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快速轨道交通节点发展的经济学解释——以上海闵行莘庄镇地区为例

2022-09-12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活跃、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郊区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演替最为显著的城市外缘地带, 因而也被称为快速城市化地带。该地带随着城市对外交通延伸、工业扩展、住宅扩散等城市化推动作用增强, 呈现出了离心、外延式的城市化空间过程。

快速轨道是城市化向外延伸的基础和纽带, 而交通站点则是在这条纽带上城市发展最为显著的节点。本文从上海城市边缘区扩展的西南轴线上选择莘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城市边缘活跃区域因交通区位的改变所带来的城市化发展过程。

1 经济发展

近年来, 上海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边缘区地带形成了许多新兴城市生长点。1995年, 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 莘庄站点成为城市外环线以外首个通过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中心区连接的站点, 莘庄镇也成为上海郊区新的城市生长点。1998年至2004年, 该区域经历了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快速转变 (表1) 。

自从轨道交通开通以来, 该地区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都发生了明显的增长, 我们可以从以下经济学原理尝试进行分析。

道路和交通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区位条件改变是影响一个地区开发时机的重要原因, 随着轨道交通线的开通, 该地块经济用途增大, 即该地块较之其他城市边缘地区的再开发时机提前, 具体表现为土地利用的变化, 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这些主要是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实现的。

极化效应2是指经济活动向具有区位优势的地点集合, 并逐渐成为区域范围内发展极核的过程和作用。首先, 极化节点通过其交通区位的提升, 降低了产品交换过程中的交通成本, 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同时, 在吸引经济力量进入的同时, 他又通过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 降低产业生产成本, 形成相关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当极核的产业形成一定的集聚之后, 其“乘数”效应开始逐渐表现出来, 拉动了多种输出产业部门的地方销售, 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 逐渐增加了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从而带来区域内总的收入和就业的增长。

2 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

近年来, 随着轨道1号线的开通, 莘庄镇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表2) , 该地区三产比重从22.9%增长至35.3%。二三产业是经济产业的基础, 因为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善, 该地区很快会实现产业的集聚, 而产业的集聚又会导致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产业的发展通过扩散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而从二产向三产的产业升级和调整是交通节点地区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

此外, 通过对莘庄镇域用地模式的调查分析, 发现莘庄的居住建筑明显高于闵行区其他镇, 工业建筑比例较小, 商业, 办公等建筑面积比例也比其他镇高, 这实际上反映了莘庄土地发展的集约化发展趋势。

从经济学上来考虑, 莘庄镇是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来带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将新区的土地开发和交通建设结合起来, 在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的同时, 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使用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市场价值来补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使城市能够有效实现集约化的发展发式。

3 用地结构和开发强度变化

由于资料的局限性, 只能从遥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看出不同土地类型密度分布的变化, 进而反映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我们周边用地结构以轨道站点为中心, 呈现明显的圈层发展效应, 即越是靠近轨道交通站点附近, 其发展强度也就越高, 且各类商业服务业设施也就越密集, 这是明显的以交通为导向的级差效应。

新古典经济主义认为不同功能用地在城市中的区位与其所能支付的地价租金密切相关。一般而言, 更高的租金支付水平也往往意味着开发强度的提高。依据土地经济学理论建立土地开发强度与距离的函数关系。在未来可达性提高情况下, 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 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可达性提高将导致整条曲线向右移动, 土地利用强度由y1变为y2, 强度提高 (图1) 。

而对于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以用新古典主义理论来进行分析。地租竞价曲线指出不同功能的用地在城市空间的不同区位选择。由于土地市场“价高者得”的前提, 在城市化过程中, 在城市用地的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上, 根据区位机会收益水平确定的地租级差, 造成了城市土地使用个体不同的区位选择秩序。在动态选择的过程当中, 位于轨道站点附近的高价值用地, 必然会被具有高产出价值的商业、服务业等三产所占据, 二产和一产所占比例必定减少。这不仅是莘庄站点所具有的特征, 也是所有交通节点地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摘要:本文以上海莘庄镇为例, 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以及空间结构和开发强度几方面入手, 分析该区域自轨道交通线开通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 并对作了简要的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轨道交通节点,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2]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 赵民, 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潘海啸, 杨眺军.轨道交通对于节点城镇建设发展的影响[J].研究报告, 2005.

上一篇:大型透平离心压缩机试车期间状态监测及故障处理下一篇:探究“五以”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党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