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探讨

2022-09-11

1 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1.1 学习民族音乐是时代的要求

未来的世纪是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面对这种新的挑战,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 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把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看成是人才素养的首要条件, 而在教育领域, 主要是通过在基础教育中学习民族音乐来完成的。

1.2 学习民族音乐是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音乐教育是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和代替的重要方面, 美育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习它可以使受教育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还得以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通过民族音乐教学, 选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利用优秀的教学策略、方法, 在音乐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

2 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2.1 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激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前提。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兴趣和注意—酝酿气氛, 这是第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气氛, 这是第二步;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发展知识—保持气氛, 这是第三步;教师的情感状态, 会产生“辐射”,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从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 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新课学习之前的情境更加重要, 它是一节课的开端, 其作用能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与否。所以, 在每一节课之初, 就要知道学生们在这节课中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由此入手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是连结的纽带。“趣”从何来?可以说无“乐”则无“趣”。有了“乐”则产生了“趣”, 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民族音乐的乐趣, 达到了静穆审度、情理交融、物我统一的境界。

2.2 让学生自主感知民族音乐

就学生而言, 当他们对某事物有了兴趣, 并且决定对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和研究时, 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引导, 尽可能鼓励他大胆去做, 去想, 去探索, 老师应该放下架子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激活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在学习前期, 我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 让学生们接触了大量好的通俗作品, 尤其象《同桌的你》《弯弯的月亮》中一些充满质朴、生动语言的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 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 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 从而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 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观看在春节晚会中由张宏光作曲、周艳红演唱的通俗歌曲《又见茉莉花》无论是歌词、旋律, 还是在演唱上都散发着时代气息。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由张也演唱的东北民歌《茉莉花》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具有热情、豪爽、直率、坦诚的风格特点。民歌联唱录像, 由八只眼改编并演唱的《茉莉花》在歌曲结构上很有创意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台湾民歌《蜗牛与黄鹂鸟》等, 学生都回十分喜爱, 随着明快而有动感的节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 有些同学哼起了自己熟悉的旋律, 那么自然。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在新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灵活多样的“教”的方法, 对学生能否主动的学习民族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学, 学习的主体是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中来的, 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用谈话法、讨论法, 发现法等方法, 教师创设出问题的意境, 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变为积极自觉的探索过程, 就便于激发创造性火花。

2.4 抓住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 但凭直觉他们认为好听的就愿意接受,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喜欢的现成的曲子填上学生自己创作的词。在《童年》歌曲中他们写到:“每天清晨的马路上, 同学们匆匆地;来到学校, 自从走进校园, 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变, 胜利女神向我们微笑, 辉煌的路程就在脚下。让我们学习, 让我们努力, 取得更好的成绩。阳光般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这些歌词是他们有感而发合作完成的, 而且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这种再度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创新的意识也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民族音乐无论是歌, 还是曲都有它的地域性、历史性,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可以老歌新唱、老曲新弹。有许多音乐人都在尝试, 把传统音乐形式与时代音乐相结合称为“新民乐”, 有很多组合很有特点。如:“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坊”、“曾格格与冯小泉”的民乐组合等等。民族性与时代性, 也许是老生常谈, 但我认为它的意义深远。

2.5 多媒体辅助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认识活动, 新的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感知开始的。如果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参加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 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课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音乐, 调动情感开阔视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 恰当的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服务于教学目标,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一门新的教学艺术。多媒体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有以下几方面: (1) 赏心悦目, 诱发音乐兴趣。 (2) 增加了课堂容量。 (3) 拓展审美视野, 优化课堂结构。

3 创设民族音乐教育环境

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民族音乐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因此, 学校在课间经常播放些民族音乐, 进行墙报、板报的宣传, 以及音乐教室民族化的布置。在学校的礼堂、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地方还经常举办民歌比赛、民族音乐讲座、举办故事会、专题民族音乐会等。创设了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的环境。效果显著, 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摘要:如今, 流行音乐充斥我国文化市场, 民族音乐受到冷落, 导致了青少年一代自我否定意识严重、民族意识日趋淡漠。为此, 在21世纪的今天从基础教育入手, 切实抓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自我否定,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中国音乐教育[J].音乐课程标准, 2003.

[2]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J].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3] 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房屋结构抗震签定及加固的探讨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学科服务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