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2024-04-23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共8篇)

篇1: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引言: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对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素材的指导、学生个性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力和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加之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无人辅导等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更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偏低。

关键词:农村 小学习作 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多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在习作方面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见识少,活动范围不广泛,因而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源泉,习作的题材也就相对单一,语句方面也相当平淡无奇。城区孩子的习作从内容和语句结构上就和农村孩子的不大一样,题材也比较新颖。经过总结,农村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

一、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二、习作教学无计划,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教学方式手 段单一,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心理;

四、读写脱节,没有做到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

五、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口头表达能力差;

六、受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较为缺乏;

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基本的习作素养。

八、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习作辅导时间较少。

如何改变现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水平呢?几年来,我反复摸索推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找到一些策略,并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落后的观念最终必然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 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领会《标准》的相关理念,正确把新理念运用到习作教学当中。二.激发兴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习作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作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

(一)精心依据习作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捕捉写作素材,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

(二)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三)教师运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浓郁的言语,去描述、去烘托出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四)根据习作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

(五)搭建习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永恒主题。三.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上习作课常提笔发怵,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素材源于生活,若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捕捉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多能从阅读中悟到。凭借文章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博览群书,是与古今中处的大师们对话,是接受前人思想光辉的沐浴,是从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摄取人文的和精神的营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做好读书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1.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刊出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2.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习作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习作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就绝大部分农村来说:1.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习作教学,将其作为习作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观察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 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例如,可结合农忙时节,结合亲自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习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1.重视低年级习作的启蒙教学:说——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不分场合,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介绍游戏、描述人物外貌、口述自然景色;可以说说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一个年级一道台阶,各有训练的重点,逐年达标,环环紧扣,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

2.练——在大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大量练笔是写好习作的唯一途径。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一句完整的话写起,然后过渡到段,过渡到篇,从写简单的一两句话逐渐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簿,把 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练笔的形式有记日记、片断、整篇练习等形式。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人、事、情、景、理均可。只要坚持,定有收获。片断练习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先说后写,或对话描写、或外貌描写、或即兴抒情。片断练习小巧灵活,针对性强,耗时少,见效快。至于整篇练习,教师要多加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感性材料。以我口说我心,整篇习作包括续写、缩写、独立写等多种形式,应相互穿插,紧扣教材的生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

平日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大大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强调让每一个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减轻习作的难度。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乐写。

(二)读写结合善模仿

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供模仿和借鉴的范文,培养文风。即使 是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就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而后必须“与古人离”,诸熟门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阅读文章后,教师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从几个方面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然就能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也就会写习作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就会积极模仿,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三)自批互改教师阅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的评、批、改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评、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自觉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手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1.回归主体,引导自批互改。⑴寻找人性,集体导改。教师要善于从全班上中下三种水平的习作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体修改。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相同毛病,一般不作逐一批改,而是指出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在集体导改时,让学生从病例中分析出或悟出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各自找出习作中类似的问题自批和互改。⑵提出问题,自研修改。一篇习作,除正常的删改和加批外,应选择文中的一些“病例”,认真分析思考。可以教师明确提出错误之所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现由教师修改,再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自读自审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学生集体修改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所以的学生都能开动脑筋,从自批和互改中受到启发,切实提高修改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修改时,应提倡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求助于教师。

2.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的修改,应多保留,少删改。批改时应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就不批,对学生的习作批改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的面目全非。对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到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看到批评的话语受到激励。

(四)讲、评激励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习作不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习作。

1.面对全体学生时的课堂讲评尽可能多给学生表扬。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讲评的时候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总评得到激励,心里边受到震动而觉得热乎乎的。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把赞美的语言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表扬差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应该怎样写,激起他们对下次习作的渴望。

2.面对个体时写在学生习作本上的评语要运用对话理念,既有表扬的一面,又有批评的一面。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桥梁,是鼓舞学生习作的强大动力,还是学生把握习作方向的帆。对于平日习作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就可以在下面标上符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给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真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如实写下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这些鼓 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又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我这样写评语:“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听到标点符号在哭泣,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如果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轻视你的习作,那么你不是也会哭吗?”这则评语既批评了学生,又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榜样激励。就是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让其他同学看,请同龄人中习作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习作的经验,请同龄人中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评。同龄人的习作更贴近同班学生的习作水平,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到习作的方法和语言艺术,并且,听到同龄人的优秀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爱慕之情,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一些,一定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跃跃欲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准备心理。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而不能总是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习作。

(五).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训练,类似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里举着一把伞。可以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边看图边叙述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故事,训练多角度的观察、表达。

(六).重视小学生习作的心理因素和习作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的习作应该是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再写放胆文。学生在初学说话、写话时,要鼓励他们不应 有任何束缚、羞怯和恐惧感,放开胆子,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说(写)什么,还要鼓励他们自由发问,自由想象。目的是培养他们大胆运用词语、积累词汇和句式的好习惯,同时具有流利的口齿、敏捷的思维、正确的语态。习作情感可以在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表达学生的喜、爱,也可以表达恨、忧,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字、词、句、段、篇为载体,生活实际为材料,掌握小学生的习作心理,以习作情感为动力,促使学生把习作写好。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以上仅是我在改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朱建国: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云南教育2006.1:37—38

篇2: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题材老套,甚至假、大、空;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写作素质的提高;应付了事,不重修改等等。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让小学生走出误区,做法是:从写“我”入手,从写记叙文入手,抒写真情;读写结 合,走好创新的第一步;热冷结合,落实修改这一环。[关键词] 习作 误区 策略

今天,城乡之间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不过农村小学各方面的条件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也直接影响到习作教学。本人不揣鄙陋,仅就我校乃至多数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直陈管见。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误区

1.题材老套,甚至假、大、空。翻翻作文本,随处可见很多材料显然是不真实的。如排队买票看电影,这在农村影院已是十年前的事了,而今仍“活”在学生作文中;又如明明是农村学生却在文中写去年搬家上海,今年家住南京。事例虚假令人啼笑皆非,这是一种情况。另一情况是写来写去还三、四年级常写的旧事:放牛、钩鱼、摸虾,老师冒雨来给自己补课,自己生病同学送医院„„凡此种种不是不可以写,而是写不出新意,老生常谈,常谈老套,空洞乏味。

2.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写作素质的提高。常见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学生的日记本、周记本堆积如山。不错,学生的练笔当然是越

多越好,巴金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但对小学生而言,重要的是看效果,看学生写作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有的同学的日记、周记写的尽是些毫无意义的琐事,满篇流水帐,语言土俗,拙涩。试想,这样的练笔多又何益!另一方面,师生几乎有一种共识:看重字数和卷面。当然,一定的字数、整洁的卷面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必要的要求,可是千万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应付了事,不重修改。勿庸讳言,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谈写色变、疲于应付。原因是胸无积累,胸无积累自然言之无物;其实,思想上不重视作文,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写完了事,或五分种热度,激情来时穷搜遍览,冷却下来抛之脑后,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老师方面看,精耕细作却功效甚微,由于篇数所赶,一个训练重点还没得到落实,又得忙于准备下篇。学生不能自行修改,老师批改成了“贴标签”,一句话,修改不到位。

二、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对策

1.从写“我”入手,从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抒发真情实感。小学生学写作只不过是刚刚起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较大发展,还得依靠形象思维,依赖于直观经验。所以我认为先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写“我”的生活实际,抒发“我”的真情实感。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说:“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我唯一的忠告就是从试写记事文入手为妙。一件事情的写实写好了,然后再来练习人物个性的描写,是普通的道路。”不难想象: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写不了,能闭门造出好文章吗?叶老也说:“作文要写真话,写

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请看一位同学写《我的父亲》——

近日我老是上课走神,茶饭无味,听妈妈说说爸爸将要外出打工了。放学后,我急忙跑回家,见妈妈正在收拾行李,爸爸低头吸着烟。

爸爸走后,我心里空荡荡的,好象丢了什么似的。我独自躺在床上,想到要有好长一段时间看不到爸爸了,不觉热泪潸然。爸爸一向和蔼可亲,可是近年来不知怎的,脾气变坏了。半年前的一天,爸爸在外头喝了许多酒,醉得东倒西歪,满身酒气熏得我直翻心,还喊没醉。看着妈妈忙里忙外,我气不过埋怨他两句,谁知平日对我百依百顺的爸爸竟打了我两巴掌,我很气恼。后来听妈妈说是给愁的,愁什么呢?

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爷爷省吃俭用供他念完了初中,后来闹什么“文革”,爸爸无功而归,那时家里仅有三间草房,破破烂烂的;跟妈妈结了婚后,生了我们,更是挤不下,爸爸唉声叹气,妈妈皱眉诉苦,两人常常抬开“杠子”。

后来,分了单干,加上爸爸有点文化又能干,不久,我家盖起了五间新瓦房,从此,爸爸的脸上有了笑容,和我们的话也多了,这个祖孙三代六口之家,整日洋溢着欢声笑语。

可是,近几年,学费上涨了,消费也高了,姐弟两人一个大学一个初中,家中的生活变得拮据了。爸爸受过教育,不管多难也要供我们上学,首先是妈妈走出家到裁缝店打工,这个时期,放学回家,总是看到爸爸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刚刚坐下,爸爸就把可口的饭菜端上了桌,吃过饭,他又一声不吭地收拾起碗筷。爸爸又当妈妈,成了家中一道风景。

然而,有时我也让爸爸失望,上学期期末,我迷上了电视剧《绝代双骄》,每天必看,白还天还想着,还替剧中人设计命运。爸爸三番五次地劝我别看,可我总当耳旁风,当我把可怜的成绩单递给爸爸时,他笑了:“电视剧演完了吧!”我下子明白了爸爸这一语双关的份量,羞愧地无地自容。

光凭妈妈雇工也不能满足家用,爸妈合计着,结果是爸爸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愁思。

父爱,真让人刻骨铭心!

小作者没有刻意追求重大主题,只不过用一颗农村孩子的心去抒写对自己农民爸爸的真情实感。因此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怎样抒写真情实感?

其一,指导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平凡小事中发掘有意义的东西,用真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事如烟云,擦肩而过,小学生往往不能抓住点滴有意义的东西,让它白白溜走,老师应设身处地地指学生捕捉有意义事情的方法。比如什么事情可以写,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作怎样发挥、升华等等。

其二,与其让学生瞎编乱造,不如带学生走出教室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直接带他们到旷野中游玩。叶老很早就指出一条关于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源于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地

享受感悟和畅想的空间。老师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可以教学相长。

2.读写结合,走好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对生活的直接经验毕竟太少,增加他们对生活的间接经验,最好的办法当是多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农村小学条件固然有限,但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去读。学生绞尽脑汁想好了素材,可是囊中羞涩苦于表达或辞不达意、干瘪无力,这种“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形岂不憾哉!怎么办?读。我常把学生带到阅览室去,或请到家里倾我所有让学生读。当然,读是要讲究方法的,叶老说:“学生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其法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哪些应粗略地看,哪些地方应细嚼慢咽,都是应该区别对待;还要注意读以致用,要使学生能从读物中汲取有生命的东西,为已所用。

创新作文是写作的成功之路,创新的第一步是什么?模仿。正如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所言:“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所谓“模仿”就是“照样子去做”。学习了《桥》,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家乡一座桥》,很多同学模仿文中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写法。这有好的一面:能借以疏理自己的思路,写得有物有序;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的同学竟虚构家乡一座桥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死照例文模仿让人捧腹,所以茅盾先生告诫我们:“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

所以,我想对小学生要指导他们在模仿中创新,为此做好这几点:

首先活学活用,不是泥其形而师其神,不是什么都仿效,而精选感兴趣的有裨益的几点,而且既要知其美又要知其所以美。齐白石所谓“像我者死,学我者生”。其次选择适合学生模仿的范文,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无所适从,老师的下水文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写超过老师的文章,只要在某一点上做到新颖、独到,就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在模仿中求创新并不难,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言以蔽之:要走创新作文之路应从模仿中尝试创新开始。

3.热冷结合,落实修改这一环。所谓“热”就是热情饱满、趁热打铁,首先要端正思想,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叶老剀切地说:“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数理化等各科学习都离不开文字表达。老师多表扬、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尽可能不给学生的劳动成果(再差也肯定其劳动)作全方位整容,这样让学生保持热情,而不是一日曝十日寒。另外,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有了顿悟,马上笔录纸上,心血来潮,趁热写下去。我常以唐朝诗人李贺骑驴觅句的故事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哪怕只是听到的一个出自老百姓口中的新鲜词,无意识想到的一句突发灵感的话,随手记在随身携带的卡片上,日积月累,就是重要的写作资源。所谓“冷”指的冷处理,写好了文章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拿来读,重读的时候,往往对某些地方有不满意之感,于是热情又来,再增删润色,自然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同学,才能有心做到热冷结合;大多数同学不屑于作文修改。

老师批改作文可谓苦矣,常常是夜在灯下过,晨从窗前来。给学生作文指出一大堆毛病、不足和缺点,可多数学生不领情,怎么办?必须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地修改一回,比另外写篇一习作更有好处,更容易得到进步“(叶圣陶:《答孙文才》1961年)。并让他们身体力行,宁可少写出几篇也要改好一篇。还要及时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1)自读自改;(2)找老师谈心;(3)同桌相互改;(4)小组交流改。

作文不是朝夕可以写好的,但如果找出误区所在,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并使之养成修改的习惯,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参考文献]

1、郭根福 著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洁 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九俊 主编 《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一、写真生活作文

笔者认为写真生活作文, 包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交流生活和记录生活四个部分。

1. 体验生活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情感和认识是生活体验的结果。生活的体验深, 情感才强烈, 认识才深刻。我们的学生虽然天天有生活经历, 可就是发现不了作文的材料。“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寻回那失去了的观察生活的敏感性, 在生活中多一份思考。

2. 观察生活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农村学生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 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3. 交流生活

在体验生活基础上, 我们要感悟生活。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课堂中的交流, 进行反思, 让大家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看穿生活中的假、恶、丑, 在交流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在思考中提升生活的品质。

4. 记录生活

有了体验, 有了感悟, 学生就有了“米”, 这“炊”——记录、也自然水到渠成。在记录生活时, 关键是看以怎样的笔触, 怎样真实地刻画, 使笔下的人、物、情符合客观存在, 达到再现生活的目的。

二、写心语生活作文

笔者认为写心语生活作文要从“启动真情, 确定话题”“理清思路, 大胆直白”“教师引导, 学生自悟”等三个部分做起。

1. 启动真情, 确定话题

一般来说, 心语作文里要倾吐的话, 是藏在内心深处, 不敢说或者是不好意思说的话,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说心里话的好处。每次习作, 教师都要启发学生确定具体话题。

2. 理清思路, 大胆直白

当学生各自明确了具体的话题以后, 还要通过讨论交流, 帮助学生理清各自的思路, 让学生体会到心里话要写出来, 写得明白、透彻、有条理, 能反映真实的思考, 就需要在大脑里先作一番揣摩梳理。从什么说起, 自己最大的心病是什么?一旦决定, 就不要有什么顾忌, 应该一气呵成。

3. 教师引导, 学生自悟

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思想有不正确不健康之处时, 绝不能简单地进行道德说教, 而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引导, 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的痕迹。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悟, 自动调节情绪, 自动纠正心理偏差, 从而更好地生活, 更健康地生活。

三、写“情境生活作文”

情境生活作文就是教师根据习作目标,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体会“生活”, 使学生有一种亲临实际的感受, 然后写出独特生活体验的作文。

1. 组织活动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给学生创设感知的情境, 才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 所以, 在课堂中还原生活, 再现真实的情境很重要。在情境中,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他所将要获得的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消除作文与生活的界限。我们在作文课中总是通过模拟生活, 小品表演、学做小导游、课本剧表演等, 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社会,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 参与活动

课堂上, 我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让人人去参与, 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会交际, 自然地、真实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生活, 感受生命的意义。例如, 针对开卷是否有益组织辩论赛, 活动前,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集、筛选资料, 有的到书店, 有的上网,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 努力了, 或成功或缺憾, 有感而发, 在活动之后有人写消息, 有人针对某些现象评论, 有人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 各抒己见。学生们毫无顾忌, 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想法, 涌现出一批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的作品。

3. 描绘活动

在情境中经历了活动之后, 学生就有了书面表达的欲望, 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学生在写作时, 教师不作任何内容上的限制, 放手让其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活动。

四、写“想象生活作文”

“想象生活作文”是以学生的想象世界为依托, 凭借生活积淀, 大胆描述心中幻想世界的作文。

1. 原型启发

“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想象作文, 顾名思义, 就是要学生发挥想象, 可以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可以从时间上进行纵向联想, 十年后、几十年后、几百年后甚至上千上万年;可以从空间上跨越, 到太空, 到宇宙……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最好能提供给学生类似事物的原型启发, 这样学生才能从一事一物出发, 并引发出自己的新想象。

2. 信息重组

当学生在原型启发下, 通过想象各自决定写什么以后, 教师应发动学生各自从脑海中或其他书籍上搜索相关资料, 有选择性地组合在一起, 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在相互质疑、碰撞、补充中, 各自进行信息重组。在交流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想象充满美好的愿望和感情。

综上所述, 提高农村中段小学生生活化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对其进行思考、总结、提炼并升华, 立足课堂教学, 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王晓辉周娜严虹焰何平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篇4: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唤醒——变强制性为自主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整个写作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对写作的自信。美国、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并且认为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我国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唤醒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也有过大量精彩的认识。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唤醒孩子本能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以激发对写作的热爱。

(一)和谐的环境

许多教育家认为,环境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在呼吁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同时,学校也要发挥作为教育者的优势,如在班级的每个角落帮他们办起小书架;开展习作教学辅助的趣味活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建立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

(二)放松的心态

当一个人喜欢上一件事,必然从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愉悦,一种轻松。说起这一点,应该在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过分强调种种规矩,应该让孩子放胆去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对写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敢于写,乐于写。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二、多元——变单行道为立交桥

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往往是为了应试而习作,造成了单调而封闭的习作教学。多元理论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在习作教学中,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一)选材多元

1.农村习作题材的开拓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习作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

(1)看农景。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水稻、油菜、小麦、桑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有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引导学生就地取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问农史。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了解家乡的过去,收集值得记叙的故事,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农艺。农技农艺是农家的传家宝,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领悟劳动艰辛,学农民智慧。在劳动中交流情感,以劳动为荣,获取最具感受的写作素材。

2.习作选材的原则

(1)选材要真,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习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习作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需心须如一,不能说谎。”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炼。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习作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

(2)选材要新。这一点也没有争论,别总是老掉牙,老一套。同样的题目在三年级写的素材,到六年级还是写他,要选一些生活新镜头来写。

(3)选材要独。独也就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这就需要求异思维,在选材上动一番脑筋,不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的特色。

(二)写法多元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一种从阅读中来,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读写结合是以写促写,评价的标准也主要是有没有迁移好文本的写法上。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 面 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等等事例,以促进读写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2.想象习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以培养想象力作为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按期交箭。在次,可引导学生思考:他在军令状上会写些什么?其次是结合课文中的情节续写。有些课文结尾往往“言已尽而意无穷”,这语言的空白处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特征合理想象。另外,出一些习作题如《假如我是……》《给100年后人类的一封信》《金星探险记》《月球生活十日谈》等,这类习作全凭学生自身对科学知识、规律的了解,加以大胆奇特的想象虚构出来的。

(三)评价多元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达成素质是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述应予鼓励,从而淡化对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以促进和谐发展的目的。

篇5: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实施方案

一、选题缘由 1.现状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习作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专题领域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层面上,习作教学的质量还不太如人意。提起习作,一部分学生就头痛、没兴趣,把习作视为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指导习作、批改习作煞费苦心。再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高分而习作,教师为应考而指导,习作教学急功近利,质量很难提高。

2.研究价值:

习作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对语文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选定本课题,一是研究能促进教师习作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习作教学无处不在;二是教师在参与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步、多方式整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观,削减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对习作教学的负面影响;三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用科学有序的引领设计,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快乐作文;四是逐步破除习作教学抄、编、造的陋习,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模式。

3.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习作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步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可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

(1)依托生活原型,结合亲身体验,建构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灵感,让习作指导更直接,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生活。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生“生活化习作”微信平台,专人负责管理,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交流。

(3)定期开展习作竞赛,收获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热情。4.可行性分析:

2015年至2017年春季,我们先后发起了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三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

另外,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学校领导对本课题十分重视,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资料设备、技术指导、研究经费等有利条件。

为了能使对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加深入,让前期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得到验证和推广,形成一套较为系统,也适合农村小学习

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更为深入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选定了《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

“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本校高段四个教学班学生及相关的语文教师。研究的角度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突破习作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措施,提高教师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本校学生习作兴趣以及良好的习作习惯,如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手写作和修改作文的习惯,大面积

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通过试验,推进习作教学生活化,使习作教学与习作练习真正回归生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提高学生自作兴趣的研究。重点研究提高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

3.教师习作指导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计、指导。

4.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怎样批阅习作更科学、更有效,探索引导学生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5.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

6.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7.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文献借鉴法: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强化理论学习。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教师习作教学及学生参与习作的基本现状。

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六、研究思路:

首先将习作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凸显习作“生活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其次是优化材料收集环节,凸显习作“真”的本质,达到“以笔写我心”的目的;三是采用片段记事的方法,积累生活素材及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四是读写结合,解决学生语言匮乏,难以表达所见、所想、所思的难题。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

(1)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3)调查研究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解决途径及策略。

(4)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

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主题征文比赛。

(5)调查、了解、分析实施习作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6)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3.总结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1)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2)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八、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2)课题开题、结题报告。

(3)培训学习、教学研讨心得体会,教学实录、反思、叙事。(4)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论文。(5)学生优秀习作。(6)记实作文教学案例。2.终期成果:

(1)记实作文教学案例汇编。(2)学生优秀习作集。

(3)《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资料汇编。

九、成员分工:

冯建怀 主持课题,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督促成员完成阶段研

究任务,经常深入研究组查看、检查研究成果运用情况,研讨教学措施和方法的可行性,收集转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撰写结题报告。

篇6: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一、问题分析

首先写作能力就是看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解到的文学常识很多,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写作的层次。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写作手法、文学知识的传授,这就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写作水平也就有了差异[1]。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效率。而且这种深入人心的传统教学,导致很多教师并不会在备课时加入新颖的内容,在写作方面,也总是强调背诵的重要性,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住一些优美的句子和一些名人名言,再合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就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其实不然,这种教学下,写出的作文不仅千篇一律,有很强的相似性,而且缺乏创新,不能体现

出写作的真正含义。最后,小学生缺乏想象力也是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本是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段,但是现代教育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把小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艺术来源生活,写作也是日常生活感情中的表达,没有了想象力,那么作文也就不会有真情实感,仅仅根据老师的模板仿写是永远都不会写出好的文章的。

二、提高文作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基础积累

短暂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甚小,因此,教师要掌握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语文知识的教学。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对提高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2]。比如课上在讲到一些修辞手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摘抄、模仿,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学生写作内容的相似性。另外,教师也可以留下阅读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多本名著或是文学一类的书籍,让学生不断积累,并丰富写作的文体形式,相信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背教案、将课本,还应该进行一些创新式的教学。比如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不妨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题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将生活与写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写作能力[3]。而且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风格给出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同时还要创新课堂模式,比如讲情境教学法引入到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的经验,联想教师给出的写作题目,教师可以在一旁多加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源泉,提高写作水平。

(三)培养写作思维

传统的写作方式,固定的写作模板,确实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问题设置时,一定要采用一些创新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则是一篇文章的灵活,直接控制了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走向,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吸收和学习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方式,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写作方式,还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要多多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创新和突破,不能总是按照教师讲的思路写作,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自己的发挥和创作。

(四)加强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爱看书爱听故事,所以笔者在图书室中选择了一部分动人的童话故事书,在上作文课时分给学生,两人看一本,可以一边看一边讨论。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能与城市相比,利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看故事书的兴趣。在经过几节课后,每一名学生都会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最后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放置着各种各样的童话书和故事书,这样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写,可以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在读完-篇文章后写自己的感受。对于当前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要求他们记录文中优美的词句。笔者要求学生海人准备一一个笔记本,随时用来记录读到的优美语句。学生在经过阅读大量的书后,就会掌握,记录一件事情的技巧,就能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能准确表现人物形象。虽然学生对一些表现手法还不能熟练掌握,但已经学会应用了。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着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利用作文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有的学生总觉得缺乏有意义的事。其实,这就是学生不敢下手写作的主要原因,认为没有人和事可写,其实是生活体验过少的原因。

三、结论

篇7: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由于当下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呈现小班化的特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应对新的教学形势。如何根据地方化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探索发展的课题。老师应该改变课堂中学生以静为主的课堂原则,加入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本文讨论了四项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班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本互动,将教材内容生动化

学生数量的减少,增加了老师对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的机会,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使得老师能够较好地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进行关注,更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展现出的特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与培养,使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环境得到保障。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注重“老师怎么教”,现在应该转为“学生怎么学”,老师在课堂中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课本进行自主化研读,老师在进行辅导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掌握,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例如在讲解《故乡的河》一文时,文中有很多主人公对于童年趣事的描写,这些描写生动、活泼,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理解力与想象力的拓展,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孩子们对课文中的场景进行模拟与想象,并将想象后的场景进行描述,比如主人公在“叉鱼”的时候会不会摔倒、叉到的小鱼会不会把主人公的衣服弄湿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充满活力与童趣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与感悟。老师要在孩子们进行想象的时候,在一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打破班级限制,加强班级之间的互动交流

班级中较少的学生数量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化成长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机会与空间都更加充足,受到老师单独指导的机会也比较多。但是,班级规模的缩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会对学生的多样化成长环境造成限制。为了改善小班化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主体意识的情况,应该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联动,将各个班级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活动交流,更加利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交流活动的拓展。

通过加强班级之间的联动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班级与班级的成员之间更加互通与流动。比如,学校在举办图书交流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将各自心爱的读物进行汇集整理,再挑选较好的书籍作为班级阅读的范本推荐给学生。一般教室里都会设一架展示柜来展示这些书籍,老师可以把书柜的位置由教室一角转移到教室门口,使各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对这些书籍进行观摩与借读,打破传统教学中班级的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交流范围的增加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选择、交流、思考、阅读等方面的独立选择能力,这也是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联动性的意义所在。

三、小组合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本职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上,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的教学方法将会决定学生在面对学习时的态度,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学习都要重要影响。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平等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引导。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行预习与阅读、课中自主思考与练习、课余自我总结与检测等,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与习惯,重视自我学习的表现,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存在差异,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方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生展现的层次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搭配原则。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明确小?M成员之间的分工,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拥有适合自身学习水平的活动任务,使学生的差异资源得到平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组内竞争与组间竞争,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展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在倾诉、交流、讲述、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水平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班化教学理念具有先进、高效的特点,对于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内容及过程都有较好的改进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生转变,老师成为教学中的辅导者与指引者,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都极为有利。

小班化教学更加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老师将学习主动权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以后,便可以有时间及精力给予学生更全面与细致的关注,对学生特性的了解与掌握也更加充分,从而利于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师生关系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可以得到激发与加强。老师也可以通过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弱项,深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要点与难点。小班化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着积极作用。

五、结语

面对当前农村小学所呈现的学生数量少等特点,小班教学是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小班化的课堂环境与组织形式,对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老师可以更全面地因材施教,通过课堂教学的分层处理与课中练习反馈,构建高效、科学的小班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8: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1 引导学生阅读, 积累语言材料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 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 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 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例如, 人教版小语教材“壮丽的祖国山河”, 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教学, 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 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到口语交际中, 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 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 评一评, 分享习作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作修改, 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儿, 今年才小学五年级, 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又十分喜爱写作, 每晚笔耕不辍, 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呢!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我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 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 这远远不够, 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把自己课外书带到班上来, 同学间互相借阅, 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我还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 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 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 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2 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习作内容生活化, 利用本地资源, 开放式的习作教学, 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 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 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 让学生感悟生活, 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 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 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 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 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 校外素材是他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应结合学生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 让孩子们亲身实践, 亲身体会。

3 习作要互相交流

作文和说话一样, 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 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 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 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从而得到反馈,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 胸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 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 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其意义也就在此, 我们绝不能忽视。

4 面向全体学生, 切实帮助差生, 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教会他们“能写”, 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不少差生的作文内容叙述不清, 前言不搭后语, 这与他们思维不清和组织内部语言能力差有关系。我们可以“先说后写”, 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作指导, 引导他们想一想:我要写什么样的内容,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然后把要写的内容一句一句连续地说一说, 帮助他们组织好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语句, 清楚有序地表达出来。有一些差生每次只能写出三言两语的作文, 使老师们很头疼。我想, 首先要让他们有话可写, 在“先说后写”时指导他们说得多一些。还可以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什么”“怎么”“什么样”“怎么样”, 把内容写得具体一些。例如写事就可以问问:“是什么事情?”“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写一个人就可以问问:“他做了些什么?, 是怎样做的?”“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想到的就可以问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小学生作文写多少字?现在《语文教学标准》不再规定习作的字数, 有利于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对于流水账式的作文, 我们要正确对待。我想, 差生能写出流水帐式的作文, 毕竟是迈出愿写的关键一步。再说, 日常生活本身就像流水账, 作文就是找出生活这本流水账中的精彩, 把它写下来。遇到了流水账式的作文, 我们要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从而选择好作文的材料。还可以对这些内容多问几个“什么”“怎么”“什么样”“怎么样”, 做到“言之有物, 言有重点”。说话罗嗦、语句不通顺、更是常见的毛病, 就是一般的小学生作文中也免不了。究其根源, 往往和学生口语表达有关系。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中的这些毛病。在作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先说后写”,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认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 “口治”自己的这些毛病。

总之, 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教学研究中的时候, 我深深地感到习作教学的深远与厚重, 让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习作, 学会习作是习作教研的最终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之路, 使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生在享受痛苦与快乐中前行下一篇:文法系生活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