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浅析

2023-04-11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浅析

小学作文教学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个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既能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一种检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历来作文也是老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是最大的症结所在。那么如何对症下药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只有学生乐于学,乐于写,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重要性,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而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采用表扬﹑激励﹑竞赛等方法,提示写作技巧,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假以时日,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2﹑多种训练方式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最忌单调的灌输方式,一味地强调写作技巧,弄得学生无从下手。毛泽东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每天写日记,大量地阅读,习作比赛,仿写,续写,摘抄„„多种形式齐头并进,日积月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讲求自由表达。作文是思想的释放,激情的昂扬。如果加上太多的条条框框,也就失去原本的精彩。少出命题作文,尽量制造广阔的习作空间,促进学生“我手写我心”,想什么就写什么,写多了自然就文从字顺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二﹑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作文务先求真,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讲真话说真事,联系生活,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瞎编乱造,什么带我去医院看病,扫大街,扶盲人过马路„„文章写得是千篇一律,都是复制品。这跟学生平时缺少观察,以及教师的应试教学都有关系。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生活中美的事物随处可见,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很漠然,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厌烦。如果你问他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他们特别感动,回答是没有。所以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出发,及时发现美,创造美,并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在耳濡目染中陶冶的学生的情操。自然而然地,学生自己也就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啊,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脑海中充盈了美好的事物,还怕写作时黔驴技穷吗?

三﹑改进评改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作文。在作文评改中,有一种现象,简单的等级制评价,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在教学中要具体修改学生作文,全面评价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第二篇:小学作文论文: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论文: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 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四、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总之,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单位: 姓名:敖文凤

摘要:作文体现了小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素养,然而在正真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会在写作方面遇到种种问题,如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害怕教作文。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作文上碰壁,对语文提不起兴趣,语文成绩提不上去。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作文 教学策略 问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手”

一提到作文,拿到一个话题,很多学生脑袋出现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笔。真正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积累的太少,阅读量太少。这类学生的平时的语文学习只不过是简简单单地上完每一堂语文课,课后就把语文抛一边,平时不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不体验生活,不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就是没有中心,没有逻辑,没有具体的内容。又或者一篇作文下来就是流水账,没有任何的光点。如,一个学生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早上起来了,我把脸洗了一下,我把饭吃了,就跟着爸爸去了县里面。这样的文章一点文采也没有,完全写的就是生活的琐事,用的是日常口语,苍白无力。 1.2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的拼音、词语掌握不好,字词的书写都没有学好。如四个字的成语,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不知道如何运用在作文里,如小心翼翼,积少成多等成语的使用。一旦写作文,即使心中有内容,也无法将词组合成完整的句子,甚至一篇作文错别字连篇。学生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语文基础的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书写潦草,不正确书写生字。如很多学生将“严厉”写成“严历”。 1.3小学作文的训练次数不够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注重课文阅读的讲解,注重字词,很少系统地分析文章的写法,如首先要搭建文章的框架,列好提纲。大部分学校的作文课只是一周一次,没有很多让学习练习写作的机会。学生练得少,就会害怕写作,从而出现不会写作文的现象。 1.4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乐意去做,开心地去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往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进行操练,而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很多学生都是被动的写作文,存粹是为了写而写。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都是马虎对待,草草了事,甚至看到试卷上的作文,宁可空在那里扣分也不会尝试完成。 1.5填鸭式教学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教师教给学生写作的各种模块,学生只要背诵,仿造模仿就可以,这样完全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导致作文出现雷同,干瘪、乏味、缺乏创新,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频频出现。、 2.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以上存在的问题,直接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结构。通过不懈的努力以及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不断地探索,我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好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法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1)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放下自己架子,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引导学生如何构思作文框架,如何写好一篇作文。(2)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当学生在写作获得一点进步的时候,要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让学生乐意写作文。(3)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自己喜欢的阅读读物,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有些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有些学生喜欢阅读报刊杂志,在业余生活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读物。 2.2鼓励学生多发现,多思考

作文最好的素材就是来源于生活,没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千篇一律,缺乏真实的情感。法国雕塑家罗兰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如学校组织郊游,教师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触摸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观察大自然的美,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素材。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事,每个学生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有烦恼的,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难过的,让学生记录身边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多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2.3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很害怕写作文,他们无从下手,头脑空白。教师要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细心引导学生写作,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框架,然后再组织语言,循序渐进。好的方法才有好的结果,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就是因为没有方法,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信心,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告诉学生写作其实不难,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2.4多阅读,多背诵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语言的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求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好词好句,朗读的时候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课外多阅读报刊杂志、时事新闻,同时诵读古诗词。在平时的阅读中要让学生注意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要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等,并且反复吟诵,不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经过了长期的积累,语言才能丰富,才会优美。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到怎样写,从读中写,读写结合。

2.5加强写作指导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训练学生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增加文章的亮点。多用四个字的成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成语。同时提示学生要怎样开头,怎样组织语言,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让学生对作文的思路清晰明了。作文中有不同的类型,有: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组织语言和结构。教师要指导学生不同的写作类型的方法。 2.6多元评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批改也是一个过程,要把作文批改看作是学生再次的完善,再次的创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1)教师要有目的的进行批改,如:字词正误、遣词造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公开讲评。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2)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让每一位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将作文带回家中,让学生读给家长听,或让家长看,让家长做学生的读者或听众。(3)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互批,教授学生批改的方法,可以一篇由多人批改,或者一人批改几篇作文,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成功之处,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反思,不断探索,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1994年版 [2]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任文田《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联系电话:13870965512 电子邮箱:442479939@qq.com

第四篇: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模式

小学数学概念虽然是数学概念的一部分,但与纯粹的数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以建构一级概念为主,除了具有数学概念的特征外,还往往具有某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概念痕迹,常常以实例或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现,如自然数、计数单位、加法、分数、圆等,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视其发生、发展过程。

现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时序推进角度观查,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提出一种线性渐进的模式: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感品质的过程。

一 实施有效操作,感知概念还原

数学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可看成是概念的还原过程,将概念还原到它的最初状态、本质状态,让学生亲历发现并彻底感知概念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活动,达到内外合一,最终获得概念的内化。

例如,“角的大小” 这一概念的教学,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边长的硬纸条做成的可以活动的角,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有大小:请大家展示一个直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展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通过操作感知角的大小本质特征:四人小组大家展示一个同样大小的角。再分别展示一个角,要求边短的展示的角反而大,行吗?通过刚才操作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生:角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进一步内化概念:根据角的定义你能解释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吗?生: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的。„„

数学操作在概念学习中不存在单独的外部操作或单独的内部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杜绝各种脱离学生内部操作的虚假操作现象:学生表面上动口,动手,热热闹闹参与活动,实质上这些外部操作根本没有为新的内化作准备。

二 正确加工提取,建立概念表象 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桥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比较-感知辨认-加工提取-建立表象。

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感知实物,如英语练习本上的横线,双杠的两根直杆等,然后剔除非本质特征:两条线的长短、位置、距离等,分析本质特征,建立清晰表象: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用双杠的一条直杆和与他不相交的一条横杆来说明这两条杆所在的直线永不相交,但不是平行线,关键在于它们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三 抽象升华定义,实现概念提炼

概念定义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与凝聚,是概念习得的高级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操作与表象,仓促进入定义,学生只能得到形式的定义语言叙述而已。同样只进行操作与表象的建立,而不适时的进行抽象升华,进入概念定义阶段,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表象、定义,可以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教学阶段形成一定认识,逐步充实,千万不能用凝固的观点,把一些数学概念教死。例如,把两个数的差说成大数减小数,这就把概念讲死了,因为两个数的差还可以是相同的数相减的结果,或小数减大数所得的结果。还有小学数学概念多数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也要力求准确简洁,比如“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讲就不准确,应该说“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15dm不读作15厘米而读作15 d m(d m用英文读)”。

四 不断再现运用,理解概念本质

不断再现、不断运用概念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巩固概念,最为重要的是理解概念,通过对概念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辨别选择,通过与更多概念联系、比较分辨,才能激活概念各种抽象属性,让学生真正获得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再现与运用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扎实、透彻理解概念本质。如“垂线”概念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出现从上往下垂的非本质特征,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斜线上方一点,斜线下方一点,斜线左边一点,斜线右边一点,分别向斜线作垂线,学生动脑筋画了以后,就能全方位的认识垂线,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作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作锐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让学生对所学概念不断再现、运用,得到了拓展、理解。

五 沟通激活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没有孤立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总是处于某一联系的知识网络中,在某一数学概念得到运用时,总是从相连的概念出发,进行沟通、激活,从而形成不同的动态的概念体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概念可通过下图整理。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一概念教学过程模式,应该有机融合,万不可简单割裂,相信必定有它的可行性。

第五篇: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吴长宪

毕节市长春中心校

摘要:新深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0)02-08-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践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名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F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人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人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寒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球出减发科海故事博览不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人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第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第

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5.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上一篇:小学数学培优转差计划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