。任职时间长,说明提拔得早,甚至是越过了许多资历长的同志,这就更要感谢组织、感谢同志。也不能机遇一而再、再而三地总是落在一个人的头上。一定要想得开、把得住,保持住良好心态,保持住向上状态。四是在超过提拔年龄限或接近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防止心态失落、萎靡不振,做到珍惜在岗位上的宝贵时间,为年轻同志作好表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四是在情绪上把握好。就是要努力做到保持平和宁静与积极主动相统一,这是一个干部比较理想的心态和状态。当干部要求进步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这种进取的愿望转化成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提高境界、干好工作的动力,把自己的岗位作为奉献的平台,追求的事业,立身的职业,安下心,埋住头,立足于、专注于现在的岗位,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做强,把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出成绩,才能真正有进步。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快,浮躁的东西比较多,诱惑比较多,人们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要注意调整好自己,保持平和宁静、处之泰然、充满激情、奋发进取的心态,否则,干事就沉不下去,学习就钻不进去,思考也深不进去,灵感难以产生,创造难以实现,工作也难以大进。《管子〃内业》一书中有句话,‚静则得之、躁则失之‛。意思是说,宁静方能得道,急躁、浮躁、焦躁就会失其道。可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宁心静气、心平气和的状态,是认识规律、探索创新、开拓进取的重要心理基础。要切防出现有所进取又躁动不安的心态和状态。有的同志干事挺积极,但内心时常为名位躁动不安,宁不下心,安不住神,这必然要分散精力,损耗智慧,折磨自己。修身之本在于安心,不安心、不凝神,就难以修身,这是古人的人生智慧,也是我们加强修养的基本要领。

五是在言论上把握好。就是要言之以理、言之以情、言之以实、言之以当。言为心声,言论是心态最经常、最生动的表现。党的干部每一句话,不仅反映个人的心态、代表个人的观点,而且都渗透着职务的影响。因为你是领导,别人特别在意你的言论,你就要格外注意。要努力透过平和诚恳的言谈,给人以温暖,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春雨润物般积极正面的引导。有些时候,领导干部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不仅会伤害组织的形象,挫伤同志的信心,疏远同志的感情,影响班子的和谐,贻误工作的推进,也有损自己的身份,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

六是在行为上把握好。就是不论大事小情,都要行不失身份,为不损品格。党的干部慎于行,不仅要清醒地把握好自己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处处体现出领导者应有的表率意识、规范意识、自律意识,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作风素养和人生态度;而且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当面背后一个样,明里暗里一个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一身正气,坦坦荡荡。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作聪明,不拘小节,被群众抓住了尾巴,再来消除影响,是十分艰难的。当年大庆人的‚三老四严‛精神,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我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值得大力提倡。良好的心态和妥帖、上进的行为是互动的。埋头干事走正道,各方信任威望高,工作推进多顺畅,自感欣慰心情好。

五、正确对待同志

对待同志,贵在真诚友善。待人一定要以诚为本,以善为本。同志关系的和谐是良好心理状态和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心理状态不佳,政治生态不和谐,也经常表现为同志之间不和谐。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同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政治生态的优化,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也有利于干部个人的心情舒畅和健康成长。正确对待同志,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真诚相处。对待同志要真正关心、真心维护。当面说不足是可贵的,背后说长处是可贵的,默默给予支持维护更是可贵的,施善不图报是人生的高尚境界。对同志一定要诚恳相待,不吹嘘、不炫耀、不忽悠、不设套,切勿遇事总是把人往坏处想。要善于换位思考,多体察别人的难处,像兄长般、亲人般真心实意对待同志。同志失意的时候,要积极地帮助调整心态、理顺情绪、振奋精神,而不是为讨好说些埋怨组织、指责别人的话,看似为之抱不平,其实反而加重了其思想负担和不良情绪,只会使之更加消沉。同志进步应由衷高兴,如果同志确实优秀,对组织要积极反映,对本人要开导鼓励;如果不该提拔重用、本人有想法的,要认真劝导帮助,不能讨好应付,上推下卸。切忌当面说应如何如何重用提拔,实际不向组织反映建议;切忌当面说好话,背后放谗言;切忌有好处揽给自己,有麻烦推给他人;切忌为讨好无端表白自己,不惜出卖别人。要努力承担责任,挺身保护同志。《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志间的志同道合,亲密友善,不等于所有意见都完全相同,有不同想法要坦诚相见,认真切磋,求同存异,相互维护,而绝不能表面凡事皆同,内心有话不讲,实则并不真心支持。怎样才能对人真诚?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的品格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无真诚的智慧是险恶的。

二要善于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是现代人的必备品格,更何况党的干部。我们党正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如果一名党的干部,不能与同志和谐共处,不能在班子中和谐相处,那就不能称之为称职干部。我们安徽要加快崛起,更需和谐。

同志之间合作共事,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善于沟通。尊重令人亲切,拉近心理,增进友爱,温暖人心,切不可忽视尊重人。沟通是增进理解、减少摩擦、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加深友谊的重要途径,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但切不可小视。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人们之间70%的隔阂是由于误解引起的。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观点,认为管理者70%的精力要用于沟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协调、谈心、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一定要继承好、运用好。在这方面,我们工作的空间还很大很大,同事之间多沟通、多勉励、多切磋,可以出和谐,出友谊,出力量,出畅快。

三要宽宏包容。宽宏包容是一种大境界、大功夫。要准确把握‚容‛和‚忍‛,‚容‛是接纳对方,‚忍‛己。‚容‛越多越好,‚忍‛ 越少越好。宽宏包容绝不是简单的忍耐。如果忍多容少,忍气吞声,实际上心里容不下,咬牙克制自己、压抑自己,忍得寝食难安、怨恨交织,不仅不利于同志间关系的和谐,也有伤自己身心。宽宏包容也不是不要忍,是要以广阔的心理空间,缓和忍的程度,化解忍的状态,缩短忍的时间。要注意靠定力,把‚刀枪剑戟‛整理搁臵一边,容纳下来留待理顺、消解,以尽快实现内心平和。若不能整理搁臵,‚刀枪剑戟‛在腹中要刺破肚皮的,要折磨得疲痛不堪的。我主张宽宏包容有四层涵义:第一层是博大爱心,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广博的爱心,就会宽容、平和、善良、大度,就能够包容巨量。第二层是容让宽谅,能够容人、容言、容事、容错,以体己之心体人,不仅容得下别人的才能,更要宽厚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失误。有时候原谅比责备更有效用。第三层是帮助完善,宽宏包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同志有缺点,要出于对同志真正的关心和负责,坦诚地指出,真心实意地帮助改正和完善,而不是袖手旁观看笑话。第四层是学其所长,要多看到同志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真心诚意地向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宽宏包容是一种气度和胸怀,一定要下功夫修炼、修养。可以包容多少人,方能领导多少人。千万不能搞小圈子,搞小圈子的人说明他的能力只够领导小圈子里的人。亲近少数人,失去多数人,真是坑害人,确实伤害组织,影响事业,孤立自己。

正确对待同志,要特别注意警惕防止几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心态:一是严防绕圈耍滑,二是严防作对较劲,三是严防嫉贤妒能,四是严防歪曲贬损,五是严防幸灾乐祸,六是严防落井下石。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是队伍团结和谐的腐蚀剂,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干扰素,一定要坚决防范和清除。

六、正确对待权力

正确对待权力,最重要的是时刻牢记权从何来、权为谁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负有崇高责任、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强化对权力的敬畏感,对权力一定要深怀敬重之心,慎畏之心。

第一,敬重人民就必须敬重我们手中的权力。权力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的权力是神圣的,敬重人民就必须敬重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什么权力源于人民,毛泽东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首先 在于人民群众既是共产党打天下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依靠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共产党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就不能执政掌权;其次在于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代表人民群众执政掌权。‛切勿将权力看作个人奋斗的结果,当作个人风光的资本和谋取私利的手段。

第二,敬重党的执政权力就必须敬重我们手中的权力。任何岗位的权力都是党的执政权力的一部分。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加不易。对于我们党得之不易而且需要不断巩固的执政权力,我们务必要倍加敬重、倍加珍惜。

第三,敬重党的执政使命就必须敬重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往大处说,承载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创建人类最美好社会制度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神圣使命;往具体说,包涵着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好组织交给任务的责任,包涵着服务好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责任。对于承载着如此神圣使命和巨大责任的权力,我们怎可不敬? 第四,慎畏权力是因为,用不好权力就会损害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手握权力而不能很好地使用,就会耽误工作、贻误事业、损害群众利益,就会辜负组织、愧对人民。有的同志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以后,感到压力非常大、责任非常大、非常焦虑,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权力背后的责任,看到了用不好权力的严重后果。

第五,慎畏权力是因为,用不好权力就会有失公信,重者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权力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使用,就会降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会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重者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体现了他对党在全国执政后能否正确履行执政权力并得到民众认可的深刻思考和深重忧患。执政掌权是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

第六,慎畏权力是因为,以权谋私,当权者就会遭遇困境,甚至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既可以促使人奋发努力,也可能诱使人腐化堕落;既可以使人书写光彩的篇章,也可以把人钉在耻辱柱上。我们有多少本来优秀的同志,有的是级别不低的领导,因为用权不公、用权不廉、用权不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家毁人亡。要看到,在制度尚待健全、监督尚待完善、约束尚待加强、执政环境十分复杂的条件下,执掌权力的风险不可低估,手握权力而不被腐蚀也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很大的本事的。

敬畏权力,最重要的是慎之又慎地用好权力:

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党员干部是替人民掌权用权的‚公仆‛,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千万不能慢待基层,难为群众,让基层和群众倒过来求我们,将服务当作恩赐。要千方百计用好权。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掌权必须尽责,要根据岗位职责,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难,排人民之所忧,最大限度地将权力转化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具体利益。切实防止掌权而不作为,或慢作为、乱作为,防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消极懈怠、敷衍塞责,防止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华而不实。

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正确地执掌权力,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二是要自觉接受监督。我们也要以平和之心态、积极之状态,对待发扬民主和加强监督。公共权力必须接受制约,这是政党执政的一条基本规律。监督既是对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干部的爱护。接受监督,于公,有利工作,促进发展;于己,可明得失,少走弯路。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也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气度和胸襟。不具备自觉接受监督的素质,也就不可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廉洁奉公、敬业奉献的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履职用权的一种常态,作为工作生活的一种习惯。

七、正确对待事业

作为党的干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人生的主体。平和宁静、热情向上的心态与积极主动、埋头务实地干事相统一,才有人生良好的 状态。当我们加入党的干部队伍的时候,我们就实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选择。在党和人民事业的田园中,不同的耕耘方式、不同的耕作态度,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差别很大的收获,也体现出干部个人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对待事业,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干工作一定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期待。对待事业,首先要有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愿望,不仅考虑群众的当前利益,而且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一定要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切不可热衷于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正确政绩观,难以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要树立当干部干事是硬道理的思想。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部干事,往往是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有激情,越干越有成就;不干,于事无成,于己荒废,于组织和群众更是无法交待。

第三,干事业一定要投入,要有开拓创新、不懈追求的激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付出一番艰苦的努力难有大的成功。只有排除干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事业成功的障碍。干事业必须要有激情。个人的才华能力,只有在激情的推动下,才能发挥到极致。坚韧不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火热激情,是获得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人生的强大动力。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绝不消沉、绝不松懈。消极懈怠不仅贻误事业,也是自踩人生的刹车,损耗的是宝贵的精力。一个消极的人,是难以真正体验到为人民创造事业的人生畅快感、幸福感的。

第四,要一切以事业为上,出以公心,做到不看重‚冷‛‚热‛岗,不夹带小主意,不经营小摊子。在非主干系统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从全局上认识自己岗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培养持续的岗位使命感、光荣感,既干之,即安之,务之,专之,以出色的作为发挥职能,赢得尊重,收获快乐。否则既苍白工作,也干瘪人。对待事业一定要出以公心,千万不能自己感兴趣、感到体面、感到有个人显绩的就热衷干,否则就不愿干;千万不能遇事先算计个人得失,看是 19 否会得罪人、是否划得来、能否为自己‚功劳簿‛加分,然后再决定是推、是拖、还是干。另外,还要严防在干工作中经营小摊子。第五,对待事业和工作一定要勇于负责。担担子、负责任,是领导干部固有的属性。一个干部敢于负责,才谈得上忠诚、奉献,才能干好工作、成就事业、服务好群众。不负责任的干部没有丝毫价值,也必然会遭到群众的唾弃。一定不能做‚老好人‛,领导干部当‚老好人",不仅贻误事业,伤害群众,搞坏风气,影响组织,自己也是活受罪。

第六,对我们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有职业珍爱感、职业责任感。组织安排的任何工作,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不仅是我们报效组织和人民的机会,也是个人立世存身的根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珍惜宝贵的工作岗位,不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有悖于一般性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对组织和群众的辜负,也是对自己智慧才能的荒废、人生价值的折扣。

八、正确对待现实

现实给心态以经常性的影响,一定要正确对待。现实是复杂的,充满了矛盾、困难、问题,正因为有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才需要我们党的干部去带领群众改造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改造世界、改造现实是共产党人的天然使命。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始终立足现实,客观看待现实,准确把握现实,积极改造现实。要勇于直面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不躲避、不惧怕、敢直面、敢担当,积极改革创新,敢于克难攻坚,不断推动各种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变旧面貌、开创新局面。改造现实,最重要、最大量、最经常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天职。能够发现问题是智慧,勇于面对问题是境界,善于解决问题是本事,有意躲闪问题是失职。领导干部对待存在的问题,应象猎手对待出现的猎物一样,一旦发现就盯紧盯牢,千方百计捕获拿下。不仅要注重解决一般性的问题,更要勇于善于破解难题、怪题、棘手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现实不断展现新面貌。

第二,正确对待现实,必须历史地看待现实,不抱怨前任、不责难客观。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未来的基础。前人的功绩我们要铭记在心,前人的经验我们要继承发扬,前人的失误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并引以为戒,新官要理旧账。任何牢骚、抱怨、责难都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添矛盾、消耗斗志。面对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埋下头来,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第三,要正视困难和差距,保持自信,奋发自强。面对困难决不能畏难,困难加畏难,越走越难;面对差距决不能差劲,差距加差劲,越干越没劲。要精心谋划,找准路子,捕捉机遇,发掘优势,打造强项,以坚强的决心,引导大家形成共识,以加倍的努力,组织大家聚力苦干,据此,定创佳绩.必得成功。

第四,要正确对待不顺,勇于面对挫折。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都难免有不顺和挫折。不顺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不顺和挫折没有良好的心态,抱怨、消极、惧怕、躲避,这些才是压垮胆怯者真正的原因。不顺、失误、挫折、教训,正确待之,即是财富。它使人坚强,使人智慧。其实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顺和挫折,当时觉得压力很大很大,负担很重很重,咬紧牙关才挺过来,过若干年后回头一看,真是算不了什么。正确的态度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主动,在顺境时,不冲昏头脑、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消沉悲观,愈挫愈奋,永不向压力低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认为:一个人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他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我们共产党人是最具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品格的。第五,要坚持面对现实和忠于理想相统一,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始终不忘我们崇高的理想。缺少理想和追求,工作就容易变得暗淡无光。要坚信,我们奋力改造现实的实践,与我们崇高的理想——建设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息息相通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地推进下去,最终就是向着实现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远大目标迈进;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地推进下去,最终就是向着实现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远大目标迈进;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地推进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地推进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每天所做的工作,看似繁杂琐碎,其实都是在为实现伟大理想添砖加瓦。在伟大理想的召唤下,在科学理论的引领下,立足于火热的实践,我们就更有信心,更有激情,更有力量,就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心一意干好我们的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我们的事业。

以上着重讲了八个方面的正确对待,实际上也不止这些。那么,归结起来,我们要切实做到这些正确对待,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要有组织上的帮助,也应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环境,但最关键还是决定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就此,下面简要谈几点:

要加强自身修养。我们党员干部也是人,不是神,要始终做到上述那些正确对待、保持良好心态,并非易事,必须在修养上多下功夫、下苦功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的干部能力不弱,但心态不佳,长期在人生较低的层次上苦闷、彷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修养不够。无数干部成成长的经历表明,在组织的带动下,只有坚持不懈地修养,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状态,才能有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领导干部加强修养,根本是加强党性修养,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及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只有经过长期认真艰苦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培育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人生状态,并进而优化社会政治生态。

在学习、实践和联系群众中持续的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加强修养的关键环节。要经常擦拭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勤于打扫自身存在的各种思想灰尘和思想微生物。1937年9月7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这一加强党性修养、规范党内生活的不朽文献。邓小平同志l 983年还称赞其‚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好文章。‛整整7 1年过去了,今天读来,文中所列自由主义十一种表现,仿佛说的就是眼前事。希望同志们按照小平同志要求的,‚认真学习一下,并且按照文章的精神办事。‛千万不要忽视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存在的各种小缺点、小毛病,如果任由这些缺点毛病存在、滋长,而不坚决清除之,不仅难有好的心态、好的状态,而且很难免不影响大事。加强修养务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自我超越的决心和科学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告诫,带头加强修养,努力做到:虚心受善、专心求知、潜心明理、真心改过、诚心待人、平心处事、倾心尽责、苦心务实、净心律己、全心为民,自觉成为重视修养、勤于修养的表率,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政治生态的表率。

要加强教育引导。少数干部心态不佳,固然有社会环境影响和自身修养不够的原因,但也同我们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不够有关。优化领导干部的心态,必须重视教育和引导。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力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力促高尚情操、优良品格、健全心态的养成。要加强干部心理状况的考察,针对干部心态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的贴近度、实效性,切实防止和遏制不良心态的滋生。

要坚持教育引导与关心爱护相结合。组织上的关心爱护、同志间的帮助开导,是消解不良心态的一剂良方。领导干部要注意从精神上和心理上关心同志、帮助同志,经常交流思想,深入了解干部队伍的心理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和心态引导工作。要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提倡干部之间讲原则,讲进步,讲关爱,讲友谊。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对班子成员不仅政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大力支持,而且思想上热情关心,心态上注意引导,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劲鼓起来,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营造良好环境。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交替转换,各种观念碰撞交融,各方利益调整组合,以及改革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必然遇到的困难,都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影响和冲击,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复杂心态。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把握干部心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通过采取逐步消除滋长消极因素的土壤和条件的配套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来振奋广大干部的精神,促进干部心态的优化。特别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继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好金山书记在省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所要求的:‚全面正确地贯 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实际工作中,要突出‘六用六不用’,即:要用那些政治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旗臶鲜明,能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人,不用那些政治上不坚定、组织纪律差、对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的人;要用那些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业绩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人,不用那些违背客观规律、热衷于搞轰动效应、短期行为的人;要用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人,不用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作风漂浮、无能无为的人;要用那些牢记宗旨,爱民有真感情、亲民有真措施、惠民有真成效的人,不用那些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的人;要用那些讲大局、讲团结、不计个人恩怨得失、有容人容事气量的人,不用那些拉帮结派、相互拆台、搬弄是非、搞‘窝里斗’的人;要用那些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廉洁奉公、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人,不用那些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跑官要官、搞歪门邪道的人。

篇6: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

一、掌握策略和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外部世界的策略;二是对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特别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和调控,才是学会了学习,进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分析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基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第一步是读懂问题,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知识,知道用什么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第三步是理清思路,了解分几步、几层来分析问题;第四步是表达问题,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第五步是联想发挥,想一想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从中生成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可以指导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乌中斯塞有句名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大都以单纯的讲解和说教为主旋律,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荡不起半点涟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气、激情四溢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有着饱满的情感,要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如讲到爱国家、爱人民时,教师必须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论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必须吐露自己虔诚的信念;当鞭挞不正之风时,必须义愤填膺;当描绘共产主义壮丽愿景时,必须怀着由衷的喜悦和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受教师的感染,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巨大的震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以人为本,强化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加强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保证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有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性,我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1.进行调查访问。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2.开设模拟法庭。这种形式的角色体验既活用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展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组织演讲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进行演讲。演讲完毕,由师生共同点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学有所获。

四、以生活为老师,实践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现在的初中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认识相当肤浅,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相约春天抒情散文下一篇: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