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清真寺建筑的风格及发展——以滇西滇南地区为例

2022-11-25

一、伊斯兰建筑概述

1、中国伊斯兰建筑的历史

中国很多学者认为,唐高宗永徽二年,由于哈里发—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首领曾派遣使者来长安访问,为高宗皇帝带来了伊斯兰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及宗教方面的信息,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开始。伊斯兰教的传播当然不只是局限于《古兰经》,作为穆斯林进行宗教教义传播、甚至解决民族问题的等活动的焦点场所——清真寺,也在有信徒的地方逐渐建立起来。清真寺是穆斯林表现虔诚信仰的物质场所,可以说,穆斯林聚居区是围绕在清真寺周围形成的。

伊斯兰建筑既充满奇想纵横,庄重之中变化万千,雄健且又不失雅致。尤其是清真寺的布局、样式、装饰和风格等,无论穆斯林同胞身处何方,清真寺的出现对他们来说,都将是忠于本民族信仰,叩问和解答活着的价值意义、感受同胞间温暖的最可靠、最坚实的场所。

2、中国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特性

中国广大的领土面积,为穆斯林的分布广泛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域外文明和本土文明的交融是在所难免的,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样式和砖木结构体系对分布渐广的清真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地区穆斯林聚集的地方,出现了很多融合了当地民族建筑的清真寺。体现典型的中、阿合璧式建筑艺术的有松江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北京牛街礼拜寺和定州礼拜寺等。这些清真寺中的礼拜殿和邦克楼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增加了沐浴室和讲经堂等,传统的殿宇式结构更加复杂,大多是砖木混合结构。

总的来说,中国大地分布广泛的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工程技术、装饰艺术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当地的建筑样式的影响,体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特色。

二、云南清真寺建筑的变迁和发展

云南的清真寺始建于十三世纪中后期,当时来华的波斯人、中亚的一些穆斯林和西亚的阿拉伯人逐渐在云南发展壮大,他们在各自的聚居社区修建了一些礼拜场所。到了明、清时期,云南一些地区的清真寺已经大量借鉴了当地汉族传统建筑特点,建成了一批具有云南多民族特色的清真寺。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清真寺大多按照中国传统样式建造,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频繁,云南新建的清真寺又开始受到中东阿拉伯建筑样式的影响。总的来说,多元文化对云南清真寺的影响是现存清真寺的一大特点。

清真寺的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四方形的屋顶上的圆形穹顶,大面积的多彩琉璃镶嵌装饰在寺庙细部,叠涩拱券形式多样。阿拉伯文装饰的纹样给人印象更是过目难忘。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云南回族的清真寺有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特点是:宏伟高大,木柱梁仿用料壮实,半拱形体多很朴拙,与周围建筑对比鲜明。礼拜大殿采用中国寺庙式的大木起脊主框架结构,是滇西南传统风格清真寺中常常采用的建筑样式。除了汉文化,阿拉伯文化、傣族文化、白族文化、藏族文化都对云南清真寺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对清真寺的研究界,巍山的清真寺因其建造时间跨度大、数量多、特色各异等因素,被誉为云南清真寺的“博物馆”。

三、滇西滇南地区清真寺建筑艺术

1、现代清真寺建筑的典型特征

当人们见到一座清真寺时,为什么往往马上就能认出他的身份特征呢?这种很强的可识别性主要是因为清真寺的典型特征非常鲜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资讯的发达,现代云南滇西滇南地区的清真寺很多采用阿拉伯穹顶式建筑。礼拜大殿屋顶中央的一个较大穹顶和分布于大殿四周的四个比例略小的穹顶组合,明显地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穹顶往往用绿色的涂料装饰。平面布置不再强调中轴线,大门和大礼拜殿往往有较大空间作为庭院,围合的院墙四周有类似哥特式高耸入云的层塔。

沙甸清真寺除了部分保留了中国明清传统建筑风格之外,主体建筑则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虽然整个清真寺仍然沿中轴线左右对称,但是没有传统寺庙的平面中轴线布局,非常突出的是整座建筑的垂直轴线,越过有着严格几何形状广场景观阔大而规整殿前和谐广场,就是礼拜大殿,大殿的屋顶以一个大的阿拉伯绿色穹顶为中心,四个尺度约为大穹顶五分之一的小规模绿色穹顶围绕四角,大的穹顶上有一个银白色的新月与天空融为一体。四个高耸入云接近百米的宣礼塔围绕在礼拜大殿四周。构图集中,向下形成的抛物般的天际线,入夜远观美感更加强烈。

巨额的投资使得新建的沙甸清真寺可以采用当代先进的建筑手段和建筑材料,显示了对宗教场所的巨大热情和对本民族宗教属性的强烈归属感。

由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较早,信众也多,分布广泛,滇西滇南清真寺的建筑布局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以及其他民族的的布局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中国传统改良寺院布局。在以汉文化为主流的中国大地,基本上由大门、场院、礼拜大殿、两侧厢房四部分组成一个沿东西中轴有次序、有节奏地对称的四合院落。影壁墙位于门前,有的还以牌楼或者八字墙的形式出现,是入口部分的附属建筑,至少两层的中国传统阁楼样式的邦克楼一般建在院内的正中间,很多带有曲折的回廊,斗拱采用粗壮的木料,礼拜大殿和中国传统寺院一样,是整个寺院的建筑高潮部分。

2)与所在地区传统院落融合的布局。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那里的很多穆斯林的生活有着双重特征,既有当地傣族、白族等聚居地的特征,同时又保留着穆斯林的传统生活行为特征。这种双重性,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当中。

鲁甸托姑清真寺的宣礼楼和殿庭尺度几乎一样,礼拜大殿的宽度是殿庭宽度的百分之六十,住建筑物和真个寺院比例适当,开远大庄清真寺及宾川宾居清真寺的单体建筑与殿庭比例情况与托姑清真寺的建筑物情况类似。宜人的比例尺度和空间主次分明,体现了滇西清真寺的典型特征,更是清真寺设计和建设者们智慧的表现。

3)以阿拉伯样式布局为主。有着伊斯兰的典型宗教建筑特征的邦克楼(或望月楼)、礼拜大殿、水房、讲经堂等单体建筑物一般都会规划齐备,米哈拉布(凹壁)是这种清真寺大殿内正向墙正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西北角置敏拜尔(即宣礼楼);无论清真寺的地址位于哪个方向,为了能让前来的穆斯林都可以朝着圣城麦加礼拜,礼拜大殿内的凹壁一律坐西朝东。

云南清真寺的建筑布局犹如一曲精心谱写的乐章,善用高低对比、虚实对比、对称统一等构图形式布置寺院空间。将清真寺的序列美、构成美、比例美变化美等在建筑布局中优美智慧地呈现。

3、滇西南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

任何建筑的装饰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紧依附于建筑制式上的。

清真寺作为典型的宗教场所,建筑的性质决定建筑的装饰必然也式围绕宗教活动展看设计与创作。虽然装饰的部位借鉴了民居的装饰(比如巍山县永建乡东莲花村清真寺)样式,但是宗教的审美内在要求装饰的内容、色彩和象征的意义都影响着装饰样式。

远离中原的滇西滇南地区的有些清真寺,在屋顶的装饰题材上甚至突破了中国古建筑传统使用五脊六兽制度,独具创新地采用植物叶茎的造型塑成殿顶的正脊和大吻,使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的装饰内容。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色彩的运用,白族同胞和“白回”同胞的爱好的装饰创作内容有着微妙的默契,这当然不单单是神的旨意,更是民族融合的明证。

四、结语

通过探讨云南清真寺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脉搏。我们知道了宗教职能的发展会影响到云南清真寺建筑风格,坚守和融合后的多样化风格呈现是历史的必然。云南的清真寺严格遵循穆斯林基本宗教的理念始终不会改变。因此,虽然采用钢筋、水泥、塑木等现代化材料建造的云南的清真寺,不是一种简单的材质的组合,而是蕴含着鲜活生动的云南穆斯林的历史的鲜活载体,也是该地区民族和宗教的社会属性、精神层面和哲学层面的现实折射。作为是穆斯林的社区中心的清真寺,云南回族履行宗教仪式、传承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对新生代及教民开展教育、调解民族内部纠纷、加强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有特殊功能,在云南穆斯林社区中的位置没有任何其他的物质载体可以改变。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强大起来的穆斯林同胞们,对于清真寺的“阿拉伯式样”的回归的追求,是通过清真寺建筑发出的对于穆斯林本民族特征的强化的精神需求,只有充分尊重这种精神需求,才能更大程度促进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最终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通过对云南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及发展的分析,了解云南清真寺建筑的变迁。云南清真寺建筑因受汉文化、白族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云南特有的清真寺艺术风格,不仅给我们当代的建筑历史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民族文化建筑的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对于充分发掘历史财富的潜在价值和做好历史性建筑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且有利于提供和指导现代建筑设计中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我们应遵循云南清真寺建筑的发展规律并从中汲取精华,将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做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摘要:伊斯兰建筑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为世界建筑史增添了瑰丽的篇章。我们研究分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传入云南,尤其是滇西滇南地区后,与当地的的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交织融合后,形成的几种滇西滇南特殊风格的清真寺建筑。所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清真寺就像是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用特殊的建筑语言向我们诉说云南穆斯林的开放、包容、坚守与虔诚,研究他们并做好对清真寺的保护工作,是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尊重民族特性的一个积极具体的行动,希望通过本文对滇西滇南清真寺演变及其风格的探讨,对云南伊斯兰建筑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滇西滇南,伊斯兰建筑,建筑布局,风格,传承

参考文献

[1] 周强.浅谈伊斯兰教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p04.

[2] 虎利平.云南清真寺的建筑风格[J].今日民族,2012:p14.

[3] 宋长琨,王洲.新时期伊斯兰清真寺设计初探-楚雄州回民文化中心设计思考[J].云南建筑,2014:p14.

[4] 樊璐.中国两类清真寺建筑对比浅析[J].建筑技艺,2013:20.

[5] 李长敏.建筑艺术中的回儒对话-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建筑艺术中国化初探[J].昆明学院学报,2010:p 139.

[6] 哈洪双.文明的和合--多元文化对滇西滇南伊斯兰建筑的影响[J].宁夏工程技术,2010:p 172.

上一篇:浅析断层区开发中的静态影响因素的探讨下一篇:试论身势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