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开放教育浅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发展迅速且相对成熟,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本文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与发展、主要任务和办学特色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引出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些启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的开放教育浅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的开放教育浅析论文 篇1:

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新探

摘 要:高校的创业教育兴起并发展于欧美,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我国理工类院校,鉴于其实践性较强,就业形势良好,创业教育一直发展缓慢。鉴于此,通过总结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及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我国理工类院校的创业教育的思路,以期进一步加强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创业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在大学推行系统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学及相关课程向传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我国最早于1991年就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实验未能坚持下去,至今我国各高校的创业学教育并未完全普及。

一、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目前,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研究和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

(一)国家和学校支持举办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

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了专门针对18~25岁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 me):首先是开办公司,即学生自己进行商业构想,组建创业团队,并筹集资金来开发产品与市场,从而获得创建企业整个过程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得到志愿企业顾问和创业导师的指导;其次是以研讨班为载体的创业课堂,即在校学生和企业家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获得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法国把创业教育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在培训方式上,包括个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习操作、教师辅导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办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学员在入学伊始就准备创业计划书,并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加以完善;同时,学员可凭CEPAC认可的创业计划书,向政府、银行、基金会等申请贷款。在开始实施创业计划时,该中心还向其提供6—12个月的后续扶持。CEPAC中心和学员经常互相联系,学员从中不断得到帮助,而中心也通过对学员创业过程的了解掌握新的信息,不断改善培训工作。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相继设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来负责创业教育。首先,他们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即以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将创业学作为辅修课推广到其他专业中,也开设一些非学分的创业课程。同时,他们还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让企业为大学提供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赞助商业计划竞赛等。另外,他们也乐于支持创办企业,并鼓励新企业成长,主要支持在校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是,他们鼓励技术转化,UK—SEC为大学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等服务。

(三)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创业教育推广至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与规范性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即如何将创业学教育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美国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同时他们还加强与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的联合,建立了创新教育联盟并设定了创业教育的标准。

从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来看,他们不仅起步比较早,而且在师资配备、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以及评价机制诸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首先,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而且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采取短期讲学的方式参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其次,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而系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体系。与此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竞争机制,通过评价机制的运作,强化了各高校的竞争意识,达到了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我国最早开展创业活动的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于1997年发起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国家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旨在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九所高校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从目前的试点高校来看,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作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主要针对管理类等少数专业开设;其二是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所有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很不规范,尽管部分高校已针对创业教育设立专门研究机构或管理机构,但其形式主要以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其中,清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

(一)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过程中,在原有的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的基础上,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纳入了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成为清华大学整个职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入了第一课堂。

课程按照“什么是企业”、“创业人的特质”、“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和运营一家企业”、“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这样一个知识体系,对企业、创业等职场元素进行分析和介绍,通过心理评估和团队游戏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基本特征和所需素质,使学生了解从产生商业想法、写出商业计划书、组建一个企业直到运营的企业发展、运作的基本过程。与传统创业课程相比,KAB项目不仅具有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而且在教学模式上更加强调互动性的参与式教学。不同于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KAB课程更为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操性,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商业模拟游戏、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纸笔练习、小组项目完成、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从课程开展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满意度达89%,通过对学生反馈情况的分析,学生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揭开了“创业”这个对很多学生似乎有些神秘的话题的面纱,加深了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完整、良好的课程结构,使得学生对于商业运作有了大体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职业环境的认识,并为学生在未来的创业选择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索引;对创业的了解、创业人物的榜样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激情,在对创业这样一种事业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坚定自己的创业选择。

(二)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构建了全校通识性创业教育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将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育人环境,值得借鉴。

首先,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创业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创业个性化需求。2004年在部分学院开设“创业专题实训”课程,2006年引入“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并纳入教学计划。2008年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校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案,成功地构建了全校性多层次模块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一,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模块。在全校范围内以任选课形式开设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和“创业概论”为主干,以“职业生涯设计”、“团队管理”、“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等为辅助课程的课程模块;其二,创业教育技能课程模块。由主干课程“大学生创业专题实训”,辅助课程 “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10余门课程组成,旨在满足学生创业技巧和能力提高的个性化要求;其三,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打造多方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教学。

其次,开发“技术创业管理”系列课程,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十二五”重点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的形式,启动“技术创业管理系列课程设计与实施”建设项目,并根据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纺织类专业学生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将技术创业类课程嵌入其专业课程体系内,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一是以必修课与限选课形式在教学计划中嵌入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模块,与纺织类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采取课内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达到开启学生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基本知识的目的。二是以任选课形式在教学计划中嵌入创业教育技能课程模块与实践课程模块,开课时间安排在专业主干课之后或同时进行,通过理论授课,结合专业案例教学与学生亲身实践结合方式,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创业的实践能力。

三、我国理工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启示

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全过程。依托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对素质教育进行新的实践性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在今后各种工作环境中更具有灵活性和竞争力。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即构建创业知识结构、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和提高创业能力。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基于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立足理工院校专业特色鲜明的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探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构想,主要从课程结构设置和课程实践的支撑体系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课程设置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可在大二、大三以必修课形式开设,核心课程或实践课程应结合不同专业,在大四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

1.必修课

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公共必修课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从思想认识和精神层面为大学生创业做准备,应重视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信心的培养。它的作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意识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开发、信息搜索、商业机会判断力等,通过不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之内化成人格、气质和修养,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该类课程主要面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开设。全面普及创业知识、素质、途径、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使单纯的就业指导变为就业教育指导与创业教育指导并举,构建新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2.选修课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与领域相当广泛,同时创业也是一项需要综合技能和高智慧的活动,需要一个人具备很强的驾驭知识的能力,将其拥有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这个过程需要凭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欲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知识类课程与创业能力类课程必不可少。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创新战略与组织设计、物流与营销管理、风险投资与税务、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企业家精神等内容,通过学习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大四学年的专业课程较少,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去。这些课是在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和加深了有关内容,并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科目中进行选择。选修课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提供实践途径而设置的,是否选修全凭学生的意愿。

(二)课程实践的支撑体系

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力于学校各院团举办的创业活动和学校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配合各高校的“创业实训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基金”的扶持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支撑体系。

首先,校内支持。面对每年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响应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号召,全国高校加大了对校内师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理工类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在强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利用国家政策,为创新创业的在校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配备校内实验教学的设备条件,优化校内创新创业的软环境。同时利用学校自身的社会资源优势,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与实训平台,为创新创业的学生牵线搭桥,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利用创业实训平台提供真操实做训练,借助大学生创新基金参与科技或社会活动,参与“挑战杯”等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

其次,行业支撑。相比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在学科设置方面占有专业优势;相比研究类高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学术成果转化生产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理工类高校与企业具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从中获取资金和动力,企业借助高校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我校立足交通、建材、汽车三大行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在校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社会企业的赞助与投入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创新与创业的更为广阔的平台,获得了校园之外更为宝贵的创新与创业机会。

通过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尝试与社会的对接,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赵霞.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措施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2010,(2).

[2]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

[3] 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4] 苏晓华,董雪松.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借鉴及启示[J].对外贸易实务,2012,(5).

[5] 郑玮.一般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韩威,欧阳沁.清华大学:把创业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辅导[EB/OL].http://www.ceteacher.net.2012—06—15.

[7] 王永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11).

[8] 张兆强,冯兰东.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3).

[9] 赵敏.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亟待加强[J].北京教育,2012,(5).

(责任编辑:李晓群)

作者:董登珍,董全英

大学生的开放教育浅析论文 篇2:

美国社区学院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及启示

摘 要 美国社区学院发展迅速且相对成熟,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本文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与发展、主要任务和办学特色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引出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社区学院 学习型社会 资源开放 终身学习

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在2016年的USNews、TIMES、QS排名中,世界前10的大学中,美国分别占了8所、6所和5所。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的社会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深得民心。

1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

社区学院与 “土地赠予运动”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两次革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Y尮晏岢隹焐缜г海涑踔允且宰Ы逃鳎璞究平逃傲侥甑目纬獭5牵?0世纪30年代开始,部分学生完成社区学院前两年课程就开始就业。另外,随着二战结束,众多的退伍士兵面临就业压力,部分人需要学习、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因此,社区学院开始进行技能培训。1947年美国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为民主服务的高等教育》报告中强调“社区学院应扎根社区,为整个社区提供服务”。为适应这一社会需求,社区学院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社区服务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和继续教育服务。近年来,终身学习的浪潮不断高涨,社区学院对社区教育的职能也进行了拓展。

目前,美國有1600多所社区学院,遍及50个州。学院面向年满18周岁的社区居民面试开放招生,注册学生1100多万,占美国全部大学生人数的46%。

2 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任务

(1)转学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承担着大学预科教育的功能,学生通过两年的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后,最终拿到副学士学位。社区学院与美国的各类大学签订校际间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凭社区学院的学分和学位申请进入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各大学均承认社区学院所修得的学分。

(2)职业技术教育。为社区居民求职、就业提供各类培训,培养的目标为熟练的劳动工人或者半专业的技术人员。社区学院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完全根据本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成人继续教育。社区学院为在职的社会人员提供进修或者补修某些课程的服务,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选择全日制、业余、网络学习等形式完成。社区学院设置课程范围非常广泛,无论从事新职业发展,还是进一步发展兴趣爱好或者纯粹充实自己的生活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课程。

(4)开展GED考试教学。美国的义务教育年龄为18周岁,无法在18岁前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可以到社区学院继续学习,以便完成高中的课程或者取得高中文凭。

(5)补救性教育。社区学院针对成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和识字教育,从而补救成年以前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为学习上有困难、不易就业的青年设置。

(6)社区的社会服务职能。社区学院针对社区居民需要开展科普活动、文体活动、研讨会、讲习会、专业咨询会、社区发展论证会等等。

(7)为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提供英语教学服务。

(8)为入驻社区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商务、行业培训服务。

3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通过对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主要任务的了解,可以发现其办学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大众。社区学院实行免试开放的招生政策,入学门槛低,不受年龄限制。社区学院分布广,遍布全美,在家附近即可找到。社区学院39.8%的资金来自州政府,学费收入占20.5%左右,地方政府17.3%,各种基金13.2%,剩余的9.2%由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补足。[2]社区学院的学费还不到公立大学的一半。而且,学生在离家较近的社区学院就读,食宿、交通费用几乎不用额外付出。另外,社区学院的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籍管理非常灵活、自由。

(2)教育资源开放。社区学院的教育资源密切结合社区需求,尊重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个性化课程设置,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素养服务。社区学院所拥有的礼堂、剧场、体育馆、图书资料等均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

(3)学生构成多样性。在年龄构成方面,社区学院的学生平均年龄是29岁,40%的学生为21岁以下,老年大学生也很常见。性别构成方面,女生比例不断增加甚至超过男生人数。学生的民族构成方面,黑人学生及少数民族的比例增加迅速,外国留学生不断增加,美国本土的学生仅占美国全部在读大学生人数的50%左右。学习形式上,60%的学生是边工作边读书,业余时间读书的人数超过全日制学生。[3]

(4)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多的社区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社区学院确立了明确的国际性、跨文化的教育目标与政策。社区学院的国际化举措还包括开设课程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化课程教学和国际化教材选用。

(5)以人为本,服务当地居民。社区学院尊重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人士格外照顾。不论是教学楼的设计、教学器材的摆放,还是专用停车位的规划都要做到人性化、便利化。另外,社区学院的课程选择可以个性化,社区学院将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分类、组合,针对不同的课程套餐配套颁发相应证书,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套餐,既可以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也可以选学分的或者非学分的。

4 美国社区学院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起的作用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由赫钦斯于1968年在《学习化社会》中提出,将其界定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即指学习的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4]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个体行为变为群体行为,由集中的阶段性学习变为终身学习,教育对象变为教育主体。每个人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出发,通过终身学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信、坚定、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4.1 社区学院是教育供需对接的平台

社区学院关注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并努力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社区教育包括的内容及其宽泛,主要有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企业项目培训等,其中有学术性的,也有生活性的。社区学院重视市场需求,方便居民提升自我的实现。同时,社区学院实行免试入学,受益面广。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灵活、实用,具有多样化选择。社区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者需要随时调整专业门类和课程,能够满足终身学习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客观需要。

4.2 社区学院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支持平台

社区学院遍布广,学生人数多,且以市场为导向,教学形式多样,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受教育需求,特别是容易被传统教育忽视的群体。社区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致力于服务当地社区建设,对市场反应尤为敏锐。社区学院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职能日益凸显,提高了市场反应机制的效率,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所需的人才培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社区学院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使人力资源的学历教育提升;紧追市场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专业技能提升;立足社区的智力资本支持使人力资源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大众的科技文化教育使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提升。[5]

4.3 社区学院的教育理念是终身学习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学习型社会,就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依托,人人享有基本的学习权利和机会,是一种大教育、“完人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新境界。[6]终身教育的理念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社区学院是践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引导者。(1)社区学院分布广,入学门槛低,各类人群均能根据需要自主选择;(2)社区学院有明确的帮助工人就业的任务,因此,社区学院以提供特殊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兼顾提升计算、阅读、交流等能力的诉求开设课程,是社区居民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和首选场所;(3)社区学院提供多种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实施;(4)社区学院入学门槛低、学分低,有利于促进教育均等,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5 启示

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步上升,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经验,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通过改革,促使正规教育具备弹性,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使非正规教育的办学方式更加开放,为不同行业、阶层、年龄阶段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途径,努力满足其受教育的需求。

(1)改革、完善现有的开放大学和社区学校,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方便居民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终身学习。我国的开放大学和成人继续教育分布不太均衡,发达地区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没有全覆盖。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多数针对学历教育,功能单一,需要进行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社区学校的培训内容相对较少,主要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以提升审美和生活情调为主,如乐器、书画、手工艺、舞蹈、喜剧等,没有关于职业培训的相关内容。培训时间都是工作日,且名额较少。社区活动场地开放时间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展,社区的活动有一些,但是数量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建立教育开放制度,简化入学手续,鼓励和提倡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①在入学条件方面,制定相对灵活的政策,允许更多有需求的人入学;②在休假制度方面, (下轉第13页)(上接第6页)制定、试行带薪接受教育的休假制度,便于职工开展在职学习;③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定的优惠和经济援助政策;④建立学分累计制度,为每个人建立教育账号,并开设课程学分银行,允许不同类型教育所获得的学分相互转换,学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办法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位证书。

(3)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在终身教育总体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教育渗透到人生发展的全方位。

(4)打破大学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着重强调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学逐步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在职成人,大力开展对“非传统型学生”的教育活动。大学应积极开展网络学习、业余授课、函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民众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从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5)开发各种社会教育渠道,兼容并蓄,开放多元。教育行政部门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将各类社会文化团体、组织、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吸纳进来,力争使社会、教育一体化。广泛汇集和吸纳外来文化,主动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尊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国际意识,使终身化教育具有国际化视野。

(6)倡导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他认为“知”是基础、前提,“行”是重点、关键。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应该“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参考文献

[1] 尹新平.社区学院对美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贡献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86-88.

[2] 李亚欣,全鑫.成人教育的转型:基于美国社区学院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88-89.

[3] 程光富.美国社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做法与启示[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37-140.

[4] 翁远霞.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美国社区学院的作用浅析[J].广州电视大学学报,2015(69):55-58.

[5] 王晓波,蔡玉胜.从美国社区学院的人力资源提升看中国社区学院的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5(5):30-31.

[6] 吴雪萍.终身学习的推进机制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41-142.

作者:张兵令

大学生的开放教育浅析论文 篇3: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

摘 要 高校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必不可少的,法制所要求的,必定是道德所提倡的;法制所禁止的,也是道德所谴责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现状,对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于人。当今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任重而道远,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是高校发展的根本。

1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以人为根本,离开了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高校德育的对象是人,更应该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既是高校德育的根本宗旨和原则,也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德育必须正视冲突,解决困惑,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学会判断和选择,学会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法律意识水准。高等院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对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群体,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文化水平,直接辐射到整个社会,所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道德观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因此,用系统的思维把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相辅相成的体系来进行整体综合的思考,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现状

强烈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从现实中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严重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的偏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其整体素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2.1 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云南大学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名室友的案件;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四班大学生李爱娟残忍的将同室好友曾海燕砍了62刀的案件;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2008年将副教授程春明杀害的案件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跟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密不可分。频频发生大学生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其他课程相比,道德和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很多不是专业的教师,而且认识上也有模糊,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略法制教育。目前的教材针对性也不够强,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实用性不强。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由于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和市场经济负面的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现在社会上加在大学生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出现偏激,例如存在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有些学生不关心集体和他人,没有理想和信念;有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懂维权,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犯了法律。

2.2 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德育认识不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教授的道德教育内容老化,与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道德教育目标过于空泛,和社会生活也缺乏广泛的联系,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使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例如小悦悦事件,整个事件中反映了市民不单单是缺少见义勇为的精神,而且缺少怎么样去实践见义勇为的方法,是拨打120?110?还是直接抱去医院急救?要是发生在网络不方便的地方又该怎么做?在网络发达的法治社会,这些是在课堂上都应该灌输的知识。在投资方面,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投资几乎都集中在智育和艺术特长教育方面。特别是在有些职业院校,为了盲目追求就业率,特别强化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在学校管理上,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只着重于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违法就得接受学校的处罚,“注重处罚、忽略教育”的治学理念,忽略了在处罚过程中给予学生行为正确的指引以及对其思想进行洗礼。

3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广泛渗透于大学办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和支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感染熏陶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增加实践的机会,也可以提高大学生辨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全面而深刻地感悟人生。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小社会氛围,加强主流意识的宣传,让主体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展。

3.2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作用

虽然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经过改革后由原来的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合为一门课程,体现了国家希望能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辅相成,但是这门课只重视课堂上的理论性教学,不管有没有净化学生的理念,学生往往很难用课堂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课堂上的教学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肤浅的法律知识和理论上的德育理论。只通过书本教育是很难达到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要求的,因此,要在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教学,例如带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或到监狱了解犯人是怎样进行改造的,或者在学校进行普法知识竞赛和举办学雷锋等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感受到助人為乐的温暖,让大学生能正确地用法律和社会道德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开设的目的。

3.3 完善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从自身管理引导学生依法办事

学校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校风建设,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时,都要以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使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有法有据。涉及到学生权益时,要让权力沐浴在阳光下,让学生参与决策的制定和讨论,让决策公开透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民主法制的观念。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学校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实行法制化管理。在落实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中渗透法制教育,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决不能姑息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法制的权威性,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权利义务教育。通过学校的一系列的法制化管理对广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教化和熏陶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3.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胡锦涛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养成往往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丰富的相关的知识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言传身教,以丰富的知识的魅力来影响和正确引导学生。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法治社会,法律素质的高低是社会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德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德育搞好了有助于法制教育的开展。因此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所以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对基础法律的掌握,而且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合格的职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78.

[2] 杨莉莉.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教资料,2011(13).

[3] 李晓平.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党校,2005(5).

作者:骆小婷 何秋霞

上一篇:卫生行业医德教育改革论文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