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责任的反思

2022-11-04

第一篇:对我国社会责任的反思

对我国现代住宅的反思和对未来住宅的展望

作者:张昊刚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土建学院工程管理102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不只是满足于有房住、有地方办公、有场地生产这些简单的基本需要,而是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建筑体系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优越生活、生产、办公的需要。然而,我国的现代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致使其严重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作用。此文作者将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现代住宅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简单介绍我国未来健康住宅的发展方向,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现代住宅建筑;住宅文化;健康住宅 【引言】:任何一种建筑都是设计师的一幅作品,有的甄于完美,但有的却不尽人意。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瑕疵,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每一幅作品都有同样的瑕疵那就不是瑕疵而是缺陷。我国现代住宅建筑就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正文】:我国住宅建设发展相继已跨越了无数个历史阶段,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和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但在住宅建设发展中,由于先天不足,我国住宅建设已相当于计划经济时期分配制度下的一个怪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个时期是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虽然有计划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口的快速增长等社会问题,这个安居工程一直被制约着。如今,房地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能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住宅,下面我们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现代住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现代住宅的问题 1-

1、资源的浪费

房地产商在住宅的开发过程中,都希望在开发的小区内形成较好的环境以服务买家。然而,造成的局面是:城市的住宅小区独成一体,相对封闭,居住小区不再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城市空间被住宅小区瓜分的七零八落,在各居住小区均有自己独自的配套设备,设施重复,利用率参差不齐,资源严重浪费。 1-

2、过高的利润

中国房地产商在普通老百姓心中难以建立良好的信誉,除去其自身因素外,政府干预过多,中国房地产长期投资的环境不够稳定,房地产商对其长期投资的效益没有把握,促使其追求短期利益,出现了房地产的暴利现象。另一方面,因为政府部门插手太深,房地产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这方面的成本越大促使其追求的利润越高。 1-

3、 居住郊区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愈加苛刻,对新鲜环境的要求使得居民对郊区生活充满了期待。再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大量的居民移居郊区。由于大量居民移居郊区,造成了郊区道路拥挤。郊区确实是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医疗、商业、娱乐、教育、交通等方面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另外,挤进这青山绿水的自然地带,除了带来凌乱的格局、随心所欲的占据资源和超常的能源消费,又能带来什么?对于这些种种破坏环境的局面是不是人类追求的前景,西方发达国家为何从郊区化向城市化转变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4、 居住在城市黄金地带

城市中心的黄金地带由于土地价格攀升,其物业开发是高密度的,高密度的开发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城市中心区是喧闹的、拥挤的、严重污染的、不安定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寸土寸金,它与其开发功能密切相关,当其用于商业办公时,其土地价格可以充分的体现,当其用于居住时,其土地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它不是居住的良好场所。 1-

5、 同质人口聚居

相近的职业,相近的学历,相近的收入,相近的身份背景,相近的文化背景的人居住在一个社区,对于成熟社区的形成有很好的益处。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的项目定位,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态度和观念不同,不同阶层的人自身修养与社会公德不同,所以不同阶层的人开始疏远,在这个商业社会是自然形成的。

2、住宅文化问题 2-

1、欧陆风格

许多商品房住宅的开发自觉不自觉的走进了浮夸、盲目崇拜的误区,“欧陆风格”就是最为典型的现象。所谓“欧陆风格”不外乎就是三段式立面、下沉式广场、山花式大门、罗马柱头装饰等。泛滥的欧陆风把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城市面貌变得平庸,难道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只会克隆欧洲小镇?我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难到就比不上一个欧洲风格建筑?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如果对文化底蕴失去了理解,就会形成一出形神俱伤的惨剧。因此,人们应该开始反思,是不是要有点自己的东西,一味的模仿与“拿来”,这样是万不可取的。虽然从社会心理层来看,随处可见的欧陆风也许代表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西方生活的向往,但是开发商和设计师是负有引导责任的。这样完全忽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永远也不会明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道理的。欧陆风是浮躁的,是文化的错位,但我国要营造的是中国人的文化家园,而并非是带有殖民地色彩的世界公园。 2-

2、户户朝南

住宅设计及居住区规划规范要求住户户户朝南向阳,这导致了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大兵营,行列式布局随处可见,行列式布局不可能营造出良好丰富的环境空间。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否有松动的可能;标准的执行,是否必须如此机械?对于住宅的评价:你的房子有没有朝南,就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就要扣分,曹家设计竞赛,就可能因此而不能入围,获奖。人们追求的城市空间只能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最终将失去城市的空间。

3、未来建筑------健康住宅

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的漫长道路,建筑活动也相继跨越了无数个历史阶段。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能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中国的住宅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之后,开始十分重视居住区环境的建设,更重视内在“品质”的提高。未来人们的住房一定会朝着“安全、健康、舒适、科学、节能、环保、生态”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所以山、水、土、石、绿地、阳光、空气组成的要素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世民先生曾就近年住宅的发展做过这样的评述:住宅作为一种居住形态、一种特殊商品,与其他产品一样,也需要不断发展、更新和提高。他将住宅的发展划分为“五代”,即经济节约型、适用经济型、发展转变型、景观舒适型、生态文化型。如此来说,很明显,第五代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未来建筑的雏形定位。因为这一代的根本特征是以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为主题,从空间、环境、文化、效益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性组装与合成,争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恰当的分隔与共生,它既不是简化的节约型,也不是浮躁包装的豪华型,而是品牌型住宅。因此,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水景住宅、阳光住宅等将应运而生,另外也迎合了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要求。但大多常常流于某种单一特色的追求,而疏忽了居住者切身利益全方位因素的审视,包括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追求。“健康住宅”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变化,也体现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变。因为健康生存是每个人的权利,因此健康住宅的真正用户就是最普通的大众,它体现了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对人的尊重,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健康住宅的主要基点在于: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生存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和室外居住环境中。因此,健康住宅可以直接释义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面,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社会。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增进人际关系。

健康住宅有别于绿色生态住宅和可持续发展住宅的概念,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台湾的一批学者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录编”中定义为“消耗最少的能源,生产最少的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绿色生态住宅贯彻的是“节能、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的方针,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宏观的、长期的国策。

“健康住宅”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展开,是具体化和实用化的体现。对人类地球居住必备条件;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但从地球环境一直到地域环境、都市环境以及居住内的环境,如何着手呢?不言而喻,从小到大,从身边到远处,从基本人体健康着手,以至于室外场地、城市地域以及向地球大环境不断地延伸与拓展。

住宅逐步发展成人们享受生活、承载心灵、传承文明之处,住宅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演变从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上升到心灵生活创意,至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作用。未来的健康住宅将以其独特的生态化风格加之智能化的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种集生态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住宅将在中国的建筑行业兴起一股生态智能风,让我们的生活、工作获得天翻地覆的改变,让每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相信这种生态智能化的建筑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更好的服务。如今,我们站在住宅发展的历史制高点,展望未来,还有更多的高峰等待着我们去攀登、去征服。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5-80.

2、徐刚.孙凤岐。建筑室外空间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N].建筑学报.2002 (3) 46-48.

3、庄蕾.杨青.生态建筑体系之探讨[N].山西建筑.2009. 35 (22):9-10.

4、范涌.胡昊.我国生态建筑评估体系应用现状与展望[R].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 .34 (2):231-234.

5、窦志.赵敏.建筑生态技术策略[M].天津出版社.2010.10.213-231.

6、林波荣.姜松.绿色与建筑[J].时代建筑.2008 .2: 61.

第二篇:对我国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反思

我国加油站油气回收工程正在走弯路

当国人还在为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中的问题困惑时,欧盟地区正在抛弃目前的技术,推广“第二代油气回收系统”。所以,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看问题,以期减少盲目性。【本文刊载《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第5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李汉勇等教授编写的《油气回收技术》一书中,第六章第四节“我国加油站在油气回收工程方面的误区”引用了本文全文】随着环保和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加油站开始安装油气回收设备。奥运会带来的紧迫感,正加快着加油站油气回收的行动。油气回收在一个加油站是一台/套设备,在一个加油站主管公司是一个项目,在一个地区及全国是庞大的工程。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油气排放的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如果投巨资安装了油气回收设备,油气污染状况没有改变或改变不大,就要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当前,我们遭遇的是付出了高额代价,得到技术设备物非所值,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工程达不到环保目的,我们在走弯路。1.

重新解读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

国内推广的加油站“一阶段”“二阶段” 油气回收设备,均属舶来品。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1974年实施“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措施”起,国外实施油气回收已经有33年历史。英国牛津布卢克斯大学气象学教授、城市空气污染气象学博士埃尔森介绍:“减少加油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措施包括所谓的‘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油罐车向地下储油库输油时挥发性物质逸出。这种措施从70年代起就已经在美国实施了,目前正在整个欧洲分段实施。奥地利、瑞典以及德国部分地区(如慕尼黑和柏林于1987年)早就规定采取这种措施。”“‘第二阶段控制措施’要求在加油机上安装挥发物回收装置,加利福尼亚州已经这样做了。”(摘于英.埃尔森《烟雾警报-城市空气质量管理》)

我国台湾从1993年开始引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有关部门对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工艺原理的描述是:改善加油站空气污染的方法有三种,(1)加强加油设施之维护保养管理,(2)避免不当加油,(3)使用污染防治设备(油气回收系统)。其中(1)及(2)方法可以改善加油站地下管线及加油设施之非预期排放,针对加油时汽油之挥发逸散,则必须使用(3)油气回收系统。目前有多种油气回收方法被使用,其中最简易的原理为当液态汽油由储油槽经管线输出时,油槽内因压力下降而产生真空压,会将周围空气引入,相反地,当液态汽油注入时,会造成内压上升而迫使上层油气排放至大气中,油气回收系统即籍由输送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将饱和油气引回储油槽中,由于此时已有充足的饱和油气流回储油槽,可阻止新鲜空气进入,故可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一步挥发,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于大气中。针对油库送油至加油站及加油站零售汽油,分别有不同的油气回收方式:(1)油罐车密闭式卸油,即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系统;(2)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3)加油站车辆加油作业油气回收,即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摘于台湾环保署《加油站设置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设备补助申请之检测及审查执行计划期中工作报告》)。简言之,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工艺是按照“抽出一升油就补回一升油气”的气液平衡原理,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一步挥发。正如国外某品牌油气回收产品样本手册描述:“●加油站储油罐由于温度影响或油罐车卸油,导致油罐内压力增加,将油气排放于大气中●未安装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之加油站,在加油过程中,通过呼吸阀有加油量等体积的空气进入油罐,造成油品挥发引起罐内压力增加,加大了油气排放●当加油站的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回收管路、零配件和压力真空阀出现泄漏或正常排放时,油气会直接排放于大气中。若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可避免排放。” 为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在工艺技术方面,以抽吸油气的加油枪和配套的真空泵控制气液比;在控制技术方面,采用压力/真空阀和压力监测器。2.

工艺技术和控制技术存在缺陷

所谓缺陷,是指无论怎样确定气液比,无论压力/真空阀和压力监测器如何控制,都没有切实有效做到防治油气污染。 1),无论多少数值的气液比都不能杜绝油气的挥发 气液比A/L(A指加油时在汽车油箱口收集的油气量,L指加油机从地下油罐抽取给用户汽车的加油量)是表征油气回收系统性能质量的一个指标。其理论是:从地下油罐内抽出一个体积的油液加到汽车油箱时,汽车油箱也会排出相同体积的油气。只要同时把这个相同体积的油气收集起来补充进地下油罐,就可以避免油气造成的污染。基于平衡的理念,应该以“气液比1:1” 即A/L=1为最佳。 关于气液比,各供应商各有自己的技术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如:HEALY介绍:二次油气回收的处理重点是要让油枪每加一升油能回收一升油气。要达到此工作的有效回收油气,HEALY的系统设计在油枪内装置了油气流速控制阀,此控制阀随着加油的速度变化调节,达到气体与液体比(A/L)为1:1的回收。若太低或太高会造成油灌的油气不平衡,会吸进大气或排出油气,造成汽油挥发或污染大气。(摘于《HEALY二次油气回收原理说明书》)。OPW介绍: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由真空泵控制板、真空泵、油气回收管路、油气回收枪组成。真空泵控制板与加油机脉冲发生器连接,获得加油时的脉冲信号启动真空泵,而停止加油时脉冲信号中断真空泵同时关闭。根据加油机不同的脉冲分辨率,真空泵控制板调节加油枪的气液比至0.95:1~1:1.5之间。加油时真空泵的转速随流量而改变,确保气液比始终保持恒定。(摘于《OPW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事实上不同品牌油气回收枪的气液比差异很大,从台湾地区已经安装使用过的11个品牌油气回收加油枪的资料看,气液比最小为0.88,最大为2.43。

无论多少数值的气液比都不能杜绝油气的排放,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给汽油车油箱加油时,首先会有与所灌装的油品的体积相同的油气被置换出油箱;同时,所灌装的油品并没有停止蒸发,必然还有由于同时蒸发所增加的油气体积也要排出油箱;并且在收集油气操作过程还可能混入的空气,因此需要收集的油气混合气体体积必然大于所进入的油品液体体积。如果只是收回与油液体积相同的油气体积,即所谓‘气液比1:1’,就会有多余油气遗留在空气环境形成污染。实际上,只要‘气液比’等于1或小于1,都不可能将油气完全收集干净。反之,如果‘气液比’大于1,即收集了大于出油体积的油气,势必会多收集了新鲜空气进入油罐,那样又会将油罐内的油气排挤出油罐,反而增加了对大气污染。”(《影响油气回收设备收益的若干问题》《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第4期)。气液比大,不但增加排放污染,还扩大油品挥发损耗。武汉有两个加油站安装了“第二阶段控制措施”,都将收集的油气送入汽油标号相对低的90﹟汽油罐中,经过一段时间都发现90﹟汽油明显亏损。2),压力/真空阀难以维持油罐系统的负压

为了“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采用了“PV阀”,即压力/真空阀。国家标准对于压力/真空阀的定义是“又称P/V阀、通气阀、机械呼吸阀,可调节罐体内外压差,使罐体内外气体相通的阀门”。按照工艺要求,压力/真空阀的作用应该是维持油罐系统的负压。但是,根据供应商对“第二阶段控制”技术的说明,真空压力阀设定为:油罐系统正压超过76mm水柱、负压低于200mm水柱时,真空压力阀就会启动,安全迅速的释放油气出去或放过空气进入,让油罐系统得到呼吸。还有的供应商提供的方案是在安装压力/真空阀同时,还要装设两个压力帽,一个为+1.5英吋水柱压、一个为+3至-8英吋水柱真空,当系统压力超出压力帽范围时,压力帽会启动调节,让油罐系统得到呼吸。所以,地下油罐系统并不只是负压状态,而只是“可调节罐体内外压差,使罐体内外气体相通的阀门”。

据台湾代理公司维护人员介绍,压力/真空阀很容易损坏,成为常通状态。台湾环保部门1999年对212个加油站、2000年对408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备进行质量检测检查时,发现“PV阀经常损坏”。检查报告指出从在检查中发现损坏还只是一部分,“因为厂商大多在检查人员到站前才装上或修复”。(见于台湾环保署《加油站设置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设备补助申请之检测及审查执行计划期中工作报告》)。可以想象实际损坏的程度还要严重。压力/真空阀容易损坏的原因可能受到“气液比”波动大、阀芯打开和关闭过于频繁的影响。一旦压力/真空阀损坏成为常通,地下油罐系统也就与大气环境相通而处于常压状态了。因此,压力/真空阀并不能维持和“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

3),压力监测器不能及时“管住”油气的呼吸排放

监测器的采用,不同厂家有不同要求。有的监测集中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有的监测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还有的在一次二次油气回收系统都监测。监测对象也有不同,有的监测地下油罐和管线系统的压力值,有的监测回收油气流量。监测器的安装,有的在通气口上,有的在地下油罐或加油机内。也有的连同接口模块、液位仪、气体流量计、气体压力计组合一体,称为“加油站诊断系统”。 监测器的作用,无论是称为在线监测系统还是称为实时监测系统,其对油气回收系统压力都只能随时“看着”而不能及时“管住”,因为:监测器测得信号到实现调控需要有个过程,正是在这个调控过程里油罐呼吸就已经“高出低进”了,(油罐空间的压力高于设定值的正压时让油气排放出去、低于设定值的负压时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就算是动作灵敏度很高的电子仪器也不能阻止这种“高进低出”。所不同的只是,这种“高出低进”的门槛,在安装监测器之前是自然状态下的压力值,安装监测设备之后是按照人为设定的监测系统压力值。

需要指出,所有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的对象绝不是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和油气回收系统尾气的排放浓度,而只是气液比和油罐系统的压力。

第三篇: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对我国现今生态治理问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而生态社会主义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追求目标,突出强调自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借鉴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阐述对我国现今生态治理的启示

关键字: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环境;启示

随着全球变暖、粮食危机、气候异常、环境破坏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的生存空间一次又一次受到大自然的警告。使人类认识到生态问题愈来重要,过去的过分注重经济发展俨然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从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的现实为出发点,有力的批判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人类过分的追求物质财富增长,对大自然过分的索取的观念进行了质疑。生态社会主义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强调人与自然一元论,对我国现今处理生态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一、生态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与理论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生态社会主义首先出现在德国,随着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在整个西欧迅速崛起,在短时间内风靡欧洲,80年代才开始传入中国,经过90年代的启蒙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进入21世纪,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中国渐入佳境。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第二个方面是当代的西方生态学、系统论以及未来学理论;第三个方面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理论。[1]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周甜

首先,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并不是单一的索取与服务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演化过程。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不单单是自然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其实就是上升到人类层面上的东西,人与自然要和谐的相处,实现人类自由的最终格局也是人类依附于自然并利用自然。

其次,生态社会主义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最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当代生态危机不仅是纯自然领域的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照康 鸿,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总是过分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种资本主义的贪婪欲也是造成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急剧破坏的催化剂,资本家对自然无限制的掠夺,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造成生态失衡,而西方资本主义者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生态危机转移,以经济转移为耳目,实际却把生态破坏转移到一些不发达国家,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将生态危机全球化,使问题更加的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建立一个生态健康的大社会,而维护好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人类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生态社会主义最终结果就是一种社会井然有序、公平公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有学者认为环境破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社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王晓华会公平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永远存在剥削与被剥削者,永远有利益化在其中。而社会主义则追求的是一种公平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化道路,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上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我国生态问题的起源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但是在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生态大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最明显的就是现今大城市严重的雾霾,北方与南方气候极端异常的现象,这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依赖成分,人们总是有一种先把经济搞上去,国力强大,生态环境可以再治理的心态,这其实是早期人们对整个社会大环境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殖民,[]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应对生态危机的启示范楷西方主义国家把国家的一些制造企业引入中国,在享受到其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在加上一些监督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大气、土壤、水质污染,这些后续的污染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我国现今生态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水土流失严重,90年代的统计数据,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土地沙漠化严重,草原退化严重,草原退化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扩大导致牧草产量持续下降;森林资源的锐减,现今中国的许多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多消费后人的森林资源;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几乎每天都有几种物种灭绝消失;地下水位下降,过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再加上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显得愈来愈宝贵;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不达标所造成的;现今这种污染还有向农村挪移的现象。

这些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实也是给予我们一种警告,西方的先进科技可以学习但是要辩证地看待,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而把我们生存的家园破坏掉。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首先,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说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做不到的,资本家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改变不了生态危机这个关键性问题的。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将其发扬光大。

其次,建立健全各种执法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针对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企业要依法处罚,可以实行群众举报制度,以群众作为监督力量,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实行环境考核奖惩机制,使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再次,生态社会主义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生态殖民的丑恶本质,戴卫·佩帕谴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生态殖民主义行为“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与贫乏是紧密相关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

[4] 戴卫·佩帕.生态社会主义:夺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环境,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从纵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这更使我们国家要提高自身的实力,然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改变,集约型经营发展缓慢。这需要转变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并且形成节约资源能源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布局,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

最后,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我国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口众多十几亿人民对环境的索取同时对生态平衡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全民素质,要把环境保护时时刻刻放在心中,应该做这个社会环境的监督者与执行者,树立一种生态保护的新风尚、新理念,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要养成一种生态危机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 2- 19.

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追求的也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要保护好已有的资源与环境,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

第四篇: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8-06-25作者:宣传信息处

南京市政协委员、建邺区政协主席杨书礼反映,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救助法律法规滞后。社会救助项目的立法层次还停留在条例、办法、决定和通知的水平上,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社会救助法,与之相配套的单项救助法律也相对缺乏,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尚未形成。这使得社会救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社会救助工作容易存在随意性、不规范性、政策不连续性等弊端。

二、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社会救助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如民政、教育、卫生、劳动、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等部门。在具体实施救助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还不够,缺乏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把握和总体设计,一般以部门为单位各自实施,所救助的对象互不通气,救助的时机也不一致,救助的额度随意性较大,不可避免造成漏救和重复救助现象。

三、社会救助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近年来政府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逐年增多,但仅靠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资金还是有相当缺口。目前除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财政托底外,其它救助项目还不能做到按需施助,只能确保救助重点,满足不了所有求助者的需要。

四、社会救助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救助对象的扩面增量,救助办理中调查、审核、审批过程繁杂,社会救助需要的人力将不断增多。目前,基层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一人身兼数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走访调查救助对象是否就业等详细情况,季度审核、半年审核、年度审核也就成了一种形式。

五、城乡低保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低保的标准设定尚欠科学,低保标准设置相对单一,没有做到区分不同的低保对象分类施保。二是没有建立应对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的应急救助机制。现行的低保标准仅仅能够满足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当遇到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的情况,会对低保家庭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冲击。三是低保救助缺乏激励就业的制度设计。低保家庭通过就业获得的收入,要在按照补差额发放的低保金中予以扣减,再加上就业所得报酬并不高,这使得低保家庭不愿意就业,而更愿意长期依靠政府的救助生活。

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适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修订完善区域内低保对象全面实行居住地管理的相关办法,加快推进解决人户分离管理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失地困难农民大重病和子女教育专项救助和外来民工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避免“低保”和边缘人群政策断裂。三是建立困难家庭救助绩效评估系统,对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现状通过救助前评估分析、救助中跟踪随访、救助后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反映出救助绩效和需求信息。四是建立低保家庭的收入测算联动机制、低保边缘人员的大重病医疗救助、低保边缘家庭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救助以及加强救助信息网络化建设等机制。

二、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地区救助工作的形势任务,推进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开展的社会救助活动,通过区、街、居三级社会救助运行服务网络具体实施,实行扎口管理。在区级层面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对社会救助专职人员的管理,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保障其职责落实到位;在街道层面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负责本街道范围内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有

关政策落实、资金实物发放和矛盾纠纷调处等;在社区(村)层面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负责本社区范围内的政策咨询、居民互助等社会救助工作。三是由各地政府的街道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 对困难人群名单、人数的提供和筛选,以及各种救助款项和物品的调配、发放,以降低救助成本,提高救助效果。

三、切实加强社会救助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目前既无机构也无编制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通过各地各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招聘适量的社会救助工作,将社会救助专职人员列入职业化社工队伍,签订合同,购买五险,加大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力度,并充分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优化工作环境。

四、扩大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一是制订相应的政策,开辟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渠道,鼓励、支持知名企业和社会名流,以企业或个人名义设立慈善基金。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朝着政府主导的福利多元主义模式发展。二是加大对社会公益组织的扶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四是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多方面、多途径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完善和规范城乡低保制度。一是实施分类施保。根据低保对象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分类实施不同人员、不同档次的低保标准。二是建立低保救助的应急调整机制。政府建立对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定期监测制度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应急补助基金,以确保低保对象的正常生活。三是建立再就业激励机制。要注意最低工资标准和低保标准的有效衔接,保持两者之间的合理差距,调动低保对象再就业的积极性。要实行低保渐退政策。对于在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后,不能马上停止其低保待遇,可设立半年到一年的缓冲期,等其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已正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再停发低保金。

第五篇: 中东北非动荡的局势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启示

1动荡起因

六个月来,我们目睹中东和北非发生非同寻常的变化。在一个又一个广场、一个又一个城镇、一个又一个国家,人民奋起为争取自己的基本人权。两位领导人靠边站了,还可能有更多的领导人靠边站。虽然这些国家远离我国国土,但我们知道,经济与安全的力量以及历史和信仰把我们的未来与这一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事件的起因是由突尼斯引导的一场政权革命,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国家还在采取武力镇压,短时间内这场骚乱将无法平息,即便是政权更迭,也需要时间。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政治腐败、言论缺乏自由及生活条件不佳都是造成此次内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动荡的导火线是2010年的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街头小贩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该青年大学研究生毕业,只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在遭到粗暴对待后,该青年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这名青年的过世,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政府、社会生活的严重不满,当地居民开始了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总统本·阿里被迫选择离开突尼斯,前往沙特避难,总理加努希出任临时总统。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次政权因为民众抗议而倒台。由于突尼斯的国花是茉莉花,这场政变也被称为“茉莉花革命”。 紧接着,这股红色革命开始蔓延到埃及。今年的1月25日起,埃及大批民众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一些地区的抗议活动甚至演变成了血腥冲突。继而,“茉莉花革命”的骨牌效应开始传导至北非、中东(NAME)的诸多国家,包括也门、利比亚、巴林、阿尔及利亚、伊朗等伊斯兰国家。

2、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的原因

首先宏观背景是:(1)世俗化、现代化与伊斯兰主义之间的矛盾(2)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抛弃。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全球金融危机更使这些依靠旅游业和外来投资的国家雪上加霜。其次是阿拉伯世界的社会问题(1)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是**主因。(2)贫富分化现象比较严重。(3)失业率攀升。(4)体制僵化,改革滞后。(5)互联网与民主化两大“推手”。(6)西方势力插手干涉(输出民主、鼓动)说到底动荡局势与经济、政治、文化分不开。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分析,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其实中东局势说白了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同时由于美国的搀和使它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恐怖主义的产生的根源!美国的政策是传统的"掺沙子”作风,不让你国家安定统一!(比如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问题,又或者中国的西藏台湾问题!)加之战争对它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卖武器的同时还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和战略目的!那么北非价值在于(利比亚)如果说控制了利比亚,不但可以在其领土驻军,还可以控制地中海海运通道,同时还可以窥视非洲其他国家,享受低廉的石油价格!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北约各成员国跃跃欲试!(战略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

3、局势的动荡对我们的启示

(一)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1)直接威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

例如2010年中国对中东投资存量已超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公司加大了在非洲、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间接带动钢材出口。据统计,截止2月22日,中方驻利比亚的企业基本都停止了施工,其中包括中交、中建、中铁、中水等大型中资企业的项目工地日前都发生了遇袭案。同时动荡的局势也迫使一些原本打算要投资的项目终止了投资。

(2)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我们知道虽然我国的石油资源大部分是靠自己自足,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紧紧靠本国所生产的石油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等相关企业发展的需求了。就 2009年而言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而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因此北非、中东两地政局的动荡,将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国内输入性通胀加剧。

( 3)影响华人华侨及出国同胞的人身安全(4)、政权更迭,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格局 (5)、国际政治的变化,考验中国的大国外交

(二)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对我们的启示

1.撤侨行动显示出我国国力强大,自豪,珍惜,爱国强国 2.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本国的发展 3.民生是稳定的根基

4.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5.充分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6.对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7.美国外交的原则性与实用主义(民主是幌子,国家利益是核心) 8.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9.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综合各国的经验来看,政治稳定的核心要件是人民对政治具有高度的参与感和共享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认同感。如果广大人民被系统性地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照顾,人民的声音无法被决策者听到,那么人民和政权就会发生疏离,政治就有陷入动荡的危险,这也正是当前若干陷入动荡的国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通过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选举制度,通过推行政务和党务公开,通过扩大媒体和舆论监督,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使得人民的呼声成为决策的基础,人民的利益要求成为决策的依据,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共享感和认同感。这些改革,有些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已经相当深入,尽管还不完全平衡,但是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政治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其次,在经济上,3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1992年正式把市场确立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果断地抛弃了窒息发展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设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并在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长期、稳定、高速的发展,劳动人口就业充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虽然不同人群生活水平的提升速度不完全一致,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受益的,是满意的。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度很高,政治社会稳定的民意基础雄厚。 当然,我国总体形势稳定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问题。相反,党和政府的头脑是清醒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将坚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以解决。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愿望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反腐败的形势还很严峻,城乡、阶层、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物价最近上涨较快,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需要国家更多的扶持和帮助,收入分配还不均衡,部分群众就业困难,有些官员施政手法简单粗暴,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所不满意的,有些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党和政府对这些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将通过坚定有序地推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来缓解和消除这些问题和矛盾。改革的头绪很多,难度很大,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推进速度有快有慢,但主要的线索是清楚的、明确的,就是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大力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法治国家;在经济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垄断,推进分配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就业机会;在社会管理上,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上一篇:电网公司财务工作思路下一篇:大五班下学期班务总结