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

2022-09-11

近几年来, 大学生群体逐渐充当重要的投资消费的市场力量, 个人理财的概念也趋于大众化。个人理财指个人以当前的财务状况为依据预测其长短期财务需求而制定的一套理财策略, 包括储蓄计划、投资计划等。个人理财分为消费理财和投资理财, 本文主要研究投资理财。

如今很多高校设置理财相关的专业, 高校理财教育系统地提供了理财知识,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财观念, 从而由这种理财观念来引导他们的理性投资和消费行为。本文对理财教育的作用以及观念对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 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理财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建议。

1 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进行, 主要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投资观念及行为。研究中假设理财教育通过改变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对其理财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其理财行为的理性程度。

1.1 理财教育对投资观念的影响作用

我们根据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货币时间价值观念等理财观念和原则对被调查者的投资观念进行计分, 被调查者的投资观念分数越高则其投资观念越高。

我们将总样本按照专业类别划分为五类, 即经济管理类、非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和医学, 分别计算各类学生投资观念综合分数的均值和方差并比较差异。为了排除被调查者的专业背景因素, 我们又根据他们学习理财的情况将其所接受的理财教育程度划分为三类, 即系统接受过理财教育、偶尔接受过理财教育和未接受过理财教育, 分别计算三种类型的投资观念综合分数的均值方差并进行比较。

本文还对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的因素如年级、性别、来源地域等予以考虑。

1.2 投资观念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

根据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 理性投资者面对收益时选择低风险的决策, 而面临损失时选择高风险的决策, 我们对被调查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计分, 被调查者的投资行为分数越高则其投资理性程度越高。

最后, 本文对被调查者的投资观念分数和投资行为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分析学生投资观念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

2 样本描述

此次调查范围为天津市八所高校,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 回收1042份, 有效回收率为80.15%。调查样本分类别描述统计如下表。

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比较广泛和均衡, 被调查在“接受理财教育”的程度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3 结果分析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主要分析被调查者是否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理财教育而在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投资观念及投资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以及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专业分类的计算结果看出, 文科专业学生的平均观念综合评分高于理工医科学生, 表明文科专业学生的投资观念要比非文科专业学生更强一些。具体来讲, 文科中的非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平均观念综合得分最高 (6.04040) , 其次是经济管理类学生 (5.78738) , 理科和工科分别排第三 (5.49231) 和第四 (5.20512) , 而医学专业类别中的平均观念综合得分 (4.76923) 远远低于其他类别。通过比较发现, 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投资观念分数并非最高值。这使得我们思考, 经济管理类学生是否接受了较高的理财教育, 或者说高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理财教育是否发挥了作用。

同时, 从被调查者接受理财教育的不同程度分类考虑, 受过系统理财教育的学生的平均投资观念综合分数最高 (5.995192) , 其次为偶尔受过理财教育的 (5.53373) , 最后是从未受过理财教育的 (5.347003) 。这说明理财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投资观念。从方差方面讲, 系统受过理财教育组内部个体之间投资观念水平差别最小, 其次是从未受过什么理财教育组, 最后是偶尔受过理财教育组。原因在于, 偶尔受过理财教育组内部个体之间所接受的理财教育多少差别最大, 其个体之间的投资观念差别也相对较大;而系统受过理财教育组由于其组内个体之间理财教育差别小, 其投资观念差异也相对较小;从未受过理财教育组内个体所受理财教育差别也较小, 但这组学生容易凭运气和猜测决定答案。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 而被调查者的学科背景与其受到的理财教育多寡并没有必然联系, 经济管理类的被调查者所受理财教育程度并不高于其他专业类别。

对被调查者投资观念综合得分与投资行为综合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 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08268, 这表明被调查者投资观念对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很小。这与之前的假设及一般的观点不是完全相符。笔者分析认为, 投资者行为的理性程度更多的取决于由理财教育决定的投资观念之外的其他因素, 诸如投资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 他们在投资中有没有正确而良好的心态以及投资者的性别、出身、年龄等。此外, 投资者的观念确立之后, 其观念指导投资行为的过程中, 可能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方向, 比如行动的时滞、个人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4 结语

本文探索性的研究了高校理财教育对学生投资观念、行为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1) 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2) 学生投资观念的提升对于他们投资行为的理性提升具有一定的正效用但影响程度很小, 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08268, 被调查者投资行为的理性程度可能更多地受到他们性格、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理财教育过程中还应关注对学生心理心态的辅导。 (3) 被学生的专业背景与他们所受到的理财教育程度并不成绝对的正比关系, 即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相比, 在投资观念方面并没有显示出绝对的优势, 这使得我们反思理财教育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开展理财教育, 我们就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程度、对理财教育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 被调查者中76.51%的人感觉相当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 16.11%的人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也有7.38%的人认为自己不需要理财知识。对此, 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应当做好理财知识的广泛普及, 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理财选修课程等方式向各专业学生提供接触理财、了解理财的机会。调查还发现, 仅有15.82%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提供了学习理财的足够机会, 58.96%的学生认为高校在理财教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5.22%的被调查者并未接触过理财相关的教育而认为所在高校未提供理财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情况, 各高校在开展理财课程的同时, 应注重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 真正了解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在哪些方面, 同时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指导老师:黄福广,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

摘要:当今各高校通过对相关的专业开设理财教育课程, 系统地提供较高程度的理财知识, 以期提升学生的理财观念及理财行为的理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其所接受的理财教育程度高低没有必然联系;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个体的理财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但理财观念对理财行为的指导作用很小。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于高校理财教育的需求程度、满意程度等有所差异。

关键词:高校理财教育,大学生理财,理财观念,理财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力, 张圣平, 张峥, 等.信念、偏好与行为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张圣平.偏好、信念、信息与证券价格[J].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 陈野华.行为金融学[M].西南财经大学, 2006, 183~198.

[4] 刘力.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3) .

[5] 李学颖.论投资者教育[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 (5) .

[6] 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试论H.A.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J].哲学百家, 2006 (1) .

[7] 柴盈, 何自力.论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对现代经济学理性假设的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 (9) .

上一篇: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初探下一篇:浅谈如何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