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德育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德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教材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第一篇:音乐德育论文范文

浅谈德育与音乐教学

我在音乐教学中发现: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了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上的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能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用集体舞表演,则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笔者认为: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爱的内涵诠释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增强感受生活中爱的音符和旋律,并把这种爱落实到生活之中。所以,作为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要处处给学生作出榜样,关心学生的疾苦,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这样,身教定会胜过言教的。

不可否认,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遵义县第六中学)

作者:廖华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材德育因素分析

【摘要】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教材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本文是对初中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分析,通过对教材中德育因素的量化,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规律,以便为一线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材;德育因素;量化

一、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音乐教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把培养社会合格人才视为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在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的具体学习材料,是音乐教育的载体,其编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其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托,因此,本文是对音乐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分析和量化,总结教材德育编写规律,为教材编写和一线教师在课堂对德育渗透的把控提供参考。

在《初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笔者首先对人音版音乐教材进行了研读,结合以上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相关专家学者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政策文件对初中德育内容的要求,划分本文德育因素的指标。

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德育因素宏观分析

笔者对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6册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演唱、欣赏及演奏曲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人音版三个年级教材各德育因素数量占总体德育数量比例如下图:

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一共185首蕴含德育因素曲目,其中德育因素数量和占比最多的是爱国主义因素,共有109首,占比59%;其次是世界观因素共有47首,占比25%;第三是情感因素,共有15首,占比8%;第四是个人道德因素,共有13首,占比7%;第五是生态文明因素,有1首,占比1%;集体主义因素和社会公德因素分别没有出现。因此,从各德育因素横向分布來看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蕴含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其次为世界观因素。

三、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德育因素微观分析

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有13个乐曲蕴含了个人道德因素。例如在《军民大生产》这首歌中“解放区那么嗬海,大生产呀么嗬海,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察啦啦啦索啰啰啰太,齐动员那么嗬海!自力更生么嗬海,丰衣足食么嗬海,加紧生产西里里里察啦啦啦 索罗罗罗太,为抗战那么嗬海!一二三四,八路军那么嗬海!”大生产、自力更生这些词汇,表达了歌曲中蕴含的人们辛勤劳动、加大力量生产的因素;在教材中歌曲《怒放的生命》歌词这样唱道“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蕴含了歌唱者面对失败、挫折,永不放弃、越挫越勇的美好品质;歌曲《天边》的歌词“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我要登上山顶,去寻觅雾中的身影;我要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天边有一颗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荫;远方有一座高山,那是你博大的胸襟。”即是唱出了歌唱者心中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类似的曲目还有《牧羊曲》《船工号子》《哈腰挂》《嗺咚嗺》《杵歌》《天边》《青春舞曲》《第五(命运)交响曲》《隐形的翅膀》等曲目。

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有15个曲目蕴含了情感因素。例如在《友谊地久天长》中歌词这样唱道“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永存,朋友,友谊永存!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蕴含了友情的珍贵;歌曲《摇篮曲》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让世界充满爱》中“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蕴含了人间大爱。类似蕴含情感因素的曲目还有《青年友谊圆舞曲》《山楂树》《我和你》《我们是冠军》《奥林匹克号角》《奥林匹克颂》《生命之杯》《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春暖花开》《朋友》《爱的礼赞》《欢乐颂》等曲目。

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仅有1首歌曲蕴含了生态文明因素,即是《布谷催春》,其歌词内容是“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河边柳 吐新芽,层层梯田水哗哗。”歌词蕴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没有曲目蕴含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因素,笔者因此不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而在教材中蕴含爱国主义因素和世界观因素的曲目占比较大,因此,笔者将对爱国主义因素和世界观因素详细分析。

(一)爱国主义因素分析

首先笔者对爱国主义因素在三个年级中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爱国主义因素在初中三个年级中,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在七年级中一共有34首,占比31%;八年级中一共36首,占比33%;九年级中一共39首,占比36%。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指南》中,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被列为首位。中国具有辽阔的疆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共960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美丽而富饶,世世代代的人们生活在这片疆土上,这片土地养育了无数的人。从古至今中华儿女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着祖国的奇迹,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国家与民族,爱国就是一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操。爱国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在不断的经历了从清末到近现代史上最令人也痛苦难之后,人们更加的希望能够建造一个美丽而富裕、伟大而坚强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荣辱与共的信念,音乐教材也是承载这一道德教育的方式之一,爱国主义因素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对国家的理解,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是对国家这个抽象的概念由具体的感知到理性的认识,从而真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现,并且始终贯穿爱国主义主线条的。分别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是强调爱国主义,它不但强调增加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要素的学习,加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而且从民族团结的维度来说是它也是开展各民族知识教育、民族间情感与团结意识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自觉行动的教育。

笔者对人爱国主义因素的三个内容在初中三个年级的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在初中三个年级一共109首蕴含爱国主义因素曲目中,热爱祖国一共有28首,占比26%;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74首,占比68%;热爱家乡一共7首,占比6%。

例如在人音版七年级上册中《彩色的中国》歌词内容“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神州处处好,神州出处好,神州处处好,我爱你(啊)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在七年级上册《多情的土地》中“我深深地爱着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这河叉山脊。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我天天都接受着你的疼爱情意,我轻轻走过这山路小溪这山路小溪。”亦表达了对祖国的深爱之情。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中,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这样描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哈嗬咿,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表达了作曲家对自己的家乡大草原的美景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在《少林少林》中唱道“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少林寺威震四方,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少林寺美名辉煌。千年的古寺,神秘的地方,嵩山幽谷,人人都向往。武术的故乡,迷人的地方,天下驰名,万古流芳。天下驰名,万古流芳。少林少林。”即唱出了中国功夫的悠久历史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例如在教材中《龙船调》是土家族的民歌,《赛乃姆》—《十二木卡姆》选段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这些曲目无疑彰显出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类似的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蕴含爱国主义因素的曲目还有《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我的祖国》等等。

(二)世界观因素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世界观因素在初中三个年级中,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七年级一共18首,占比38%;八年级一共14首,占比29%;九年级一共15首,占比32%。因此,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三年整体都重视世界观教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目标是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样通过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蕴含世界观因素的曲目很多。例如在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深情》(印度民乐)《班内》(印度尼西亚民乐)《像花儿一样》(伊朗民歌)《鹦鹉》(菲律宾民乐)《樱花》(日本民歌)《小河的呼唤》(印度民乐)这些世界民族音乐让我们学习和了解到了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告诉学生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珍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类似的蕴含了解文化多样性的曲目还有《翁嘿呀》(朝鲜民歌)《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中非民歌)《非洲的节日》(东非民歌)《鼓乐》(加纳民间音乐)《鼓声》(几内亚民歌)等等。

四、结论

通过对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德育因素统计和分析,可以明显的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蕴含“爱国主义因素”的曲目最多,每个年级分布均匀。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重中之重。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正因为这个大家庭的存在,生活才能如此安逸,热爱祖国是从小就学习,从小就听的一个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渗透,注重培养出精神高尚的学生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突出“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笔者经过分析教材,发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人音版教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首位,可见我国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注重“了解文化多样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化成为一种不争的客观事实和存在。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团体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进行了解,不但可以具备国际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理解。人音版音乐教材蕴含“世界观因素”曲目数量位居第二,足以看出我国注重对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视。

最后,适当增加蕴含“社会公德”“集体主义”等德育因素曲目数量。笔者对教材中蕴含德育因素的曲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蕴含“社会公德”“情感教育”“个人道德”“集体主义”“生态文明”等德育因素的曲目数量很少,甚至有的德育因素根本没有出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加大“社会公德”“集体主义”“生态文明”这些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德育因素比重。

参考文献

[1]赵鑫.中小学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衔接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5).

[2]刘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5).

作者简介:王琳琳(1992—),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研究生,硕士。

作者:王琳琳

第三篇:浅析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策略

摘要:将德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素材、正确选材、教授表达技巧、提高频率、创建教学情境等方式,将德育充分渗透进音乐教学中。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思想觉悟,攻破教学中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实践小学音乐的先进教学理念,加快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步伐。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为促进小学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习红色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红色歌曲是抗战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红色歌曲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中体会时代的风貌,感受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红色歌曲的感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传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促进其道德的发展。例如,在小学音乐《映山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红色歌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节课的作品是20世纪70年代影视剧中的作品,表现的是人民对红军的热爱以及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为了提升学生对革命歌曲的认识,教师在导入之初,可以播放《长城谣》并对其诞生背景进行细致介绍,由于这首作品传播度比较广,学生应很容易便可以对其前两句进行模唱。学生模唱完成后,教师可进行歌曲体裁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革命歌曲,增强其对革命歌曲的理解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革命歌曲为导入,让学生简单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培養了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与对祖国的热爱。红色歌曲的传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教师也可以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革命歌曲,并在实践课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自觉接受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与影响。

二、体会爱国歌曲,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民族归属感是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需要培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爱国歌曲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歌曲的联唱,有利于优秀音乐作品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道德认识,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小学音乐《男儿当自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爱国歌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情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树立起阳刚之气,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具有坚韧的意志,也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民族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黄飞鸿》的片段,让其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直观感受时代人物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怀,也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的概念,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报效祖国的长远目标。民族情感指的是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本民族尊严的自觉维护。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树立学生健康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常用的有效教学形式,在教师设立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体验。例如,在学习小学《美丽的家乡》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现草原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播放充满思乡之情的采访或朗诵,为学生创设思乡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思乡的情感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感受德育,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学音乐下册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风貌,并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少数民族的特色内容,在课堂上通过表演让同学和教师猜测是哪个民族。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民族团结的力量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四、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中,充分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中华传统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德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为学生介绍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川剧的变脸艺术,黄梅戏的质朴情感以及豫剧等地方戏曲的地域风格。在不断加深对中华传统音乐了解的同时,学生会感受到传统戏曲中的中国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各地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中国国粹的崇敬与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在现代改编戏曲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革命时期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顽强不屈的力量,看到他们为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领悟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学生在学习更多音乐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觉悟,领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以及中国的时代力量。

结论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各种优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个体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玥.小学音乐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析——以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湖南教育(D版),2020(05):21-22.

[2]段晓雯.以生活为出发点——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活教育[J].智力,2020(15):47-48.

[3]孙丽.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J].艺术大观,2020(15):87-88.

[4]张婧玮.让音乐走进心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13):109.

[5]孟晓,马瑶.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20):94.

作者:文鑫

上一篇:瑜伽课论文范文下一篇:美丽心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