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小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如何在教育中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探寻“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协同”的一体化德育建设路径,通过制度建设守正创新,教师培养培根铸魂,德育课程探寻融合,工作模式协同育人,做好德育“大文章”,让学校德育工作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

第一篇:德育小论文范文

中小学德育重在落细落小落实

教育部日前新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极为完整的系统厘清,既回答了体现顶层设计教育大局的理论性问题,又探索出了契合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的可行性答案,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落细落小落实?

一要落实在思想认识上,让学校德育“强”起来。毋庸置疑,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思想认识,而实现思想认识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关键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所以,各级各类学校首先要提升教师对加强德育工作的思想认识,尤其要深刻领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的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和围绕德育目标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项主要内容”。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深化了,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准则,才能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要落实在过程管理中,让学校德育“实”起来。我们知道,学校德育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才能见实效。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以下几方面下真功夫:一是立足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立足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三是立足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四是立足实践育人,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立足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三要落实在教育合力的衔接上,让学校德育“立”起来。不可否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作用,才能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局部的小德育形成全社会的大德育,分散的、弱小的教育力量才能形成集中的、强大的教育合力。各级各类学校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突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家长自觉学习引领孩子主动读书,以家长行为端正引领孩子举止文明,以家庭气氛和谐引领孩子在校与同学和睦相处,以家长的规则意识引领孩子在校理性处理偶发的矛盾;要活化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好社区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延伸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还要实化在线教育,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育人平台,突破时空的限制,让立德树人在处处、时时、事事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给予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愿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真正做好落细落小落实这篇大文章,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養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彭佳景

第二篇:落细落小落实 做好德育“大文章”

摘要:如何在教育中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探寻“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协同”的一体化德育建设路径,通过制度建设守正创新,教师培养培根铸魂,德育课程探寻融合,工作模式协同育人,做好德育“大文章”,让学校德育工作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融合教育;协同育人

苏州市彩虹小学在“小”而“优”“小”而“美”的学校建设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载体,通过制度保障、教育引领、实践养成,落细落小落实,做好学校德育“大文章”。

一、 守正创新,做有高度的德育

(一)探寻德育途径,实施整体育人

学校敏于时代变化,研究学校和学生实际,积极探寻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制定了《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和力量,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协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使德育课程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校内走向校外。首先学校突出主渠道作用,发挥课程、教学、文化、活动、管理、环境等育人作用,实现育人空间全覆盖,其次通过让教育“回家”行动的深入推进,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晰路径让德育落地,创新形式寻找德育生长点。

(二)紧扣“信、心、行、新”,完善制度建设

教育中,学校紧扣“信、心、行、新”,夯实教育根基,改进薄弱之处,让德育贴近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信”即信仰,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心”即入心,符合认知规律,剔除浮华深入心灵;“行”即实践,注重体验和践行;“新”即创新,德育教育淡化“边界”,体现全域性。学校先后制定了《“彩虹娃”评选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合格家长评选活动方案》《班级岗位责任制管理要求》等规范管理,同时结合学校“十三五”德育课题《大学校:借力社区资源,组织“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助力做好德育“大文章”。

二、 培根铸魂,做有温度的德育

(一)重视全员育人,彰显价值坐标

学校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目标,落细落实全员育人理念,让教师明晰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位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教师,当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时,立德树人才有学科特色,才会生动多彩。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提高教师依法治教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充分挖掘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实施途径,引导加强德育策略的研究,开展“我眼中的最美教师”师德演讲、“彩虹教师”评比、“给老师的爱打分”,用心做“小校园”里的育人“大文章”,开阔视野,彰显价值坐标。

(二)强化三支队伍,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重点抓好班主任、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法制副校长制度。以姑苏区班主任文化节为契机,2019年,学校开展“小主任大情怀”系列活动。除了开展班主任每月针对性培训外,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开展晨会课展评,班会课观摩,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比,“班主任读好一本书”交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德育处以“彩虹中队”评比为载体,落实“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好班级量化考核评分,加强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过程管理。学校发挥班主任中区“模范班主任”和“园丁先锋”的榜样作用,开展“聆听教育故事,感受榜样力量”的师德演讲,“春风化雨勤耕耘,以爱赋能润心田”学校班主任评比表彰活动。

思政课程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在思政课教师建设中,学校组织这些教师围绕学校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解到全年,每月分年级落实主题,将思政课教育主题与班会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十三五德育课题研究,今年下半年已经顺利结题。同时,思政课教师能够用好《姑苏经典》,引导学生寻觅苏城之美。在“稚爱”经典悦读古城微视频评比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策划、演出,有效承担传承吴地文化的责任。

学校和法制副校长密切沟通,在交通安全日、禁毒日、宪法日能够就高年级出现的苗头倾向,开展针对性教育。

(三)完善考核评价,展示学校风采

学校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将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步考核。调整“彩虹教师”评比方案,让更多的教师发掘闪光点,展示个人魅力,成就自我,通过网络平台对学校及教师工作进行测评。学校摸索以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制定《彩宝虹娃争章争先方案》《彩宝虹娃争章标准》,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以及各宣传阵地,开通信息渠道,大力宣扬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展示学校风采,2019年,学校德育工作在市级媒体报道共计20次。

三、 探寻融合,做有深度的德育

(一)突出学科特点,落实课程思政

每门学科都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学校重视利用学科教学这个载体落实德育目标,处理好德育目标和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学科借助整本书阅读和诗文考核厚植中华传统美德,科学课和晨会课借助环保校本教材树立包容和生态意识,数学学科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校还注重课程融合,对德育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将班会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整体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解到全年,每月有明确的主题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能力将主题细化,从不同的角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开设德育选修,浸润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有特色的德育选修课,通过生动的《彩宝虹娃三字歌》促进养成教育,借助七大素养落小落实,开展彩宝虹娃争章活动;借助《书法鉴赏》和《古诗文经典诵读》感悟经典文化内涵,打造书香校园;《飞向蓝天》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环保校本教材增强学生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学校持续推进“快乐周五”社团活动,根据教师特长,设20个社团,开展了特色活动。借助编织、剪纸、昆曲、书法、腰鼓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通过衍纸、油画、空模制作、电子技师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寓教于乐,让德育始终浸润在文化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发生作用。

文化育人还包括隐形的渲染与渗透。学校开展“三风一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进行文化建设,办好《彩虹报》,做好校园网、微信建设,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活动育人,建设实践基地

为了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校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化教育,学校相继围绕“学追梦彩虹娃,做幸福领跑者”和“庆七十华诞,与祖国共成长”两大主题,开展十多项活动,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教育、公民人格教育、环保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创新教育、艺术教育等。举行“爱心呵护成长,感恩方能远行”成长仪式,开展“童趣传快乐,童心赞祖国”艺术节活动,“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科技节活动,通过“红色之旅”研学系列活动感知红色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等。

学校践行生活化德育,积极寻求适合学生教育的渠道,将社区资源的开发统一纳入学校多彩课程建设中,实现德育课程向深度的延展,让德育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在与周边两个社区、16家单位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之外,今年,学校又和苏州中学签订教学合作协议,资源共享,让彩虹教师、彩虹学子走进苏州中学,拓宽学习渠道,与苏州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开展志愿帮扶结对,每周开展志愿活动。

四、 协同育人,做有宽度的德育

(一)建立共育平臺,培育共育土壤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域,学校制定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内外协同”的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家校”是合作主体,“协同”是工作重心,“育人”是最终目标,学校是引领者,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社会是“练兵场”,明晰路径厘清边界,沟通顺畅共育平台,让德育真正落地。

(二)让教育“回家”,“同频共振”育人

学校是苏州市家庭教育项目学校,今年继续深化“让教育回家”活动项目,夯实家庭教育“六个一”工作。学校着重建设丰富彩虹堂助学活动,做好“彩虹语”宣传推送,着重推进“家长有约”制度建设,家长可以提出预约申请,参与彩虹堂宣传,还可以填写预约单,就比较小众、针对性的问题和校长进行交流,解决学生问题。同时学校也拓展了“电话830”功能,校长除了每半月电话表扬学生以外,还应科任教师要求进行相关学生情况交流,强化家长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做好校级家委会与班级家委会联动工作,让校外实践活动辅导员、学校安全督察员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放心午餐工厂行,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手共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拓宽社区教育,做德育“练兵场”

学校有效利用周边资源,与走进学生生活的学校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用好生态环保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借助社区平台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和社区共同组织了国际家庭日活动、“绘长卷美家园”宣传、“不忘嘱托,感恩奋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活动。学校借助“幸福家园—社区营造公益计划”与社区共同开展“彩虹船”义教和心理辅导活动,受到家长们的积极支持。今年寒假和暑假,学校主动和社区联系,制定学生教育活动计划,家长携手孩子参与社区绿色环保项目,走进孤寡老人和困难居民家中送温暖,慰问退伍老兵送福字,开展“学党史知国情”参观走访体验活动,走进古城各类博物馆等,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让社区教育成为检验德育的“练兵场”,让学校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受到社区的赞誉“门口好学校,服务百姓家”。

学校德育的过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是贴近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过程,学校将一如既往,让德育智慧在坚守中走进心灵,塑造灵魂,落实于行!

作者简介:董萍,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彩虹小学校。

作者:董萍

第三篇:小学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研究

摘要:德育既是五育之首,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德育的过程中,仅以学校为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通过家校合作形成立体化的德育体系。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小学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具体分析,达到通力合作与优势互补的目的,推动小学德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校德育共同体;构建实施

1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家校共同体,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具体到小学德育来说,是指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家庭德育可以得到学校系统的引导,学校德育也可以得到家庭德育的全面支持。因此,家校合作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是共同体构建的基础,科学合作机制是共同体运行的保障,而形成最大化的德育合力则是两者构建和实施的最终目标。

2小学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路径

2.1明确共育理念树立德育目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重要支撑,无论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德育始终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未能与家庭形成良好的互补与互动,现在提出要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家庭都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在共同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家长会得到学校的及时指导,学校会得到家长全力支持,两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本质上提升德育效果。在明确了共育理念后,还要树立起共同的德育目标作为方向引领。结合家校共育的实际来看,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小学阶段家校德育的重点,特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项个人层面的内容,更应该成为德育的重点,也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先将小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小公民,为他们今后的茁壮成长和报效祖国打下良好基础。

2.2搭建学习平台开展专项活动

在以往,家庭德育的开展之所以难以尽如人意,与家长的德育理念、方式等有着直接原因,毕竟多数家长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德育培训,难免力不从心。对此在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的过程中,则要为家长搭建起学习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可以邀请一些青少年德育专家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与家长就一些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家长之间的系列研讨活动,让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基础上,学校还应该组织一些专项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如亲子共读活动,在每学期伊始,可以根据本学年的德育内容,在教师和家长的商定下,确定多本书籍,由对本书感触较深的家长进行导读,在阅读过程中,也要辅以撰写读后感、阅读讨论等。通过平台的搭建和活动的举办,既可以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在短时间提升家长的德育素质,为家校共育的长期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形成科学机制保证良性发展

家校德育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并不是一时兴起或偶尔为之,而是一项系统和长远的工程,为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成立由校长为主要领导,以地区教育部门、德育专家为顾问,以教师和家长为主体的家校德育合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各项合作活动的开展。以此为基础,还应建立起多项制度。第一是家长培训制度。为了切实提升家长的德育水平,学校要定期开展针对家长的德育培训,提升家长实施“真人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第二是学校德育述职制度。学校要定期将校内开展德育工作情况向家长进行说明,并接受家长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第三是专题活动制度。学校要在每学期初,在与家长商定的基础上制定多项专题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科学机制形成,可以有效保证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2.4创新合作形式保证合作效果

在以往,家长与学校的德育合作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多数家长都有自身的工作,也不可能在小学生德育方面拿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则为家长和学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高效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需要学校和家长对这些新方式、新渠道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以当下每位教师和家长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为例,以往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运用,多局限于微信群、公众号等,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专门的家校德育共同体APP,使之作为家校德育合作的网络根据地,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德育资讯。学校要将校内开展的德育课程、德育活动进行报道,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内知晓。第二是家校沟通。应开设专门的互动版块,公布学校和家长双方的联系方式。并在一些内容中设置评论和转发功能。第三是德育展示。家长和学校可以将多种活动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发布和展示。通过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彻底打破之前的诸多阻碍,保证合作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芬.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5,000(09X):255-255.

[2]魏文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000(008):P.81-82.

作者:袁晓燕

上一篇:中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产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