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3-02-08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工作在前沿阵地上的一线教师脚踏实地, 刻苦钻研, 认真领会上级的会议精神, 认真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从自身做起, 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结构来完善自我, 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和新课改相适应的新型教师。回顾我们的课改, 取得了一些成绩, 克服了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角色的改变;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分层教学”的产生。这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尽管如此, 在这次教学改革中, 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改革理念不够清晰, 目的不明确

在改革中, 有许多教师不能认真领会上级的改革意见和指导方针, 导致概念不清, 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怎么去做, 怎么才能做好。因此, 不能摆脱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导致弯路重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我们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的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为方针, 认真落实素质教育, 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教学体系。然而, 有很多教师却不能认真领悟其真正的含义, 甚至弄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 闭门造车, 依然过度重视“分数论”, 只从眼前着手, 完全不顾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想不想学习, 依然采取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 更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一味的去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 导致课改虚假化。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所想, 所需,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要做到学生主动去学习, 就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就要做学生的朋友, 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 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所忽略的。

另外, 教师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过度强调学生知识量的储备, 而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 因而不能很好地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和价值观。

(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偏面理解教育改革的精神, 抓住一根稻草走到黑。在教师队伍中, 流行着一句看似真理的话:孩子是夸出来的, 不是打出来的。这句话的确说明了一定的道理,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实验, 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什么事都要有“度”这度的把握也是一门科学, 过分的夸奖也并非是好事。在课堂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无论学生回答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老师都会说“你太棒了”或者“你太聪明了”, 听了这样的表扬, 孩子们总是异常的高兴。是啊,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但你想一想, 孩子们只注重话的好听与否, 那作为教师是否注意到孩子除了需要表扬, 更需要的是问题的正确与否呢, 我们本课的知识点是更重要的。因此, 在表扬的同时, 更应该指出孩子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所谓的表扬, 我认为应该是教师讲话要讲究艺术, 把握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好了。

2.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师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几乎是满堂灌。这样的课题几乎是死气沉沉, 没有生机与活力的, 可是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们自己学习。于是, 有的教师就真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自由发言, 整个课堂表面上看是其乐融融, 充满了活力。学生在讨论的是什么却被忽略了, 甚至有的学生会借机搞笑, 搞小动作, 根本没有投入到真正的研讨中去, 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师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当然, 产生上面这样情况的因素有两点。其一, 是教师误解了学生的“主体”概念, 其二是教师概念明确。但是本身素质有限, 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的回答, 不能控制课堂, 索性就彻彻底底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从而导致课堂混乱, 毫无秩序。

3.“合作学习”有失真实性。在素质教育中, 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及在具体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合作学习”出台了, 这种学习方式起到了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既加深了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及时地让学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改以前的“书呆子”形象。可是, 有的教师却不能认真理解我们教学大纲中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而是将这一环节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环节, 无论需不需要, 合不合适, 不分青红皂白的乱用, 不管是数学课还是语文课, 是政治, 历史, 英语, 还是美术, 一概用这一环节, 甚至把这一环节当成是课堂氛围展示的唯一工具。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 有些问题学生是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的, 但是有些问题学生是无法完成的。

4.重能力培养, 轻基础知识的传授。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教师们在课改过程中就忽视基础知识的讲解, 而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到头来能力没有培养成, 基础知识也不会了, 就是应付考试也做不好了。因此,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要舍本逐末, 要一点一点的去进行,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原来基础上去做适当的改革, 而不是一下子将原有的东西都扔掉。这样就失去改革的真正意义了。

5.多媒体喧宾夺主。在课程改革中, 为了为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更好的视听效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是“辅教”手段之一。可是往往被当成了“主教”而忽视了必要的讲授, 点拨, 质疑, 讨论的环节, 这样一味地直观刺激学生往往懒得思考, 根本达不到对解题思路的领悟, 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现行课程评价机制与课改还有一定差距

1.教师本身的评价体系不能起到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本身业务素质的作用;2.现有的评价机制不能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3.现有的评价机制不能与考试制度相一致。

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成绩的同时, 误区还是存在的。面对这样的误区的存在, 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吸取以前的教训, 及时反思自我, 找出不足之所在, 及时的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保证课程改革根于一个肥沃的成长环境, 向着更健康, 更合理, 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采取的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的集体学习, 增强对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 使其对改革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让教师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让他们有理可依, 有据可凭。

加强集体备课, 多搞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观摩课, 要保证观摩课的合格性, 严格把关, 将正确的课型提供给全体教师, 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并以此铺开, 及时展开研究课, 汇报课, 即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的流程。

建立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要一改过去只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注重激励功能;评价功能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要努力将知识与能力, 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全融入评价机制, 讲终结性评价转移到过程性评价, 使新的评价机制真正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课改的道路上慢慢行走、慢慢思考, 一路反省、一路感悟, 毕竟改革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 许多问题不是在一时之间就能解决的。我相信, 只要我们坚定改革的理念, 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教育改革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新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生机。

摘要:正慢慢行走, 慢慢思考, 一路反省, 一路感悟。经过这十年的新课改的历程, 我们到底收获了多少?困惑了几许?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存在那些问题?本文谈谈课改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参考》陕西师大编辑部2012, 28.

[2] 孙娟《新课程 (教研) 》2011年08期.

上一篇:从“科技档案”到“企业档案”看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下一篇:《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中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