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需要面对国内外双重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才能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效益。管理会计是基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理论,将其应用于建筑业中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第一篇: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

“营改增”对建筑业发展影响分析

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最应该关注的主要部分就是建筑业,因为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应用范围而言,具有十分广泛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市场需求。由此可知,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岗位需求,更加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建筑业基于“营改增”方面的发展,本文探析了“营改增”策略的实施意义、建筑业受到“营改增”策略实施的影响,以及应对“营改增”时的有效策略。

在不断对税务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慢慢地影响我国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因素变成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鉴于此因,提出有效的“营改增”策略,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促使我国更快地完善税收制度,更加全面地规避重复征税状况的出现。并且,相对于企业而言,“营改增”策略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减轻的税收压力,更加有助于建筑企业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

一、“营改增”策略的实施意义

(一)完善我国税收体系

首先同时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进行征集,会严重影响到增值税的征集。其次虽然在某些方面的增值税能够带给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但是因为增值税的整体税基比较的狭隘,并且也只是含有少量的商品,其有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提出有效的“营改增”策略能够创造更多的税种,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对我国的税收体系也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完善方式,更是国家有效进行结构化减税的策略,更加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

(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营改增实施后,积极与建设单位进行存量工程合同变更事项的协商,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增值税相比于营业税,具有非常小的税负压力,由此可知,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增值税的存在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适应,将税负压力有效地减小,更加有助于发展我国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对于国家方面而言,更加有助于专业化对我国社会进行分工,更加有助于快速地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更加有助于我国优化产业的结构。

二、建筑业受到“营改增”策略实施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

在营改增实施前,企业可以借用外单位资质承揽项目,而“营改增”后,只能以出借方名义进行核算,账务处理无法在借用单位反映,收入和利润无法汇总到借用单位。另外,营改增前在我国境内的建筑企业海外工程不需要对任何的营业税进行缴纳,只有部分的境外所得税率低于国内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才对企业差额部分的所得税进行缴纳,这样营改增后的变化就会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

(二)企业承担较严重的税负压力

通常情况下,企业受到营改增作用会造成严重的税负压力,而且这些税负压力都是借助于进项税额可抵扣部分进行决策。所以“营改增”后,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如何才能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合理地进行进项税的抵扣成为建筑行业税务工作的重点。一旦税务筹划失败就意味着企业税负的增加。除此之处,建筑业中的分包业务在征收营业税阶段,营业税及其相关附加税都可以抵扣,而改为增值税后其相关附加税就无法抵扣了。同时,有关的研究调查结果也显示,对营改增前后的建筑企业进行对比,会发现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税负,加重了税负压力。

三、应对“营改增”时有效策略

(一)充分挖掘“营改增”的有利因素,发挥“营改增”的积极作用

国家在进行“营改增”上海市试点的过程中,对其采取了财政补助措施,在财政方面进行了相关建筑企业的资助。针对于试点行业受到国家补助状况而言,可以推测出相关的建筑行业也能够获得财政补助政策。国家颁布并且实施的一系列财政补助政策有关工作的开展也受到建筑企业的关注。其次,在国家真正地开始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也将会采取梳理合格供方,选一般纳税人,选合理低价、全员参与,落实合法增值税发票、暂停施工设备以及机具等新购业务、多开“营业税发票”缓收采购“发票”、加强指定分包、提供材料管理等方式来应对政策的变化。

(二)有效地做好采购价格的临界点测定等相关措施,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在建筑业有效实施营改增之后,一定会促使企业的资金受到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首先在很多情况下,建筑企业都有工程项目款拖欠的状况存在,所以一定要做好采购价格的临界点测定,合理降低项目资金成本,合理转嫁增值税税负。其次在项目实施前就要开展税收筹划,合理选择项目运作模式。最后还要考虑有效控制融资成本,有效地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有效地将财务资金的管理成本降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不断改革创新税制的同时,提出了“营改增”策略,实际上是改变了原有的税制,也会对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财务模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另外,我国在提出“营改增”策略时,也能够促使我国的税收体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更加能够优化产业的结构,促进我国发展经济的脚步更加快速。与此同时在应对“营改增”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进步,促使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作者单位为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成大煜

第二篇:建筑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分析

[摘 要]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需要面对国内外双重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才能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效益。管理会计是基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理论,将其应用于建筑业中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文章对管理会计及其應用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如何进一步提升建筑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效果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管理会计;企业战略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大重要分支之一,其在财务工作中,不只是要处理和核算数据,还要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加工和再处理,使企业预算编制、执行、财务报表分析、资产管理、风险防范等有机融为一体。相较于传统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可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使会计差错大幅降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信息,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推动企业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建筑业企业下属子公司多,工程项目地域分布广,受市场、行业政策、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等,容易发生财务管理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在当前建筑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引入和应用管理会计,将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控制水平,有效规范企业经济活动,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会计职能转变,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管理会计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作用

(1)管理会计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绩效管理。管理会计在掌握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把企业的成本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分,把成本控制落实到岗位、人员和班组,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从而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2)管理会计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管理会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如本量利分析法、业绩评价法等,为企业高层出谋划策,这才是管理会计的价值所在,由此,也就引导了建筑施工企业走向价值管理之路。

(3)管理会计拓宽了企业战略视野。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更需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要以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管理会计采用科学量化分析模型,通过系统数字统计方法来对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变动情况加以预测,可使企业战略更加科学,竞争力提升显著。

(4)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通过管理会计建立考核与评价指标,制定相应激励与约束措施,能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2 管理会计对建筑业企业的作用

2.1 提高建筑业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建筑业企业因受到工程项目分散的特点影响,具有子、分公司数量多、分布广、工程繁杂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容易出现成本管理混乱,财务与项目业务存在脱节,预算管理侧重整体,财务核算报告之后及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既不能为建筑企业正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也不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管理会计可以依靠多元方法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的支持,使战略、业务、财务达到三位一体的目的。同时,还能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提高管理与决策的效率。

2.2 促进企业内部协调发展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工作的增加及要求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其与企业的经济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管理会计能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相关的经营决策、监督与控制等各项信息及时反馈出来,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求,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同时,管理会计还能汇总各部门工作,不会受到建筑业企业项目多、项目部独立性强、各部门互通交流少等的影响,能将信息孤岛状况彻底消除,避免参建方因信息不对称而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进而推动企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进步。

2.3 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管理会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控制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并明确全员的岗位职责,使之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较好地进行协调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而实现资源科学配置,减少不合理的资金支出与浪费,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此外,管理会计也使得企业战略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引导企业从战略高度重视内部管理与控制,应用科学量化分析模型,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从而使企业战略更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促进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 管理会计在建筑业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家为推进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与制度,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受此推动,建筑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也越来越了解,并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建筑业企业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些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使得建筑业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及其应用日益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从具体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在建筑业的应用,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对管理会计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传统的建筑企业生产方式一般比较粗放,对于会计核算比较重视,对于内部控制与管理相对轻视,这样就会导致企业资源得不到高效、合理地应用。同时,建筑业企业基本都采取项目部管理模式为主,这容易导致预算缺乏合理的支撑数据,甚至会偏离实际。虽然引进了管理会计,但建筑业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没有充分、完全地认识和重视管理会计的工具作用,使得管理会计的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十分被动,甚至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动力和活力。

3.2 管理会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来作为依据,就会导致管理会计工作不够规范,员工在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时也会过于随意,这会极大地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成效。由于建筑業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属于新兴的事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工作不够深入,还流于表面,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进程和应用效果。

3.3 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业企业虽然经营项目单一,但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的经营数据非常庞杂,且信息量大,建筑材料种类和建筑机械设备非常多,工程管理与施工人员复杂,管理难度也比较高。虽然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也日益深入,但建筑业企业还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管理实践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广泛,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整体上信息化水平不高,业务、财务、管理相互独立,经常发生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而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4 提升建筑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效果策略

4.1 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知

管理会计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建筑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深刻地明白这种现代管理理念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及时转变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学习和掌握,并结合企业实际,将其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筑业企业投资大,成本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就会导致项目投资重大失误风险,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因此,企业管理层要明确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在相关的经济活动中科学应用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战略性发展支持,推动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4.2 完善建筑业企业管理会计制度

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制度,科学制定管理会计的运作流程,这样,在管理会计应用中才能有章可循,使管理会计和员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进而促进效率与质量提高。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以激发全员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此外,还要建立责任制度,对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进行细分,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尽量避免一名管理会计负责多个工程项目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管理会计的工作失误。

4.3 建设高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的获取,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平台,各部门及时准确地进行沟通协作,可以使企业会计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共享,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联通,从而能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精确地衡量、规划、预测、评价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会计与业绩控制信息,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加精准、可靠。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决策支持、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存货控制和业绩评价六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是缺一不可的。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建筑业企业要及时转变思想和管理理念,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采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好是先选取试点子公司进行,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面,逐步推进。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力与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5 结 论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将其应用于建筑业企业管理中,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与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筑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以管理会计为理念的管理框架,提升资金利用率,加强成本控制,以便有效预防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为企业赢得更多战略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更加快速、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金萍.管理会计在建筑业的应用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9(4):128.

[2]李涵.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8(13):135-136.

[3]解庆平.基于建筑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探讨[J].当代会计,2018(1):30-31.

[4]袁炜.管理会计在建筑业的应用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29-30.

[5]晓华.管理会计在建筑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7(5):14-15.

作者:郑云博

第三篇:建筑业安全问题探讨及事故分析

问题探讨

在我国,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农业、工业并列为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三大部门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力实施,以及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已成为建筑业发展与提升的新引擎。但是,2015年清华附中体育馆及宿舍楼工程“12·29”重大安全事故,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等,说明我国建筑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的“中国建造”,笔者认为,我国建筑业的安全工作应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

施工技术落后

我国建筑行业起步很早,在有历史记载人类出现时,建筑行业就同步开始了。但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量使用和应用则比较晚,并且缺乏一个工业时代的科技积累,几乎是从封建社会农业时代直接进化为现代建筑业。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单项科技水平确有处于世界领先的,但是整体施工技术还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模架支撑为例:比较先进的盘扣架、独立支撐、铝模板支撑体系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只有20%左右,被大量使用的都是些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架等,其材料锈蚀严重,鱼龙混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产品,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可以说,整体施工技术水平落后是施工现场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现场管理“失控”

在计划经济时代到上世纪90年代,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整个建筑施工行业,企业大都自有施工班组和工人。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施工单位多不自设施工班组,而采用劳务分包(部分单位保留了一些专项分包,例如:安装工程等,但是份额比较小)形式,原先自有的工人转干,成为工长、施工员、安全员等管理人员,换一种身份在施工现场;这些人因为之前一直从事本工作,业务非常熟练,使施工现场处于可控状态。但随着这些转干工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及退休转岗,目前各地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多由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组成,他们的优点是学历高、素质高,但缺乏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对安全事故的预见性也弱,相比施工现场管理,个别人更注重维护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集团公司的关系。这就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重下移,成了劳务队的“任务”,而劳务人员流动性大且忠诚度低,所以施工现场多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易处于失控状态。

跨界作业不专

进入市场经济后,大量施工企业业务不饱和,于是进行跨界作业。做轨道交通项目的去建房子,建房子的跟随“一带一路”战略,涌入铁路工程、大市政工程领域,虽然这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良性市场竞争,但施工的专一性、专业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以笔者为例,从参加工作以来,干过砖混结构、别墅工程、高层建筑、机场项目、净水厂项目、污水厂项目、公交枢纽项目、大剧院项目、城市高架桥工程项目,竟然没有两个工程的结构形式是相同的。施工净水厂项目、污水厂项目时,发现构筑物工程竟然没有轴线;接触城市高架桥工程项目时,才发现还有小里程、大里程的概念。以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建筑构筑物、轨道交通项目,看来是远远不行的。

建筑公司“玩跨界”的结果就是专业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某房建公司做一个轨道交通项目,项目总工之前是做房建的,从未干过类似项目。在该项目桥位支架箱梁施工过程中,在还未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就根据箱梁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100%的条件,组织拆除模架,结果在模架拆除的过程中发生了箱梁垮塌的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所以说,土木工程专业性非常强,箱梁预应力张拉、钢渣混凝土施工、桥梁支座安装等专业技术含量比较高,涉及到这些领域时不能单凭想象,按照自己的“经验”组织施工,各个行业之间有共同点和不同点,进入新领域的施工管理者必须先了解其专业规则。

事故分析

认真调查分析已发生事故,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是安全生产领域较常用的思考方式,这种“案例分析法”在建筑施工领域上也不例外。笔者尝试分析亲历的2起事故,同时就江西丰城“11·24”事故提出些个人观点,供读者交流探讨。

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的叠加

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虽然比较小,但在事后追责时我们会发现,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有多个原因,某个原因单独出现不见得会发生事故,但叠加起来往往导致事故发生。笔者亲身经历的2起事故,均佐证了这一点。

脚手架垮塌事故 事发前一天15∶30分左右,笔者在施工现场看见在建项目一侧的脚手架搭设过高,超出作业面4 m多,立即口头通知现场技术员旁站整改,之后就去处理别的事情了。事发当天11∶20分,听到钢筋工吊运半成品钢筋时操作不当将脚手架拉塌的消息,幸无人员伤亡。事后究其原因:首先是脚手架未按方案施工;且搭设过程中项目部竟无人旁站管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扣件也没有拧紧,80%处于虚接状态;当然,还有钢筋吊运人员操作不当的原因。

此次脚手架垮塌事件中的各方说辞值得推敲。架子工说:我在哪儿都是这样干,外架6 m的立杆正好就凑到这儿了,租赁的钢管不能锯了吧?现场管理人员说:上午看了一下这里,出事时去别的工地验收了,这么大的现场我不可能一直盯着这里吧,别的活还干不干了?钢筋工说:我是正常吊运半成品钢筋,谁让架子工搭设那么高的?

出了事,大家都很不满,很委屈,但事故是多个违章作业叠加造成的,是多人、多事的“合力”造成的结果。

高空坠落事故 该建筑工程初期安全防护很到位,甚至计划申请评优创杯和绿色工地。被建项目层高3 m,为保证安全施工,结构封顶后外脚手架一直未拆除。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管理人员都有旁站管理,结构验收完成后,在清理现场施工垃圾时发生一起坠亡事故。

事件过程如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劳务单位将主力劳务人员撤离,并重新组织了一些老弱人员进行现场清理等非重体力工作,作业者大多为50多岁的中老年人。因为有外脚手架,所以从顶层向下清扫,临时在结构板面上开了一个600×400 mm的洞口,以便把本层建筑垃圾从洞口扫下去。时值北方冬季,出事时间是17∶00左右,天色已渐暗,当事人一边后退一边清扫,不幸从600×400 mm的洞口摔下,后脑磕在混凝土板沿上,当时就没有呼吸了。事后了解,当事人58岁,进场不到3天,安全教育以及个人资料刚录入完成,现场无项目部管理人员旁站。这些看上去细小的操作错误,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惨剧。

通過以上2个事故不难发现,工程事故往往是多个因素或小概率事件叠加的结果,尤其一些低级错误,像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必须严格管控,不能犯不可原谅的重复错误。

探析“11·24” 丰城电厂事故

1978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柳树岛(Willow Island)的一处在建电厂发生操作平台坍塌事故,共造成51人死亡,成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其事故原因是浇筑的混凝土还未达到设计强度便拆除模板。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电厂发生特别重大坍塌事故,据江西省安监局报告显示,冷却塔的施工平桥吊倒塌,造成横版混凝土通道倒塌。现事故还在调查过程之中,具体原因有待官方披露。但假若真是水泥强度不够导致操作平台垮塌,则类似1978年美国亚州柳树岛电厂事故的重演。笔者试谈下对“11·24”事故的个人分析。

该事故发生于在建装机容量为2×1000 MW火力发电机组配套的一座冷却塔。该冷却塔设计高度165 m,已经建成70多m。根据GB/T 50102—2014《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165 m高的冷却塔是我国当前最大型号,其底部直径达124 m,底面面积达1.2万 m2,周长近400 m;冷却塔底部的斜支柱进风口高11.6 m。

根据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首先应分析施工工艺,施工单位采用的是爬架,爬架施工对结构主体的混凝土有很高要求。是不是混凝土强度不够,施工现场就盲目进行爬架提升了呢?冷却塔混凝土的强度按照GB/ T 50102—2014《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第3.4.8条:冷却塔应采用水工混凝土,混凝土最小强度是C30或者C35。

混凝土强度首先跟养护时间和温度有关。根据天气网数据,2016年11月15—20日当地气温最高25℃,最低气温15℃,施工现场肯定会偏低一些,更关键的是,11月20—23日,下了几场雨,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3℃左右。

据GB 50573—2010《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6.3.15条: 环梁底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采用悬挂式脚手架施工筒壁,拆模时其上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 MPa以上;刚性环拆模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5 MPa以上。

爬架提升时,根据JGJ 195—2010《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第3.0.6条:在爬模装置爬升时,承载体受力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0 MPa,且必须满足设计要求。C30或者C35要达到10 MPa,依笔者施工经验,根据当时气温判断,保守估计也至少要3天。所以,调查者不妨关注爬架提升时点,以此作为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依据之一,从而推导事故原因。如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不过分纠结旁枝末节,则混凝土强度如未达到,则其很可能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个人观点,谨供各方参考。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除施工现场盲目的抢工,不尊重科学,我们当前的教育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当前,高等院校里教授的建筑学课程有三大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然而在施工一线,我们更需要学习的是“施工力学”,真实研究在施工荷载下构件的受力体系。

我们要尊重科学,正视事故,分析事故,借鉴事故,如此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

编辑 刘亚民

作者:张方

上一篇:风险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城乡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