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2022-09-10

1 引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属于行政型的区域经济, 其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 农村为腹地, 县城为中心, 将县级政权作为调控的主体来优化配置资源使其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贫困大省,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9%, 因此需要解决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整体现代化。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小的经济总量和低发展水平等问题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相较于全省和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 其经济总量存在过小的问题。根据统计表明,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低于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 且不足全国发展水平的一半, 而人均GDP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2 城乡二元化及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突出

滞后且缓慢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 目前处在低水平中的弱化发展状态。这也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的状态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非常严重。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地区的农民处于严重贫困的状态, 这是如何解决的“三农”问题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的一环。

2.3 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域经济在开发过程中同时存发展滞后和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

省级项目的投资和财政的转移支付, 工业的积累以及农村产业的良好发展是构成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主要资本渠道。但是实际情况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仍处于欠开发, 欠发达的状态, 第一、第二产业并未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合理的农业与产业结构, 农业的经营并未形成规模化;原料型和资源型工业形式仍占其工业发展的主要部分, 发展滞后, 科技含量低和效益差。

另外, 国家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逐渐增加的财政负担在地方政府中不断显现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状况也给县级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4 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问题

根据三大产业的联系和构成来分析, 贵州少数民族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存在着低产业结构层次的问题, 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未能起到强有力的关联带动作用。

2.5 缺乏用于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扶贫任务艰巨且繁重

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导致人才匮乏, 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撑, 加之居住地较为分散, 导致了扶贫任务艰巨且繁重。这些都是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

2.6 突出的人地矛盾,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生态环境脆弱, 且地势复杂, 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改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

3.1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特色农业, 使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首先要对土地的流转方法进行创新, 不断扩大农户持有的土地数量。其次, 要发展规模农业和集约农业, 用科技兴农的理念来就提高整体的效率。最后, 把握地区的特点, 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3.2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提升县域的工业化水平

首先, 不断发展承接大中城市的县域工业区, 生成产业集群, 保证县域经济具有不断增强的发展活力。其次, 工业发展中充分使用个民族地区的优势区域资源, 将各个县域的特色产业联动发展起来。第三, 重点支持与农业相关的中小型工业产业。

3.3 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一体化进程

首先, 需要不断完善城镇化的相关政策, 保证城镇化的正常发展。其次,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使其更好地适应城镇化要求和提高其竞争力。

3.4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首先需要转变观念, 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来抓, 使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 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建立起来, 吸引各方投资,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保护。第三, 由政府牵头, 支持和引导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第四, 对特色鲜明, 影响力大的文化产品, 将其打造成文化名牌产品, 使其更好地为地区和民族代言。

3.5 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和财政投入以保证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不利于人们长期生活的生态环境, 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打好基础。其次, 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金,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增强其发展的能内生动力。第三, 各级政府需要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使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第四, 全范围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进行人文关怀, 给予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 提高其生活质量, 为其谋取更多的福利。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而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大省, 具有典型性, 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充分考虑到其地域特点并抓住发展机遇, 合理制定政策来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够改变贵州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落后现状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县域经济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贵州为例, 主要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县域经济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翁泽江.贵州民族地区“两欠”现状及历史成因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9 (4) .

[2] 吕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贵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3] 邸晶鑫.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问题学生”的转化下一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