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5-0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用9篇)

篇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升。同时素质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一题多解、善于引导学生归纳与发现、通过一题灵活多变、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引导;联想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也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一题的灵活多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归纳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之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演示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的一个面,请学生思考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这时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这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哪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再如课本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一道思考题:“修一条公路,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有的学生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1/4,再修300米后,则已修了全长的1/3,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学生很快能列出算式:300÷(1/3-1/4)=3600(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一道思考题的条件是:“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里隐藏着一个等量关系,如果抓住这个等量关系,就可列方程解答。设已修的长度为X米,那么未修的长度为3X米。

(X+300)∶(3X-300)=l∶2

解得X=900

X+3X=900+900×3=3600(米)

答:这条路长3600米。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又因为公路的总米数是“不变量”,把条件“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转化为:“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再修300米,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如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所以可得,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3÷(1+1/3)=1/4,再修300米后,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2÷(1+1/2)=1/3,由此可知,300米就相当于公路全长的:(1/3-1/4),所以可列式为:300÷(1/3-1/4)=3600(米)。答:这条路有3600米。

在学生掌握了这道思考题的解答方法后,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题:“修一条公路,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这条路长多少米?”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掌握了上道题的解题方法后,很快能求出公路的全长是:300÷[1/2÷(1+1/2)-1/3÷(1+1/3)]=3600(米)。接着,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题:“修一条公路,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3倍,再修300米后,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2倍。这条路长多少米?”我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解答了上面两题的基础上,也能很快求出这条公路的长度是:300÷[1÷(1+2)-1÷(1+3)]=3600(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以鼓励为主,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受活动课的轻松愉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差生的评价,突出因材评价,抓住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要教师多加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我相信,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定会有大幅度提升的。

参考文献:

[1]任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2:242.[2]林军芳.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5:263.[3]霍丛德.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6:21-22.[4]孙玉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6:54-55.

篇2: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游小英(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小学)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使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使教学功能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小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伴随“十二五教学科研课堂教学计划”的到来,人类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起主导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本中选进的教材,大都情文并茂,有声有色,它们以抽象的语言反应活生生的生活画面,以饱含情感的符号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于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它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各种形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思路上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材处理的形式,大多是根据文章的思路,从前到后,循序渐进来安排教学的,而在思路“变序”上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设计中那种千篇一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的方法。

“变序”创新的关键是抓住“突破点”。而寻找突破点的方法很多,有“文眼点”、“重点句”、“中心句”等。如《捞铁牛》一课,课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宋朝的和尚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人们究竟怎样捞的铁牛,可以先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文中那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人们捞铁牛的事情,然后在找出人们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使得船、泥沙、铁牛各有什么变化,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词语。经过小组讨论自学,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人们怎样捞的铁牛,注意前后顺序要说清楚。这样,学生经过反复地读,反复地说,理解掌握了本课书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其他内容了。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位置?是怎样长的?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有关段落,然后分小组讨论自学,再看一看投影或录像,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种清晰的感性认识,最后有语气的读一读。正是因为爬山虎的脚在墙上巴得这么牢固,才会使它的叶子长得非常茂盛。在微风的吹拂下,一墙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美丽极了。接着再让学生学习有关爬山虎叶子的段落。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一、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聪明的老山羊认出了掉在陷阱中的凶恶的狼,他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老山羊走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狼的命运究竟如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历史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每一个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得到充分的练习。

二、换位思考,进行说话训练。

对同一个问题,通过变换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去思考可以丰富思维的方式,以求殊金同归。首先,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灵活多变。如词语训练,可以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句子训练,可以采用句式辨析的方法。同样,理解课文有时也需要换个角度。如《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对牛顿的态度,可启发学生从对与错两个方面去分析。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了。其次,要训练学生变换角色思考问题,使思维准确丰富。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假设成课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把课文中原来的角色互换,想想结果怎样。如《小马过河》一课,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大胆地趟过了河水,结果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到底谁说的对,教师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认真的去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三、细心读书,解决不懂问题。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创造性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题。学生善于从无一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中写到西沙群岛的海中“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也数不清”,但后面紧接着又说:“正向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般是鱼。”这“水”和“鱼”,“一半”对“一半”,不是又数得清清楚楚了吗?这“一半”对“一半”到底该怎样理解?像这种看似无疑的地方就该质疑,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极好的机会。学生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闪烁、碰撞。

再次,“十二五”的教育科研课堂教学将在更高的教育技术水平上展开,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想方设法在媒体应用上进行艺术创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的应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内部言语思维能力;二要保护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热情,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帮助他们分析思维错误的原因,使它们乐思、善思。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创新,教师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拓创新途径,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

篇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新热情, 使学生善于创新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是教师要热爱学生, 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师表, 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三是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二、丰富想象, 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越丰富, 创新能力就越强, 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 引导他们往广处想, 往新处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 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 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 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 最后学生汇报, 接着老师提问:

(1) 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正方形) ?

(2) 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后, 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

(3) 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的面积, 那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 我们看到,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什么关系?通过边操作边提问回答,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

四、巧设习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很多, 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告诉同学们呢?学生甲说“:我知道壹佰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 可以看出有道金属线, 如果没有就是假币。”学生乙说:“里面还有一个人头像, 如果没有也是假币。”学生丙说:“人民币上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 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丁说“:人民币上有一个或几个墨点, 那是供盲人辨认的。”学生了解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 这样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吸引,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必要的。

篇4: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习作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兴趣,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积极性。第一,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教师欣赏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朗读;有时要求分组朗读,让大家进行评价,老师适当的点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第二,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一下子要学生向某刊物发表,难度大了些,先向班级作文园地发表,再向学校刊物发表,慢慢才向正式刊物发表,久而久之,写作欲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第三,收集整理自己的作文集,每次写的作文编成自己的小册子,有空闲时,拿出来自己欣赏,便于自己写作的提高。还可也进一步提高创新能。

二、培养想象求异思维,开拓创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爱因斯坦说过: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现代科学巨匠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天才人物总是积极主动地使用幻想能力。总之,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用幻想来开道,在幻想的遥远彼岸获得启示之后再返回到现实之中,因而思想的跨度极大。所以说,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想象力的魅力在于他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象力的作用就是他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神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和规律。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想象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对学习有很大作用,使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帮助学生培养有丰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他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首先教学生学会摹仿。一个人想象力的培养,摹仿是第一步,其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想象”。在摹仿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多思考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逐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与其他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其过程就是学生想象过程;其次要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知识和经验是想象的基础,知识和经验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一方面,从书本上学习,接受间接的经验,另一方面,从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直接知识。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多,他想象的内容、深度越强。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否则,巧媳妇也难做无米之炊。其三,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认识事物第一步就得观察,通过观察才可以再此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一要求细致、全面、完整,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二是充分发挥联想。联想思维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特定的词或概念开始,然后尽可能地提出许多相关的词语,他们可以是同义词,反义词,也可以是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相关联的词。比如:“雪”这个实物,可也联想成:春天的亲姐妹、洁白、神圣、清官、清泉、滋润大地的甘露,还可也想成:雪崩、寒冬、破坏、损害人民利益、掩盖丑恶或罪恶等等。将这些联想记录到你的笔记本上,任由思维发散,笔记本上记得越多越好,最后你会在笔记本上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将会成为你知识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开始学习习作之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更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也就是一种品德,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三、正确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篇5: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所说的创新能力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多属于以简捷、新颖和有效的方式,继承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能力。

江泽民同志早在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今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进行课改迫在眉睫!进行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过去在教学中我多以讲授法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让我逐渐认识到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创新”过程,鼓励学生求实、求新、求异、质疑,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将我在物理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习物理的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巨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例如,在讲“固体能传声”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展示来进行,有的组举例:古代行军打仗战士爬在地上或枕在箭筒上听后面追兵的马蹄声;有的组举例: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爬在铁轨上听日本鬼子的火车声来判断距离的远近;有的组做小实验:让一位同学耳朵紧贴课桌面,另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桌面听声音;有的组拿来在家里做的土电话现场表演;有的组讲关于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耳朵失聪后用牙咬着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放在钢琴上来听弹奏声。这个得结论过程看似有些慢、有些乱,但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用多种方式来感知固体能传声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创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极易使学生倦怠,也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情”,特别是“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礼堂观察舞台上镭射灯的发光情况;在操场上观察自己早中晚的影子及长度变化情况;观察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针孔照相机;播放视频观看国庆阅兵整齐的队列;做游戏玩箭头为小吸盘的射箭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激发对物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的诱导很重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加工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充满好奇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讲出新意,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使学生充满好奇地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用矿泉水瓶做了三个小实验:

1、把保温瓶中开水倒一些到瓶中涮一涮,然后倒出来迅速拧紧瓶盖,便会观察到饮料瓶慢慢变瘪;

2、将饮料瓶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些小孔,在事先准备的一盆水中灌水再将瓶盖拧紧,然后慢慢从水中提起,观察到水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再松开瓶盖,发现水就流出来,接下来再反复做几次;

3、将实验2中在瓶底扎一些孔改为在瓶壁扎一些孔然后再用实验2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这三个实验激起了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的注意力去探究学习,为后面学习大气压强知识埋下了伏笔。类似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获得探究带来的无限满足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三、充分感悟物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物理教学,就像生产车间的流水生产线一样,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教师统一模式备课,同一种方法上课,同一份试卷考试,同一个标准评价„„。这种“流水线"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当然现在在我们的物理教师中还存在一种较普遍的“探究教学”:假探究、假实验、真结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教学行为,是万万使不得的。如今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去关注、去研究不同学生的差异,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去参与探究,让他们能充分感悟探究过程,让他们都有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物理教材中的探索活动一般由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等几个步骤组成。在探索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例如,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时,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推进,害怕节外生枝,直接把学生往质量这儿引,甚至直接说出来。这实际上属于“半旧半新”的探究模式,要形成“全新”的探究模式,应该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猜想,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学生列举了以下猜想:与形状、材料、颜色、质量、位置等有关,虽然教师知道有的猜想是错的、无关的,但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权、发言权,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猜想,因为学生毕竟是刚开始学物理,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激励很重要,要回归到探究的本味上来,否则就是为传授知识而进行的假探究,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猜想,把探究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分别探究,然后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汇报探究成果。像这种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而且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动手、讨论、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强化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可以从有意识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丰富刺激环境,培养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实验题:若身边有天平、小刀、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有足够多水的烧杯、橡皮擦。请你选用以上器材设计出几种测橡皮擦密度的方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再如:给你一个饮料瓶还可以配选一至两种生活中常见器材,你能做哪些物理实验?教学中像这类题型不少,做题时,思路不同,方法也就各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题,不仅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向东

摘要:现代高科技和人才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指导观察

2、引导想象

3、鼓励求异

4、诱发灵感

关键词:求异 创新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标》中就有如下论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就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的一些看法。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是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能力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创新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能力,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它通常不是首次发现。创新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新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整个课堂中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1、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 “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张村、李村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新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其次,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进行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四,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对“围成”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选择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而选择10厘米、16厘米、6厘米和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却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地认识。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的连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诱发学生的创选性想象。

1、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2、引导想象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

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3、鼓励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多元化地思考,在探索与求异中发现和创新。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演变进行变式训练,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2.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和练习题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诱发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

7、6/

13、4/

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

3、13/

6、9/

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确保中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够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7: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据此制订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确确立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创设各种学习活动, 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所谓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应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选择者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其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关键。五年级学生上的第一堂英语课是导言课,一开始,我反复播放ABC song,学生听后,面带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有的甚至哼唱起来。在歌声中,我开始了第一课,“你们知道WTO吗?你们知道Olympic Games吗?”学生们大声答道:“知道!”“那你们知道的奥运会将在哪里召开?”“我国首都北京!”我又问:“你们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去迎接外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愿意!”“So we should work hard!”当我解释给他们听时,他们握起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Work hard !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们自觉选择了道德教育。二、设置语境,让学生成为道德的实践者英语教学中,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设置一个适宜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达到深有感触,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 这是英语教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Unit 4 Hello 一文中,Have a seat , please.的教学,我设计了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情景加以巩固。学生在此情境中,不仅乐于理解此句话的含义,更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另外,在教授panda , tiger等单词时,我也不忘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珍稀动物,要好好保护。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赏,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自信心,确认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如孩子们有了精彩的表演时,我常常会说:“Great!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接着全班同学就会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OK”。有时我会送英文名字给他们,或者送一些简笔画,同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 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演好,我则说“Try again .”这样的评价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有勇气、有兴趣再演一遍。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们各个有自信,敢说敢问,学习兴趣持久而又浓厚,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四、走向生活,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驾驭者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生活。由课堂的语境实践练习,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我班的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Good morning .”“Hi.”;见到客人老师会大方的说,“Welcome to our school.” 问路或打扰别人时,会先说“Excuse me !”…“Thank you.”“You’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等礼貌用语更是常挂嘴边。有的学生甚至能用英语制止一些不良现象。当有的学生摘花时,他们会说“Don’t get it.”这些和以上的三者是分不开的。学生在得到鼓励,自发地在正确的道德规范下积极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的同时,随着他越来越多地被外界所肯定,那么,他就会从自发地作为道德的履行者和实践者质变为道德的驾驭者。总之,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语学习者,“乐”学而“学”!

篇8: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策略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 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1. 树立学生创造的信心和勇气

要想做好一件事, 做成功一件事, 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 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 不要训斥, 不要轻易否定, 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的, 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 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小数的大小时, 如0.28和0.3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 十分位上的3比2大, 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0.3可以化为0.30, 那0.30就比0.28大, 虽然我觉得加0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 但想到加0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所以, 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 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 当学生小有成绩时, 辅以表扬, 使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 勇于创新, 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2. 设计创造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教师必须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创设轻松、活跃的氛围, 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实践证明, 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 易于思维的创新.例如, 解应用题:小明家今年上半年每月用电分别是85度、83度、82度、79度、81度、82度, 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此题的一种解法是 (85+83+82+79+81+82) ÷6=82 (度) .这种解法较繁复.如果对这6个数据进行分析, 则不难看出6个月中有5个月的用电量不低于80度, 那么可以先用81度中的1度给79度补足, 然后把另外4个月超出80度的度数相加, 用他们的和除以6的商再加上80度, 于是会得到巧妙解法:80+ (5+3+2+2) ÷6=80+12÷6=82 (度) .在应用题教学中,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经常进行类似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式编多题、一图编多题、一题多验算等变式训练,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发展个性, 促进自主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的一代新人.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创新意识的儿童, 大多显得感情强烈、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想象丰富、好学上进、学习能力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想办法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并促进他们自主地创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知识, 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 教师绝不能代替, 而要启发他们参与探索和发现, 引导他们独立地获取知识, 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允许他们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 教师不要把现存的知识灌输给他们, 要尽可能做到:思路让学生去探索, 方法让学生去寻求, 规律让学生去发现, 算理让学生去讲述, 结论让学生去概括.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 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方法拼一拼, 推导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教师再启发学生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推导方法, 要求四人小组互相操作、探讨、交流, 最后小组汇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且使学生领略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4. 鼓励求异, 发展求异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他们质疑问难, 大胆想象, 发展求异思维, 使求异思维真正成为创新意识的核心.因此, 广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去发展求异, 创新思维, 让学生从同一种材料中去探求不同的思路和答案, 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要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 沿着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一题多解等打破唯一的标准答案.例如, 教学解答“学校要植400棵树, 按2∶3分配给五、六年级的同学, 五、六年级各植多少棵?”这一题时, 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解题练习后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融洽的气氛中, 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思, 真正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5. 让学生实际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虽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 但它有广泛的生活应用,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 小学数学的教学同样担负艰巨的任务, 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提高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 要拓宽教材知识的适应性、创设条件,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知识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 除了要求学生知道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外, 还有着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这个内容时,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 引导学生观察地形是属于哪种图形, 怎样去测量, 怎样计算面积, 对复杂形体怎样分割成几种图形.学生根据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采用的分割办法形形色色, 思维活跃起来, 此时教师抓住机遇, 诱导学生对复杂形体的图形优化分割的思维动机和兴趣, 极力体现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9: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能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活动的高级形式。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重点。创新教育要让学生学到前辈开创的知识,更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创新教育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支持和关注。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为此,本文将着重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学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如果缺乏数学创新的教育意识,就不可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很好的作用。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新渴望。教师应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开创性、有效性的教学技法,创造成功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思越灵活,确实发挥教师的内驱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

1.1正确认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为教而教,更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素质教育对数学的要求就是陶冶人,启迪人,提升人的数学修养,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是指发明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在于使人能更好地适应竞争的需要,更好地继续学习。数学教育的创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中,也经常产生对学生来说是崭新的、独创的因素,只要有新的元素、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就是创新。因此从造就未来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开创型人才出发,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新知的教学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技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可以做到的。

1.2实现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现代数学教育教学思想认为,知识与能力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做基础,学生不可能形成数学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的学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好数学知识,更不可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立足于传授知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强调创新能力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必须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计划,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数学的创新思维是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并产生创新的火花的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有新的发现,并能有所创新。数学创新性思维方法,是人们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思维的灵活度,是各种思维方法高度综合和协调的产物,它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的统一,也是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

小学数学的教材,是我们通用的教学材料。如何改造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新的授课方式来展现数学知识,是我们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把课备得再流畅,搞一套毫无生机的逻辑推演,学生还是看不到生动的创新过程。如何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表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少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但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时,往往处于无所为的境地。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解题教学的重点必须是问题解决的探索和分析,而不应当是题型套路的总结,即展现思路的获得过程,让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3.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跟教师的支持分不开,数学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引导者。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熏陶,支持学生勤问为什么。学生有丰富多彩的感悟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力量。数学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的“大合唱”,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心的情感付出。

3.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探索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过程,是根据学生的经验、感觉等要素组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它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可以使学生的才智得到磨炼,头脑更加敏锐,从而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方便。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过分强调演绎推理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合情地探索。所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在知识的探索方面以合理地引导。

3.2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明确目标是引导学生广开思路的开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标状态的清晰度。目标越明确,思路越开阔,创新思维方向越具体。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发掘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让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发挥。数学创新思维需要由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表达呈现。由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广阔性是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知识的相关性联系在一起,融入到教学中去,使所要讲的内容更新颖生动,同时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有一矩形的平地,长100m,宽60m,现在要在这块地上建造一个广场,使广场面积是这块平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

4. 构建和谐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创新教育教学要求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从而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使各方都能共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广泛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之上的。此种互动方式需要数学教师创设合作交流平台,把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体,构建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实现自主与合作的融合。

例如:小黄有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和边长为x的正方形,棱长为y的正方体各2个,小李有同样的图形各5个,两人合起来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有几种算法?

由学生列出代数式:

(1)C=2×4x+5×4x或C=(2+5)4x;

(2)S=2ab+5ab或S=(2+5)ab;

(3)V=2y+5y或V=(2+5)y。

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且要求学生小组代表用语言叙述和举例子,以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给学生自由的学习合作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可加大平台的开放力度,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发挥的平台和空间。

5.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陈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课堂的教学组织、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以及学习交流平台的构建,都是密切联系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还需要我们继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更深入的探究,也需要数学教师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3]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4]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何佳指导论文参考题目题目下一篇:多模态逻辑的研究动因及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