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2023-02-04

第一篇:浅析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跟上时代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一边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将特殊群体归类,一边还要寻找切实有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下面我将结合实际工作,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分析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

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贫困、在学习上落后、在日常生活中散漫、在家庭、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呈现出某种不良共同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和个性倾向,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感强,因而性格孤僻,思想保守,对事物的认识偏激,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孤芳自赏等。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差,看似平常的小事也极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包袱,其中个别学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然而,他们实际上与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自我感觉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差距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动上的“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应对做法 第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 第二,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第三,是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群体 第四,是学业严重受挫的大学生群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这里主要分为特困与一般贫困,这些群体的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偏远山区,姊妹众多,有的是家里的老大,未来的顶梁柱等等,从进入大学后,差异性就显得十分突出,那些贫困生,有的要发愤图强,表现为特别用功,勤奋,有的则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无心念书,甚至是被退学、降级。无论这些学生成绩好坏,他们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虚荣心、自尊心极强,有的则是承受力差,处事谨慎,性格内向,以至于产生自卑敏感,焦虑,孤僻等表象,自傲的外表与自卑的心理形成明显反差。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有几种,第一,放大该生的优点,多在公共场合赞美;第二,找出该生最亲近的几个同学,亲人,共同引导;第三,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制定他们的在校期间的规划,将未来描绘得更灿烂一些;第四,组织团体竞技活动,鼓励参与;第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补助,同时跟进学生感恩教育,第六,对个性特别突出的学生,要注意不要与其正面冲突,学会包容学生。

其次,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心理问题不一一赘述,我们通常结合普测筛查结果,来缩小学生范围,按照学生心理轻重的表现,来划出心理严重程度阶梯,我们针对每一层级,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里面,一方面要利用好心理测量工具,依据它的科学性,给我们一些指导,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疏导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看防,做到有异常,就有报告。另外,我们还要甄别哪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哪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这点也非常重要。

第三,对于沉溺于网络的学生,目前来说,学生上网,或者游戏成风已经成为不惊的事实,凡是检查宿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游戏居多。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在年级上,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电脑进行限制,或者说制定一些用机规定,凡是在抽查中发现违规的学生,可以将电脑收回。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或者开展一些例如ppt大赛,程序大赛,或者ps大赛,动画大赛,这种小规模的比赛也有利于引导。另外,我们要将就业与专业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为学生列出应该学习的软件,以及何种语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通过数学,力学建模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来分解长期上网游戏时间。

第四,对于学业受到严重挫折的学生,目前,主要集中在考试挂科,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以及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是否顺利取得的事情上。但我们也应当追求一定比例退学率,对于那些无心学习,又很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我们按照学籍管理来处理,必要时可以劝退。

三、特殊群体管理的其他做法

1、集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视为一个群体,这类群体,往往要敲打他们,让他们戒骄戒躁,尤其是完善他们在性格上的不足,例如考研阶段,就要将学习较好者集中在一起;

2、发挥年级骨干作用,要让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例如党员联系班级活动,党员可以联系后进生,做好谈话,帮困记录;

3、与特殊群体学生谈话,要根据学生特点,按照不同方式来谈,要摸透学生的脾气性格,可以采取集中谈话,以及个别谈话,要多听取,少说教,用引导带来学生的反思,谈完后,过一周要进行回访。

以上是一些心得体会,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曲折的,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做到不放弃一个人,不放过一切机会,切实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把工作做细致。

第二篇: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摘要:大学生中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才教育培养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部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存在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机制建设不到位,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

一、队伍建设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评价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其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接着要完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性。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对策;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且又复杂的工程,其教育内容涉及相当广泛,意义与作用也是深远的,对社会和人民的生活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关乎家庭、关乎学校的稳定,同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治安稳定均产生了极其严重危害和影响。因此,必须清楚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安全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首先它是一项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主要的依据来自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从人身到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技能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它对于大学生教育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包括:其一,现代素质教育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开展,目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一个大环境就是学校,没有足够的安全责任与知识,更没有安全的防范意识,这对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来讲是不符合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是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强调,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教育,自我服务。现在的大学生从小都是在家庭的关爱下长大,没有经历过风雨挫折,所以,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薄弱。其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实施,有很多安全事件发生在高校中,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成为受害者非常容易,当然,也非常有可能成为施害者。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不但要重视对学生安全技能与知识的培养,还要在安全防范意识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责任的观念,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都会受到自己不正当行为的严重影响。如果能够加强安全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提高他们抗击打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问题与现状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高校逐渐形成了交际社区和小社会,一方面大 1 学校园在适应教书育人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进行校园社会化的改革,我们看到越来越便捷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入了校园、师资的社会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等办学理念的改变,这一切都让大学生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其社交活动的频度、一度和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而这在扩充了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即社交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跟大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相连的是财产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盗窃案件。盗窃犯罪是高校中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对学校和犯罪木人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信息的时代,信息速度非常快,也是网络的时代。现代人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网络社会”己经到来。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新的联系方式,互相联系,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们也利用电脑和网络来消磨他们空闲的时间,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人整天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把精力都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障碍,例如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瘾、色情瘾等,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难免使大学生越来越不适应,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正值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一时难以适应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出现心理失衡现象。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比如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大学生往往是受害的主体。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或身处闹市或依山傍水,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二)、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资料显示,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 2 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三)、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真实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薄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卜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问,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问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机制建设

首先,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领导机制。高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及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二级管理机构要明确以分管副书记任领导、辅导员为成员安全管理队伍。其次,明确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尤其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要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安全巡查、检查、防范等日常管理工作,搞好校内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工作法规,完善校内安全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高校二级管理机构也要出台安全岗位职责。

再次,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高校安全工作应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一系列的如安全工作责任、安全巡查、门卫管理、宿舍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疾病防控、交通安全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申报、重点部位安全管理、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隐患整改等制度曰。并且,这些制度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完善、更新。比如,对于拥有电动车、汽车的学生在校园内驾车的管理规定,要及时出台。

(二)、更新安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

在教育内容上,应该以高校校园伤害事件所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认真研判安全问题的类型、发展变化情况,并根据安全问题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安全 3 防范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更新安全教育内容,使安全教育内容更加有针对更加科学。比如,要紧紧抓住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将心理疏导、就业安全、应对突发性安全事件比如应对地震、雪灾、台风、洪水作为重要内容等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教育形式上,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丰富和创新。

一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高校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新生必修课程,制定教学大纲,通过一定的课时里专业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巧。二是以班级活动为拓展。辅导员要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采用征文、演讲、视频教学、讨论、表演、讲座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技能,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管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纠正,并给相关学生以严肃处罚。

三是以安全演练为实践。高校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以防遇到地震、火灾等灾害时,老师和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疏散和逃生知识酿成悲剧。四是以媒体宣传和安全讲座为重点。高校和二级管理机构要重点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报纸、橱窗、网络等媒介普及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通报情况,让每一个在校学生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生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安全讲座,带领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加强学习的时效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专职队伍建设川。通过业务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培养他们的政治敏锐感,心理分析和疏导能力,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并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检验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专职队伍的业务能力,并表彰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工作勤的优秀教师,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高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改进基础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要及时维护、更新、升级,尤其要加快电路改造,对老旧电路要及时维修更新;改进安全保卫部门的保卫条件,加强车辆、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的配置和更新,建立和完善“校园110”综合服务体系,保证安全保卫经费;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科技化力度,以“科技创安”,建立和完善消防监控、视频监控等安全防控监控体系。

(四)、加强大学生自主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其最终口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实现自主管理、自我选择。为此,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管理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管理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管理者为客体的观念;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将管理者从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疏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治安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 4 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通过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安全检查组,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负责监督和检查特别是涉及学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精神,形成领导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队伍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三管齐下的局而,才能更好的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而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在经济快速的发展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要保证必要的措施去避免不必要发生的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每年的教学计划中要加入安全教育内容,注入大量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师。老师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冯思纯,《废名短篇小说集》[M].氏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2]吴晓东,《镜花水月的世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林世田,《佛教经爽精华》[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4]吴言生,《中国禅学》(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倪伟,《纺纸记》[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 [7]郑雪.人格心理学[MI]广州:暨南人学出版社.2007. [8]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胡艳杰.浅谈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J]陕西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10]董振寿,吴星旭.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2). [1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12]古月娟,白海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卜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时代文学,2008(2). [13]黄维平,韦帮得.新建本科院校安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

第三篇:浅析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鄙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现在,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抓好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其劳动习惯和树立劳动观念:一是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二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三是在劳动中去培养人的素质。一个人从小打下爱劳动的基础,培养会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锻炼毅力显得极为重要,这样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素质教育中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从小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初中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的基础。

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

人能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喜悦的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的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的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的劳动,这敏感的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的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的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理想。

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使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

得要承担家务的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的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的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的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我们的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的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劳动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只有让青少年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觉得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明白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一一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懒做、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三、在劳动中培养人的素质

所谓素质可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四个维度。对人的素质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劳动去培养人的素质更不可忽视。就拿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来说吧,部分学生损坏公物肆无忌惮,随地扔果壳、纸屑,对吐痰习以为常,打骂同学,欺侮弱小,反自以为光彩,明里吸烟,暗里赌博,粗话脏话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语,诸如此类,均表现出了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识修养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

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小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样,学生不至于在“为生存而斗争”的环境里“拼搏”,不至于成为性格偏激、铁石心肠的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他的精力未能通过人的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这正是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见,创造一个高尚活动的环境加强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

总之,学校的教育应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以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实施劳动。把学生从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环境中去。

第四篇:浅析新时代特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生力军,他们与其他青年群体一道,共同肩负着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百年梦想。为此,作为专职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有的放矢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一、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践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大学生的思想也毫不例外。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通过多年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和对学生的了解,我感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困惑和矛盾的世界。

从现实层面看,他们既有对农村贫困的自卑、父母下岗的焦虑,又有自强自力、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的义举;既有对各行各业英模,爱岗敬业事迹的仰慕,又有对舒适、安逸生活,对大城市、高收入的渴求。从精神层面看,他们既有追求高深知识、高端学历、美好情感、知心爱人的良好愿望,也有排斥理性思考、逆反理论指导、过于看重自我内心感受、并把自我表达诉求能否实现作为评判是非标准的偏颇。从价值层面看,作为个体,他们有脱离实际的自我理想设计和自我价值追求;作为社会成员,他们又有需要群体交往、沟通,摆脱孤独寂寞,得到社会认同的渴望。一方面他们希望社会或他人接纳,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服务、回报社会,积极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勇气和行动。从道德层面看,他们既不屑于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假恶丑,又放纵自身诸如随意翘课、沉迷网吧、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游戏恋爱等道德越轨行为。他们既有拳拳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却又把爱国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对立起来;既有反腐倡廉的志向,可又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为了入党和获得奖学金等自身利益,请客送礼。从政治层面看,他们既有对祖国、父母和社会的感恩之心,又有对目前政治体制不满、对社会腐败的痛恨之情;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朦胧了解,又有对马克思主义的逆反和怀疑;既有对改革开放的认同,又有对涉及自身利益的质疑和困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是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认知与叛逆、自嘲与偏激、幼稚与成熟的矛盾统一体。他们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必将在矛盾运动中逐步走向成熟。但这个成熟过程不会自发进行,需要我们针对他们生活世界中所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

二、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困惑和矛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特征是决定大学生生活世界困惑矛盾的首要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出生于黑暗的旧中国,成长于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他们亲身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具有不容置疑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热爱,并在亲身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伴随着新中国的礼炮出生,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阳光长大。他们经历过文革浩劫的洗礼,上山下乡的锻炼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较之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更加睿智。动荡的政治环境和贴近现实的生活劳动,历练了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韧性品格;丰富错综的社会阅历,使他们在理性思维中包含有更多的现实成分。他们既讲奉献牺牲也讲自我利益;既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有自己的独立分析;既体验过计划经济也体验过市场经济。正是这种复杂的时代特征,把他们造就成了当今社会各条战线的精英,造就成社会主义继往开来事业的传承者。

出生于世纪之交的80后90后大学生,与上两代大学生相比明显不同。他们充满了理论与实践的困惑,不再盲目相信传统,不再探索理性,更不愿谈论理想道德和情操,更多地是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他们既不是社会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也不是自觉传承者,而成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争夺者。为什么他们会出现这种思想状况呢?只要走入他们成长的社会存在环境,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80后90后的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多元化国际环境之中,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物质利益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使他们更看重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滞后、先进文化引领的缺失,导致了自由化思潮的乘机渗透、道德滑坡和人们理想信仰的动摇。正是上述矛盾,酿就了大学生生活世界的困惑与矛盾。

当80后90后告别一切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感觉是兴奋激动的,似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但当激情退却之后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昔日社会的“天之骄子”,计划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毕业等待着他们的是就业,甚至是无奈的待业或失业。所有这一切,对于这些二十岁出头学生来讲,的确是残酷的。因此,他们自嘲、困惑,对现实有诸多不满,对社会颇多微词,甚至仰慕西方社会,这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当代大学生是最需要我们这些专职辅导员理解、关心和帮助的一代。

三、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深入了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履行好专职辅导员的育人职能。作为一名大学生专职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发现学生的真实思想生活诉求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优势,具体作法是:坚持“一本”、“两变”、“因人施教”。

(一)以学生为本

所谓“一本”,即“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以学生为本”并非只关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先进的文化传承、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之中。

首先,应该能够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师者,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应该是学生的尊重者、理解者和支持者。

其次,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状态和学生的诉求。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和细微体察,教育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就会丧失生命和源泉。师者,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应该是学生的观察者、呵护者和服务者。

再次,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决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决不能在学生犯错误后对其姑息迁就。既要注意给予学生申诉、利用、维护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渠道,更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供适当教育,强化管理,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重分析,把握学生鲜活的实实在在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所谓“两变”,即转变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传统工作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基层辅导员来讲,刚开始跟“消防员”和“保姆”没什么两样,“哪里有火警,哪里就有我”,事必躬亲,不知到底忙了些什么。随着“90后”大学新生的陆续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特点有了显著变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转变教育工作理念,就是说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明确服务对象时代性的特征,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当“消防员”、“保姆”了,要学会做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导者,思想的引导者,文化环境的维护者,学生活动的服务者。要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教育和自发创新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唱主角、当主体,在积极正面的文化氛围中自发的成长成才。

转变工作方法,就是说作为专职辅导员,要坚持深入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抛弃行政管理的机械工作方法,多以引导、鼓励和服务为新的动态工作方法,充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针对不同情况,因人施教

所谓“因人施教”,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敏捷、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和行为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角度和方法。例如有句流行语“大一理想主义,大二浪漫主义,大三现实主义,大四批判现实主义。”讲的就是大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思想状态。因人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往往由于刚踏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和期待,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自我学习、生活能力较低,心理脆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针对大一学生的以上特点,我们主要采取鼓励引导和规则意识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鼓励大一学生参与多种社团和学生组织活动,参与竞争类比赛,充分激发新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实践中体会竞争与合作,人际交往与处世原则;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鼓励式引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脆弱期;对于规则性和安全性问题进行严格教育,帮助新生逐渐形成自立、自强的生活学习习惯,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诚信规则意识,为日后的思想和行为转变打好基础。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降低,自信心逐渐形成,但往往思想意识较为片面,认识问题较为激进;开始思考未来,但又缺乏明确的目标,出现迷茫期和堕落期。很多学生开始沉迷于恋爱、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针对大二学生的特点,我们主要帮助学生明确生活和学习的目标,广泛涉猎与兴趣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明确自身的兴趣和目标,度过大二的迷茫期。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专业学习,对未来的目标较为明确,但比较注重个人利益得失,忽视参与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难以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组织中小型集体活动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型专业竞赛活动的办法。中小型集体活动以宿舍联谊活动和班级、团支部、党支部活动为主,通过小型的集体活动,涵盖全部学生;以讨论和竞赛的形式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性,促进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题目与时代主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型专业竞赛活动以各种创业大赛和学术、学科竞赛为主,以团队形式参赛,一方面强化专业知识,深化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促进团队精神培养。

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进入考研和就业的抉择期和冲刺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主要以励志励学手段为主,跟踪观察学生们的心理情况,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积极建立考研就业信息渠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作为专职辅导员一定要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上明确认识,把握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真正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从基础做起,事无巨细,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来自乐博论文发表网,更多信息可点击进入乐博论文进行查看。

第五篇:浅析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王向阳(河南省洛阳人民警察学校 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者工作理念和模式转变的目标和方向,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点之一,学校体育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未来的原则,本文简要的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争取能够使其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生 素质教育 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学校体育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及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人才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良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1.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体育课对振奋民族精神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在“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等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上洗百年民族屈辱,夺金牌,创记录,升国旗,奏国歌。为祖国赢得了威望和尊严,反映了祖国的强大和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培养高尚的思想意志品质和作风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有的要求快捷,有的要求耐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无穷,需要集体配合。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品质以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过程是体育与思想相结合的过程。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总的教育目的,即服从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目的。既要看到体育的特殊性,又要看到体育与德育的统一性,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不仅锻炼身体而且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品质。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学科融会贯通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数学、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统计学、生物学等学科,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向学生传授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的过程,对提高青少年的知识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存在的某些不良心理现象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纠正。如:严密组织的集体对抗项目有利于参赛者勇敢进取、互助合作性格和意志的充分发展;在完成艰难惊险的动作中,学生的吃苦耐劳和果断顽强的心理品质可以得到磨练;在不断接受运动挫折和成功之后学生会逐渐养成自控能力,所以体育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学生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等在体育活动中都表现得及其生动和真实,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其反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3.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育本身就是在创新和实践中发展的,没有创新和实践就没有体育的发展。体育的创新是十分丰富和十分生动的。球类比赛中,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根据双方力量的对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扬长避短,夺取胜利,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并且这种创造既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的,又可以在运动实践中得到检验。另外体育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节奏美、队形美、服饰美等强烈地感染和吸引着学生,体育中健与美的和谐统一陶冶着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体育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通过学校体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还具有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等功能,它以身体为基础形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都会经历顺利和挫折、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优势和劣势、平等和差别、公平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可使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与人相处,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既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标志,也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作为培养现代人才摇篮的学校来说,学校体育教育成了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体育以它们固有的方式,鼓励个性的正当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上一篇: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下一篇:清网行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