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风险管理体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银行电子技术不断推广使用的今天,金融风险形态已呈多元化发展,但信贷风险仍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的形态、内涵进行全面剖析,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重心前移,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源头。一、把好新增贷款关。

第一篇: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方法优化研究

摘 要:法律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法律风险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接踵而至。所以本文针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识别方法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规避打下良好基礎。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管理体系;风险识别;方法优化

0引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状态普遍比较良好。特别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压力比较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实现稳定高效的发展,就必须要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影响。比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这些风险当中有部分风险可以实现有效的规避,但是有部分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抗力性特征。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这些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是企业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法律风险在其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1企业法律风险识别现存问题

1.1缺乏科学合理的识别方法

当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普遍有很多,比如受到市场激烈的竞争影响等。由于当前的市场在运作过程中,外部环境已经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有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法律风险识别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开始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相对应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落实。但是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现阶段已经提出了很多可以被应用在实践中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同时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自的优势特点相对比较明显,可以被适用在各个不同的范围之内。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现阶段有很多企业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每一种方法的优势特点、劣势问题进行充足的掌握,同时也无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选择出最符合企业自身的风险识别方法。很多企业在针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选择时,都会同时选择利用几种,甚至有很多时候,企业所选择的多种方法都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整个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1.2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风险识别结果

通过对当前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有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风险识别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开展风险识别管理。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之后,发现在当前,很多企业在针对风险识别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或者是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并没有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流程来进行。这样就会导致风险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完整性的风险识别,会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现阶段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针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时,最终所得出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同。通常情况下,会导致风险的识别缺乏针对性,这样就会很难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优化措施

2.1提高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对现阶段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对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意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必须要从源头出发,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周期性矩形企业法律学习活动,让企业当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充分了解法律所带来的重要保障作用,促使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法律风险,风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威胁,对于企业而言,一旦爆发风险,不仅会导致企业内部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与此同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制意识不够强烈,所以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管理效果也不够理想。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处理时,必须要从管理者出发,对管理者、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化。管理者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和落实,促使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对于一些跨国企业而言,由于受到“一带一路”的政策影响,所以要对其中隐藏的反倾销等各种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规避。除此之外,要想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可以得到强化,就必须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通过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效果。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完善性和有效性,同时该制度无法落实到实处,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处理,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升级和完善,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法律风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同时将该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发挥出该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制定的目标和战略思想,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促使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法律风险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规避作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利用,必须要保证该制度在构建过程中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保证构建的方法、措施等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职能的有效控制。通过该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实现对内部分工的优化处理,而且还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关系以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状态存在,为法律风险控制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3结语

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现存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同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晴.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和整合[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6):210-211.

[2]赵思飞,赵雷.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9(14):43-45.

作者:沈健

第二篇:将风险管理重心前移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银行电子技术不断推广使用的今天,金融风险形态已呈多元化发展,但信贷风险仍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的形态、内涵进行全面剖析,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重心前移,将风险隐患控制在源头。

一、把好新增贷款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增贷款渠道非常狭窄,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很少,再加上准入标准的提高,公司贷款难以开拓,但在强化营销过程中,决不能因此降低贷款发放的门槛,减弱防范风险的力度。在住房、消费信贷投入上,前台营销人员应做到严格贷前调查,按照规章制度和贷款发放流程认真细致发放每一笔贷款,坚决杜绝抵押手续不全、抵押物界限不清、还款手续不合要求等现象,建立健全客户信息档案,把风险防范重心前移,把风险控制在源头。后台管理人员要加强风险防范早期预警系统工程建设,提高风险防范的识别、反应、转化、处置能力,尽早发现问题,妥善保管抵押物,严防抵押物灭失或借款人逃跑。

二、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按照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原则,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排队,对那些效益好、行业成长性强的企业给予有力支持,实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双赢;对那些发展前景暗淡、还款能力弱、现金流量逐年下降、盈利能力低下的企业实施退出战略;充分认识民营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信贷投向逐步向民营企业倾斜,对那些符合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与其建立信贷关系,培养忠诚客户群体。实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分散、化解潜在的信贷风险。

三、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控制处置能力。一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在识别、衡量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程度、表现形式、变动趋势进行持续性、有效性监督控制,全面跟踪、掌握信贷风险特征和演变趋势。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中心,选用认真负责的信贷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全面风险管理,及时发现贷前、贷中、贷后风险隐患,提出意见与建议供领导层决策。二是引进科学的风险信用模型,使风险防范科学化、数字化。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行发展的有效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对借款人的资产收益率、债务偿付能力、个人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输入模型,得出更加理性的判断。三是强化信贷人员业务培训,严防操作风险。使风险防范成为每名员工的自觉意识,贯穿于信贷活动的始终。四是加强检查与监督。可采取专项检查与内部稽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信贷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风险防范和内控水平。

四、完善激励机制,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责任到人,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机制,鼓励员工重视风险防范,对于造成损失的贷款操作人及决策人要追究责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体现市场拓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的经营理念。(作者单位:人行辽宁省梅河口市支行)□

作者:王仁厚

第三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方法优化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当前我国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法律制定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的所有生产经验活动都应该在法律轨道内进行,因而管理者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掌握并不断优化科学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优化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识别方法;优化;防范措施

引言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法律环境、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各种风险,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外部不稳定因素更为多样。法律风险是企业各种风险爆发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如果企业不能对此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防范,将会遭受严重的损失,甚至是衰败倒闭。因此,企业需要思考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借助法律手段来化解和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法律风险及法律风险识别的概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从企业自身或者外部因素产生,会对企业各项合法权益造成伤害的各种可能性。一旦企業法律风险爆发,企业多数情况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需要承担影响的行政或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不会受到法律追究,但是各种纠纷也会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耗费各种资源去协调解决,而且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1]。要想避免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其具有的特征:

1.不确定性

任何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企业法律风险也不例外。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是偶然的,产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并不是说就一定会造成实际损失,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把风险转化为损失,例如法律纠纷当事人双方中,其中一方存在违法事实,另一方属于正当的依法维权;再比如即使一方当事人确实没有违法行为,但另一方却认为堆放侵害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出现了法律纠纷等等。

2.客观性

风险是建立在人类活动基础上的,而法律是维护人类正常秩序的客观实在的行为准则,因而人类活动与法律这两方面的客观实在性就决定了法律风险也是客观的。企业法律风险并不是凭空杜撰的,是由很多客观条件影响并决定的,能够根据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估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主体没有实现目标而造成的成本损失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是人身财产损失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客观的。

3.危害性

一旦法律风险变成现实,就会出现各种危害性后果,比如行为目的没有实现、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或是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等。法律风险的危害不仅包括物质损失,还有无形财产损失,如名誉权遭受损害、企业形象受损、市场占有率下降、资源难以获取等。

4.可防控性

企业法律风险虽然说是客观存在的,但大多数还是具有可防控性特征的。如果对行为人双方进行深入研究,就能对风险引发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进而通过提前纠正非法行为,就能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风险。

(二)法律风险识别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法律风险识别,就是在充分收集各种法律风险以后,根据企业的各种业务单元、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查找,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查找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详细的法律风险清单[2]。

法律风险识别对企业正常发展的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风险识别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通过及时地发现和识别各种法律风险,才能确保后续的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法律风险识别具有动态性,它能与其他防范措施进行协调,还能实时跟踪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状况,强化了预警和防控功能,因而这样是对整个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其次,当前企业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法律风险,通过法律风险识别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企业的各种损失。企业在生产经营或者科研等各方面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只有具备敏锐的目光,及时地将其找到和识别出来,才能让企业趋利避害,尽量减少损失;最后,在当今法治社会,通过对法律风险的识别,也是企业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它能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触犯法律的后果,从而心中始终存在法律的红线,抵制各种运用不法手段追求利润的扭曲行为。

二、当前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注重开展法律风险识别工作,并逐渐建立起了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国这方面发展的还不成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科学的选择识别方法

当前已经研究出现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有很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有着不一样的适用范围,也各有优缺点。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却没有掌握每种方法的特征,也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规模、实际能力和目标等,通常都是盲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所选择方法都不符合实际,致使难以有效的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甚至会误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识别结果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

当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法律风险识别工作,但大部分企业的工作流程都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所识别出来的风险都非常的零散和片面,缺乏完整性;并且由于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眼界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造成所得出的风险质量参差不齐,通常都是缺乏针对性,难以进行实际应用,甚至出现一些虚假信息,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3]。

(三)适应性不足

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规模、性质、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都可能出现变化,在加上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这些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法律风险的形成,并且都是不确定性的随机风险。因而,企业所建立的法律风险识别机制应该是动态的、可评估的并且能够完善的,如果始终采用落后的识别机制,尤其是对于那些组织机构繁杂的大型企业来说,就会更加降低改进的时效性,通常很难掌握风险的变化情况,如果核心风险没有被识别出来,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四)工作手段落后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多企业都注重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但对于法律风险识别这方面却没有进行更多的关注,在风险事件收集、数据库建立与更新、数据的审查及运用等方面还在采用人工化的纸质工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识别效果不高,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资源。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方法

针对当前时刻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要想规避风险、减免危害,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识别方法,在风险事故形成之前,就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是消除风险。

(一)企业法律风险识别的必备条件

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识别风险事件,也就是要准确辨别那些把潜在危险转变为实际损失的具体活动,这是风险事故爆发的根源;二是识别风险因素,就是要把握那些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或者加重损失的因素,更为全面地识别风险;三是识别风险结果,就是当风险事故确实发生以后,要全面分析出给企业造成的所有负面影响[4]。

(二)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

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是以后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前提,需要企业予以高度的重视,当前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识别模式,为了强化识别效果,企业管理者还需要掌握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并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下面就对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进行介绍: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自身的预期管理目标出发,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会议氛围,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到一起,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这个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再进行系统的綜合分析和总结,在这样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集众人之智,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风险识别机制。

2.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就是找到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法律风险因素,并与各方面情况都类似的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吸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有效识别机制。要想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企业管理者就应该更新观念,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全面把握本行业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好数据搜集工作,并且科学选择正确的标杆企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比和分析[5]。

3.全场景分析法

全场景分析法就是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所有具体发展情况,如运行、管理、业务等,认真仔细的分析各种数据和图标,再加入合适的想象,从而科学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准确识别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对预期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

4.历史事件分析法

历史事件分析法就是归纳和整理企业以前已经出现的法律风险事故,通过深入的剖析,得出风险的诱发因素、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防范措施,以此为鉴,为当前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新形势下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

所有企业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法律风险,风险一旦爆发,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法制意识都决定着这些风险能否变为实际风险事故,因而企业必须要始终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管理者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自身也要主动学习与法律风险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产品设置各种技术壁垒,出现了反倾销、国家安全审查等问题,这些都潜藏着法律风险。另外,要想全面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作为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代表,各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注重组织当地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培训,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实现稳定的发展[6]。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最终质量,若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环境差、故障频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制定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7],优化内部分工,形成相互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之后要切实地贯彻执行,并做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从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防控法律风险。

(三)建立和执行有效的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的法律风险涉及的业务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而且法律风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的人员,很难胜任法律风险管理的工作岗位。企业还应该逐渐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例如美国大多数企业就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一个企业会包含合同、广告、税收、反垄断等多个法律顾问,并有着极高的地位,薪水和待遇方面优厚。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法律顾问的地位较低,只有在出现事故的时候才能想到去寻求帮助,但是只要各企业注重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探索,注重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地位和待遇,就能更好地防控企业法律风险[8]。

(四)构建法律风险识别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在工作中要注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信息化有诸多优点,如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降低成本等。因此,企业可以建立模块化、标准化的法律风险识别系统,各模块应该是独立的,可以任意进行删减和组合,不断满足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法律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成本和收益、资源的投入安排等因素,对法律风险进行不同维度的排序,科学评定风险等级。通过信息化法律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风险分散且不易传递、静态识别、外部信息识别困难等问题[9],当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量力而行,逐步的建立和完善。

结语

总之,在当前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社会背景下,广大企业应该切实把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新形势下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全面准确地识别和防范各种法律风险,逐渐构建完善的法律风险关系体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裴中同 . 企业法律风险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04):27-28.

[2]蒋云贵 . 我国社会转型期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12):30-31.

[3]齐林霞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晶鼎聚龙公司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1):12-13.

[4]秦炳伟 .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识别方法优化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05):22-23.

[5]张子英 . 论我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1):12-13.

[6]何亚菊 . 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11):25-26.

[7]黄雷 . 论事故树分析法在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的运用[D].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05):20-21.

[8]郝新东,刘菲 . 事件树法与德尔菲法在企业法律风险识别中的契合[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5,(03):64-65.

作者简介:

李升云,神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升云

上一篇:有线电视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