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2022-09-10

青光眼当小梁网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房水排出受阻时, 需建立新的房水排泄途径, 行外滤过性手术, 使房水通过角膜缘滤口流入结膜和Tenon囊下间隙, 降低眼压, 保存视功能, 小梁切除术由此诞生, 但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及非功能滤泡、滤道阻塞等情况常常困扰着手术医生, 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配合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6~2008年青光眼患者共81例91只眼, 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5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0眼, 均采用该术式。

1.2 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

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 巩膜电凝止血, 以12∶30角膜缘为基底做1/2巩膜厚, 5mm×5mm大小的巩膜瓣, 分离至透明角膜达2mm止, 前房穿刺放出房水做1.5mm×3.0mm大小的小梁切除, 虹膜根部切除, 冲洗关瓣, 一侧顶角紧密结节缝合, 另一侧顶角做可调整缝线, 跨度为3mm, 也紧密缝合, 密闭缝合结膜瓣, 形成前房,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 术后常规抗炎治疗。

巩膜可调整线为10-0尼龙线, 三环连绕活结, 另一端经穹窿部穿出, 外留长度适中, 患者一般在术后9~14d拆除可调整线, 用镊子夹住抽出即可, 如线断表面麻醉下1m L注射器针头进入结膜下挑断线结。拆线指征: (1) 无滤泡深前房, 眼压15mm Hg以上, 按摩后仍无滤泡形成, 眼压不下降[1]; (2) 经按摩眼球眼压下降前房变浅, 滤泡隆起9~14d之间的术眼。按摩手法:裂隙灯下右上方眼球按压或下方眼球按压至前房变浅, 滤泡隆起, 术后半月内每日1次, 半月后每日2次, 1个月后每日3次, 按摩手法交与患者家属。1.5个月后每2~3天在裂隙灯下按摩1次, 手法加用滤泡表面按压至滤泡内液扩散至周围组织下为宜, 其中10眼开角型青光眼年龄为35~46岁之间, 按摩长达半年, 其余患者按摩时间均为3个月。

2 结果

术后第1天均形成前房, 周边均深于术前, 按摩后前房变浅, 滤泡弥散。术后3个月时所有眼眼压分别在11~19mm Hg之间, 平均13.5mm Hg, 半年至1年时平均眼压为14.8mm Hg, 均形成半透明、无血管、卵泡样滤过泡, 大小有异。

3讨论

小梁切除术至诞生之日起, 便为广大青光眼患者带来了福音, 挽救了大量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因其手术效果确切, 至今仍为主流术式, 但传统小梁切除术各种并发症深深困扰着术者, 于是术者们纷纷改良该术式, 变出现了今天的各种复合小梁切除术, 包括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有效防止了术后无功能泡及滤道瘢痕化的发生, 但MMC的应用要有大量的临床病例积累, 才能找出应用MMC的规律, 否则由MMC引发的并发症仍然是严重和常见的, 对于广大基层眼科医生而言不易掌握, 而本文中应用的方法经临床观察有效地预防了单纯小梁切除术引起的浅前房、无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 视网膜水肿及术后远期滤过道阻塞, 无功能纤维囊泡、眼压失控等并发症。可依据前房深度、眼压及按摩效果等随时拆线, 是易于广大基层眼科医生掌握推广的术式, 但该术式的不足在于患者要长时间规律地按摩眼球, 特别是需要定时回到医院由术者在裂隙灯下按摩, 给广大患者造成不便, 凡在我院手术无法规律复诊的病例未在本文观察之列, 但就该方法的效果而言是肯定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和术后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中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 术后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结果术后57d出院, 眼压平均值11.42mmHg, 6个月~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 降低眼压, 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眼球按摩,功能滤过泡

参考文献

[1] 施玉英, 张舒心, 魏文斌, 等.同仁眼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基于绿色设计的产品模块化分析下一篇:浅析高压注水井层间矛盾治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