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对策探讨

2022-12-10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对策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物理 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物理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科目,是新课改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

1选择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客观依据

1.1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归根到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其次必须作出深思熟虑的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选取教法。

1.2教材内容特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一般说来,内容特点不同,具体教法也有差异。中学物理内容中的核心知识是概念和规律。有从观察生活、生产实例和物理实验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知识。如:力的概念、功的原理等。还有由已知的物理知识,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知识。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按照教学活动和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要对应的采用观察、实验、推理、分析的方法。

1.3学生特点。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与心理特点,智能水平与潜力,知识基础,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因素,课堂学习表现等等。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1.4教师特长与教学风格。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方法的编导与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在方法选择与实施中要尽可能扬长避短。

2高中物理的常用教学方法

2.1复习法。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复习的作用可以防止遗忘,同时可以诊断和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复习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学期、学年开始的复习。目的在于重温旧知识,为学好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②经常性复习。日常教学的各环节采取边学边复习,以旧带新;③阶段复习。学习完某章、某单元后的复习,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巩固、充实、提高;④总复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性的复习,掌握知识的体系结构,内在联系,系统、完整、牢固地掌握知识。复习的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系统总结的方法,练习、检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和电化教学的方法。

2.2探索、验证规律的教学方法。

2.2.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2.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2.2.3演示法。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直观性教具,配合讲授进行示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或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在我国教育史上的记载早于西方。

演示法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强,使学生得到具体、真实、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演示法的种类,按演示用的器材可分为:①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②图片、图画、演示实验板的演示;③实验操作演示;④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按演示的内容和要求可分为事物现象的演示和事物内部情况及变化过程的演示等。

2.2.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能力,将知识加以运用,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看,通过练习,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根据练习曲线揭示的一般特点,练习可分三个基本阶段:开始阶段曲线上升得慢;中间阶段曲线上升得快;结束阶段上升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出现停滞状态,或称高原状态。

练习法按性质特点,可分为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和行为习惯练习;按培养能力的方向,可分为语言表达练习,书面文字练习和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

2.2.5双向互动教学法。高中物理互动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课件为支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活动,提出了互动教学的操作程序,因此,教师要顺应教改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在物理课堂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提供给师与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有利于学生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可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教师要顺应教改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在物理课堂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教无常法,但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t+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例如,在学完《导数》一章后,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微积分”,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①我国古代有哪些微积分思想的例子;②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③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④微积分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

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

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不应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整合需要好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他的史、地、政、生等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得好,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它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状态;它是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探讨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

长沙县七中 王觉

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进入高二年级分A班和B班后提出 “分层教学”的设想,根据这个设想,将学生分到不同类型的班级,划分成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分别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经过两年的分层学习,知识水平基本上发展到相对应的层次,为高考提供有力的保障。下面就谈谈我们生物备课组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的过程。

一 反复钻研教材

进入高二年级,必修虽只有一本教材了,但是还有学业水平考试,任务也相对繁重,知识的安排是按照横的方向来概括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并且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又涉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本身,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知识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 二 实施分层分组

对于高二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学习的起点和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目前高二年级段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按照六科总成绩分为A班和B班,每班按好、中、差分A层、B层、C层三个层次,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同样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如何分层,我们认为学生在高二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起点差别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学别的学科不好分在了 C层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对生物的学习更有兴趣,为了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强调只要认真学习,B班也能超过A班,虽然在教学中有分班级和分层次的做法,但现在是站在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几次作业后,特别是9月份的月考后,生物还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各层差异明显,深感学生出现差异不仅有基础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重视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目前理综情况下,生物比理化分数少20--30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动力和重视程度更是大打折扣,这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确定分层教学对策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对症下药,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分层教育教学,我们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明确教学思想: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B班和 C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A班和A层、B层采取“高起点、重能力、多联系、重课堂”的措施,承认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获得进步的愿望和需要,坚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成才。 2强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败的原因,不仅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有关,而且与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人的成功思想。让学生明白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理综试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语数外的学习与生物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如郑世豪同学刚开始,对生物不重视,月考只考 50分,但经过生物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试考了 85分,等等。因此老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学生以这方面的引导,特别是对B层和C层和B班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谈话教育次数更多,而且确实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对生物的重视,钻研学习方法和探讨学习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的成绩逐步得到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不断提高了。并且认识到要想出好成绩,平时必须在保证重点的同时,搞好各科平衡。 3明确分层目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几年的会考和高考的考纲以及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层次制定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对A班和 A层的一部分同学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三高考综合能力课的考试,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更多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对B层的少部分同学同时着眼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对于C层的一部分同学、B层和A层的大部分同学、则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对课本知识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目标明确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如对A班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还应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知识难度,要求选做我们设计的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普通班则立足于弄懂课本上的内容,多看书本和学习卷,然后慢慢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要求,充分保护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4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①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A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备“减数分裂”一节时,要求B班和C层会分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等,不要求会画图说明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变化,B层、A层和A班则要求掌握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数学知识把变化规律绘制成曲线,能画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以适应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时,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B班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A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A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B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A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B班则不做要求,对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如学了 “物质代谢”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减肥,如何防止贫血?糖尿病人如何饮食?等问题。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

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B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 ③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从一个学期的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四 分层教学启示

通过两年的分层教学实践和探讨后,大致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和目标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让他们在经常性小小的进步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掌握更好的方法;

2、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习题和作业量;

3、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既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不影响语数英等科目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4、有计划地进行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

5、通过几次考试成绩表明,只要抓好适合各班的分层教学研究和实践,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会逐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013 年6月30号

第四篇: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迅速普及。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高校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从目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普遍,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目前高校的开设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系统已普遍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其在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然而,在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财会相关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多门类、跨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当前,大多数本科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授课照本宣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和实习实践脱节。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在社会经济的应用上对其实践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在教学中,虽然授课方式上采用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上机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学生并没有在上机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在理论教学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它在理论上授课难度也比较大,学校的教师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中,理论授课的时间大大多于上机实践的时间,并且理论上的授课与实践上机上的授课并没与直接关系,它们的联系也不紧密。

在理论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甚至很多高校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他们并不管学生到底有没有听懂,而更加关注课程讲授的进度。再加上目前的应用型高校课堂学生的到课率不高,很多学生认为脱离了高中阶段后就没必要像大学一样每天上课,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到课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专业课选上,公共课不上”的情况。很多学生即使到课,在老师的授课中,他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听讲,很多学生在课堂下面玩手机、聊天,这些都导致理论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差。而在上机实践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些实验模拟让学生完成,但是这些实验模拟往往是让学生机械的完成,老师会把实验的步骤给学生,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按照步骤完成,他们并没有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得到实验结果。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任务,得到了实验的结果,上机实践教学也就结束,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并没有紧密联系,导致两者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脱节,这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很学应用型高校在实际对教师的招聘中并不是专业对口,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现学现卖”,他们本身就没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的学习中更难有比较大的突破。另外,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在不断变化中的社会科学,并且知识更新上比较快,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在大学的教育体制下,他们很多人都忙于“搞创收”,在校外做一些兼职,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能与时俱进的完善。很多大学在编制自己的教学书籍时也满足于在以往版本的小修小补,在信心技术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一些教师甚至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教学中一直用同一本教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以这些教案为主,这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总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没能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在教学比重中的关系。应用型高校认为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完全是一门理科性的社会科学,他们认为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把实践放在第一位,并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对理论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上机实践课比较多,并且在全部的课程中占绝对的主题地位,而忽视了对理论的教学。在这些把会计信息系统定位于理工性质的学校中,学生一般都是实践应用能力强,而理论比较薄弱,这也可以说是理科学生的一般特点,而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优势更加突出的同时也要弥补学生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另一种“极端倾向”是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教学,这些应用型高校可能是在实践教学的条件上并不具备,比如说一些民办学校的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或者教师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可能是这些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目的的制定上出现偏差,它们认为这些实践能力是学生应该在社会上学习的东西,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课堂设置中,这些学校会把理论教学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少量的教学实践用于实践教学忽视干脆实践教学。这些都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教学比重的现象,对于学校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培养上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本课程的学习不像其它课程那样实用,但是它对系统的理解过程中是向程序设计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将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严峻考验。由于本课程讲授的理论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所以学生们一般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也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进的对策

密切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堂中的讲授要与实践上机紧密结合。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门偏重于理科性质的的学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但从理论上来看可能不好讲,并且这些理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可能听起来比较吃力,单纯的从理论角度讲授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课程来教学,学生一般对实践都比较感兴趣,因为实践毕竟是活生生的例子,教师可以再这些具体的例证当中穿插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这样的话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觉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并且枯燥的理论。 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素质。应用型高校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些知识渊博、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很可能他们的课堂每次都爆满,而那些知识能力欠缺、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他们的授课很可能只能依靠每次“点名”来保证到课率。在应用型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如果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都比较深厚,如果教师在讲的幽默风趣,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里面愿意学习这门课,这样的话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实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信息系统方面人才的目的。

正确处理教学中实践和理论的比重安排问题。不同的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授课中实践和理论的安排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一些传统上一直具有会计信息系统实践优势的学校,在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比较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比重,因为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理科学校”,学生的理论水平一般都不高,重视对理论教学的教授也恰好弥补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欠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那些在理论教学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研究方面一直有相对优势的学校它们的理论教学水平比较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也相对比较高,这在无形中都会促进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对于这些学校要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在理论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提高实践水平。

3.结语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结构复杂并且不断创新的学科,目前的应用型高校教育并不能科学的培养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应用型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的,从而为社会培养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优秀的人才。

[1]胡艳玲.《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商界,2008.08

[2]李 清.会计信息系统原理和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毛华扬.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孙莲香.会计信息系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薛祖云.《会计信息系统》学习指导、练习与实验(第3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6]李 清.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篇:农村高中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探讨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功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根据农村学生零基础的现状,针对乡村特点,结合学校情况,积累并总结了一些基础教学经验,尤其是素描基础的教学经验,认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兴趣绘画,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地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发出智慧的光芒。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美术就是画画。到了高三学习美术更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1.1开展作品欣赏教学

美术教师可以和计算机教师合作,让学生直接去计算机房,与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组织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抓住契机,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1.1创作来源于素描

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来源于素描。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灵感,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很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

1.1.2种类各样的素描

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体现了画家不同的气质修养和风格。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风格个性鲜明对比的画家的素描作品,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欣赏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1.2进行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

应选取艺术技巧相对简单而较有创意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这要求老师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要展示自己较好的技能水平,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1.3增长见识

鼓励学生看好的素描书籍、画册,并带学生到一些培训点参观,留意各大艺术展馆的展讯。

2.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幅作品、一张画是作者当时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印迹”,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所以,紧紧抓住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绘画 训练中,常常思维固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去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凭自己的臆造、概论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我认为不能只 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这样在下面的训练中,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应该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绘画并不是胡乱涂鸦,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有深邃的意境和高超的造型艺术,是学无止境的课程。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画知识。中国画讲究立意 构思布局、神似韵味、线条运笔功力、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等。西洋画则讲究空间、构图、光影、透视、虚实、质感等。形式表达不同,所用材料不同,各有所长,异 曲同工,让人们得到视觉欣赏、心灵感受。因此,提高学生的绘画

兴趣,同时传授给他们必要的基础绘画知识与技术非常必要。

3.1素描基本要素分析法

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要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要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让学生明确建立诸要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具备概括能力。

3.2鼓励教学方法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绘画兴趣逐步丧失。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 加努力。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3.3组合、移位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是随意布置的一组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可改变光源的方向、 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做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实现对物象由表及里全方位的观察 和理解。

3.4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新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为针对的是高考美 术,素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和速写,其中重点是人物头像。由于花费的时间很长,要求高,训练中比较枯燥,总觉得没意思, 对素描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他们去画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父母姐妹,甚至是自己,这些往往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既消除 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又达到了训练人像的目的。

4.对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1教师鼓励、激发性评价

赞扬及肯定每位学生任何一张画中画得好的地方。一般来说,只要学生认真画了,就必有可观之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保 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学生迫切需要艺术观点明晰、修 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4.2学生自我评价

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学生能否有长足的进步。

4.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

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班级之间、各个画室之间的汇看汇展。在本画室里,每天把学生集中在一起,互相评价,让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积极性特 别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教师及时点评,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又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上一篇:高中数学金太阳导学案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